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包容的盡頭,是一種成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包容是一種智慧,是發(fā)自內心真實的態(tài)度,是對一切無所謂的一笑而過,是于世間一切善惡好丑,并將為空,不思酬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個人無論多么富有,如果沒有容人的涵量,他永遠是一個窮人,一個窮人雖然什么都沒有,但他有容人的雅量,所以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包容不需要包裝,它是無條件的接納,允許別人與自己不一樣,允許一一切發(fā)生,既裝得下榮耀,也裝得下恥辱,敬得了天地,也不惹怒鬼神。眼中有風景,心中無事非。得失隨緣,寵辱皆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忍,方可克己奉公,忍,能定天下之大亂,賢者有不勝之嫌卑,忍者有不爭之低調,人有不爭之胸懷,必有容人之雅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送人千金,不如容人一分,晏子作為齊國賢相,生活簡樸。齊景公見其家貧,多次贈予千金,晏子均婉拒,認為“君子以儉為德”,過度財富反而可能招致禍患。他強調“容人”比物質饋贈更重要,即通過清廉自守、寬厚待人來贏得尊重,而非依賴金錢維系關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暢關系最大的智慧,不是送金,也不是送銀,而是包容別人,關系最微妙多變的,人心也是最復雜的,容人所不能容,就能看清一切關系都是因為不夠信任引起的,而一切牢固的關系都是因為有足夠信任才維持得更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穿一個人值不值得交往,就要看他是否有為人處世的原則,說到做到,言之必行,而不是言而無信,失信于人。一句話,可能會產生不必要的誤會,但一句至誠的話,卻可以挽回所有的關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見,人心不可以戲弄,萬事皆從信任開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水與火、高與低、輕與重、強與弱、難與易。它們之所以不能相容,是因為我們排斥不好的,容納美好的,這都是因為心量不夠造成的。我不夠強大,所以排斥弱小,我不夠豐滿,所以排斥淺薄,我不夠成熟,所以排斥穩(wěn)重,我不夠寬廣,所以排斥狹窄,所有排斥的背后,都是因為我反感自己沒有的,執(zhí)著別人有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為什么不是反感別人有的,排斥自己沒有的,也差不多是同樣的道理,當你所反感的一切,都是在反射自己沒有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反感是什么帶來的,是因為不滿意,不喜歡,不接納等等這些,都是因為不夠豁達帶來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增廣賢文》曰:“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包容互相的,任何排斥的,反感的,對立的,主觀性的,都是不夠包容的,包容超越了對他人的批判力,反駁力,攻擊力,還有對自己的約束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包容度越高,容納度就越寬,心大了,即事小了,心越小,事就越大,就象這句話所說的,心寬一尺,路寬一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