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號:2806254</p><p class="ql-block">文字:陳強</p><p class="ql-block">又到了每年的8月18日,那是我們在1969年離開北京去黑龍江兵團下鄉(xiāng)的紀念日。北京的69屆中學生群體,當年大部分被歷史的洪流裹挾著離開北京。</p><p class="ql-block">半個多世紀光陰過去了,當年的知青我們已步入兩鬢發(fā)白老年,已經(jīng)歷過人生的坎坷風雨,唯獨那些度過北大荒里的苦難歲月的記憶更加深刻。那黑土地的氣息、那亙古的荒原、蚊蟲肆虐的沼澤地、開荒拖拉機的吼聲、綠色的麥田、冬季彌漫的風雪、寒冷寂靜的山林、土坯房里煤油燈、荒友們的情誼、卻不時地閃現(xiàn)出來。</p><p class="ql-block">當半個多世紀的光陰過去,我們的經(jīng)歷不像戲劇那樣跌宕起伏,而更像煙塵,看似散落無形,卻落在生命里的印記不會吹散。我們這代人在下鄉(xiāng)的逆境里生出的堅毅的韌性,那些經(jīng)歷過的坎坷歲月,在別人眼里不過是隨風拂過的塵埃。這些經(jīng)歷的故事或許平淡,卻深埋著我們度過那最真實的歲月。</p> <p class="ql-block">2014年我們回訪北大荒建三江前鋒農(nóng)場,我在萬畝稻田前留影。</p> 在前鋒農(nóng)場的試驗田,那是我們在荒原上開墾的地塊,現(xiàn)在都種植水稻。 <p class="ql-block">1970年春天我在六團24連田地里</p> <p class="ql-block">我在前些年寫的因去上學而離開了黑龍江兵團的文章,在此次祭奠下鄉(xiāng)56周年時用這個媒體發(fā)出來。也是我對度過蹉跎歲月的記錄結(jié)束。雖已擱筆了,但那段經(jīng)歷已銘刻在心中!</p> <p class="ql-block">我的上學之路</p><p class="ql-block">?人生在少年時期的知識積累如同搭建高樓大夏的基石,文化素養(yǎng)是重構(gòu)命運的關鍵路徑,豐富的文化知識才是改變命運的途徑。</p><p class="ql-block">1969年8月我們育英中學的畢業(yè)生,大部份去了黑龍江生產(chǎn)建設兵團。那時我們是15/16歲的少年少女的年齡,正在充滿激情與活力的成長期。該是上學的年齡階段卻奔赴了邊疆的黑土地去辛勤勞作,度過了那些年的蹉跎歲月。</p><p class="ql-block">69屆的初中畢業(yè)生,眾所周知的原因在初中階段,沒有學到什么知識。近兩年的學習期間沒有好好學習,耽誤了很多應掌握的文化基礎知識的時期。說是知識青年,只是小學六年得到了系統(tǒng)的基礎知識的教育。這批知青按文化層次結(jié)構(gòu)來說很不足的,沒有什么知識儲備。只能是“知識匱乏”來形容。但不否認有小部分人在荒誕時期還在努力學習。</p><p class="ql-block">我們下鄉(xiāng)兵團后就投入到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繁重的體力勞動,初期階段承受了勞動生活與個人的自理的適應期,基本上沒有考慮再去學習的想法。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和身體的成長,越發(fā)感到內(nèi)心精神世界的空虛以及對文化知識的渴望,就如許久干旱的土地希望雨露滋潤一樣。“田禾枯槁土生煙,井水漸枯人意煎”</p><p class="ql-block">后有很多知青探親假返回后帶回很多書籍,尤其是在六團修水庫的階段,近千名知青集中在水庫工地,各地知青從大城市探親帶回來有各種各樣的書籍在部分知青當中流傳。書籍的種類很繁雜,各種各樣,政治、歷史、軍事、文藝、小說、天文地理等等。這些書借來看后給我?guī)砹撕芏嗟挠幸娴木袷臣Z。當有一本很吸引人的小說大家輪流傳看,都是在一天或幾天后要還回去,故傳看的時間很少,饑渴的心情和書籍中浩瀚的文化知識、小說中跌宕起伏情節(jié)的誘惑,有時夜間點蠟燭也要把書看完。書籍中的人生哲理如燈光照亮心中的迷茫,使你明辨是非。