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二課:20250807《論語》為政第二</p><p class="ql-block">第五期《論語》誦讀研習(xí)班第二課由第九組組長葛曉英主持。</p><p class="ql-block"> 她說:尊敬的諸位良師益友,大家晚上好! (部分省略同第一課)讓我們進入今天的空中課堂與圣賢鏈接,與經(jīng)典為友,與祖國同行。邀請尹老師上課!</p><p class="ql-block"> 尹老師告訴我們誦讀的時候,要克念作圣,以一顆至誠、恭敬、謙卑、感恩的心誦讀經(jīng)典,感恩老師的智慧引領(lǐng)。</p><p class="ql-block"> 尹老師帶頭誦讀了為政第二篇,一字一句字正腔圓,端身正姿,讓我們聽的如癡如醉。他回顧了學(xué)而第一篇。</p><p class="ql-block"> 1:感天者得天時,動地者得地時,利他者得人時。一個人感天動地地利益別人,和天地合一。行天地之大愛,無言之大教,無條件的付出,用感恩的心,知恩的心,報恩的心對待一切親人友人,天下自然就會得到天時地利人和。</p><p class="ql-block"> 2:“不亦悅乎”,外在的得到是快樂,內(nèi)在得到是悅,是愉悅。幫助別人是付出了,擔(dān)當(dāng)了奉獻了,得到的就是愉悅。</p><p class="ql-block"> 3:有朋自遠方來,背后的深層意義:志同道合的人過來,弘揚愛奉獻,這是有朋。故交故友,第三個在讀圣賢書籍的時候,里面的古圣先賢仁人志士,都是有朋來。</p><p class="ql-block"> 4:人不知而不慍:人不了解我,不知道我,我沒有不高興,沒有悲傷,沒有傷心。</p><p class="ql-block"> 5:不亦君子乎:任何人讓我們遇到,我們展現(xiàn)的是 溫、良、恭、儉、讓(謙謙君子),恭、寬、信、敏、惠,行君子之風(fēng),讓別人感受到美好。</p><p class="ql-block"> 6:我們學(xué)習(xí)經(jīng)典與經(jīng)典共振,我們就有責(zé)任義務(wù)通過我們的言行來喚醒別人的良知良能。君子者,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愛國愛家愛天下。</p><p class="ql-block"> 7:為政以德,譬如北辰。 一個人只有心正、言正、行正才是真的正。</p><p class="ql-block"> 8:“政”仁政德治。只有法治沒有德治,是有空子可鉆的。一個人如果德行不行,良知良能沒有顯現(xiàn),他總能鉆空,這就告訴我們一定要致良知,有正知、正念。要德、行是兩駕馬車,要并駕齊驅(qū)。</p><p class="ql-block"> 9: 北辰就是北極星,其他的星星都是圍繞在它的身邊,在它的周圍。10:居其所:君子行得正,做得端,他所發(fā)號的施令、所制定的制度是利益大多數(shù)人的。這時自然而然所有的人都追隨他,都希望他好。因為他越好,別人受到的利益就越多,給別人帶來的利益就越多。</p><p class="ql-block"> 11:中庸上有: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一個人在道德的層面,他關(guān)聯(lián)的是古圣先賢的智慧,連接的是古圣先賢的德行,浸潤在古圣先賢的福氣里的,外在的一切不可能干擾他。中庸上講:道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道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德是我們通往道的路上,道和德是互相聯(lián)系的。12:我們有話要好好的說。會好好說話,就是我們會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說適當(dāng)?shù)脑?。根?jù)每一個人的層次,根據(jù)每個人的階段道好好說話。</p><p class="ql-block"> 13:德不孤。必有鄰。一個真正德行夠大夠厚的人,福氣是不離開的,我們說厚德載物。一分德,一分福,再往后就是一分德十分福,厚德載物,等于厚德載福。</p><p class="ql-block"> 14:只關(guān)注他的優(yōu)點,只關(guān)注他的長處,他就非常的舒服,它的正能量就可以激活,這就是在明明德。</p><p class="ql-block"> 15:正己才能化人。以德為師,道德為師,這樣的人了不得。