<p class="ql-block">大秦或有中國繪畫史上最早的工筆畫和寫意畫</p> <p class="ql-block">大秦焦墨樹</p> <p class="ql-block">馬培童焦墨畫(柬埔寨吳哥樹)</p> <p class="ql-block">許多畫家都知道清朝畫家郎世寧發(fā)明了絲毛法,能將動物的皮毛畫的栩栩如生。但他們不知道,絲毛法并不是西方人的發(fā)明。到目前為止,西方古羅馬希臘寫實主義時期,沒有一幅畫具有絲毛法的特征。中國寫實主義繪畫 ,中國具象化技法,中國工筆畫技法出現(xiàn)在公元前221年。早于西方大約2000多年年。中國寫意畫技法,也不是發(fā)生在唐宋,而是2000多年前的大秦朝。</p> <p class="ql-block">馬培童焦墨畫山水</p> <p class="ql-block">目前傳統(tǒng)說法上五代徐熙是寫意畫第一人,其野逸花鳥畫是沒骨法的鼻祖。但是2000多年前的大秦有一位杰出的畫家,可以用工筆和寫意兩種方法表現(xiàn)社會百態(tài)和奇幻神秘的物象。這個人叫烈裔。是謇霄國送給秦始皇的當時最富有盛名的畫師。王子年《拾遺記》載:“始皇元年,謇霄國獻刻玉善畫工名烈裔。使含丹青以漱地,即成魑魅及詭怪群物之象??逃駷榘佾F之形,毛發(fā)宛若真矣?!贝笄氐蹏辏老鰢I給大秦一位刻玉和善畫的工匠烈裔。秦始皇讓他表現(xiàn)一下繪畫技法。他便嘴里含著丹青噴到地上,即時幻化成魑魅以及鬼怪群物之象。這“象”是寫意之象,不是具像之像。而刻玉百獸之形,毛發(fā)跟真的一樣。雖然說是刻,未說是畫,但是中國古代刻需要刻前勾畫圖范,因此王子年雖然沒有說烈裔畫畫,毛發(fā)跟真的一樣,但說他是“善畫”之人,并沒有說他是“善刻”之人,既然刻玉能達到“毛發(fā)宛若真矣”,那么“善畫”的烈裔,畫出毛發(fā)宛如真的繪畫作品不是什么難題。</p> <p class="ql-block">馬培童焦墨畫、泗水撈鼎</p> <p class="ql-block">在中國繪畫歷史中,清代郎世寧將“絲毛法”引入中國,成為今天中國工筆畫重要表現(xiàn)方法之一。然而我們從《拾遺記》中關(guān)于烈裔刻玉善畫的記載,卻可以看出大秦畫師烈裔也是丹青圣手,同樣畫出毛發(fā)宛若真矣的動物形象來。在中國畫史上,流傳到今天的寫意畫真跡的是南宋梁楷《潑墨仙人圖》,還有畫史記載的五代畫家徐熙的“野逸”花鳥畫。徐熙和梁楷是中國畫史上最早以墨(色)立象的畫家。他們的花鳥畫和人物畫,是對傳統(tǒng)線型經(jīng)典語言的背離,是墨象語言真正獨立的標志。</p> <p class="ql-block">馬培童焦墨創(chuàng)作、大秦俑兵</p> <p class="ql-block">而我們從《拾遺記》中同樣感受到烈裔口含丹青在地上隨意噴灑而立象的繪畫技法,是對彩陶紋樣以來的中國畫線條造型的背離。這是具有寫意特征的畫法,說明烈裔繪畫技法十分流暢與嫻熟,“使含丹青漱地,即成魑魅及詭怪群物之象”,完全脫離于自仰韶彩陶以來的以線造型的的繪畫程式。</p> <p class="ql-block">考古學者復(fù)制的大秦焦墨梅</p> <p class="ql-block">考古學者復(fù)制的大秦焦墨竹</p> <p class="ql-block">另外,我們還可以在咸陽壁畫的梅和竹中,直接判定這兩幅壁畫,是以干筆蘸濃墨立象的,不是以線描立象的。這是寫意畫最基本特征??梢?,中國寫意畫的歷史應(yīng)該前推至2000多年前。應(yīng)該說我們通過考古,以鐵的實證,證明中國的寫意畫和絲毛畫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jīng)有了,而不是從西方傳至我國。</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續(xù) </p><p class="ql-block">本系列焦墨畫史研究,在分析中國焦墨畫發(fā)展軌跡,借鑒同行一些觀點基礎(chǔ)上,提出筆者個人對焦墨畫發(fā)展軌跡與史實的再認識。非經(jīng)本人許可,謝絕非法轉(zhuǎn)載、復(fù)制粘貼傳播。有意探討焦墨畫歷史者,留言與我探討焦墨畫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對中國焦墨畫有不同見解的朋友,可以友好交流) </p><p class="ql-block">丹青居士</p><p class="ql-block">2025.8.10</p> <p class="ql-block">馬培童焦墨畫(大秦俑兵)</p> <p class="ql-block">馬培童 ,筆名 守一,1956年生、香港畫院院長,中國國家畫院訪問學者,彭城刻石皴創(chuàng)始人。與程邃.黃賓虹.張仃,馬培童被稱為中國焦墨四杰。八十年代師從著名畫家周節(jié)文老師,程大利老師,陳傳席老師,90 年代拜一代大師張仃先生研習焦墨山水,2022,就讀中央美術(shù)學院崔曉東山水畫高研班?,F(xiàn)在正在創(chuàng)作河南豫劇六大名旦,己畫四位大師馬金鳳常香玉崔蘭田閻立品,桑振君和陳素真在創(chuàng)作中。</p><p class="ql-block">在傳承老師藝術(shù)思想的基礎(chǔ)上開拓進取,在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焦墨焦彩”項目的探索中,對傳統(tǒng)技法有突出貢獻,榮獲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稱號。創(chuàng)作“吳哥窟焦墨組畫”探索“彭城刻石皴”,引起國內(nèi)外學界關(guān)注。再現(xiàn)吳哥石窟神魂之“遠古的呼喚”,入選中國美協(xié)舉辦美術(shù)世界行及海外研修工程成果匯報展,作品由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收藏。繼“吳哥窟組畫”后,禮拜秦始皇兵馬俑、莫高窟等各大石窟和漢兵馬俑,深入刻石皴的理性思考與創(chuàng)作精進,被陳傳席教授點贊為“彭城刻石皴是前人沒有的新創(chuàng)建”,走出了焦墨畫一條新路子。2020—2021年度,中國國家畫院立“焦墨畫的表現(xiàn)”的研究課題,在盧禹舜院長指導(dǎo)下做長達一年的研究,使理論與實踐兼修得以升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