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保定近期最引人注目的一段新聞是試運營的水游直隸:</p><p class="ql-block">5月31日至6月2日,端午小長假,一場融合非遺底蘊與水韻靈動的文旅盛宴——“太行非遺·水游直隸”主題活動在天水橋公園開啟。</p><p class="ql-block">5月31日天水橋公園內(nèi)人潮涌動,五彩斑斕的府河市集、國風市集與精彩的非遺表演區(qū)交相輝映,將傳統(tǒng)韻味與現(xiàn)代潮流完美融合。公園內(nèi)帆船造型的藝術(shù)裝置別具一格,古樸的弧形飄橋懸在寬闊河面上,行人摩肩接踵,駐足欣賞河畔風光。橋下碧波蕩漾,與周邊高樓林立的現(xiàn)代景觀相得益彰,勾勒出一幅充滿濃郁生活氣息的畫面。</p><p class="ql-block">當天9時始,府河腰鼓、徐水舞獅、保定老調(diào)、鐵球操舞等具有保定特色的文化節(jié)目輪番上演,其中非遺國風漢服巡游更是成為全場焦點,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的目光。</p><p class="ql-block">除了非遺展演精彩無限, “水游直隸”作為特色核心業(yè)態(tài)也開啟試航活動。此次試航是府河斷航近一甲子后的首次復航,承載了保定人民深切的期盼和深厚的家園情懷,得到廣大市民百姓熱情關(guān)注和一致稱贊。</p><p class="ql-block">上午10時30分,隨著激昂的鼓點響起,兩艘龍舟如離弦之箭,賽手們齊聲呼喊 “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口號,為活動拉開精彩一幕。</p><p class="ql-block">“水游直隸”項目將營造“最具煙火氣母親河”生活場景,同時“水游直隸”所在府河段,也將成為恢復津保老航線、再現(xiàn)水城保定因水而生繁盛場景的起步段。未來,以水系為紐帶形成保定文化大航道,將成為講好保定故事水文化篇章的重要載體。</p><p class="ql-block">“水游直隸”項目將是保定古城打造5A級景區(qū)的重要支撐,也是彰顯“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城市名片的創(chuàng)新窗口,是保定文商體旅深度融合發(fā)展的重要示范。同時“水游直隸”是保定探索“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共建共享”城市更新可持續(xù)模式的具體實踐。</p> <p class="ql-block">我們這次回保定雖沒趕上水游直隸的試運營時間,但后來也騎電動自行車從動物園北門的老城根開始沿著府河北岸(天威中路、天威東路)一路向東直至劉守廟,沿途觀賞府河的主要景觀及七座跨河大橋,完成了我們“騎游直隸”之旅。</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騎游直隸之旅從保定動物園開始,動物園北門緊挨著古城墻。</p><p class="ql-block">保定古城墻為明代所建,城墻外有護城河環(huán)繞,護城河今天依然存在。現(xiàn)唯一留存段的保定古城墻(南城墻一段)位于天威中路動物園北側(cè)。保定古城墻原周長為6千米,高11.7米,上寬5米,下闊11.7米,城門4個,一直保存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由于歷史原因及開拓市內(nèi)交通,城墻被逐年拆除。現(xiàn)僅存的一段為當時南城墻的一部分,長545米,上寬10米,下寬13米,高7米,保存完好。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的結(jié)晶。1984年6月,古城墻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保定古城墻</p><p class="ql-block">保定城區(qū)唯一留存的這段古城墻位于動物園北門~人民公園舊址門之間。</p> <p class="ql-block">永華南大街橋</p><p class="ql-block">過了永華南大街便是保定天水橋公園。</p> <p class="ql-block">永華南大街與蓮池南大街(天水橋)之間的沿府河綠化帶是保定天水橋公園,府河碼頭景區(qū)和天水橋景區(qū)在公園范圍之內(nèi)。</p> <p class="ql-block">站在府河碼頭往西看是永華南橋(永華南大街)。</p> <p class="ql-block">保定府河碼頭坐落于保定市永華南大街旁的府河河畔,與保定市動物園隔河相望。作為“水游直隸”項目的重要節(jié)點,碼頭于2025年6月15日試航,標志著沉寂半個世紀的府河航運功能以旅游形式復興。航線從碼頭至清河橋折返,全程約2.5公里,耗時20-30分鐘。??</p><p class="ql-block">目前試航已暫停,還在完善航道與沿岸景觀。