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十三、皤灘古鎮(zhèn)——碧溪環(huán)抱</h1> (一)<br>皤灘古鎮(zhèn)盡風流,五溪匯接舊埠頭,<br>千年商賈集散地,九曲龍街碧水幽。<br>朱熹送子讀書院,祠堂廟宇藏春樓,<br>明清筑群格調(diào)美,民居老宅存千秋。<br> (二)<br>皤灘古鎮(zhèn)碧波出,武義水埠永不枯,<br>東陽縉云和永康,五溪匯合涌浪珠。<br>商家老店民居美,沿岸明清老建筑,<br>莫道繁華今尤在,感嘆龍街多商賈。<br> (三)<br>仙居古鎮(zhèn)名皤灘,碧水清流連嶺川,<br>九都坑溪黃榆坑,五溪匯合入永安,<br>朱姆溪和萬竹溪,夜月倒影美景觀,<br>一條巨龍連街巷,萬家燈火幽南山。<br> (四)<br>九曲妖嬈聚皤灘,五溪匯達碧水藍,<br>古鎮(zhèn)彎繞龍形街,鹽運文化久積淀。<br>雕梁畫棟青灰瓦,木欞土墻飛壁檐,<br>萬家商賈促盛世,一串燈籠吊旗桿。<br> (五)<br>葉綠鶯啼春正濃,皤灘名鎮(zhèn)揚古風,<br>卵墻鋪石龍形街,樓宇櫛次渡時空。<br>千載游客來去急,萬家商賈助繁榮,<br>仙居幽景迎佳賓,碧水環(huán)抱向橋東。<br> (六)<br>皤灘臨溪蕩波紋,街道通衢成龍形,<br>水埠頭上古建筑,夜月水環(huán)留倒影,<br>洛社名高貽厚堂,色賽春花設(shè)天井,<br>卵石鑲嵌粼峋路,五里綿長商賈門。<br> (七)<br>古街形似一條龍,卵石鋪道沿巷沖,<br>五溪匯合蜿蜒曲,磚雕牌坊剔玲瓏,<br>麒麟仙鶴栩如生,野鹿奔馳越林叢,<br>石板柜臺今尤在,商賈店鋪生意隆。<br> (八)<br>碧水波光潾,青山碧翠韻,<br>神奇造化功,古街成龍形。<br>溪流映夜月,樓臺云煙生,<br>何氏里門堂,水埠頭長門。<br>洛社名高學,上街下街分,<br>九曲龍盤皤,五里綿長錦。<br>戲臺板凳龍,鯉魚越龍昆,<br>繁花悄點綴,奇石破天驚。 皤灘古鎮(zhèn)的地理位置:皤灘古鎮(zhèn)位于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皤灘鄉(xiāng),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單位,距仙居縣城約二十五公里。早在公元九百九十八年前,因水路便利成為永安溪沿岸一個繁華的集鎮(zhèn),距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神仙居五公里。<br> 皤灘古鎮(zhèn),皤灘乃永安溪獨一無二的五溪匯合點,即朱姆溪、萬竹溪、九都坑溪、又黃榆坑同點匯入永安溪,故皤灘有夜觀五月(指五個月亮倒影)之景。皤灘又是水陸交匯之地,沿靈江、永安溪的水路在皤灘攏岸,通往浙西的蒼嶺古道在皤灘起步,連接東南沿海與浙西內(nèi)陸的優(yōu)越地理位置,是古代浙東南山鄉(xiāng)的一個著名商埠和食鹽之路的中轉(zhuǎn)碼頭。