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5月25日,我們夫妻和發(fā)小勝利兩口,隨團乘座K926次鄭州~海拉爾的火車,于26日中午抵達沈陽,第三次走進“白山黑水”,開啟了長達16天東北全景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一次是2019年7月份和發(fā)小東升隨團,由山東東營輪渡到大連兩日游。第二次是2024年9月份和發(fā)小勝利兩口參加阿爾山.呼倫貝爾十日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次東北全景游,覆蓋了東北四省著名景點:沈陽故宮、大帥府、丹東河囗斷橋、吉林長白山、黑龍江鏡泊湖、鶴鄉(xiāng)扎龍、北極村、中俄邊境雙子城黑河、五大連池、醉美331邊境公路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六月五日 第十二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從漠河北極村出來,己近中午了,在路上吃過午飯,就往黑河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到達黑河時,中央臺新聞聯(lián)播剛結(jié)束,在賓館放下行李就前往黑龍江公園打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黑龍江公園位于黑河市愛輝區(qū),北鄰黑龍江與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隔江相望,夜幕下對岸電視塔俄羅斯三色國旗在霓虹燈照亮下閃閃發(fā)光,每一棟建筑物都像是一座燈塔,散發(fā)著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夜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六月六日 第十三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行程表上還包含有:璦琿歷史陳列館,這里是中國人一定要看的搏物館,俄國不費一搶一彈“從中國奪取了一塊大小等于法德兩國面積的領土和一條同多瑙河一樣長的河流”,記錄著中華民族抗擊沙俄侵略的屈辱歷史,歷史不容忘記,落后就要挨打。旅行社這樣安排,深受旅友們的歡迎,也體現(xiàn)了旅游的多樣化,不但要觀嘗自然、人文美景,還要了解它的來龍去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璦琿歷史陳列館坐落于黑龍江中游右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代璦琿新城遺址內(nèi),是全國唯一一處以全面反映中俄東部領土演變歷史為基本陳列內(nèi)容的專屬性遺址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683年,清康熙皇帝諭令修筑璦琿城。同年,任命薩布索為第一任黑龍江將軍,駐璦琿。1685年,將軍衙門由由江東璦琿遷往江西璦琿,即今璦琿。璦琿,一度發(fā)展成為清代黑龍江沿岸最大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中心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642年,清太宗皇太極宣布己征服了貝加爾湖以東,鄂霍次克海以西地區(qū)。1643年,俄國人第一次侵入中國黑龍江領域。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規(guī)定外興安嶺至海以南土地歸中國所有。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將黑龍冮以北、烏蘇里江以東至海的土地,包括庫頁島,劃歸俄國。黑龍江由原來的中國內(nèi)河,成為界河。璦琿,見證并經(jīng)歷了中俄之間過去的歷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683年,清康熙諭令修筑璦琿城。雅克薩戰(zhàn)爭中,璦琿成為清軍的前線基地和指揮部?!赌岵汲l約》簽訂后,駐璦琿的黑龍江將軍和副都統(tǒng),擔負起了鎮(zhèn)守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中上游兩岸國土的重責。璦琿成為黑龍江中上游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眼前的桂古達爾城大屠殺照片,使我們都感到了震驚、憤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桂古達爾城大屠殺是沙俄入侵黑龍江期間發(fā)生的重要事件,桂古達爾城是達斡爾族酋長桂古達爾的駐地,由三座并列的土城組成,1652年6月16日,俄軍在哈巴羅夫的帶領下抵達城下,雙方因納貢問題發(fā)生沖突,達斡爾人頑強抵抗,但最終因武器懸殊,城寨陷落。俄軍攻陷城寨后,對達斡人實施大規(guī)模屠殺,據(jù)記載,約有214人死亡,僅約15人逃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643年,以哈巴羅夫等為首的俄哥薩克武裝陸續(xù)侵入中國黑龍江流域,給當?shù)馗髯迦嗣駧砹司薮蟮臑碾y。清政府意識俄國侵略的嚴重性質(zhì),便多次派出軍隊和當?shù)馗髯逡黄?,?qū)逐外敵,捍衛(wèi)疆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復原場景。 中俄《尼布楚條約》又稱《尼布楚議界條約》,兩國全權(quán)代表在尼布楚簽訂了中俄歷史上第一個邊界條約,從法律上明確了外興安嶺以南、東至海土地歸中國所有。于1689年9月7日簽訂,有滿、俄、拉丁三種文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俄《璦琿條約》簽訂復原場景。 俄國武力逼遷《璦琿條約》,1858年5月28日,俄國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武力脅迫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璦瑗條約》,強占中國黑龍江以北60余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將烏蘇里江以東至海約40萬平方公里定為中俄“共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俄國入侵黑龍江下游庫頁島示意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列寧在《中國的戰(zhàn)爭》一文說:沙皇政府在中國的政策是一種犯罪政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恩格斯論述:俄國從中國奪取了一塊大小等于法德兩國面積的領土和一條同多瑙河一樣長的河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圖左為咸豐皇帝像. 圖右為亞歷山大二世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海蘭泡慘案》半景畫,以高19.1米,長68.6米的巨型畫幅,再現(xiàn)了1900年7月發(fā)生在黑龍江上的人間慘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江東六十四屯慘案是1900年7月17日至21日,沙皇俄國對居住于江東六十四屯的中國居民進行屠殺的事件,該事件共造成2000多名中國人死亡。江東六十四屯慘案與1900年7月16日發(fā)生的海蘭泡慘案并稱為“庚子俄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江東六十四屯分布在精奇里江口以下,是黑龍江左岸最富庶的地區(qū)。這里很早就形成了中國人的村落,俄國逼遷《璦琿條約》時不得不對這一地區(qū)作出特殊規(guī)定——仍歸中國管理。但俄國最終還是要吞食這塊土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02年,中俄兩國《交收東三省條約》簽訂后,黑龍江將軍、璦琿副都統(tǒng)據(jù)約與俄國阿穆爾當局進行了多次艱難交涉,要求撤兵、還地。1907年俄國軍隊撤回,璦琿得以收復并重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記得上小學時,課本上有《璦琿條約》這節(jié)課,當時年齡小對此理解的不深,淺層次理解為當時的中國貧窮落后,受外國人欺負,長大后怎么怎么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參觀過《璦琿歷史陳列館》后,不僅是對屈辱史的回望,更是對國家命運與民族復興的沉思。從恩格斯的警世之言到現(xiàn)代中國的和平崛起,歷史始終在提醒我們:落后就要挨打,唯有銘記教訓、自強不息,方能避免悲劇重演,真正實現(xiàn)“振興中華”的百年夙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