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去成都杜甫草堂巳經(jīng)半年多時間了!拍了很多照片,卻寫不出我想要寫的文字。原因也很簡單。</p><p class="ql-block"> 我見過三十多年前的杜甫草堂,再見今天的杜甫草堂之后,我不知道該說點什么?</p> <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的杜甫草堂尤在眼前。我記住那時候的印象是杜甫草堂,規(guī)模不大,修竹滿園,竹籬依稀。至今,還留著柴門的照片只是一時找不出來。特別是身處草堂之際,我是用杜甫的“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的印象,來比照杜甫草堂的規(guī)模的。</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今杜甫草堂共有正門(西門)、北門、南門、東門四個大門,其中北門是進入草堂的主要入口之一。 </p><p class="ql-block"> 從北門進入后,首先會看到“聽秋軒”,該建筑內(nèi)懸掛著郭世欣集杜句題寫的對聯(lián),描述了杜甫在草堂的生活場景。 ?</p> <p class="ql-block"> 如今,一切都變了!整座草堂規(guī)模弘大。增加了很多新的建筑和花圃等等。走進草堂,道路蜿延曲折,路邊花團錦簇,尤如走進大觀園。我在園內(nèi)幾乎迷路,就不足為奇了!</p> <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青羊區(qū)青華路37號。按資料介紹,比較完整地保留了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茸擴建時的建筑格局。</p> <p class="ql-block"> 杜甫一生顛沛流離。公元759年,為避安史之亂,攜家?guī)Э谌胧褫氜D(zhuǎn)來到成都,得友人嚴武之助,在浣花溪畔,修建了幾間茅屋,謂之“成都草堂”。他在詩中寫到“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逼湫老仓椋缬谘员?。</p><p class="ql-block"> 但是,四年的時間轉(zhuǎn)瞬即逝。</p><p class="ql-block"> 公元765年,嚴武病逝,他在成都的生活無靠,只得又帶領(lǐng)全家告別成都,流落于三峽,荊、湘等地。這幾間茅屋,則在風(fēng)雨飄搖之中,蕩然無存了!</p> <p class="ql-block"> 由于詩人杜甫畢竟名留千古,幾經(jīng)變更,五代前蜀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jié)茅屋,意在“思其人而成其處”,使之得以保存。</p><p class="ql-block"> 此后歷代,屢建屢廢。其中,最大的兩次重修為明弘治十三年和清嘉慶十六年。自此,基本上奠定了草堂的規(guī)模和布局。</p> <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后,1952年杜甫草堂全面整修對外開放。1955年成立了杜甫紀(jì)念館。1958年,毛澤東在參加成都會議時,參觀了杜甫草堂。1959年,時任成都副市長的作家李劼人先生,主持了杜甫草堂的大規(guī)模修建。</p><p class="ql-block"> 我個人認為,李劼人主持的這次修整,從作家理解詩人杜甫的胸襟而言,突出了杜甫草堂的古樸端莊和園林的幽靜之美。為此后的杜甫草堂風(fēng)格,奠定了主旋律。</p> <p class="ql-block"> 1961年國務(wù)院公布《杜甫草堂》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不僅僅是一個很出名的旅游景點。</p><p class="ql-block"> 據(jù)有關(guān)資料披露,草堂博物館藏各類珍貴資料達三萬余冊,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歷代杜甫詩集的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種版本的杜甫詩集和研究資料。成為研究杜甫生平創(chuàng)作的資料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博物館。截止2022年,館藏文物27935件/套,珍貴文物1281件/套。</p><p class="ql-block"> 這一點,是我兩次去杜甫草堂沒有想到的。