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干部培訓大會,專家授課和校際交流都出現(xiàn)了一個頻度較高的管理理念——人性化管理,引發(fā)了大家對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深入思考。有些同志提出自己的困惑:在學校管理過程中,如何把握好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度”?為此,本人通過學習和思考,結合自己的管理實踐,對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作出以下分析和建議,供大家參考。 內(nèi)容要點:<br>1.制度管理的核心價值與必要性<br>2.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價值與必要性<br>3.制度管理與人性化管理的辯證關系<br>4.如何實現(xiàn)制度管理與人性化管理的平衡<br>5.案例分析<br>6.幾點關鍵提示<br><br>制度管理與人性化管理之間的關系,是管理學中一個經(jīng)典且常新的話題。它們并非簡單的對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理解并處理好這二者的關系,是提升學校管理效能、激發(fā)學校團隊活力的關鍵。<br>核心觀點:制度管理是基礎框架,人性化管理是潤滑劑和催化劑。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過度強調(diào)任何一方都會導致管理低效或失效。 一、制度管理的核心價值與必要性<br>1. 建立秩序與公平: 制度(如規(guī)則、流程、標準等)為學校提供了明確的行為準則和評價標準,確保所有教職工在相同的“游戲規(guī)則”下運作,減少隨意性和主觀性,保障基本的公平性。<br>2. 保障效率與可控性: 規(guī)范化的操作和標準能提高工作效率,控制隨意性,降低錯誤率。制度也為管理提供了依據(jù)和抓手,使教育教學工作運行更具可預測性和可控性。如《學校課堂教學常規(guī)基本要求》,明確規(guī)定了備課、上課等基本規(guī)范性要求,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教學的隨意性、保證了課堂教學的基本質(zhì)量。<br>3. 降低風險與成本: 明確的制度(如財務制度、安全制度、應急制度)能有效防范風險,避免因個人失誤或違規(guī)帶來的損失。制度中的要求和標準等內(nèi)容一目了然,因而制度管理也有助于降低溝通和協(xié)調(diào)成本。<br>4. 塑造學校文化與價值觀: 制度是學校文化和價值觀的載體。通過制度的設計和執(zhí)行,可以引導教職工行為,塑造期望的共同價值觀和校園文化氛圍(如強調(diào)質(zhì)量、安全、誠信)。<br>5. 為決策提供依據(jù): 制度為管理決策提供了客觀依據(jù),減少了“拍腦袋”決策的可能性。 二、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價值與必要性<br>1. 尊重個體差異與需求: 教師是活生生的人,有情感、有需求、有潛力。人性化管理關注教職工的個體差異(能力、性格、性別、年齡、發(fā)展階段等),尊重其尊嚴,信任其人格,肯定其價值。<br>2. 激發(fā)內(nèi)在動力與創(chuàng)造力: 通過關懷、信任、授權、表揚等方式,滿足教職工的情感需求(歸屬感、尊重感、成就感),能有效激發(fā)教職工的內(nèi)在工作動機、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這是制度管理最有效的補充。<br>3. 提升工作滿意度和忠誠度: 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支持的教職工,其工作滿意度和對學校的忠誠度會顯著提高,從而降低離職率。