為什么?他見到任何人只發(fā)光,只給予、只奉獻,只擔(dān)當(dāng)、不索取。不交換。所以每個人都希望和這樣人常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16:一個當(dāng)政者?掌權(quán)者,帶頭人,一定是全心全意為別人的人。這樣的人,他和道、和德、和仁、義、禮、智、信就連上了。他把每個人美好共振起來了。一個人在道德的層面,它關(guān)聯(lián)的是古圣先賢的智慧,連接的是。古城先賢的德行。浸潤在古圣先賢的福氣里面,外在的一切是不能干擾他的。中庸上講:道,須臾不可離,可離,非道也。我們說什么是道,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德,就是我們通往道的路上。所以道和德是連著的,是掛鉤的,所以這個地方我們看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也就是我們不管是在家庭、是在學(xué)校、是在單位、還是在社會上,各個職務(wù),各個平臺,各個有人群的地方,只要是我們的德行真正的顯現(xiàn)出來了,外在的一切全是美好。</p><p class="ql-block"> 17:德不孤。必有鄰。一個真正德行夠大夠厚的人,福氣是不離開的。厚德載物。一分德,一分福,再往后就是一分德,十分厚德載物,等于厚德載福。厚德能載得住,是因為厚德本身就會造福生福。真正有德行的人,他會擁有一切。</p><p class="ql-block"> 18:為政以德,眾星拱之。好多人之所以在家庭當(dāng)中、學(xué)校當(dāng)中、工作崗位當(dāng)中、親戚朋友中間,沒有達到眾星拱之的效果,就是沒有達到,誰見了我們以后都想和我們在一起,誰見了我們以后都不舍得離開我們。為政以德,眾星拱之是誰見了我們以后都喜歡和我們在一起,特別愿意圍繞在我們身邊,大家知道為什么嗎?是因為我們一旦把厚德增長了以后。我們這個磁場氛圍力量他很強大,和我們在一起的人,我們只關(guān)注他的優(yōu)點。只關(guān)注,只共振他的長處,他就非常的舒服,它的正能量,就會激活。這就是他本自具足的道,就是大學(xué)上講的,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的舉止上,那個美好的品德,明德道德,仁德就被我們共振了,不是因為他喜歡我們想和我們在一起。而是他本身也有那個道德的頻率,我們就是直接波動了他那個頻率和我們身上這個道德這個頻率連上了。</p><p class="ql-block"> 19:正己才能化人,以德為師,道德為師,這樣的人了不得,為什么?他見到任何人只發(fā)光、只給予、只奉獻、只擔(dān)當(dāng)、不索取、不交換。所以每個人都希望和這樣的人在一起。這就是不一樣的一種狀態(tài)。</p><p class="ql-block"> 20:一個當(dāng)政者?掌權(quán)者。帶頭人。一定是全心全意為別人。只要是他做到全心全意為別人。他就和道和德和仁義禮智信連上了,我們講內(nèi)圣必然外王。他時刻刻都能夠把每個人美好共振起來。我們說了不起的人,很冷靜,很沉著,很有智慧,還有定力,還有福氣。</p><p class="ql-block"> 21:只看優(yōu)點,不看缺點。</p><p class="ql-block"> 一個了不起的人,他們通常很少發(fā)脾氣,很少起情緒。非常的穩(wěn)定,就是因為他們看得破,看得透,看得明,看得清,看得真,他能很快的感知到發(fā)現(xiàn)到。他所接觸的人,事物的優(yōu)點,他能夠滋養(yǎng)這個人的優(yōu)點,讓他越變越大,一個人的優(yōu)點越變越大。他的缺點就自然越變越小。我們說一畝地的莊稼,一半是雜草。我們在關(guān)注一個人優(yōu)點的時候,他的莊稼就越長越大。雜草就被莊稼吃掉了。我們只共振一個人的缺點錯誤,埋怨指責(zé),抱怨批評,往往是種進了雜草。雜草越長越大,把莊稼吃掉了。</p><p class="ql-block"> 22: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xué)萬學(xué),學(xué)做真人。真后邊帶著一個正字,你看真正。真正的好人,真正的好事,真和正是連著的,不真就不正就不真。而我們看大學(xué)上講: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而后能得。止非常的關(guān)鍵。