</p> <p class="ql-block">停靠碼頭的游船</p> <p class="ql-block">府河碼頭廣場景觀</p> <p class="ql-block">府河碼頭景觀:船形蓬屋</p> <p class="ql-block">府河碼頭曾是保定城水路交通的樞紐。北宋淳化三年(992),保州知州李繼宣造船百艘,運送軍需民用物資。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建南關(guān)府河碼頭火車站,運送修建京漢鐵路用的物資,從天津港用木船運到府河碼頭,再裝火車運往工地。碼頭上舳艫相接,檣帆如林。20世紀30年代始有汽輪通津,保定地區(qū)及察南、雁北地區(qū)的土特產(chǎn),由此運往天津、高陽、清苑、蠡縣的土布,由此運往西北、東北及河南、江蘇、蒙古等地區(qū)。津、滬、青島及國外生產(chǎn)的工業(yè)品從津運至保定,再銷往土特產(chǎn)品生產(chǎn)地區(qū),府河碼頭成為土特產(chǎn)品和工業(yè)產(chǎn)品的轉(zhuǎn)運站與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府河碼頭景觀:聳立的船帆</p> <p class="ql-block">府河碼頭景觀:歷史雕塑群</p> <p class="ql-block">府河碼頭雕塑群的歷史背景可追溯至明清時期,是保定府河航運文化的重要載體。府河作為保定古城的靈魂之河,曾是商貿(mào)運輸?shù)暮诵耐ǖ溃a頭雕塑群展現(xiàn)了不同歷史時期的航運場景。 ?</p><p class="ql-block">雕塑群以清代金錢鼠尾發(fā)型為典型形象,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特征。作品通過鑄銅工藝還原了碼頭工人的勞作場景、商賈交易畫面以及船只停泊細節(jié),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航運文化的繁榮與變遷。 ?</p><p class="ql-block">府河碼頭雕塑群在保留歷史文化記憶的同時,也引發(fā)了公共空間文化承載的討論。部分觀點認為,公共空間應服務于多元共同體認同,而非強化特定群體的屈辱記憶。 ?</p> <p class="ql-block">保定“水游直隸”項目通過水環(huán)境治理與文旅融合,打造沉浸式水上體驗場景,成為保定“水城共生”的典范。 ?</p><p class="ql-block">該項目依托府河、黃花溝等100公里水系網(wǎng)絡(luò),以游船觀光為核心,融合文化體驗、光影互動、夜市經(jīng)濟等多元業(yè)態(tài),形成古城文化通航段。 ?</p><p class="ql-block">航線規(guī)劃?的一期航線?:天水橋碼頭至劉守廟碼頭,單程3公里,往返6公里,全程約50分鐘,涵蓋府河精品段的歷史文化景觀。 ?二期規(guī)劃?:延伸至靈雨寺半島碼頭,形成往返7公里的擴展線路,串聯(lián)直隸總督署、古蓮花池等歷史地標,構(gòu)建“一公里步行文旅集聚圈”。 ?</p> <p class="ql-block">站在府河碼頭往東看是天水橋</p> <p class="ql-block">航拍府河碼頭(網(wǎng)上圖片)</p> <p class="ql-block">遠觀天水橋</p> <p class="ql-block">天水橋及兩側(cè)車行道(蓮池南大街)</p> <p class="ql-block">天水橋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qū)南關(guān)府河之上,是保定市區(qū)現(xiàn)存最大的古代石拱橋。 ?</p><p class="ql-block">天水橋為三孔單路石拱橋,全長28米,寬7.1米,拱圈呈半圓形,拱腹下凈高超6米。橋體兩側(cè)中部券頂?shù)窨逃泄艠愕耐趟F造型,是保定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列為市級文保單位)。 ?</p><p class="ql-block">?宋代?:最初為木橋,因常被洪水沖毀多次重修。 ?</p><p class="ql-block">?明代?: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改為石橋,弘治四年(1491年)再次被毀,最終于隆慶六年(1572年)由知府章時鸞重建為現(xiàn)存形態(tài)。 ?</p><p class="ql-block">?近現(xiàn)代?:1952年增設(shè)人行道,1962年改為鋼筋結(jié)構(gòu)橋面及金屬護欄,1996年、1998年先后維修。 ?</p> <p class="ql-block">古天水橋</p><p class="ql-block">天水橋現(xiàn)是個大工地,進去拍了幾張照片。