<br> 皤灘古鎮(zhèn),千年鑄就,骨色相和,物華天寶,是我國古代江南山區(qū)農(nóng)村古鎮(zhèn)文化的典型縮影,是研究我國古代農(nóng)村集繁榮興衰不可多得的典型。<br> 皤灘古鎮(zhèn),在鼎盛的清朝中期頗具規(guī)模,主街道呈“龍”形,鵝卵石鋪嵌,彎曲有致,長達兩公里,街面石板柜臺比比皆是,除“水埠頭”外,還有武義埠、東陽埠、縉云埠、永康埠和公埠。古鎮(zhèn)區(qū)集中大量明清古建筑群,豐富多樣,有商家老店、民居古宅、妓院賭場、書院義墊、祠堂廟宇。<br> 皤灘古鎮(zhèn)古街形似一條龍,西龍頭,東龍尾,中段彎曲成龍身。龍頭所對是五溪匯合點,是古人的圖騰崇拜“臆造”。而龍尾所在處至今還矗立著一座國內(nèi)罕見的磚雕坊,跨度八米,磚頭的外表上刻著一組玲瓏剔透、栩栩如生的龍鳳、麒麟、仙鶴、仙鹿、花卉、人物等圖案。<br> 皤灘古鎮(zhèn)古街至今還保存著二百六十多家店鋪,其中當時勾欄院招牌“色賽春花”四個大字還隱約可見。古街除了店鋪外,還有不少書香門第,其中以長門堂和何氏里門堂為突出。長門堂門庭結(jié)構(gòu)整齊大方,在正堂屋檐下懸掛著一塊清雍正年間的匾—“貽厚堂”,堂屋里還懸掛著一塊由清吏部待郎齊召南書寫的“洛社名高”的匾額。何氏里門堂,其地域代表性不亞于北京的四合院。整座建筑樓軒相連,廊廡回環(huán),雕梁畫棟,古樸典雅。原廳堂正中懸掛一塊鑲貼真金的“大學士”匾?,F(xiàn)今何氏家族還珍藏著清代“大學士頂冠”與“服飾”。 皤灘古鎮(zhèn)的主要歷史沿革:皤灘古街早在公元九百九十八年前,已成為永安溪沿岸繁華的集鎮(zhèn)。經(jīng)過了千年的歷史沉淀和積累,皤灘至今保存著一條由鵝卵石鋪砌成的“龍”形古街。街旁有唐、宋、元、明、清、民國遺留下來的民宅古居,布局精美,是祖先留給后代的寶貴財富和歷史見證。<br> 皤灘古鎮(zhèn)蜿蜒曲轉(zhuǎn)的“龍”形古街、流轉(zhuǎn)歷史的古建筑、還有沉淀積年的鹽運文化,這些標識都屬于皤灘古鎮(zhèn)。古建筑齊齊地映入視野,青磚土墻的飛檐,灰瓦木欞的層疊,一桿挑著一串紅燈籠的旗桿,這樣的場景時常會在武俠大師筆下出現(xiàn)的孤日,村落,荒涼的客棧,寂寥的人影,似乎寓示著一場未知的塵事。<br> 皤灘古鎮(zhèn)原為河谷平原中凸出的一塊灘地,因滿布白色鵝卵石,得名“白灘”。從唐朝起這里漸漸形成村鎮(zhèn),在以后的歷朝歷代里,在江浙地區(qū)始終是一個重要的鹽運埠頭。至今仍保留著停放貨物的老碼頭、房子、鵝卵石壘成的墻、五顏六色。木雕窗戶花式繁復(fù)多元,窗欞斑駁;門楣上有木刻《八仙》和《三國》故事,人物雕得栩栩如生。大門上畫的哼哈二將門神,威嚴與雄壯。<br> 皤灘古鎮(zhèn)古街上,店鋪和古色古香的店名,依稀可見昔日古鎮(zhèn)的繁華盛景。這些老字號的店名,有的被寫在粉墻上,有的被鐫刻在門楣深處,墨跡依稀可辨。一字排開的石柜臺,整齊的店面鋪板,是鵝卵石砌成,呈龍鱗狀,遠遠望去好似一條蛟龍在地上翻滾。這便是赫赫有名的“龍”型古街。