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稱:水中月亮</p><p class="ql-block">美篇號:5980107</p><p class="ql-block">《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是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的文言文課文</p> <p class="ql-block">王屋山,這號稱“天下第一神山”的所在,本是中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名頭響亮??刹恢獮楹?,比起太行,知曉它的人似乎少了許多。我與王屋山的初遇,是在《愚公移山》里。那篇收錄于老三篇的文字,讓“太行、王屋二山”的名字深植記憶。后來讀《列子·湯問》,才見那則寓言的原貌。如今,這篇文言文走進了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讓更多人知曉了王屋。這座山,于我而言,早已是心儀已久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初夏,我利用到洛陽的機會,專程奔赴濟源,我翻越太行,跨過黃河只是為了一座山,一個傳說,一段傳奇。</p><p class="ql-block">“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愚公移山》我倒背如流,到了王屋山,才知道自己的孤陋寡聞,原來王屋山不只有愚公,它還是華夏祖先軒轅黃帝設(shè)壇祭天之所,世稱“太行之脊”、“擎天地柱”。王屋山地處黃河中游,還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這座道教圣地,位居道教十大洞天之首,號稱“清虛小有洞天”。四季美景如畫,引來文人墨客留下佳作,也引來我們來登頂膜拜!</p> <p class="ql-block">心儀已久的王屋山,終于與你相見了。山腳下便是愚公村,一步踏入,心頭涌上莫名的感動。迎面石墻赫然刻著“中華愚公村”五個大字,沉甸甸的。不遠處的愚公谷,草木蔥蘢,景致秀麗。小山亭里,智叟塑像靜靜佇立,恍惚間,“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話語似在耳畔回響。山水間,故事里的魂,都在這兒了。</p> <p class="ql-block">愚公廣場上,大型“愚公移山”雕塑矗立,鑿石搬山的力道仿佛凝在青銅里。一級平臺的碑廊,最中央是偉人親筆“愚公移山,改造中國”,筆力千鈞;旁側(cè)則是《列子》中《愚公移山》全文,古字斑駁。兩側(cè)碑石上,其他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的題詞依次排開,新舊筆墨交織,都在續(xù)寫那則寓言里的精神重量。</p> <p class="ql-block">愚公群雕立在那里,花崗巖水泥石筑就的身軀高10.5米,老愚公呂三太與兒子、鄰居共赴挖山的身影凝在石上,每一道鑿痕都透著執(zhí)拗。頂端“愚公移山”四字,是偉人的手跡,沉甸甸壓在人心上。不遠處便是道鏡廣場,王屋山游客中心靜立其間,飛檐翹角帶著古意,與群雕的厚重遙遙相對,倒像是新與舊在輕聲對話。</p> <p class="ql-block">拾級上山,藥王殿隱在翠色里,古泉在旁叮咚,山風拂過,樹影搖蕩,一步一景皆入畫。行至千年銀杏附近,一脈清泉自石縫滲出,是那“不老泉”。水勢不急,卻萬年不歇,誰也說不清它流淌了多少春秋,只看那汩汩清波,似在說些時光也帶不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天壇神路是登山起點,3.8公里的石階如銀鏈鋪向云端。沿階而上,大小廟宇像串在鏈上的珠子,過瘦龍嶺、轉(zhuǎn)十八盤、渡仙人橋、攀紫金崖,方能觸到極頂。望著層疊石階,終是怕體力不支,便棄了攀爬,選纜車代步,讓山風載著我們往云端去。</p> <p class="ql-block">只見山巒起伏,綠樹成蔭,那曲折蜿蜒、盤旋起伏的盤山路,如同一條條巨龍,纏繞在山間。下了纜車,王屋山主峰天壇峰遙遙在望,但中間還需爬一段山路。我們沿著山路前行,爬過日精峰,前方便是那心心念念的天壇峰了。天壇峰,高峰聳峙,深谷縱橫,一峰突起,萬峰臣服,盡顯“王者風范”。從南向北望去,中間高,兩邊低,形狀宛如王者之屋,或許,這便是王屋山得名的緣由吧。</p> <p class="ql-block">抵達清風臺,便意味著來到了天壇峰的核心區(qū)域。對面,便是王母洞景區(qū)(靈山峰),遠遠看到并排規(guī)模相近的三個溶洞就是“王母洞”,這里是天下第一洞天所在地,也是全真教早期的受戒圣地。