</p> <p class="ql-block">古天水橋的橋頭大石獅</p> <p class="ql-block">古天水橋的橋頭大石獅</p> <p class="ql-block">古天水橋欄桿上的小石獅</p> <p class="ql-block">古天水橋欄桿上的小石獅</p> <p class="ql-block">遭風化的橋洞上方古石雕吞水獸</p> <p class="ql-block">古天水橋,俗稱南關(guān)大橋,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qū)南關(guān)府河之上。因該河發(fā)源于一畝、雞距二泉,自西北乾方而來,古代以“乾”字為天的代稱,故名天水橋。</p> <p class="ql-block">改造前的天水橋(網(wǎng)上照片)</p><p class="ql-block">改造前兩側(cè)的車行橋與古天水橋是緊挨著的,之間空隙很少。</p> <p class="ql-block">改造后兩側(cè)的車行橋與古天水橋之間拉開了距離,留有足夠的觀嘗空間。</p> <p class="ql-block">天水橋改造效果圖(網(wǎng)上照片)</p> <p class="ql-block">運觀工農(nóng)橋</p> <p class="ql-block">航拍工農(nóng)橋(網(wǎng)上圖片)</p> <p class="ql-block">工農(nóng)橋(長城南大街)</p><p class="ql-block">離開天水橋工地繼續(xù)前行不遠就是工農(nóng)橋。</p> <p class="ql-block">工農(nóng)橋(長城南大街)</p><p class="ql-block">保定新中國面粉廠舊址位置圖</p> <p class="ql-block">工農(nóng)橋面(長城南大街)</p><p class="ql-block">右側(cè)遠方是保定新中國面粉廠舊址。</p> <p class="ql-block">保定新中國面粉廠舊址的大煙筒與老廠房。</p><p class="ql-block">保定新中國面粉廠的前身為?乾義面粉公司?,由湖北督軍王占元與保定義和公糧店經(jīng)理孫錫五于1919年合資建立,總占地39畝,1921年正式投產(chǎn)。其建筑規(guī)模(1.1萬平方米)和太極圖商標的面粉產(chǎn)品,使之成為當時京漢鐵路沿線最大面粉廠之一。??</p><p class="ql-block">1948年保定解放后,政府收購并更名為“新中國面粉廠”。1993年被列為保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入選第二批中國工業(yè)遺產(chǎn)保護名錄,成為研究民國民族工業(yè)的重要實物遺存。??</p> <p class="ql-block">工農(nóng)橋洞里的裝飾圖畫</p> <p class="ql-block">府河沿河步游道景觀</p> <p class="ql-block">清河橋(清河街)</p><p class="ql-block">離開工農(nóng)橋繼續(xù)前行就是清河橋</p> <p class="ql-block">過了清河街,一直到紅旗大街止,沿河的綠化帶就是府河公園的體育區(qū)。</p> <p class="ql-block">府河公園</p><p class="ql-block">府河是保定的一條古老河流,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厚重。府河公園依河而建,2010年8月開工建設(shè),2014年5月開始陸續(xù)移交,目前整個景區(qū)東抵劉守廟護城河。景區(qū)內(nèi)種植各種喬木、灌木及地被植物,整體綠化與精品景觀高度統(tǒng)一,形成三季有花、四季長青的北方城市獨特沿河開放公園。</p> <p class="ql-block">府河公園?體育區(qū)</p> <p class="ql-block">朝西看前方是清河橋</p> <p class="ql-block">府河公園游覽圖</p><p class="ql-block">以紅旗大街為界,西至清河街沿河綠化帶為府河公園?體育區(qū),東至劉守廟街沿河綠化帶為府河公園?生態(tài)區(qū)。</p> <p class="ql-block">朝東看前方是紅旗大街橋</p> <p class="ql-block">紅旗大街橋</p> <p class="ql-block">紅旗大街橋</p> <p class="ql-block">府河公園</p><p class="ql-block">府河公園地處保定市天威東路與紅旗大街交匯處,以府河為景觀主軸,東西跨度約1.4公里,總面積達18.8萬平方米。公園設(shè)計結(jié)合水鄉(xiāng)特色,包含林蔭棧道、荷花池、親水平臺等自然景觀,以及籃球場、排球場、空竹場等運動設(shè)施,是市民休閑娛樂的熱門場所。?