<br> 皤灘古鎮(zhèn)跟明清時所有的古鎮(zhèn)一樣,碧玉水池傾瀉而下潺潺環(huán)繞小鎮(zhèn),被稱為環(huán)鎮(zhèn)溪流。溪流兩側(cè)岸墻用鵝卵石堆砌而成,與古街形成對應(yīng),形狀是曲折如“龍形古街”,溪岸上依然楊柳青青,窄小的溪道水埠石級、石橋一應(yīng)俱全,溪水卻依然深綠,層層疊疊的綿綿綠意。古鎮(zhèn)熙攘市井、繁華商埠,透著一份幽靜、古樸。 皤灘古鎮(zhèn)的主要景點:主要有明清古建筑群、“龍”街、五月倒影、水埠頭、長門堂、天井、洛社名高、貽厚堂、春花院、何氏里門堂、三透九門堂等。<br> 明清古建筑群:明清古建筑群,豐富多樣,有商家老店、民居古宅、妓院賭場、書院義墊、祠堂廟宇。自民國初期起,古街逐漸蕭條,皤灘鹽路原有的功能,皤灘市面風光不再,但主體建筑與結(jié)構(gòu)卻保持完好。<br> 皤灘古鎮(zhèn)“龍”街:古街道是一個保存完整的商貿(mào)街道,現(xiàn)存一條東西長兩公里,呈“龍”型彎曲有致的古街,街兩旁唐、宋、元、明、清等古代風格的建筑保存完整,店鋪、碼頭、客棧、戲臺、妓院、賭場、當鋪、書院義塾、祠堂廟宇一應(yīng)俱全。皤灘乃永安溪獨一無二的五溪匯合點。<br> 五月倒影:即朱姆溪、萬竹溪、九都坑溪、又黃榆坑同點匯入永安溪,故皤灘有夜觀五月(指五個月亮倒影)之景。皤灘又是水陸交匯之地。沿靈江、永安溪的水路在皤灘攏岸,通往浙西的蒼嶺古道在皤灘起步。<br> 水埠頭:鎮(zhèn)內(nèi)還分布著“埠頭”五處:武義埠、東陽埠、縉云埠、永康埠和公埠。古鎮(zhèn)區(qū)集中大量明清古建筑群,豐富多樣,有商家老店、民居古宅、妓院賭場、書院義墊、祠堂廟宇。<br> 長門堂:又稱“貽厚堂”,清代雍年間,安徽桐城一位名叫張若震的學者送給當時長門堂的主人一塊匾,上書“貽厚堂”三字,所以,這里又稱“貽厚堂”。長門堂的天井特別,是兩個方形天井連接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的長方形天井,天蟛,當?shù)厝朔Q作“六堂”,四合院稱為長門堂,又叫大門堂。<br> 天井:長門堂的前后天井,都以鵝卵石圖案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上方左右是兩條龍,這個圖案表明主人品德主潔,志向遠大。長門堂正堂太師壁上端掛著一塊匾,貼金的“貽厚堂”大字,閃閃發(fā)光,蒼勁有力。匾落款為“桐城張若震題”,為雍正壬子孟夏月題。<br> 洛社名高:掛在正堂門楣上的這塊匾寫著“洛社名高” 四個字?!奥迳纭笔俏覈鴼v史上“洛學”的一種組織,是當時的一種學術(shù)組織,“洛社名高”意思是在洛社中的名氣很大,威望很高。匾的右上題有祝祠“瓚璜年學兄六旬榮壽”。落款為“瓊臺齊召南”,瓊臺,即天臺,因天臺有“瓊臺雙闕”勝地,這塊匾是齊召南送給他的名叫瓚璜學友六十大壽的生日禮物。<br> 貽厚堂:貽厚堂的建筑,很有特色,具有宋代風格。梁柱雕飾采用剔空的透雕藝術(shù),在檐下的梁(牛)腿上還雕有頭、身象龍,尾象魚的鰭魚形象,正在作噴水之狀,鰭是一種古代的吉祥物,象征著安詳、康樂、幸福。