<br>4. 增強適應性與靈活性: 在制度框架內(nèi),人性化管理允許管理者根據(jù)具體情境和個體情況,進行適度的靈活調(diào)整(如彈性工作安排、個性化激勵),讓教職工感受到學校的關懷,使管理更具適應性。<br>5. 促進溝通與信任: 人性化管理強調(diào)開放溝通、傾聽反饋、理解困難,有助于在管理者和教職工之間建立信任關系,營造積極和諧的工作氛圍。 三、制度管理與人性化管理的辯證關系<br>1. 制度是“剛”,人性是“柔”;剛柔并濟,方可順暢。<br> (1)制度是基礎,人性是升華:沒有健全的制度,學校會陷入混亂,人性化管理就失去了根基,甚至可能淪為無原則的“老好人”管理或徇私舞弊。制度為學校提供了穩(wěn)定運行的平臺。<br> (2)人性是靈魂,制度是骨架:缺乏人性化的制度是冰冷僵化的,會壓抑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導致機械執(zhí)行、消極怠工甚至對抗。人性化管理賦予制度以溫度,讓制度真正服務于人、激發(fā)人。<br> (3)剛柔相濟:優(yōu)秀的管理需要在制度的“剛性”框架內(nèi),注入人性化管理的“柔性”元素。制度需要被理解和尊重,執(zhí)行時需要考慮到人的感受和實際情況。人性化的關懷和激勵也需要在制度的邊界內(nèi)進行,不能破壞公平和原則。<br>2. 制度為“法”,人性為“情”;法理情兼顧,方能服眾。<br> (1)制度保障公平底線:制度確保了基本的公平公正,是管理的“底線”。<br> (2)人性體現(xiàn)管理溫度:人性化管理體現(xiàn)了對個體差異和情感的尊重,是管理的“溫度”。<br> (3)兼顧法理情: 管理者在執(zhí)行制度時,既要堅持原則(法),也要考慮具體情況(情),做到合情合理合法。例如,在嚴格執(zhí)行考勤制度的同時,對于因特殊家庭原因偶爾遲到的教職工給予理解和適當關懷。<br>3. 制度是“約束”,人性是“激勵”;約束與激勵并行,更能驅動發(fā)展。<br> (1)制度約束行為:制度明確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必須怎么做,起到規(guī)范、約束和引導作用。<br> (2)人性激發(fā)潛能:人性化管理通過滿足高層次需求,激勵教職工主動做得更好、超越標準。<br> (3)并行驅動:制度約束防止“做錯事”,人性激勵促進“做好事”。兩者結合,才能引導教職員工行為符合學校要求,并不斷追求更高目標。<br>4. 制度是“統(tǒng)一”,人性是“差異”;在統(tǒng)一中包容差異,在差異中尋求統(tǒng)一。<br> ?。?)制度保證統(tǒng)一標準:制度要求所有成員遵循共同的規(guī)則和標準,確保組織行動的一致性。<br> ?。?)人性尊重個體差異:人性化管理承認并尊重教職員工在能力、經(jīng)驗、性格、性別、年齡等方面的不同。<br> ?。?)辯證統(tǒng)一:在堅持核心制度統(tǒng)一的前提下,管理者可以通過人性化的方式(如針對教職員工的差異,有一定區(qū)別性的、靈活的工作安排及要求)來適應個體差異,使統(tǒng)一的標準能夠被不同特質(zhì)的教職工更好地接受和執(zhí)行。 四、如何實現(xiàn)制度管理與人性化管理的平衡<br>1. 制度設計要“人性化”:<br> (1)參與性:讓教職工參與制度的制定或修訂過程,增加認同感。<br> (2)合理性:制度本身要科學合理,符合實際,避免過于嚴苛或不切實際。<br> (3)清晰透明:制度要清晰易懂,公開透明,讓教職工明白規(guī)則及其背后的道理。<br> (4)留有彈性:在關鍵原則下,為特殊情況預留一定的彈性空間或例外處理機制。<br>2. 制度執(zhí)行要“有溫度”:<br> (1)溝通解釋:在執(zhí)行制度前和執(zhí)行過程中,充分溝通解釋制度的目的和意義。<br> (2)關注情境:執(zhí)行時考慮具體情境和個體特殊情況,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體現(xiàn)關懷。