</p><p class="ql-block">特色亮點生態(tài)避暑功能?:西門林蔭棧道種植高密度香樟樹,配合噴霧系統(tǒng)形成清涼環(huán)境,夏季實測溫度比市區(qū)低5-8℃。??北區(qū)荷花池夏季盛放,可觀賞黑天鵝群游,東南部童趣島設(shè)有樹屋滑梯和嬉水區(qū),適合親子活動。??</p><p class="ql-block">?歷史文化關(guān)聯(lián)?:府河為明代保定府命名之源,公園與保定八景中的“西剎秋濤”“雞水環(huán)清”直接相關(guān)。??清代曾為練兵場,現(xiàn)保留部分碼頭遺跡,2025年南關(guān)碼頭至劉守廟段已實現(xiàn)通航,增添文旅體驗。??</p> <p class="ql-block">進入府河公園?生態(tài)區(qū)</p> <p class="ql-block">藤廊</p> <p class="ql-block">府河公園的文化景墻</p> <p class="ql-block">活力府河 </p><p class="ql-block">府河在古城歷史上不僅孕育了發(fā)達的農(nóng)業(yè),也孕育了發(fā)達的綜合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自宋代的保州城沿河北岸而建及至近代,南關(guān)至劉守廟段,逐漸形成興盛的水陸碼頭。清光緒年間建立的京漢鐵路保定支線貨場,更使商業(yè)與交通業(yè)變得繁榮。保定電燈廠、卷煙廠、乾義面粉廠是早期的、發(fā)達的工業(yè)企業(yè)代表,均是依河而建。解放后,國家組織專家學者多次對保定水源進行考察,水質(zhì)的優(yōu)良與穩(wěn)定性,使得五七年后膠片、造紙、化工等行業(yè)的國家大型企業(yè)先后建廠,為古城保定的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注入了發(fā)展活力。</p> <p class="ql-block">府河晨曲 </p><p class="ql-block">清晨,府河在熹微中醒來,兩岸人家也在水面的薄霧籠罩中醒來,開始一天的生活與勞作。出船捕魚,挑擔汲水,戲曲吟唱,提籠架鳥,還有各種民間健身活動,是府河兩岸最為日常的生活場景,很多活動形式保留至今。這種延續(xù)與傳承,說明府河對于古城保定人們的生活,既是生活需求的現(xiàn)實條件,又是一個生活情致的精神之所。</p> <p class="ql-block">府河唱晚 </p><p class="ql-block">上世紀五十年代前,府河兩岸碼頭眾多,河坡上街巷如織,飯館、酒肆、商鋪林立,自天水橋到窯上村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水上人家生活。夕陽西下,泊船登岸,野鴨逐游,母喚童歸,酒肆里劃拳酒令正酣,府河唱晚描繪的正是兩岸傍晚時分人文生活的真實寫照圖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舟止舫競渡(</span>圖片中左舟右止這個字是保定人自已造的字,為方便書寫印刷常用址字替代)</p><p class="ql-block">舟止舫頭位于府河中段,據(jù)光緒版《畿輔通志》記載,北宋淳化年間李繼宣曾疏通"一畝泉"河(今府河),使此地成為興盛的水陸碼頭。明清時期,在府志、縣志記載中,此處有一處造紙的作坊,最早的名字應為"紙坊頭"。后來又因為當時的府河直通白洋淀達天津,在此處形成貨物的集散地,是貨船停止的地方,又改為"止舫頭"。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人們覺得"止舫"二字寓意不好,為止加上舟字偏旁造了這個"舟止",(舟止)舫頭一名就這樣沿用下來。"舟止舫競渡"就是通過再現(xiàn)水運碼頭的繁華景象,追溯了府河在古城保定歷史上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劉守廟會 </p><p class="ql-block">古城東南的劉守廟,是為了紀念宋金時期的名醫(yī)劉守真,依其舊居原址而建。每逢農(nóng)歷三月十五,也是劉守真的生日,都有紀念活動,逐漸形成了廟會。廟會時節(jié),自南關(guān)府河的天水橋可以乘船,向東順流而下,直達劉守廟盛會。水面之上,檣櫓穿梭往來;旱路之上,士農(nóng)工商,男女老幼也是傾城而動。餐飲、戲耍、玩具、日雜,買賣生意熱鬧非凡。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劉守廟會還是保定地區(qū)最大的廟會,西到婦幼保健院,東到煙廠與天威路交口,摩肩接踵,人流量堪比北京傳統(tǒng)廟會。</p> <p class="ql-block">府河公園?生態(tài)園的書卷廣場指示牌</p> <p class="ql-block">書卷廣場</p> <p class="ql-block"><雞水環(huán)清>是保定市著名歷史景觀,屬保定八景之一,因源自一畝泉(古稱雞距泉)的清澈河水環(huán)繞古城而得名。