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成都青羊?qū)m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被譽(yù)為“川西第一道觀”“西南第一叢林”。</p><p class="ql-block"> 青羊?qū)m現(xiàn)有殿宇、房舍建筑面積約4800平方米。其主體建筑共分六重,都構(gòu)建在一條中軸線上,包括山門、靈祖殿、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姥殿、紫金臺、降生臺和說法臺等。</p> <p class="ql-block"> 青羊?qū)m始建于周朝,原名青羊肆。據(jù)傳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guān)時曾說“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尋吾”,后關(guān)令尹喜如約來尋,青羊?qū)m因此與老子結(jié)下不解之緣。</p> <p class="ql-block"> 唐朝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唐僖宗避難于蜀中,曾將此作為行宮,中和三年(公元883年)詔改為青羊?qū)m。五代時改稱“青羊觀”,宋代又復(fù)名為“青羊?qū)m”。</p> <p class="ql-block"> 青羊?qū)m內(nèi)有兩只銅羊,一只獨(dú)角,一只雙角,分別置于三清殿階沿之上兩旁。其中獨(dú)角銅羊又稱獨(dú)角獸,為十二屬相化身,由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龍角、蛇尾、馬嘴、羊胡、猴頸、雞眼、狗腹、豬臀組成,造像奇巧,堪稱一絕。</p><p class="ql-block"> 三清殿又名無極殿,是青羊?qū)m的主殿,始建于唐朝,外檐柱上雕刻著六合童兒、雙獅戲球等藝術(shù)木雕,殿前左陳一鐘、右配一鼓。殿內(nèi)供奉道教最高極尊之神三清,大殿兩邊還塑有十二金仙。</p> <p class="ql-block"> 八卦亭位于三清殿與混元殿之間,是青羊?qū)m保存最完整、造型最華貴的建筑。亭的石基分為三層,依次為方形、八角形和圓形,契合于道教天圓地方、陰陽相生、八卦相合義理。</p> <p class="ql-block"> 原山門建于明代,現(xiàn)新建山門莊嚴(yán)宏偉,重疊飛檐,龍、虎吉祥動物雕飾鑲嵌在飛檐壁柱上,雕刻細(xì)致、造型典雅。</p> <p class="ql-block"> 靈祖殿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高約20米,墻頂蓋琉璃瓦,右邊塑有土地神、青龍像各一尊,明代正德十二年冬立的皇恩九龍碑一座。</p><p class="ql-block"> 混元殿重建于光緒年間,26根石柱和2根木柱上有精美鏤空雕刻,圖案有鹿、鳳凰望月、雙獅戲球等,生動靈活。</p> <p class="ql-block"> 斗姥殿是青羊?qū)m現(xiàn)存唯一的明代原始建筑。殿內(nèi)供奉斗姥,她是道教信奉的一大女神,也是六十甲子太歲本命星君的首領(lǐng)。斗姥右邊供奉西王母,左邊祀奉土皇地祗,道兩邊分別塑有南斗六星、南極長生大帝和北斗七星。</p> <p class="ql-block"> 青羊?qū)m宮內(nèi)的《道藏輯要》是世界上保存較完整的版本,是研究道教的珍貴資料。</p> <p class="ql-block">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p><p class="ql-block">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p> <p class="ql-block"> 明朝時,唐代所建殿宇毀于戰(zhàn)火,現(xiàn)存建筑大多為清代康熙六至十年(公元1667年—公元1671年)陸續(xù)重建。</p> <p class="ql-block"> 青羊?qū)m作為道教的重要宮觀,承載著豐富的道教文化內(nèi)涵,是研究道教歷史、教義、藝術(shù)等方面的重要場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文文字取材于網(wǎng)絡(luò),圖片為作者拍攝。部分文字與圖片不相關(guā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