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有一座伏羲城。高高矗立的城樓顯然是現(xiàn)代仿古建筑,乳白色的墻體十分莊嚴(yán)肅穆,樓上分別有三座綠瓦挑檐式?jīng)鐾ぃ虚g的高,兩邊的低,十分對稱,錯落有致。屋檐內(nèi)里為暗紅色彩,屋檐頂端懸掛著大紅燈籠。城樓距離地面有三個城門,中間大,兩邊略小。中間的門額上書寫著“伏羲城”三個金色的大字,被紅色的底襯一烘托,更加金光閃閃。</p><p class="ql-block">我們是6月25日下午5點抵達(dá)這里的。太陽已經(jīng)偏西,但陽光還是十分熱辣。為了防止過度的紫外線照射,女士們撐起來陽傘,男士們則戴著防曬帽。</p> <p class="ql-block">伏羲城內(nèi)有伏羲廟。</p><p class="ql-block">圖片靠左邊有一堵金黃色的墻,上面繪有八卦太極圖,相傳為伏羲所創(chuàng)。墻的外沿是十分精細(xì)的雕刻,形態(tài)各異的虬龍生氣勃勃。</p><p class="ql-block">正面是一座牌坊,紅柱綠瓦,匾額上寫著“繼天立極”四個鍍金大字。</p><p class="ql-block">我古漢語學(xué)得不好,不敢瞎猜,只能借助網(wǎng)絡(luò)。網(wǎng)上說:繼天立極,即繼承天子之位,出自:宋·朱熹《序》:“天必命之以為億兆之君師,使之治而教之,以復(fù)其性,此伏羲、神農(nóng)、黃帝、堯舜,所以繼天立極。”</p><p class="ql-block">伏羲是傳說中的“三皇”之首,“繼天立極”正是他的歷史使命與職責(zé)所在。</p><p class="ql-block">網(wǎng)上還介紹,伏羲廟原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是中國西北地區(qū)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伏羲廟占地面積13,000平方米,院落重重相套,四進(jìn)四院,宏闊幽深。由于伏羲是古史傳說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宮殿式建筑模式,整個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jìn),莊嚴(yán)雄偉。</p><p class="ql-block">由于事前沒有做功課,又加上參觀時粗心,有些重要的地方我未能關(guān)注到,下面便只能對拍下的圖片做些文字說明。</p> <p class="ql-block">面前的這座亭子,紅漆圓柱支撐著傳統(tǒng)式的挑檐大屋頂,里面有口大鐘,后面有很長的標(biāo)語:賡續(xù)文脈 凝聚力量……</p><p class="ql-block">按照一般建筑建制,應(yīng)該有一座鼓亭與鐘亭相呼應(yīng),只是被我遺漏掉了。</p> <p class="ql-block">這座有著八卦太極陰陽圖的建筑,里面放置的是什么,我沒有到近前去看。遠(yuǎn)處的也是有一座牌坊吧,匾額上寫著“開物成務(wù)”。</p><p class="ql-block">我還是不明其意,再上網(wǎng)查,說是成語,源自古代經(jīng)典《易·系辭上》。其含義是通過深入了解和掌握事物的規(guī)律,即"開"通萬物的道理,從而能夠妥善處理各種事務(wù),實現(xiàn)成功。</p><p class="ql-block">這是不是彰顯伏羲開啟先民智慧并治理天下的功勞?</p> <p class="ql-block">隊友家健與茅導(dǎo)面對的方向為伏羲廟的儀門。</p><p class="ql-block">儀門兩邊柱子上的楹聯(lián)為:</p><p class="ql-block">大化首推羲皇啟,</p><p class="ql-block">萬象同歸一畫開。</p><p class="ql-block">傳說中說,伏羲創(chuàng)八卦及造書契、結(jié)網(wǎng)罟、興漁獵、制嫁娶之禮。而且,伏羲首創(chuàng)成就事務(wù),明曉天地法則,洞察人間真理,并用來教化、引導(dǎo)民眾。 因此,伏羲是創(chuàng)立、引導(dǎo)先民走出混沌蒙昧,掌握、遵循天下法則的第一人,并推動了華夏文明的進(jìn)程。</p> <p class="ql-block">如今,在綠樹掩映的伏羲廟儀門前留影,不禁讓人心中充滿對伏羲的崇敬之情。