<br> (3)善用反饋:建立暢通的反饋渠道,傾聽教職員工對制度的感受和建議,適時優(yōu)化。<br>3. 人性化管理要“有邊界”:<br> (1)不違背原則:人性化的關懷和靈活不能突破制度的底線和學校的核心價值觀。<br> (2)不損害公平:對個體的特殊照顧不能損害其他員工的公平感。不可損害制度的公平和公正性,要體現(xiàn)一視同仁,避免無原則的選擇性執(zhí)行或雙重標準。<br> (3)不替代制度:人性化管理是制度的補充和完善,而非替代。不能因講人情而放棄必要的管理和懲戒。<br>4. 管理者是關鍵:<br> ?。?)以身作則:管理者首先要帶頭遵守制度。<br> ?。?)提升情商:管理者需要具備較高的情商,能夠理解教職工需求,進行有效溝通。<br> ?。?)掌握平衡藝術:管理者需要在原則性和靈活性之間、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之間、約束和激勵之間找到動態(tài)平衡點。<br>制度管理與人性化管理并非相互獨立,也不是水火不容,而是協(xié)調(diào)管理、各有分工的兩只手,沒有制度保障的人性化是軟弱無力的,沒有人性關懷的制度是冰冷僵化的。有效的管理在于深刻理解兩者的辯證關系,在構建科學、合理、清晰的制度框架的基礎上,融入尊重、理解、關懷、信任和激勵的人性化元素,使制度成為激發(fā)教職工潛能、促進學校發(fā)展的有力工具,而非束縛創(chuàng)造力的枷鎖。最終目標是實現(xiàn)“在規(guī)則中體現(xiàn)溫度,在關懷中堅守原則”,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管理效能和教職工的幸福感。 五、案例分析<br>為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關系”,例舉了以下幾個具體事例進行分析,每個事例分別有幾種處理方式,請比較一下利弊。<br>【案例1】:某骨干教師因家中突發(fā)急事(祖父病逝),前一天晚上幾乎沒睡,第二天精神狀態(tài)極差,悲痛的心情仍未平復,依然堅持趕到學校上課。剛走到教室門口,一學生見他佩戴了孝章(孝章上有綠色的標記——孫輩的標志),脫口說:“老師,你也是孫子呀!”,該老師頓時憤怒,伸手打了該同學一巴掌。<br>處理方法一:單純強調(diào)制度管理(忽視人性): 學校嚴格按照師德管理辦法,勒令其停課,并做深刻檢查,扣除當月的全部津貼。結果:該教師員工深感委屈、憤怒(我為了學生提前到校上課,學生侮辱我,我只是打了學生一下,又沒造成學生傷害,卻被處罰),心情低落,埋下了抵觸情緒,并要求辭去班主任工作。<br>處理方法二:單純強調(diào)人性化管理(忽視制度): 學校出于對他工作態(tài)度的肯定和同情,未做任何處罰。結果造成學生和家長反映強烈,家長聯(lián)系了家屬一班人到學校無理取鬧,對學校教學秩序和學??诒斐珊艽筘撁嬗绊?。<br>處理方法三:辯證處理(制度+人性):學校立即勸止該教師上課,回家休息,同時思考這件事的發(fā)生經(jīng)過以及自己處理方法的對與錯;第二天校長親自與其談話,表揚了他積極的工作態(tài)度,也指出了學生語言上的冒犯造成他情緒上的激動,同時詢問了他自己對這一事件的思考結果。這位老師也心平氣和的承認了自己因一時沖動打學生的錯誤,愿意接受學校處罰,也愿意向學生道歉。校長隨即表揚了他能承認錯誤的積極態(tài)度,告知他因此次事件發(fā)生背景的特殊性,因此作降等級處理。該教師對這樣的處罰誠懇接受。這一處理既維護的制度的嚴肅性,學校的處理方式和降等級處罰的決定又體現(xiàn)了人文關懷。<br>后續(xù)制度審視:是否需要在考勤或緊急情況(如家人病逝)休假制度上做些調(diào)整,體現(xiàn)人文關懷?<br><br>【案例2】:某校一教師早晨送孩子上學造成上班遲到半小時打卡,但未影響上課。<br>處理方法一:嚴格按制度處理(忽視人性): 打卡遲到半小時以內(nèi),本月考核得分每次減2分。