<br> 春花院:位于皤灘中間最繁華的地段,是一處開張于明清時期,至今保存完好的妓院,有房三十多間、天井三口、后花園。臨街正門豎著“色賽春花”的招牌。春花院的建筑與古街上別的建筑不同,帶有古代妓院的特色。<br> 何氏里門堂:也叫大學士府,原有朝南臨街的門樓,門樓前曾立過八對旗桿,還遺留著旗桿的底座。據(jù)傳,何氏家族在歷史上曾出過不少達官貴人、文人學士。何氏里是一個大天井套幾個小天井,廂房連閨房,后花園是典型江南民居。據(jù)考證,此宅院為宋代建筑風格,明清時期作修整。<br> 三透九門堂:皤灘古鎮(zhèn)保存三華里長鵝卵石鋪砌的“龍”型古街。街旁唐、宋、元、明、清、民國時遺留下來的民宅古居,氣勢宏偉、布局精美的“三透九門堂”,朱熹送子就學過的桐江書院和曾獲得中國藝術(shù)展覽會金獎、第四屆國際博覽會金獎的針刺無骨花燈,那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能讓你體會到千年文化的內(nèi)涵。<br> 迎春院古戲臺:是藝妓表演歌舞詩樂的地方,地上鵝卵石做成一顆心和九個銅錢的圖案,寓意為“腳踩九連環(huán),方得美人心”。轉(zhuǎn)到中院里就是一間間待客的廂房,不知道那一間是頭牌花魁的閨房。后花園里有美人蕉、梔子花,一棵高大的文旦樹,柚子樹。破敗的院落記述了哀怨情仇、辛酸故事。 皤灘古鎮(zhèn)的主要特色文化:主要有龍街龍文化、匾額文化、洛學文化、民俗文化(古民樂、花燈、民間大戲、板凳龍、鯉魚跳龍門、卷地龍、七月七娘娘赴會等)、美食文化(綠色豆腐、豆醬菊花腦、麻糍、柴葉食餅筒、明清茶道、八大碗)等特色文化。<br> 龍街龍文化:皤灘龍街是古街,形似一條龍,西龍頭,東龍尾,中段彎曲成龍身。龍頭正對五溪匯合點,龍尾是國內(nèi)罕見的磚雕牌坊,刻著玲瓏剔透、栩栩如生的龍鳳、麒麟、仙鶴、仙鹿、花卉、人物等圖案?!褒垺毙喂沤郑瑬|西長約兩公里,彎曲呈 “龍”形,分成上街、下街兩段,大量的古跡集中在上街。古街至今存有石板柜臺一百多個,保存著二百六十多家店鋪,體現(xiàn)中國的地理龍形文化。<br> 匾額文化:皤灘古鎮(zhèn)的匾額,有唐太宗李世民詔詞“霞蔚云蒸”的麻布堆灰匾;清雍正年間張若霞的“貽厚堂”匾;清吏部侍郎齊召南的手跡“洛社名高”匾;建于南宋紹興年間的何氏里宅居的“大學士”匾與密麻蓋壁的“官報”、“捷報”等榜文真跡,還有宋代名臣胡則的紀念堂,無不折射出古鎮(zhèn)濃厚的文化內(nèi)涵。<br> 洛學文化:皤灘古鎮(zhèn)的“洛社名高”匾額,掛在瓚璜正堂的門楣上?!奥迳缑摺?四個字的“洛社”是我國歷史上“洛學”的一種組織,是當時的一種學術(shù)組織,“洛社名高”意思是在洛社中的名氣很大,威望很高。匾的右上題有祝祠“瓚璜年學兄六旬榮壽”。落款為“瓊臺齊召南”,瓊臺,即天臺,因天臺有“瓊臺雙闕”勝地,這塊匾是齊召南送給他的名叫瓚璜學友六十大壽的生日禮物,這對研究“洛學”有重要價值。<br> 民俗文化:皤灘古鎮(zhèn)保留著眾多的明清遺風,“古民樂、花燈、民間大戲、板凳龍、鯉魚跳龍門、卷地龍、七月七娘娘赴會”等民間民俗藝術(shù)活動。