</p> <p class="ql-block">來此參觀,不僅瞻仰華夏文明始祖,也緬懷他的不朽歷史功績,同時也讓自己開眼界長知識,真是件很開心的事??!</p> <p class="ql-block">儀門進(jìn)去,便是先天殿。</p><p class="ql-block">先天殿的中門前,鮮花簇?fù)?,色彩斑斕,使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情;長長的香案上,香火繚繞,讓人心里頓生暖融融的感覺,還有一種神圣的情愫。</p><p class="ql-block">先天殿是伏羲廟里最重要的建筑,正中有伏羲手持八卦圖的巨像。可惜我沒從中門進(jìn)去瀏覽里面的展物,也沒有細(xì)拍先天殿完整的外觀。只見到綠色琉璃瓦屋頂下有“先天殿”三個金字,被紅色的襯底烘托得格外耀目,下面一層的匾額卻是黑底金字,上則書寫的是“一畫開天”四個大字。</p><p class="ql-block">先天殿中門有楹聯(lián),圖片沒有拍全,又上網(wǎng)搜索,得知為:</p><p class="ql-block">桑梓千秋崇圣祀,</p><p class="ql-block">衣冠萬國拜神州。</p><p class="ql-block">上聯(lián)意義明白無誤,下聯(lián)的“衣冠”需要解釋一下:“衣冠”即衣服帽子,借指為民眾。全聯(lián)的意思為:不僅故鄉(xiāng)的人民千秋萬代尊崇這位華夏人文始祖,世界各地的民眾也紛紛來拜謁為人類文明做出杰出貢獻(xiàn)的伏羲先圣。</p> <p class="ql-block">這是先天殿的東南角。</p><p class="ql-block">伏羲廟整體格局是坐北朝南,先天殿也如此。先天殿五間牌面,只開了東門、中門、西門。中門的情況前面已經(jīng)介紹了,茅導(dǎo)站的位置為先天殿的東門前。他身后的墻上有著一系列雕刻,十分精致。再看門上的匾額,藍(lán)底金字“開天立極”。其意義比“繼天立極”好像更有行動意義,強調(diào)伏羲的創(chuàng)世紀(jì)之功。</p><p class="ql-block">楹聯(lián)為:</p><p class="ql-block">八卦成圖華夏仰圣地;</p><p class="ql-block"> 六分始肇炎黃歌傳人。</p><p class="ql-block">上聯(lián)好理解,下聯(lián)的“六分”指代伏羲八卦的卦象。</p> <p class="ql-block">先天殿后面是太極殿,為寢宮,中門有楹聯(lián):</p><p class="ql-block">廣殿壯秦城,應(yīng)力挽頹風(fēng),返樸還淳思太極;</p><p class="ql-block">全民興漢業(yè),須弘揚正氣,圖強致富紀(jì)新元。</p><p class="ql-block">廣殿指的就是太極殿吧,秦城也稱秦州,即天水市?,F(xiàn)在的天水市有秦州區(qū),為天水市的中心區(qū)域,市政府所在地。</p><p class="ql-block">從中門進(jìn)去的,迎面就是伏羲像。伏羲身披黃袍端坐在座位上,濃眉大眼,雙目炯炯發(fā)光,渾身充滿浩然正氣和無與倫比的的威力。</p> <p class="ql-block">這是太極殿西面墻上的雕刻,中間好像是一只振羽欲飛的鳳凰。</p> <p class="ql-block">這位虔誠的女士好像是對著鳳凰朝拜的。</p> <p class="ql-block">太極殿東面墻上也有類似的雕刻,中間是條遒勁盤繞的龍(蛇)。</p><p class="ql-block">在中國民間,龍、蛇好像是一家,十二生肖里,蛇不就被敬為小龍嘛,而且我們看到的伏羲與女媧像均為人首蛇身。</p><p class="ql-block">據(jù)說,華夏民族的龍圖騰也為伏羲所創(chuàng),取蛇身、魚鱗、馬頭、鹿角、鷹爪,這些元素共同構(gòu)成了龍的形象,形成了龍圖騰,我們被稱為“龍的傳人”即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太極殿中央,端坐著伏羲。前面擺滿單位或個人敬獻(xiàn)的鮮花。鮮花叢中的伏羲很有一種親和感。伏羲的背后有一個大大的圓盤,里面彎彎曲曲的圖案五彩斑斕,是表示熊熊燃燒的火焰,象征蒸蒸日上;還是天下劃一,百川歸此?</p> <p class="ql-block">這樣的伏羲,更像早期的人類,身上裹著漁網(wǎng)。他手持自己創(chuàng)制的八卦太極圖,猶如掌控了天地萬物,一切了然于胸。