元代初年張柔重建清苑郡城時開鑿新渠引水入城,明代建文年間改筑磚城時正式形成護城河水系。一畝泉河作為府河上游河段,因盛產(chǎn)荷花、鳥類棲息等景觀特征,歷史上獲稱“小江南”。</p> <p class="ql-block">遠觀仿古廊橋</p> <p class="ql-block">仿古廊橋位置圖</p> <p class="ql-block">仿古廊橋附近正在修建的船帆景觀</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仿古廊橋不僅為府河增光添彩,同時也方便了游客往返游玩兩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仿古廊橋往西看就是紅旗大街橋</p> <p class="ql-block">劉守廟街橋</p><p class="ql-block">離開仿古廊橋繼續(xù)前行就是劉守廟橋。</p> <p class="ql-block">前方是劉守廟橋</p> <p class="ql-block">府河水閘</p> <p class="ql-block">劉守廟橋</p> <p class="ql-block">劉守廟橋面</p> <p class="ql-block">劉守廟位于保定中醫(yī)院?守真中醫(yī)院內(nèi)</p> <p class="ql-block">劉守廟內(nèi)景(網(wǎng)上照片)</p><p class="ql-block">保定劉守廟位于保定市舊城外東南部的劉守廟街,是為紀念金代著名醫(yī)學家劉守真而建。</p><p class="ql-block">?劉守廟最初是劉守真的舊居祠堂,清代時正式建廟。清末,西太后曾賜匾,直魯豫巡閱使曹錕也曾主持修繕。??</p><p class="ql-block">?1984年,劉守廟被列為保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并進行了維修。2006年,廟宇被列為全國中醫(y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劉守真,名完素,字守真,別號通元處士,河間劉守村人。又稱“劉河間”、“河間先生”。生于北宋大觀四年(1110年)農(nóng)歷三月十五日。當時的北宋政治腐敗,戰(zhàn)事不斷,餓殍滿地,疾病流行。25歲的他,決心研究醫(yī)學,醫(yī)治人民的疾苦。他根據(jù)北方的實際,結(jié)合臨床實踐,參考《內(nèi)經(jīng)》,寫了《素問玄機原病式》一書,詳細的闡述了五運六氣盛衰之理,并首次提出“火熱論”的觀點。他還將醫(yī)著《素問至真要大論》中的病機19條發(fā)揮,把六氣引起的21種病癥擴大到81種,提出了火熱病理論及治療措施,奠定了中醫(yī)溫病學說的基礎(chǔ),成為“寒涼派”的創(chuàng)始人。</p><p class="ql-block">劉守真是一位很有民族氣節(jié)的醫(yī)學家,金統(tǒng)治時期,當權(quán)者曾三次請他出仕,均遭拒絕。金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劉守真逝世。后人為了紀念他,便在其舊居建祠祭祀。清末,西太后仰慕其名聲,賜以匾額。直魯豫巡閱使曹錕在保時也曾派人翻修,后人每在他生日時,都來祭祀,久而久之成為廟會。1984年,有關(guān)部門對劉守廟正殿及東西配殿等主要建筑進行了維修。</p><p class="ql-block">劉守廟現(xiàn)存建筑有正殿三間,前院左右為廂房,有碑石四通,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劉守廟東側(c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劉守廟傳統(tǒng)廟會原在每年農(nóng)歷三月十五(劉守真誕辰)舉行,會期三天,后演變?yōu)槲镔Y交流大會,延續(xù)數(shù)百年。</span></p><p class="ql-block">2018年3月27日,保定市蓮池區(qū)安監(jiān)局、城管局等9個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通告,決定取締劉守廟周邊占道經(jīng)營,并實施全面禁香。 盛行數(shù)百年的劉守廟傳統(tǒng)廟會至此結(jié)束。</p> <p class="ql-block">守真中醫(yī)院博物館開放時間為每月農(nóng)歷初一、十五的上午,若想一睹這位金代著名醫(yī)學家的真容,還得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過來才行。</p><p class="ql-block">我們這次的騎游直隸之旅由動物園北門至劉守廟直線距離約3.3公里,游玩耗時約3小時,行程結(jié)束原路返回安全回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