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曾經(jīng)造訪過德國薩爾斯堡,貴州安順屯堡、山西張壁古堡,而今天我游覽的這個古堡獨樹一幟,它就是位于晉中靈石大山之中、汾河岸邊、懸崖峭壁之上的一座明代古堡——夏門古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汽車行至橋頭,山西第一大河竟在這里發(fā)生了九十度的變向,形成一個S型的大河灣,也被譽為汾河第一灣。據(jù)傳說,當年在大禹治水之前,太原和晉中盆地一帶曾經(jīng)是一個很大的湖泊,名叫晉陽湖。大禹為了空出湖水讓人們居住耕作,便在這個地方大山上鑿開一個口子,排出了晉陽湖水,空出了太原晉中盆地,這個故事就概括為一句話,就是千百年來人們口口相傳的一句民謠:“打開靈石口,空出晉陽湖”。為了紀念夏禹王的治水的偉大功績,人們就將這里命名為“夏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而眼前的這座位于峭壁之上的古堡,始建于明朝萬歷中期,直到清朝光緒年間,歷時300余年。整個古堡以汾河作為天塹,依山就勢順坡而上,居高臨下,地勢極其險峻。古堡最顯眼的就是前方的“百尺樓”了,峭壁瀕臨河邊,直上直下高達40多米,不僅可以將山河風光收進堡內(nèi),而且還可以及時預警,部署抵抗。別的不說,單就此處一面依山,三面環(huán)水特殊的地理位置就暗合了老子《道德經(jīng)》中“萬物負陰而抱陽”的理念。現(xiàn)如今,這座臨河而建的“百尺樓”成為了夏門古堡的標志性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把車開進了古堡南面的正門,心里還埋怨偌大的古堡沒有一個像樣的停車場,卻見一輛白色小車從巷子里駛了出來。原來停車場建在河岸邊,只是被眼前的高大的建筑物遮擋得嚴嚴實實。最稱奇的是一處關(guān)帝廟,廟門很小,甚至不及普通莊戶人家大門,可進入廟門里面卻開闊了許多,四周均為二層高樓。關(guān)帝廟原名叫財神廟,主供財神爺,大概到了明代,梁氏族人認為只有文武兼?zhèn)潢P(guān)老爺才能保佑梁家安居樂業(yè),于是改稱關(guān)帝廟。不過今天的關(guān)帝廟內(nèi)還供奉著觀音菩薩、送子娘娘、土地、財神爺?shù)雀髀飞裣?,他們各得其位,各顯神通,可見夏門古堡人的多元化的宗教信仰。堡內(nèi)古建筑前后經(jīng)歷了400余年的風霜雪雨,雖然有部分人為的拆毀和自然的侵蝕分化,但仍然完整保存了原有的街巷和院落風貌。古堡的南北各有一道大門,堡內(nèi)還有兩道小門。頭堡門是康熙年間所建,門頂上書有“翰外”二字。有人說“翰外”是抵御外敵的意思,而我卻認為它更是一個品級很高的官位,當然這個門必定是一道絕對的安全屏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通過堡門之后才能夠進得城去,沿一道斜坡上去走在磚石古道里,厚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整個古堡規(guī)模宏大,布局合理,構(gòu)思巧妙,窯洞院落層層疊疊,假如關(guān)了前后堡門,外面的人進不了堡內(nèi),即使進來了也是甕中捉鱉,無處可逃。古堡堡里有堡,堡里有院,院里有院,院院相連,并且院院地道相通,是一座抵御外侵,保護自身安全的永寧堡??上У氖怯捎诋?shù)氐拇迕翊蠖喽歼w移到了別處,在古堡里幾乎看不到人,到處都是鐵鎖把門。偶然從狹窄的門縫里發(fā)現(xiàn)有一兩戶人家,一條兇悍的黑狗對著我汪汪狂叫,好像證明它才是這里真正主人。無論如何,整個古堡建筑群雄偉中見質(zhì)樸,質(zhì)樸中求精工,對稱中加變化,變化中求實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夏門古堡既有北方民居高大雄渾之氣勢,又有南方園林玲瓏秀雅之風韻,堪稱北方城堡式民居建筑群中的一支絢麗的奇葩。據(jù)記載,居住在這里的梁氏始祖叫梁福山,由陜西渭南遷居于此,據(jù)統(tǒng)計梁家?guī)装倌觊g,先后有200多人受封官職,其中3品以上就有18人,5品以上呀就有66人。其中以梁中靖最為有名,他曾官居二品,嘉慶6年考中進士,后任浙江道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等職,他一身正氣,剛正不阿,體察民情,直言進諫,被山西人譽為鐵面御史,在山西留下了一串串耐人尋味的故事。可惜的是御史院大門可以進來,但是院內(nèi)到處大門緊鎖。高高的門樓分為上下兩層,平日里家丁會在此看守門戶,遇到土匪來犯,也可以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敵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站在夏門古堡的最高處,自己不禁發(fā)問:“作為表里山河的山西為何有這么多古堡?”其實,山西本身就堪稱是一座天然的巨型城堡。北有雁門關(guān)與內(nèi)蒙古大草原緊緊相連,中有雀鼠谷、冷泉關(guān)扼守出入帝京的千里關(guān)道,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zhàn)事頻發(fā),且明清兩代晉商快速崛起,富可敵國,也引得盜賊四起,匪患成群,這些都深刻影響著山西民居的建筑理念。從南到北,李家大院、皇城相府、常家莊園、喬家、王家等晉商大院,山西人居住的大院落大多擁有又高又厚的院墻,甚至很多村落都像一座微型城堡,它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四周合圍,機關(guān)重重,森嚴壁壘,易守難攻,城堡和城墻也就成為了山西人特有的一種生存之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夏門古堡就是一位敦厚涵養(yǎng)的老人,有水墨一樣的服飾,水墨一樣的面容,水墨一樣的神態(tài),站在世人面前簡直就是一幅末代韻濃的水墨畫,雅靜而樸素,單純而自然。這讓人想起梁氏族人的祖上,無論是在朝為官,還是在家耕讀,奉行的都是行善積德,忠厚傳家。無論你是何種身份,無論你有多少財富,來到這里之后都會和屋上的一片瓦墻上的一塊磚,巷子里的一塊青石一般變得心如止水,寵辱不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夏門古堡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的風雨滄桑,雖然剝蝕損毀的十分嚴重,但它不僅給我?guī)砹梭@喜,也給我?guī)砹艘环輴澣弧H欢鵁o論如何,這是一座中國罕見的地地道道的山地古堡,它不僅地勢險峻,高大堅固,古老傳奇,而且它自身確實就展露出非同尋常的古典美、歷史美、建筑美,連同四處飛揚的煤灰和殘垣斷壁的破敗都掩蓋不住古堡的大氣磅礴和漂亮絕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臨別之際,我在古堡山根處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了一塊四個字的摩崖石刻——“夏門春曉”,可以大膽推測,這里一定是被人們廣為傳播的古靈石的八大景觀之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