</p> <p class="ql-block"> 這次我去杜甫草堂,發(fā)現(xiàn)有一處唐代遺址值得參觀。但遺憾的是我竟然擦肩而過。</p><p class="ql-block"> 那是2001年,杜甫草堂在鋪設(shè)地下管道施工中,分別在草堂內(nèi)發(fā)現(xiàn)唐代灰炕和唐代民居遺址。出土了大量陶瓷器皿,建筑構(gòu)件以及墻基,水井,灶臺等民居遺存。為研究杜甫草堂唐代文化遺存,提供了歷史沿革的實物佐證。這才是貨真價實的杜甫生活的那個時代的寫真。</p> <p class="ql-block"> 成都杜甫草堂已然成為集紀(jì)念祠堂格局和詩人舊居風(fēng)貌為一體的文化圣地。目前,近300畝面積的草堂園林,已經(jīng)成為一處獨特的中國古典園林的新樣板。</p><p class="ql-block"> 目前,杜甫草堂的總體布局為草堂舊址,梅園,草堂寺,草堂舊址內(nèi)照壁,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兩旁配以對稱的回廊與其它附屬建筑。</p><p class="ql-block"> 在我往日記憶中,柴門,《少陵草堂》碑亭,是杜甫草堂最亮眼的所在。是杜甫草堂標(biāo)志性的景點?,F(xiàn)在,徘徊在這兩個景點的人,依然很多。</p> <p class="ql-block"> 這次我去杜甫草堂,重點回看了幾處幾十年前我去過的景點。比如柴門,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走過花徑。杜甫的那些詩句仍然回響在我的腦海里。</p><p class="ql-block"> 歲月如歌,當(dāng)時的我和如今的我,走在杜甫草堂的一處一點,心中涌起的波濤,也如杜甫草堂內(nèi)萬竿綠竹,在風(fēng)中搖曳一般難以平靜。</p><p class="ql-block">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p><p class="ql-block"> 杜甫的呼號猶在耳邊!。。</p> <p class="ql-block"> 這次去草堂,我發(fā)現(xiàn)對杜甫和李白兩位詩人的友情多有表述。六十年前,我讀文學(xué)史時,對杜甫貼上了現(xiàn)實主義詩人的標(biāo)簽,而對李白則貼上了浪漫主義詩人的標(biāo)簽。</p><p class="ql-block"> 這種絕對化的認知,現(xiàn)在看來,的確很有點絕對化。詩人的氣質(zhì)包含更多的內(nèi)容,豈是標(biāo)簽化可以一目了然的嗎?</p> <p class="ql-block"> 和九十年我到杜甫草堂比較的不同,展示的內(nèi)容更多,幾乎是教科書式的解讀。這對于大多數(shù)游人學(xué)習(xí)中國古典文學(xué)大有裨益的。</p> <p class="ql-block"> 《 詩史堂》,材料詳實,引得很多游人極大的興趣,也讓我重新學(xué)習(xí)了很多新知識。對于李白的朋友圈,更加清楚了!</p><p class="ql-block"> 詩人、作家,不論在哪個時代,其朋友圈都很吸引人。正是當(dāng)年的網(wǎng)紅,才讓唐代詩歌的興盛和發(fā)展,達到了中國文學(xué)史上新的高峰!</p> <p class="ql-block"> 參觀杜甫草堂,我感覺的是杜甫草堂擴容了!園內(nèi)景區(qū)之大,景點內(nèi)容之多,尤如一部百科全書。匆匆來去,是無法盡興研讀的。</p> <p class="ql-block"> 杜甫對錦官城,是很留戀的。他在成都草堂留居期間,共寫了248首詩,幾乎是五天寫一首詩。</p><p class="ql-block"> 題材多元化,語言清新,情感豐富,將個人命運與家國情緊密聯(lián)系,不愧為詩史。</p><p class="ql-block"> 特別是《春夜喜雨》,《成都府》,《卜居》,《江村》,《蜀相》,《絕句一一兩個黃鸝》,《江畔獨步尋花》,《客至》和《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都是杜甫的經(jīng)典之作。這在杜甫詩歌創(chuàng)作史上,是濃墨重彩的一筆!</p> <p class="ql-block"> 從杜甫草堂走出來時,我忽然想,杜甫作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成都人想把杜甫草堂打造成最美的景點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作為國保單位,認認真真留下歷史的印痕,還需要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