史書的悠久滄桑為鏡而滌蕩心靈,無不啟迪著“干枯的禾苗”。</p><p class="ql-block">我調(diào)到六師后墾荒的繁重艱苦勞作并沒有減弱對知識的欲望,幾次探親假帶回來很多書籍與各種雜志,尤其是從北京帶回來許多本“國外科技動態(tài)”“科學實驗”“航空知識”等等。晚上就著蠟燭看這些像“天書”一樣,深感自己文化水平的不足。同時個別知青在那艱難困苦的時期仍堅持學習。我們一同調(diào)到42連的安來,帶去一本《英語九百句》和一部收音機,在閑暇時聽“MG之音”跟著學習英語!在如此劣境之下,對未來的憧憬那頑強的學習精神使我尊重和欽佩,也受到極大的影響。</p><p class="ql-block">自73年開始推薦工農(nóng)兵上大學,并有文化考試的程序。連隊就有兩個知青考上了,有個北京知青老三屆梁**考上了(有HM關系)離開了42連。另一個知青王偉莊是天津南開高中畢業(yè)生,因政審問題沒通過(這個天津知青直至77恢復高考才離開黑土地,他原在六團建水庫時是宣傳隊長)。知青們?yōu)榱烁淖冏陨淼拿\都想去上學,就盼望著能有機會去上學,有種重新燃起了對知識的追求。真應了那句“烈日炎炎終有盡,歡喜雨露滋潤田”。</p><p class="ql-block">在75年報名上大學時,公知的原因已經(jīng)沒有文化考試這個要求了,但還有群眾推薦這個程序。連里有很多知青,都渴望著去上學爭著報名。此事在連里引得風生水起,其中有一位當?shù)兀ɡ?59農(nóng)場)的青年拖拉機手WZY,跟知青關系很好。受大家的影響頭腦一熱也報名,我們的連長和指導員都很正派沒有偏向哪個人。結(jié)果聯(lián)同兩個知青共三人一同推薦到團部。結(jié)局是團部審批王啟新和WZY二人,天津知青女衛(wèi)生員因那個當?shù)厍嗄暾剂嗣~給退回來,她的失望心情可謂一語難表。</p><p class="ql-block">那個當?shù)氐那嗄攴峙涞搅她R齊哈爾鐵路司機學校。后來因為不適應學校的學習,又有想回家的思念,半年后自己退學回到了連里。此時知青們對此很有看法,給你上學的機會卻想家而退學,從而占據(jù)了一個知青上學的名額,過后他自己也覺得慚愧違心的說是身體欠安才回來!他既是個人面對集體期望落空的內(nèi)疚,也是在那個特殊年代的苦澀結(jié)果?,F(xiàn)在回頭看我們也能理解他的苦衷!</p><p class="ql-block">76年是工農(nóng)兵上大學的最后一年,由于我在連里工作十分積極表現(xiàn)比較優(yōu)秀,報名后連里就推薦我一個人報到團部審批。招生辦先期給我分配到“上海交通大學”艦船設計與制造專業(yè),當時連里副指導員張含榮從團部回來通知我后心里別提多興奮了,真是“久旱逢甘霖,燥土化春松”,以至于我聽到消息后一周的時間都寢食難安沒睡著覺。過了些天來信息說更改了我上的學校,不知何故我心里急切的想問個究竟。我特意搭車去36Km外的團部招生辦去問了,招生辦的工作人員面部表情冷冷的答復是上海招生辦來兵團招生;強調(diào)要照顧上海知青回滬上學,結(jié)局可想而知。另外當年7月份唐山大地震的影響,還有四人幫倒臺后風向急速變化以致北京天津沒有招生。結(jié)果給我分配去了“齊齊哈爾輕工學院”的中專班,專業(yè)是輕化工業(yè)機械。</p><p class="ql-block">我的人生的關鍵節(jié)點就這樣被改變了,極度興奮過后是那無可奈何的接受。那個時代個人的命運都是被動的接受。舊聞已荒,新境茫然,心中溫熱的過往,碎成風里的嘆息!</p><p class="ql-block">命運既然已定,對這份能有機會再次上學我是萬分珍惜。我已經(jīng)23歲了不管將來如何?何處歸宿?只要能去上學,不管學校大小遠近,躊躇滿志義無反顧的去追回失去少年基礎知識學習的階段。</p><p class="ql-block">離開23團的那天,由招生辦安排卡車載著行李送上學的知青去佳木斯。幾輛卡車都裝不下,原因是許多上海知青帶的超大“行李”(長條木材),相形見絀的我就帶著簡單的行李,可見上海人的精明,上學回家備家具,一箭三雕?。?lt;/p><p class="ql-block">自此我在兵團的7年的蹉跎歲月的經(jīng)歷已告結(jié)束。