板凳龍起始于朝代久遠,每逢春節(jié)、元宵節(jié)、舞龍隊都會穿村繞莊地舞龍,非常熱鬧;鯉魚跳龍門是皤灘鬧元宵時頗受鄉(xiāng)民喜愛的節(jié)目之一,配以煙花和鼓樂,在元宵節(jié)舉行,又包含著新年的祝福;卷地龍又稱九節(jié)龍,據(jù)記載皤灘在宋朝時就有卷地龍,清代時比較盛行,民國初年相沿成俗,場面雄壯威猛,動人心魄;七月七娘娘赴會是在皤灘觀音堂里,從古代開始供奉著陳十四娘娘(即胡則之妻陳思蘭)的雕像。每年七月七,陳十四娘娘要到十三都下葉村的娘娘廟赴會,其儀式非常隆重。皤灘的文化娛樂活動和很有特色的民風民俗,無不浸透著古文明的印痕和商業(yè)活動的氣息。<br> 美食文化:皤灘美食包括(綠色豆腐、豆醬菊花腦、麻糍、柴葉食餅筒、明清茶道、八大碗)等。綠色豆腐是顏色為綠色的豆腐狀食品。可分為柴葉豆腐與樹果(苦櫧果)豆腐。屬綠色食品,口感柔潤細膩,味微苦,清香。有清熱降火,減少血管中膽固醇之效。豆醬菊花腦是豆醬與菊花腦的釀造制品。麻糍將糯米蒸熟后,再搗糊壓扁而成。在粘稠的麻糍中包進用豆腐干、豬肉、腌菜等炒熟的餡料放進鍋里烙成兩面黃,即可食用。柴葉食餅筒在鏊盤里把麥粉摻柴葉汁的稠糊烙成圓形的薄皮,然后放入柴葉豆腐、豆芽菜、米面絲、海帶絲、肉絲等炒熟的作料,卷成筒狀、立等可吃。<br> 皤灘古鎮(zhèn)的交通指南:乘火車:乘火車(高鐵)到臺州,臺州市共有臺州、溫嶺、臨海、三門等高鐵站。臺州站位于黃巖區(qū)北城街道王林村,緊接凈土岙村,距黃巖中心區(qū)五公里,距離椒江中心城區(qū)、路橋中心城區(qū)都是十五公里。也可乘火車直接至仙居縣仙居南站,位于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南峰街道城南村,然后再去皤灘古鎮(zhèn)。<br> 乘飛機:乘飛機至臺州路橋機場,機場位于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qū)東迎賓大道一號,為4C級軍民合用機場。先后開通航國內(nèi)十七個大中城市。機場有大巴可供選擇。<br> 乘公交:可在仙居縣城搭乘至橫溪的班車,在皤灘古鎮(zhèn)下車即可。也可在白塔車站乘仙居—橫溪,途徑兩站到達皤灘鎮(zhèn);從仙居汽車站出發(fā),乘開往橫溪的班車至皤灘下車,步行可至景區(qū)。<br> 自駕:按導航從臺金高速白塔出口下—沿35省道—皤灘鄉(xiāng)—皤灘古鎮(zhèn)景區(qū);從杭州出發(fā):杭州繞城—杭金衢高速—諸永高速仙居白塔出口下,轉(zhuǎn)S35(S322)省道向西就到皤灘古鎮(zhèn)。從上海出發(fā)沿滬昆高速,到諸暨改行暨永高速直接到仙居下高速,仙居境內(nèi)有埠頭、白塔、仙居縣城三個出口,可先確定到哪個景點,再就近下高速。 <h1>文字: 原創(chuàng)<div>圖片: 網(wǎng)絡(luò) 明謝原作者</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