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大清帝國的中后期,在山西省太岳山,太行山,呂梁山懷抱里中,藏著一個只有十萬人口的小縣城平遙,卻成為中國最早金融開蒙小城,大清王朝當之無愧的金融中心,當時的中國金融業(yè)的發(fā)源地<span style="color: inherit;">。用現(xiàn)代話來說,妥妥的一線金融城市。</span></b></h1> <h1><b> 清時期盜賊猖獗。幾位商人找到平遙西裕成顏料鋪京號大掌柜雷履泰,希望他幫忙往山西老家捎帶銀子。雷履泰讓商人把銀子交到京城的西裕成,再讓其家人持信到平遙西裕成總號取銀。鴻雁相傳,銀子未動,順利在平遙西裕成取到了銀子。 隨后,雷履泰與少東家李玉全商議,提出承辦票號的想法,打算通過匯兌、存款、放款、平色等業(yè)務來盈利。</b></h1> <h1><b> “日升昌</b><b style="color: inherit;">票號”,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山西省平遙縣西達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資與總經(jīng)理雷履泰共同創(chuàng)辦。票號取名“日升昌”。日升昌票號是中國第一家專營存款、放款、匯兌業(yè)務的私人金融機構,開中國銀行業(yè)之先河。</b><b style="color: inherit;">成為今天中國大地上各式現(xiàn)代銀行的“鄉(xiāng)下祖父”(余秋雨語)。</b></h1> <h1><b> 中國金融在以雷履泰為首的幾個絕頂聰明的山西人的指揮下,終于產(chǎn)生了一種專業(yè)化、網(wǎng)絡化的貨幣匯兌機制,南北大地終于卸下了實銀運送的沉重負擔,而實現(xiàn)了“一張票據(jù)”的商業(yè)流通,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金融匯兌制度,成為中國現(xiàn)代商業(yè)銀行的催生婆。</b></h1> <h1><br></h1> <h1><b> 雷履泰。這位創(chuàng)建了“海內(nèi)最富”奇跡的人,走進歷史又從歷史中消失。雷履泰墓志銘所刻:“以紙易金,以信易心”。是他信念的寫照。</b><b style="color: inherit;">在“日升昌”票號內(nèi),有他一個雕塑,這個白色衣衫的年長男人,意態(tài)平靜,泰然似笑非笑,就是他嗎?</b></h1> <h1> <b> </b></h1> <h1> <b style="color: inherit;">日升昌票號成立后,迅猛發(fā)展。</b><b style="color: inherit;">余秋雨在《抱愧山西》說:“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城市那些比較象樣的金融機構,最高的總部大抵都在平遙、太谷幾條尋常的街道間,這些大城市不過是腰纏萬貫的山西商人小試身手的碼頭已”。</b></h1> <h1><b> 日升昌票號成立后,解決了大宗項銀兩往來的困難,并很快在全國40余個大中城市設立了分號,業(yè)務擴至歐美、東南亞等國,年匯兌量最高可達3800萬兩白銀,以“匯通天下”而著名,并一度操縱十九世紀整個清王朝的經(jīng)濟命脈。正如日升昌票號一楹聯(lián)所書:“日麗中天,萬寶精華同耀彩;升臨福地,八方輻輳獨居奇”。</b></h1> <h1><b> 信房,是書寫交易憑證的書房,信房設文牘先生一人,錄信員2-3人,文牘先生必須是科舉制度的科甲中人或舉人以上,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博士碩士之類高學歷,有人會問,既然是舉人,為何不去當官呢?因為當時縣太爺?shù)哪晷绞?5兩,而文牘先生會賺到200-800兩左右甚至更多,是縣太爺?shù)氖當?shù)倍,而且不用承擔當官的風險。</b><br></h1> <h1><b> 日升昌票號,由21座大小建筑形成一組院落,晉商的宅子高墻深院,固若金湯,宅子之內(nèi)幾進幾出,循規(guī)蹈矩,身份越高,進入的越深。</b></h1> <h1><b> 山西商人的貨幣經(jīng)營資本逐步形成,不僅壟斷了中國北方貿(mào)易和資金調(diào)度,而且插足于整個亞洲地區(qū),甚至把觸角伸向歐洲市場,從南自香港、加爾各答,北到伊爾庫茨克、西伯利亞、莫斯科、彼得堡,東起大坂、神戶、西到伊犁、喀什噶爾,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跡為此,后人尊稱他們?yōu)椤皶x商”。</b></h1> <h1><b> 金山銀海,這是晉商的膽氣,是晉商的智慧,更是晉商匯通天下的夢想。</b></h1> <h1><b> 日升昌票號成立后,周邊祁縣、太谷等商號大賈競相仿效設立或改營票號,山西票號總分號在國內(nèi)外達400多個,極大地促進了當時商業(yè)貿(mào)易的發(fā)展。平遙更是票號云集,相繼有蔚泰厚、蔚豐厚、蔚盛長、天成享、新泰厚等21家票號崛起,獨領金融風騷,成為清時全國金融中心。</b></h1> <h1><b> 但到了晚清后期,票號因固守匯兌、目光短淺,思維保守,拒絕創(chuàng)新而衰落,白白失去幾次戰(zhàn)略轉型的機會。</b></h1><h1><b> 最典型的是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袁世凱邀請平遙就山西票號加盟天津官銀號,其實就是天津銀行,在老袁的地盤上,怕玩不過人家,到時人財兩空,所以就給回絕了。</b></h1> <h1><b> 還有一次,慈禧派戶部尚書鹿鐘霖組建大清第一家銀行——戶部銀行(即后來的中國銀行前身)。當年慈禧逃難到山西,晉商很熱情的接待過她,她深知山西晉商在金融的實力,但晉商怕資金與人被朝廷控制,又沒有應允。</b><div><br></div></h1> <h1> <b>幾次機會沒有抓住,加上戰(zhàn)事不斷,白銀外流,使中國的經(jīng)濟社會變得千瘡百孔。民國3年(1914),祁縣合盛元票號涉案,日升昌票號北京分莊,為其舉債擔保而被迫破產(chǎn)。從此,平遙票號開始走向整體性衰落,再也沒有復蘇。</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