已是青春熱血灑黑土,再次背負行囊裹風雪,深情回眸北大荒,立轉(zhuǎn)回身去學堂。</p><p class="ql-block">76年11月到達齊齊哈爾輕工學院時已經(jīng)開學一周了。當我重新坐在課堂上聽講時仿佛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頭腦里一片空白。此時深感基礎知識欠的太多。如此差距激發(fā)我再次拼命的補習,有北大荒艱難歲月磨煉的這碗酒墊底,再艱難的課程必需征服戰(zhàn)勝它。當年為了工農(nóng)兵學員的文化基礎知識的欠缺,學校特意安排了幾周時間補習數(shù)理化知識。那段時期除了吃飯睡覺,滿腦子都是數(shù)學題、物理定理,化學微觀變化守恒,課下溫習課堂內(nèi)容并大量作習題。在此期間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把初高中的文化基礎知識扎實的掌握了,半年后能跟上教學大綱的進度。在77年國內(nèi)風云際會后,國家大力發(fā)展科技文化,使得學校更加注重專業(yè)知識系統(tǒng)教育。后續(xù)的專業(yè)技術知識課程都就都能掌握了。我有幸在這正本清源的大潮中獲得了必要的科技文化知識,為今后的人生中技術專業(yè)生涯奠定了基礎。</p><p class="ql-block">三年后畢業(yè)分配到天津工業(yè)企業(yè),擔負技術工作。于85年又考入了天津大學職工大學化工機械系,使我更進一步的學習了大學的專業(yè)知識,得到大學專科的學歷。</p><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多年的歷練在國企外企民企里打拼,從技術員到工程師直致高級工程師。其技術專長都是在齊齊哈爾輕工學院打下的堅實的基礎知識與專業(yè)技能,鋪平了我人生后續(xù)的職業(yè)生涯,在工作中應用所學到專業(yè)技術知識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同時在實踐中技術專業(yè)水平更加擴展和提升。</p><p class="ql-block">千舟已過萬重山,病樹前頭萬木春!瑾以此文祭奠那段坎坷的歲月!</p><p class="ql-block">注:文中提到的當?shù)兀ɡ?59農(nóng)場)的青年拖拉機手WZY于前些年去世了。斯人已逝,生者長懷吧!故此文延遲許多年才發(fā)出。</p><p class="ql-block">北京知青 陳強 寫于2014年(修改于2025年)</p> <p class="ql-block">在齊齊哈爾輕工學院畢業(yè)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當年的學院大門現(xiàn)在來看很簡陋的!但里面的老師們對學生很負責任!</p> <p class="ql-block">與同學共同學習</p> <p class="ql-block">化工原理課后班長解題</p> <p class="ql-block">學院舉辦的運動會我在參賽</p> <p class="ql-block">400M跨欄賽</p> <p class="ql-block">1977年我們?nèi)齻€在一個大院里成長的發(fā)小在哈爾濱松花江畔合影。時值張曉培在哈工大上學,畢業(yè)后留校當了老師,多年后去深圳下大海。王啟新在哈爾濱師范學校上學,畢業(yè)后兩年再考入大連財經(jīng)學院,畢業(yè)后回到北京。我在齊齊哈爾輕工學院上學,畢業(yè)后分配到天津。幾十年過去了人生的軌跡各有所不同,但都在不斷的拼搏著!</p> <p class="ql-block">我與王啟新在23團期間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2009年在北京展覽館六團荒友聯(lián)誼會與安來!</p> 2018年23團42連京津滬荒友在京相聚 <p class="ql-block">謝謝大家的觀看!本人拙作有欠提升,懇請不吝賜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