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稱:國泰民安</p><p class="ql-block">美篇號:61687311</p> <p class="ql-block"> 這張照片大概是2005年拍攝的,那年正在找人幫忙砍家里的幾棵榆樹。我到家里看著刨樹,順便把老屋拍了下來,留作紀(jì)念。</p> <p class="ql-block"> 看著這張老屋的照片,我想起了55年前的情景。那時候我五、六歲,我朦朦朧朧地記得這個小院里住著三家人,我奶奶、我大伯父和我家,我家住西邊兩間,我奶奶住東邊兩間,大伯父住中間一間屋。當(dāng)時伯母已去世,只留下伯父和大堂姐,他們和奶奶一塊生活,印象中大伯父靠炸油條為生,堂姐嫁到鄰村后還不斷地帶著她女兒來這里居住,院落里種著一些瓜蔞,好像是一種藥材,堂姐時不時地擺弄著,她還研究一些醫(yī)學(xué),不到幾年伯父因患癌癥就去世了,是我父親打發(fā)埋葬的,后來中間一間就歸我家了,和奶奶一塊生活,奶奶的飲食起居都是由我來照顧,直至去世。奶奶去世后四伯父還以分家為由和父親鬧騰,最后經(jīng)家里長輩調(diào)解,這個小院就成了我們家的了。</p> <p class="ql-block"> 看著這張老屋的照片,40多年前的情景映入眼簾。那時候我20歲,也就是1985年以后因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我們一家人農(nóng)轉(zhuǎn)非,離開了這個小院,到父親工作的井陘縣居住,我也考入了師范學(xué)校,這個小院就空了幾年。后來我的同齡堂哥(三伯父的兒子)結(jié)婚時沒有住處,只好暫住我們家,也算給我們家看著門,打理著這個小院。我放學(xué)回家的時候,也不間斷地到這里看看,堂哥一直住到他蓋好新房為止。</p> <p class="ql-block"> 看著這張老屋的照片,我還想起了35年前的狀況。那時候我們一家人由井陘縣搬回老家縣城居住,老屋年久失修,無法居住。因老家地理位置優(yōu)越,我堂姐(三伯父的女兒)看中了這個地方,在院落西邊蓋起了兩間小屋,開起了小賣部,賣一些日常用品和熟食,生意很興隆,她一邊做生意,一邊拾掇著這個小院,我兄弟倆時不時地到家里給她們幫忙,把院落收拾得井井有條。直至翻蓋為止。</p> <p class="ql-block"> 老屋是防震房,是當(dāng)年大隊為烈軍屬家庭建造的,一直持續(xù)了52年之久,居住了好幾家的人,我懷念這座老屋,思念這個小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