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呢稱:錢霞星</p><p class="ql-block">美篇號:5798400</p><p class="ql-block">拍攝編輯:錢霞星</p> <p class="ql-block"> 曲阜孔廟,這座承載千年禮樂文明的圣殿,肇始于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對孔子故居的尊崇改建。歷經(jīng)兩千余載風雨滄桑,不斷增修擴建,終成占地327畝的恢弘建筑群,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并列中國三大古建筑瑰寶。整座廟宇依中軸線鋪陳九重院落,盡顯皇宮規(guī)制,尤以重檐九脊、黃瓦飛檐的大成殿為精華所在,28根青石云龍雕柱栩栩如生,訴說著對至圣先師的永恒禮贊?,F(xiàn)保存466間殿閣坊房,金聲玉振坊巍然矗立,奎文閣藏書萬卷,杏壇傳道千古,皆為儒家文化的精神圖騰。</p> <p class="ql-block"> ▲這座承載著深厚儒家文化底蘊的古建筑群,不僅是祭祀中國古代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圣地,更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象征。它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建筑風格和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前來探訪,成為了一處不可多得的旅游勝地。</p> <p class="ql-block"> ▲那天清晨,我沿著街邊緩步而行,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落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斑駁陸離,仿佛時光也被拉長。一群身著紅色傳統(tǒng)服飾的人從我身邊走過,衣袂飄揚,步伐整齊,宛如一支穿越時空而來的儀仗隊。他們神情莊重,有人手中捧著古籍,有人戴著耳機,似在聆聽某種神圣的指引。我忍不住多看了幾眼,腳步不自覺地跟隨其后,直到孔廟門前,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是在為即將舉行的祭禮做準備,莊嚴肅穆的氛圍中,透出對先賢深沉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孔廟的建筑風格獨特,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宮殿式建筑風格,以黃色琉璃瓦為主要特色,顯得莊重而富有氣勢。走進 孔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成門,這是孔廟的正門,門前有一對巨大的石獅和一方巨大的照壁,彰顯著孔廟的威嚴與莊重。穿過大成門,便來到了孔廟的核心建筑——大成殿。大成殿與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天貺殿并稱“東方三大殿”,其建筑規(guī)模宏大,氣勢磅礴。殿內(nèi)供奉著孔子的塑像,殿頂覆蓋著黃色琉璃瓦,象征著孔子的尊貴地位。大殿內(nèi)的石柱和斗拱、梁枋等木構(gòu)件,雕刻精美,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藝。</p> <p class="ql-block"> ▲魯壁的歷史背景與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期孔子第九代孫孔鮒藏書有關(guān),為保護儒家典籍,他將《尚書》《論語》等藏于故宅墻壁中,后由漢景帝之子劉余發(fā)現(xiàn)?。明代為紀念此事特建此墻并立碑,成為儒家文化傳承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 ▲除了大成殿,孔廟內(nèi)還有許多其他值得一看的建筑。如杏壇,相傳是孔子講學的地方,如今已成為游客們緬懷先師、感悟儒家文化的重要場所。站在杏壇上,游客們仿佛能夠聽到孔子當年講學的聲音,感受到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蘊。此外,孔廟內(nèi)還有兩廡、寢殿、奎文閣等建筑,它們各具特色,共同構(gòu)成了孔廟豐富多彩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孔廟的布局嚴謹,建筑群以中軸線為中心,布局對稱,主次分明。中軸線上的建筑從南到北依次為萬仞宮墻、金聲玉振坊、欞星門、太和元氣坊、至圣廟坊、圣時門、壁水橋、弘道門、大中門、同文門、奎文閣、十三碑亭、大成門、先師手植檜、杏壇、大成殿、寢殿、圣跡殿。這一系列的建筑,不僅展示了中國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藝,更彰顯了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蘊。</p> <p class="ql-block"> ▲站在孔廟千年古柏的濃蔭里,忽然覺得夫子并非高踞云端的神祇。那位周游列國的老人,風塵仆仆卻目光如炬,在困頓中弦歌不輟,留下的是有溫度、有力量的人生智慧。世人筑廟祭祀,將鮮活的思想封入巍峨殿堂。卻不知夫子之道,從來不在廟堂之高,而在人間煙火之中——在晨讀的瑯瑯聲里,在為人處世的每一次自省中,在每個人擇善而執(zhí)的堅持里。</p> <p class="ql-block"> ▲孔廟不僅以其建筑和文物吸引著游客,更以其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 ▲孔府,又稱“衍圣公府”,坐落于圣人故里山東省曲阜市,是孔子嫡長后裔世代居住的府邸。作為與孔廟、孔林并稱的“三孔”之一,孔府于1994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這座恢弘的建筑群肇建于宋代,明洪武十年(1377年)遷至現(xiàn)址,現(xiàn)存主體建筑多為明清時期遺存,占地約240畝,整體布局分為中、東、西三路,共九進院落,擁有房舍463間。其集官衙與內(nèi)宅于一體,堪稱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貴族府邸建筑群,被譽為“天下第一家”。</p> <p class="ql-block"> ▲自孔子被尊為“萬世師表”以來,孔氏家族便受到歷代王朝的尊崇與封賞。自宋代起,孔子后裔世襲“衍圣公”封號,延續(xù)達32代之久,享有科舉免試等特權(quán)??赘粌H是一座府邸,更是一座文化寶庫,珍藏文物逾十萬件,明清檔案多達三十余萬件,承載著兩千余年儒家文化的歷史記憶,是中國古代文化傳承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 ▲ 孔林,這片靜謐而莊嚴的千年圣地,自公元前479年孔子安葬于此以來,便成為 孔氏家族世代歸宿,歷經(jīng)2400余年延續(xù)使用,現(xiàn)占地近200萬平方米,堪稱世界上歷時最久、規(guī)模最大的氏族墓地。漢代設祠壇以表追思,宋代立石儀以示尊崇,元代建重門以顯莊嚴,明代增洙水橋坊以彰文脈。今日孔林內(nèi)墳冢逾十萬,墓碑三千余通,古樹參天,翠影婆娑,其中孔子墓采用“攜子抱孫”之制,其子孔鯉、孫孔伋分列左右,寓意世代傳承。現(xiàn)代孔氏族人仍可登記安葬于此,惟碑刻已禁,以存古風。</p> <p class="ql-block"> ▲走進“三孔”,仿佛穿越千年時光,觸摸到儒家文化綿延不絕的脈搏。它不僅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活化石,更是研究傳統(tǒng)政治制度、社會經(jīng)濟、建筑藝術(shù)與哲學思想的珍貴遺產(chǎn)。1961年,孔林率先被列入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啟了系統(tǒng)保護與傳承的新篇章;1994年,孔廟、孔府與孔林整體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收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標志著這座東方文化圣殿正式走向世界,成為全人類共享的精神瑰寶。</p> <p class="ql-block"> ▲孔廟的每一件文物,都承載著儒家文化的精髓,讓游客在欣賞建筑之美的同時,也能深刻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先師手植檜,據(jù)記載這是孔子親手種植的檜樹,歷經(jīng)兩千多年仍枝繁葉茂,象征著孔子思想的生生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