</p><p class="ql-block">我一直以為太極陰陽魚為道教所創(chuàng),原來始祖伏羲也!</p> <p class="ql-block">太極殿墻上的畫,記載了伏羲對人類文明的貢獻(xiàn),可惜我只拍了其中的四幅:</p><p class="ql-block">九.鉆木取火,燒陶成器;</p><p class="ql-block">十.造琴作瑟,教化禮樂;</p><p class="ql-block">十一.遍嘗百草,九針療疾;</p><p class="ql-block">十二.文字看不清楚,很遺憾。</p> <p class="ql-block">院中,蔥翠的古柏有合抱粗,直指藍(lán)天。樹身上一條條皴裂的皺紋似乎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它們應(yīng)該是在建廟時種下的,距今八百多年歷史。</p><p class="ql-block">網(wǎng)上介紹說,當(dāng)初共種下64棵,按照八卦位置種植的。如今只存活37棵。</p> <p class="ql-block">過了太極殿,便是伏羲廟的后院??撮T上的匾額,為伏羲學(xué)院。這里會有什么稀世珍寶或是重要文獻(xiàn)呢?走近前一看,方知是辦公區(qū)域,謝絕參觀的。門口那滿樹的紅艷花朵好像是凌霄花吧,六月份,正是它們一展風(fēng)姿的最佳時刻。</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的這塊巨石為隴南市委、隴南市政府、隴南市人大及隴南市政協(xié)捐贈,上面寫著:尊圣敬祖,繼往開來。</p><p class="ql-block">我將圖片放大了看,想看出石頭中蘊藏什么秘密,可惜失算了。</p><p class="ql-block">我國民間有用石頭鎮(zhèn)宅的風(fēng)俗。隴南市 的四大首腦機構(gòu)是否也是這個意思?</p> <p class="ql-block">偌大的亭內(nèi)立著一塊石碑,為唐代學(xué)者司馬貞撰文,源自《三皇本紀(jì)》。由于司馬遷的《史記》中沒有關(guān)于“三皇”的記載,所以司馬貞寫了《三皇本紀(jì)》以補全《史記》,增加了伏羲、女媧、神農(nóng)等諸位上古時期神話傳說人物與部落首領(lǐng)的歷史。不過,現(xiàn)今出版的《史記》大部分都沒有收錄。</p><p class="ql-block">遠(yuǎn)古時代的歷史無文字可考,“三皇五帝”的故事全憑口耳相傳,而且眾說紛紜,特別是三皇:</p><p class="ql-block">1.《尚書大傳》:燧人、伏羲、神農(nóng);</p><p class="ql-block">2.《春秋運斗樞》:伏羲、女媧、神農(nóng);</p><p class="ql-block">3.《風(fēng)俗通義》:伏羲、祝融、神農(nóng);</p><p class="ql-block">4.《三字經(jīng)》:伏羲、神農(nóng)、黃帝。</p><p class="ql-block">治學(xué)嚴(yán)謹(jǐn)?shù)臐h代司馬遷沒將“三皇”寫進(jìn)《史記》完全可以理解。后世的司馬貞大概是掌握了更多的史料才補充的。</p> <p class="ql-block">這是唐代學(xué)者司馬貞對伏羲生平與歷史功績的介紹:</p><p class="ql-block">太昊庖羲氏,風(fēng)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于雷澤,而生庖羲于成紀(jì)。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yuǎn)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jié)繩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結(jié)網(wǎng)罟以教佃漁,故曰宓羲氏。</p> <p class="ql-block">天水市博物館歷史文物陳列館也設(shè)在伏羲廟院內(nèi)。有電子屏幕顯示其中的館藏。</p><p class="ql-block">由于時間關(guān)系,我只是一眼掃過,未能仔細(xì)瀏覽。也無法細(xì)看,因為我們在伏羲廟總共就一個小時的參觀游覽時間,眼看時間就快到了。</p> <p class="ql-block">電子屏幕有好幾頁,說明館藏還不少呢,有陶器、青銅器、玉器等。