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當水墨丹青邂逅無聲世界,會激蕩出怎樣動人的藝術(shù)回響?</p><p class="ql-block">8月13日,上海青浦慶華社區(qū)的特殊對象們便親歷了這樣一場特別的美育課。輔導老師是雨陽社會服務中心聾啞畫師鐘梁越,他以筆為言,圍繞“筆墨繪心 虎韻傳情”主題揮毫創(chuàng)作,與特殊對象和老人們互動,讓一幅幅水墨老虎在扇面上靈動綻放,更傳遞出直抵人心的生命力量。</p> <p class="ql-block">在“雨陽”項目主管朱瑾的帶領(lǐng)下,聾啞畫師鐘梁越走進社區(qū),為殘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繪畫輔導課。</p><p class="ql-block"> 活動吸引了不少人參與,現(xiàn)場卻與往日熱鬧景象大相徑庭--沒有喧囂的交談聲,四下靜謐無聲。原來,大家正用眼睛“聆聽”課程,在無聲的世界里感知藝術(shù)的流淌。</p> <p class="ql-block">此刻無聲勝有聲。畫師鐘梁越以豐富的肢體語言比劃示范,揮毫潑墨間盡顯專注;參與者聚精會神地凝視著每一個細節(jié),時而嘗試用手語互動交流。</p><p class="ql-block">鐘梁越創(chuàng)作時的專注特寫、用手語互動的溫情畫面,以及筆下老虎畫作的生動細節(jié),共同勾勒出這幅獨特而溫暖的藝術(shù)場景。</p> <p class="ql-block">鐘梁越以嫻熟的筆法,巧妙融合傳統(tǒng)水墨的“雅”與社區(qū)生活的“俗”,讓原本展覽于畫廊展廳的“美”,悄然走進市井之間。居民們親手創(chuàng)作,將完成的畫作悉心收藏,既裝點生活,又經(jīng)濟實惠,這樣的形式深受大家喜愛。</p> <p class="ql-block">這正是雨陽社會服務中心“美育大篷車”的意義所在--把藝術(shù)課程送到社區(qū)與村莊,既讓服務對象通過學習繪畫,在自我娛樂修養(yǎng)中,不僅增強了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的社會參與感,又能讓聾啞畫師以“無聲力量”反哺社會,從被服務對象到為服務對象,傳遞著獨特的溫暖與價值。</p> <p class="ql-block">盡管鐘梁越老師因聽力障礙無法用言語交流,但他憑借扎實的繪畫功底與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通過手語、板書和親身示范,耐心細致地指導著每一位參與者。</p><p class="ql-block">本次活動以“虎”為主題,從構(gòu)圖布局到運筆用墨,鐘老師一步一步細致引導,讓大家在筆墨流轉(zhuǎn)間真切感受藝術(shù)的獨特魅力,親手完成屬于自己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慶華居委會工作人員表示,此次活動不僅是一場生動的美育體驗,更是一次滿含溫度的互動。</p><p class="ql-block">聾啞畫師鐘梁越老師以藝術(shù)為橋,打破了溝通的壁壘,既傳遞出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也讓特殊群體在筆墨揮灑間收獲了自信與快樂。</p><p class="ql-block">未來,社區(qū)將持續(xù)開展此類活動,讓更多參與者在文化的浸潤中感受關(guān)懷與溫暖。</p> <p class="ql-block">雨陽社會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巧藝筑夢·益啟程,請相信自己的眼睛,美的藝術(shù)終會被看見,殘障人士的社會價值同樣能被清晰感知。這類活動打破了人們對聾啞畫師的刻板印象,讓他們的真實價值得以顯現(xiàn)。</p><p class="ql-block"> 而這種別開生面、獨具匠心的與特殊畫師的繪畫互動,不僅可能啟發(fā)人們對“多樣性”與“共情力”的思考,更蘊含著深刻的生命教育價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