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今年閏六月,秋包伏,桑拿天,暑氣蒸騰。三五老友早就相約抱團取涼,去大別山腹地的岳西縣石關鄉(xiāng)避暑。經(jīng)打聽,山里“暑里(許你)清涼”生意異?;鸨?,一房難求,非臨時動意可至。直到末伏第三日,方才擠上了去岳西的高速公路。</p><p class="ql-block"> 是日破曉,驟雨傾盆。擔心兄弟們信念動搖,我特意在小群里發(fā)了一條《出征令》:“ 諸君,旅游避暑是什么?欣賞美景?回歸自然?放松心情?尋找清涼?以上都對,但還有一條不可忽視,那就是接受挑戰(zhàn),砥礪膽識,錘煉意志!人生還有幾回博?越是艱險越向前!當然,要確保安全!沒有安全,一切枉然,這是根本。綜上所述,今天雨大路滑,一定要慢行,高速不超八十碼,下高速四十,確保穩(wěn)當!大家有沒有信心?”不一會兒,群里諸位秒回:“有”!“有”!像是在振臂高呼,字字鏗鏘,滿滿豪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自合肥金寨路入口駛上高速時,一幅巨大的廣告牌赫然醒目:“夏天喝稀飯不淌汗的地方———云上岳西,康養(yǎng)福地”。前一句很土,俚俗親切,后一句很雅,光風霽月。</p><p class="ql-block"> “夏天喝稀飯不淌汗的地方”之說要追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省會合肥酷暑難耐,時任安徽省委書記曾希圣想找一處“夏天吃稀飯不扇扇子不淌汗的地方”,辦公廳余叔主任(曾希圣夫人)帶著幾個人,跋山涉水,費盡周折,終于在岳西縣石關公社覓得一方寶地,三面環(huán)山,海拔843米,年均氣溫14℃,盛夏亦不過28℃。大別山溪流匯聚而成的涓水河在這兒拐了個彎,成葫蘆形狀。河兩岸風光旖旎,溪流清澈,與蒼山翠林、茵茵草甸相映成趣。?曾希圣實地考察后很是滿意,連聲稱贊這山溝溝里還真是個“夏天吃稀飯不扇扇子不淌汗的好地方”。自此,省委在這里建有南天別墅、拂云樓等蘇式建筑群,即今“涓水山莊”的“觀溪樓”、“眺溪樓”、“臨溪樓”。1961年,曾希圣在這里主持召開了著名的“七月石關會議”。</p> <p class="ql-block"> 曾希圣夫婦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毛澤東主席寫給曾希圣的信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來過多少次岳西我已記不清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曾在安慶工作過八年,岳西隸屬安慶管轄,所以常來岳西出差。彼時未通高速,車輛狀況也大不如今,一輛黃色帆布包裹的212軍用吉普,沿著九曲盤腸的山路吭哧吭哧顛簸半天,方才抵達岳西縣城天堂鎮(zhèn)。</p><p class="ql-block"> 此地鐘靈毓秀,民風淳樸,一草一木皆透著山野清風。冬季造訪須看天氣,若遇大雪封山,人不留天留,把你困在山里三五天也實屬無奈加正常。</p><p class="ql-block"> 后來調(diào)到省城工作,來岳西就屈指可數(shù)了。某一年終去岳西的途中巧遇當年的第一場雪,省城尚暖陽和煦,此處飛雪漫天,山里山外恍若兩個世界。</p><p class="ql-block"> 每至一地,我愛逛農(nóng)貿(mào)市場,順便獵取一點當?shù)氐耐撂禺a(chǎn),在岳西更不例外。返程的早晨,我便來到天堂鎮(zhèn)最大的菜市,像是沿河而建,人聲鼎沸,熱鬧非常。只見在一排排肉攤邊,有一對老者蹲在地上也在賣豬肉,我上前問“是不是黑毛豬?土豬肉”?老翁說“自家飼料養(yǎng)的黑毛豬,一年也就宰一頭,還冒著熱氣呢”。我想已近年關,未詢價便狂購四十來斤?;丶壹t燒肉,那種久違的土豬肉香味令樓上樓下左鄰右舍垂涎不已,后悔沒把老人家的整頭豬都扛回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從岳西東下高速,沿著105國道抵達石關村涓水灣,與國家體育訓練基地一欄之隔的“悅悅避暑山莊”便是此行的下榻處。