結果:該教師擔心一個月下來扣分太多,長期焦慮、委屈,感覺學校不體諒為人父母的難處,工作積極性受挫,可能尋求跳槽。<br>處理方法二:人性化處理(忽視制度): 這位教師需每天接送學齡前孩子,幼兒園開門時間與學校上班時間沖突,會經(jīng)常性遲到,因此不做處理。結果:其他遵守制度的員工感到不公平(“憑什么他可以特殊?”),制度威信喪失,導致團隊紀律松弛,可能引發(fā)更多人效仿。<br>辯證處理(制度+人性):<br>彈性工作制:學校對此類教職工做統(tǒng)計,在考勤制度上統(tǒng)一實行彈性上下班制,由個人申請,學校批準,同意每天晚到X分鐘,同時晚走X分鐘完成工作,或中午少休息X分鐘,確保核心工作時間不受影響。結果:教職工實際問題得到一定解決,感受到學校關懷,制度的公平性得到維護,提升了教職工忠誠度和穩(wěn)定性。<br><br>【案例3】:“失敗”的人性化管理案例——績效評估“和稀泥”<br>學??冃Э己嗽u估體系和等級分布要求(優(yōu)秀20%,合格70%,待改進10%),并與獎金、晉升關聯(lián)。<br>忽視制度的人性化管理: 年級主任A非常在意團隊和諧與“面子”,害怕得罪人。年度評估時,盡管團隊中有明顯表現(xiàn)落后、無法達到基本要求的教職工B,但A考慮到B工作態(tài)度好、人也老實、是老教師,或者擔心給予差評會打擊其積極性甚至引發(fā)沖突,就在評估中全部打為“合格”或“良好”,把優(yōu)秀名額給了幾個骨干。<br>結果是制度失效,等級分布要求被破壞,績效體系失去區(qū)分度,形同虛設。優(yōu)秀教師C看到表現(xiàn)差的人評價和自己差不多,甚至獎金也沒少多少,感到不公平,喪失動力,表示要辭職。表現(xiàn)差的教師沒有得到真實評價,不知道需要改進,依然停留在低效狀態(tài)。<br>管理威信喪失:年級主任A不敢做艱難決策,暴露管理軟弱,團隊受損,整個團隊平均主義盛行,缺乏進取和活力,影響團隊整體績效。對年級主任和稀泥的行為,學校應給予適當批評教育。<br>辯證處理應有的方向:制度必須落地,年級主任應堅持按實際表現(xiàn)進行區(qū)分評估。對待員工B,需要明確告知其差距。<br>人性化體現(xiàn)在過程:坦誠溝通,評估溝通時應基于事實,具體指出B的不足,表達幫助的意愿,提供支持,如制定詳細可行的績效改進計劃,對表現(xiàn)落后的人員提供必要的培訓或指導。<br>嚴格按制度評價是基礎(剛性);在傳達評價結果、幫助提升的過程中充滿尊重、支持和提供機會,體現(xiàn)人性關懷(柔性)。不能因害怕沖突而犧牲制度公平性要求。 六、幾點關鍵提示<br>(1)制度是前提:必須建立健全、清晰、合理的基礎規(guī)則。這是保障學校運行、公平公正、控制風險的基石。<br>(2)人性化是靈魂:制度是冰冷的,執(zhí)行制度的人需懷有溫度。關注個體需求、尊重人格、理解情境差異,在規(guī)則允許范圍內(nèi)靈活應變,能極大地提升組織效能和員工歸屬感。<br>(3)融合的智慧:好的管理不是在“制度”與“人性”之間二選一,而是在兩者間尋找最佳平衡點。<br>(4)制度設計時應考慮人性:規(guī)則應合理、清晰、可執(zhí)行,必要時留有彈性空間或特殊程序通道。<br>(5)制度執(zhí)行時注入溫度:溝通、尊重、關懷、支持、適度靈活。<br>(6)人性化管理不越界:人性化管理的靈活性需在制度公平公正性的大的框架內(nèi),不能破壞原則和公平,不能和稀泥,不能損害他人利益,更不能損害團隊的核心目標。<br>(7)管理者的關鍵角色: 管理者是制度和人性之間的橋梁,其判斷力、溝通力、情商和對兩者關系的把握至關重要。<br>真正的辯證統(tǒng)一,是通過合理的制度框架來保障學校的基本秩序和目標,同時在這框架內(nèi)最大程度地激發(fā)人的善意、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實現(xiàn)學校發(fā)展與個人發(fā)展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