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家族中有多位軍人,無論在抗日戰(zhàn)爭中,還是抗美援朝打擊侵略者,以及和平時期保衛(wèi)祖國建設祖國,做出了流血犧牲和貢獻,可謂前赴后繼。</p><p class="ql-block">照片是我四弟(左)與戰(zhàn)友1980年在黑龍江邊防前哨。</p> <p class="ql-block">我家族中第一位軍人是六舅,我六舅出生在四川省富順沱江邊,一個叫黃葛灝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這里物產豐富,甚你魚米之鄉(xiāng),尤其是農民沿江種植含糖量高的甘蔗,是熬糖的上乘原料。古鎮(zhèn)上有兩座糖坊,以沱江上下游分為:上糖坊和下糖坊,當?shù)厝怂追Q“雙糖坊”,這里生產的紅糖很有名,暢銷附近縣市。舅舅家村莊叫上糖坊,解放后改名為陽光村。</p><p class="ql-block">據(jù)家譜記載,我六舅叫吳義全,生于1919年臘月16日,是我媽媽的六哥。(我媽排行第七)</p><p class="ql-block">小時候聽媽媽講,她五個哥哥中數(shù)我六舅最聰明,在私塾學堂讀書很努力,種莊稼,江邊捕魚也是把好手。</p> <p class="ql-block">1942年冬季,六舅在沱江邊一個叫石灰溪的地方幫工時被抓壯丁,隨即送到富順縣城集中,然后又把這批壯丁送到瀘州小市鎮(zhèn)集訓。經短訓后在瀘州蘭田壩機場乘飛機被送到昆明。</p><p class="ql-block">聽媽媽說:六舅后來從昆明寄過一封信回家,六舅在信中講;他到昆明后曾多次尋找機會想逃跑,信中還說他們部隊正在緊張訓練已編入遠征軍,很快就要出國到緬甸參戰(zhàn),到昆明后教官對我們這些四川新兵進愛國主義教育,鼓勵熱血青年奔赴抗日戰(zhàn)場保家衛(wèi)國,我六舅接受了愛國思想教育,打消了逃跑念頭抱著保家衛(wèi)國的思想,隨部隊開赴緬甸參戰(zhàn)打擊日本侵略者。后來家里再也沒收到六舅的信和有關六舅的任何消息。時至今日乃未查詢到六舅的任何信息。</p><p class="ql-block">2013年我到云南旅游時專程去騰沖遠征軍博物館,看了遠征軍名錄墻,密密麻麻刻了103141名抗日將士名字,有的字已看不太清楚了。據(jù)講解員介紹由于戰(zhàn)爭和解放后的一些客觀因素,人員名單不是很完整,政府還在進一步查找完善。</p> <p class="ql-block">根據(jù)遠征軍史料記載:抗日戰(zhàn)爭中為保衛(wèi)大西南,打通國際援華通道,中國遠征軍在緬甸與日軍英勇作戰(zhàn),僅騰沖陣亡將士名錄墻上就刻有十多萬人,其中四川籍將士就有幾萬名,我六舅應該是早巳為國捐軀了。</p><p class="ql-block">四川遠征軍將士在抗日戰(zhàn)爭中所做出的巨大犧牲和貢獻,是抗戰(zhàn)勝利的重要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由于歷史的很多客觀原因,以前無法查找六舅在遠征軍的情況。一個世紀巳遠去,物實人非,現(xiàn)在更是無法查到具體信息了。</p><p class="ql-block">愿六舅英靈在異國他鄉(xiāng)安息吧!</p><p class="ql-block">9月3號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日快到了,緬懷先烈,在此、向抗日戰(zhàn)爭中流血犧牲的民族英雄們致以崇高的敬意!英烈永遠活在人民心中!</p> <p class="ql-block">前面介紹了六舅,接下講我九孃。老照片是我姨孃母女倆。(九孃是我六舅的幺妹)小時聽我媽媽講九孃從小聰明,膽大,讀過私塾。</p><p class="ql-block">1951年中秋節(jié)前到富順縣城辦事時,見中國人民志愿軍征兵登記處招女兵,九孃一至都想離開農村出去闖一闖,毅然報名參加了志愿軍。九孃報名后怕家里不同意她參軍沒敢回去,便直接到鄧井關姐家(我媽媽),那時我媽是居委會干部,父親在解放軍駐家鄉(xiāng)征糧剿匪工作隊工作,得知九女孃報名參加志愿軍后非常支持她,便叫九孃住在我家等候通知。</p><p class="ql-block">一周后九孃接到了入伍通知書,光榮加入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當軍屬榮譽證書送到外公手里時,家里人才知道九孃已參軍離開了家鄉(xiāng)。</p><p class="ql-block">我九孃到東北后經短期傷員救護培訓,很快就奔赴朝鮮戰(zhàn)場擔任衛(wèi)生員。九孃在戰(zhàn)場上搶救傷員機智勇敢多次立功受獎。后來與戰(zhàn)友在一次轉運傷員時,遭遇敵機轟炸身負重傷被送回國內救治,由于當時醫(yī)療條件所限,右膝關節(jié)仍嵌有彈片不能取出。</p><p class="ql-block">后來我九孃傷愈轉業(yè)時主動要求參加邊疆建設,分配到內蒙中央地質隊工作,至到退休后與愛人定居南京。</p><p class="ql-block">照片右側是九孃的女兒,上世紀八十年代考入解放軍洛陽外國語學院,畢業(yè)后分配時積極申請要求到邊防前哨,去了總參漠河某部機要室工作。我表妹和她媽媽樣在保衛(wèi)祖國的使命中也是位出色的軍人。</p> <p class="ql-block">這張軍人照片是我弟弟,他從小就有當兵保家衛(wèi)國的理想。1974年上山下鄉(xiāng)四年后,1978年底被公社推薦參軍入伍。</p><p class="ql-block">四弟到部隊后正逢1979年2月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打響。他們部隊在東北,局勢也非常緊張,家里近一年時間沒收到弟弟的來信,非常很關注和擔心。</p><p class="ql-block">后來四弟回家探親時講,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開始后中蘇關系惡化,前蘇聯(lián)在邊境調集重兵,蠢蠢欲動。他們屬新兵,到部隊后很快進行短期強化訓練,因屬二炮戰(zhàn)略部隊,便迅速進入林海雪原隱蔽待命。因處臨戰(zhàn)狀態(tài)中斷了所有外界聯(lián)系。他們在深山老林中潛伏時,吃的是干糧,渴了抓把雪在嘴里化水。部隊在冰天雪地里埋伏了半年多時間,勝利完成了軍事任務,受到上級嘉獎。</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在天安門前留影的這位軍人是大伯父的兒子,上世紀九十年代畢業(yè)于成都中醫(yī)學院,分配在北京軍區(qū)某部從事藥物研究,把中醫(yī)中藥應用于軍事上做出了積極努力。</p> <p class="ql-block">我家族中的幾位軍人,雖沒什么轟轟烈烈的功績,但、無論在戰(zhàn)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都義無反顧把國家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特別是我父親和九孃永遠是我們大家庭學習的榜樣。</p> <p class="ql-block">作者/金牛張德</p><p class="ql-block">圖片/自拍+網絡</p><p class="ql-block">背景音樂《我和我的祖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