</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幢依山傍水的四層半樓房,一層是個大餐廳,二至四層全是客房,共34間,簡陋但還算干凈。時至正午,一層餐廳九張大圓桌座無虛席,好不熱鬧,幾十位南京游客在這里已住多日。老板是一對儲姓姐弟,他們說,每年七八月間,八方游客蜂擁而至,蘇浙滬鄂贛居多,房源緊張,一般要提前預約。說話間,只見吧臺上一位“小胖墩”忙得不亦樂乎,售賣商品,結(jié)算賬單,還到客房幫客人調(diào)試電視。老板說,這是自家孩子,才十一歲,開學上六年級,暑假主動在店里幫忙“打零工”呢。</p><p class="ql-block"> 清晨,被溪水山雀吵醒,推開窗戶,云煙像一條乳白色的綢帶繚繞在半山腰,觸手可及,一座座山峰、一道道山脊還有銀白色的Y形高壓線桿、風力發(fā)電機時隱時現(xiàn)。出門溜彎,室外的空氣像是被冰柜過濾,冷颼颼的,回房加件外套,不然怕是要流鼻涕的。</p> <p class="ql-block"> 涓水灣避暑的大都是六七十歲老人,一住便是十天半月。胡老太是省直機關退休干部,今年已八十有七,清瘦干練,思維敏捷,嘮起嗑來手舞足蹈,神采飛揚,看上去像是六十多歲。她老兩口每年暑期在涓水灣的“葉飛風情農(nóng)家”住兩個月,已經(jīng)堅持十一年之久。</p><p class="ql-block"> 在涓水灣避暑都是包吃包住的, 難得享受著飯來張口的舒坦?!傲艘粶边€是“四菜一湯”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里的食材都是高山草甸綠色有機原生態(tài),口口都有“山珍”的味道。一日三餐,不勞而食,少了繁冗瑣碎的“鍋碗瓢盆”之累,剩下的就是四件事:賞景、打牌、喝酒、吹牛。上午去周邊景點打卡,一飽眼福;下午打牌摜蛋,切磋技藝;晚上小酌兩杯,然后暈暈乎乎坐在星空下吹牛,天南地北,古今中外,世界風云,家長里短。</p> <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山里天,孩兒臉,時而陽光燦爛,時而大雨瓢潑,總是讓人猝不及防。加之滿目皆綠,植被覆蓋率極高,藍天白云下盡是負氧離子在蕩漾。這方水土得以造化獨鐘,坐擁天然氧吧、自然空調(diào)、原始公園、生態(tài)秘境。</p><p class="ql-block"> 石關人善于順勢而為、借勢而作,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大興土木,“云上民宿”、“山居小院”、“龍成山莊”……一幢幢小別墅、一座座山莊在這水墨山水間拔地而起,如雨后春筍。外出打工仔紛紛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自己當老板。接待規(guī)模少則十幾二十人,多則近百人。長居月余者,食宿全包每日也就百元?!扒鍥鲇巍薄ⅰ氨苁钣巍笔故P鄉(xiāng)的“涼資源”變成了“熱經(jīng)濟”,助推父老鄉(xiāng)親們脫了貧,昂首邁上致富路。</p> <p class="ql-block"> 往昔荒陬,今成桃源,青山不語,綠色作答。原生態(tài)的凈土,純天然的清涼,喝稀飯,不淌汗,沉浸式體驗過涓水灣的避暑時光,愈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語中的,乃得雋之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身居大別山腹地避暑,感悟頗深,由感而發(fā))</p><p class="ql-block">注:1.《中國作家網(wǎng)》2025年8月17日推出;</p><p class="ql-block"> 2.《江淮時報》2025年8月19日推出;</p><p class="ql-block"> 3.《同步悅讀》2025年8月27日推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