</p> <p class="ql-block">陳列館墻壁上有浮雕。首先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伏羲女媧交媾圖。兩邊的文字分別是《伏羲贊》與《女媧贊》。</p><p class="ql-block">相傳,伏羲與女媧均為人首蛇身,他們大概生活在八千多年前母系社會,而且是發(fā)明鉆木取火的燧人氏子女。由于雷公與土地神賭氣,導(dǎo)致天降暴雨,洪水漫世,人類幾乎滅絕,只有伏羲、女媧兄妹騎在一只大葫蘆上,隨水漂流,最終被新樂大沙崗所阻,才幸存下來。為了人類的繁衍,這兄妹倆結(jié)為夫妻誕下新的生命,才有了華夏民族的延續(xù)。因此,他倆是華夏民族的亞當(dāng)與夏娃,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p> <p class="ql-block">這幅浮雕展現(xiàn)的好像是晚期中國猿人的生活場景,他們可能是在制作陶器吧。中國陶器在一萬多年前就出現(xiàn)了,伏羲時代自然是有的。</p> <p class="ql-block">看這幅浮雕中人物服飾,像是先秦以后的人,而且還都是官員,那雙手垂后氣宇軒昂的是不是帝王?后面宮殿門上的小篆我無力識讀。</p> <p class="ql-block">這幅浮雕中有兩輛馬車,每輛都是三匹馬拉著。我原以為是皇帝出巡,結(jié)果不是。因為按照古代馬車配備制度:皇帝是六匹馬,諸侯是五匹馬,卿是四匹馬,士大夫是三匹馬,士人是兩匹馬,庶人是一匹馬。</p><p class="ql-block"> 士大夫階層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社會階層,主要指那些通過讀書考試而成為官吏或具有較高聲望的知識分子。這也就是說,出巡的是政府官員,可能還是高官,前后都有護衛(wèi)呢!</p> <p class="ql-block">這幅浮雕展現(xiàn)的就像是近現(xiàn)代人的生活場景,一邊是兩位少婦在紡紗織布與納鞋底,一邊是壯漢們在演繹東關(guān)夾板舞。</p><p class="ql-block">怎么知道東關(guān)夾板舞的?我是根據(jù)浮雕條幅上寫著的“東關(guān)夾板”再上網(wǎng)查的。</p><p class="ql-block">網(wǎng)上介紹,夾板舞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舞蹈,屬于祭神古樂的延續(xù)。主要分布在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而秦州區(qū)集中分布在東關(guān)及玉泉鎮(zhèn)的一些村莊。該舞蹈原主要用于“朝山會”祭祀活動,后發(fā)展成為民間社火表演形式。屬于甘肅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一。就不知現(xiàn)在是否還有這種表演形式。</p> <p class="ql-block">去年9月10日,習(xí)近平主席考察伏羲廟后留下的指示。</p><p class="ql-block">中國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豐富與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我們樹立民族自信心的資本。作為伏羲的后代,作為龍的傳人,我們有責(zé)任承擔(dān)起民族復(fù)興的偉大歷史使命,讓神州大地再現(xiàn)輝煌。</p> <p class="ql-block">陳列館的電鈴響起,閉館時間到了。我們從這里離開了伏羲廟?!白婷}永昌”,這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衷心祝愿。</p> <p class="ql-block">我們又回到伏羲城的城門下,等待旅游大巴返程。</p><p class="ql-block">雖則短短一個小時的參觀,卻讓我們獲得了不少歷史知識,尤其是了解了華夏人文始祖伏羲對中國歷史的重要貢獻(xiàn),還找到了八卦太極陰陽圖與龍圖騰的源頭,另有很多內(nèi)容待回去好好消化。</p> <p class="ql-block">說明:部分內(nèi)容援引網(wǎng)絡(lu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