傳說中,“全真七子”中的馬鈺曾在此受戒,悠久的道教文化,讓這片土地充滿了神秘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山頂?shù)臇|極宮,雖規(guī)模不大,但卻香火旺盛,不少人在里面燒香磕頭,祈求平安與幸福。恰巧,我們趕上了一場關(guān)于軒轅黃帝事跡的表演,演員們生動的演繹,將我們帶回到了那個遠古時代,仿佛看到了黃帝在此祭天、與蚩尤激戰(zhàn)的場景,讓人不禁感嘆歷史的滄桑與厚重。</p> <p class="ql-block">看完表演,我們繼續(xù)朝著極頂前行。那段石階十分陡峭,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途中,緩臺左側(cè)的藥王殿,供奉著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醫(yī),他們的功績,被后人銘記與敬仰。在藥王殿北側(cè)的無生老母殿內(nèi),十三尊身披霞帔、慈祥莊嚴的老母像,靜靜佇立,無生老母作為古代道教中的女神,集創(chuàng)世主、人類祖先、救世主于一身,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盼。</p> <p class="ql-block">終于,我們來到了天壇極頂?shù)哪咸扉T。這座建于明代萬歷年間的建筑,古樸莊重,面臨百丈懸崖,極具依懸列縮的意境。中間主門券額上的“無極玄穹門”,西門券額的“靈境”,東門券額的“福區(qū)”,每一個字都蘊含著深厚的道教文化內(nèi)涵。</p> <p class="ql-block">墻磚上,那一塊塊捐贈碑記,雖因年代久遠而有些斑駁不清,但卻記錄著無數(shù)善男信女的虔誠與心愿。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碑記,墻上特意包了一層玻璃框,讓它們能夠更好地傳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站在南天門前的觀景平臺上,清風拂面,仿佛能讓人忘卻世間的一切煩惱。極目遠眺,山下的景色盡收眼底,那連綿的山脈,茂密的森林,宛如一幅絕美的畫卷。此時的我,有一種駕云乘風、超凡脫俗的感覺,仿佛自己也成為了這仙境中的一員,見證著王屋山的歲月流轉(zhuǎn)。</p> <p class="ql-block">不遠處的總仙宮,更是王屋山的一處重要景點。門前的軒轅臺,據(jù)說是軒轅黃帝于元年正月甲子設(shè)壇祭天之處,正是在這里,黃帝實現(xiàn)了民族大融合,開啟了中華5000年的文明史??傁蓪m的樓頂飄著面杏黃旗,風大時獵獵作響。憑欄遠眺,忽然懂了"王屋"二字的分量——不是山形如屋,是站在這里時,天地都成了屋檐。云從腳底涌過,帶著松針的清香,恍惚間竟不知是山在動,還是云在走。</p> <p class="ql-block">踏入總仙宮,一層大殿里,華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神像莊嚴肅穆,目光所及,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拾級而上時,樓梯旁的墻壁上,西王母的故事化作一幅幅精美壁畫。線條流轉(zhuǎn)間,那些流傳千年的神話傳說,正靜靜向世人訴說。</p> <p class="ql-block">總天宮樓頂駐足,環(huán)望四野。遠處群峰姿態(tài)萬千,如巨蛟蜿蜒游走;天上亂云飛渡,瞬息萬變,似萬馬奔騰而過。這般壯觀景色,直教人看得心潮澎湃,大飽眼福。?就連詩仙李白游覽王屋山時,都曾留下此詩句:“愿隨夫子天壇上,閑與仙人掃落花?”表達對道教圣地王屋山的向往。 ?</p> <p class="ql-block">從總天宮出來后,我們繞路前往老子祠拜謁。王屋山,是老子李耳長期隱居悟道的地方。這位道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出生在鹿邑,做官在洛陽,著書在函谷關(guān),而最終卻選擇了王屋山作為隱居悟道之所,足以見得王屋山獨特的魅力與深厚的道家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離開王屋山時,心中滿是不舍。但我知道,這座山所帶給我的震撼與感動,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深處,王屋山不僅是道家修身養(yǎng)性以求得道成仙之地,它還是集雄、奇、險、秀、幽于一體的自然景觀,吸引了眾多的帝王將相、文人墨客來此尋幽探勝、陶冶情操。王屋山以它的歷史底蘊,道教中的地位,旖旎的風光無愧于尊它為王者之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