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上了年紀的人,對羅盛教這個名字大抵是家喻戶曉的。作為新化人,我與這位英雄的緣分似乎更深厚些。少年時代,我們在院子里能歌善舞的小伙伴和風、愛蘭、小桃的組織下自己排練一些小節(jié)目,然后從向東街步行到此時己從鄉(xiāng)下遷來新化城南一棟青磚結(jié)構(gòu)羅盛教父母居住兼羅盛教事跡陳列館的磚瓦房。記得我們到了那里后從房里搬一條長凳子放到寬敞的堂屋里,然后把我們稱為“羅老伯伯”的羅盛教父母請來坐到凳子上看我們給他倆排練表演的專場節(jié)目,“羅老伯伯”二人也是我們節(jié)目的二位觀眾,表演完后,“羅老伯伯”的掌聲和笑靨是我們最高興的鼓勵?,F(xiàn)在他老人家慈祥的笑容仍然歷歷在目;讀中學時,羅盛教的弟嫂就在我們學校教英語,課堂上偶爾提及的關(guān)于英雄的零星故事,總讓我們對他多了份親近與崇敬。后來參加工作,巧的是,羅盛教的妹妹及妹夫成了我的同事,從她口中,又聽到了不少英雄生前的家常事,那些平凡生活里的點滴,讓英雄的形象愈發(fā)鮮活立體。</b></p><p class="ql-block"><b> 今天,我們帶著孫子特意來到了羅盛教烈士的故居,讓他感覺紅色傳統(tǒng)的教育,他也很樂意前來。站在這片承載著英雄記憶的土地上,看著那些留存著歲月痕跡的物件,過往從羅盛教弟嫂、妹妹那里聽來的故事仿佛都有了具體的依托。這里的一磚一瓦,都在靜靜訴說著英雄的成長,也讓我們對他舍身救人的壯舉有了更深的體會——</b><b style="font-size:18px;">英</b><b>雄從不是遙不可及的符號,而是從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用生命詮釋了擔當?shù)钠胀ㄈ恕?lt;/b></p> <p class="ql-block"><b>羅盛教故居位于湖南省新化縣圳上鎮(zhèn)松山桐梓村(現(xiàn)為羅盛教村),1971年豎有石碑兩塊,一塊正面鐫刻"羅盛教烈士故居",背面刻烈士生平簡介;另一塊鐫刻朝鮮已故領(lǐng)導人金日成的題詞:"羅盛教烈士的國際共產(chǎn)主義精神與朝鮮人民永遠共存"。</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