我們看正就是一橫,正確的正下面一個止步的止,就是人時刻刻要有知止的功,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知道該做的是對的,在當(dāng)下,我們就能止于一,定于一,止于一念。止于至善。一動利他的念,叫動則萬善相隨,靜則一念不起,就是我們自己說了算,不起胡思亂想的念頭,保元于神,精氣神不但不消耗,還可以生長好的精氣神。靠用克念作圣的方法誦讀經(jīng)典,只有經(jīng)典這一念,這個時候我們和高維的管道是通著的,經(jīng)典每讀一句,都滋養(yǎng)我們。久而久之,我們的定力、靜定、智慧,福氣就全有了。</p><p class="ql-block"> 23:是什么是真正的德?</p><p class="ql-block"> 孝經(jīng)上講:夫孝,德之本也。孝是德行的根本。一個人到底有沒有德性,第一是看他是不是孝順,孝敬長輩和老人。德有八條根,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沒有孝這個第一條根,其他的七條跟都不長久,都是假的。只有先生了這條孝的這條德的根,其他的根才能真正的升起來。讓經(jīng)典改變我們的認(rèn)知。讓經(jīng)典改變我們的生活,讓經(jīng)典改變滋養(yǎng)美好我們的幸福生活和家庭!所以通過這一章我們就知道我們想成為別人的核心,我們想成為一個團隊的核心,想讓眾星拱之,就要為政以德,就要把孝行出來。</p><p class="ql-block"> 24:孝順父母有四個層次。</p><p class="ql-block"> 第一是孝養(yǎng)父母之身,給父母吃喝住用。第二是孝父母之心,讓父母每天心情好,我們對父母和顏悅色,不能和父母發(fā)脾氣,不能和父母生氣甩臉子。第三是孝養(yǎng)父母之志,父母的志向,志愿想法理想沒有實現(xiàn),我們幫父母實現(xiàn)父母想當(dāng)醫(yī)生科學(xué)家等等。父母想讓兄弟姐妹,子女都好,我們幫父母實現(xiàn)完成父母的志向。第四是孝父母之志,孝養(yǎng)父母之志。小孝愛家,中孝愛國,大孝愛天下!</p><p class="ql-block">25:什么是“吾道一以貫之”。曾夫子講忠恕而已矣。就是忠心耿耿的忠,就是天、地、君、親、師,忠君愛國的忠。我們說忠君不是忠于一個人,不是忠于領(lǐng)導(dǎo),不是忠于帝王,不只是忠于一個人,是忠于一個好人,忠于一個有良知良能的人,我們在中庸的道路上,如果這個人是利家利國利天下,愛天下蒼生的,我們就忠于他。因為他代表了道,如果他不是愛家,愛國,愛天下,他不是為全天下好,那我們就要明白該忠不忠。</p><p class="ql-block"> 26: 如下面是心,就是恕字。恕是寬恕,饒恕,就是時刻如別人的心所想,如別人的心所念,就是我們時刻感受別人的感受,時刻活在別人的感受里。比方說我們和父母在一起,時刻能知道父母想要什么,時刻能知道父母怎樣高興,我們怎樣讓父母幸福,時刻想著報父母恩?這就叫恕。時刻想著父母的人有根的人,我們就在連根養(yǎng)根生根的狀態(tài)。忠恕而已矣,吾道一以貫之 。這就是正大光明,一氣呵成。</p><p class="ql-block"> 27: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30而立,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60而耳順,70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p class="ql-block"> 吾十有五,而至于學(xué),就是孔老夫子15歲已經(jīng)發(fā)愿立志學(xué)什么?學(xué)全心全意為別人的大道,光明的大道。他的美德是勵志,和天地合其德,和四時合其序,和日月和其明。他學(xué)的是宇宙人生的規(guī)律,可不是只個學(xué)知識,不只是學(xué)一點數(shù)理化不是。因為道法術(shù)器我們一定在德為才之帥,以德為根,以財為末,所以說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nèi)末,爭名失奪,孔老夫子學(xué)的是學(xué)德,學(xué)的是規(guī)律,學(xué)的是道法自然。到了30而立了,通過15年的學(xué)習(xí)孔老夫子已經(jīng)立于道。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就是孔老夫子已經(jīng)行出來了,已經(jīng)立身行德,揚名后世了。</p><p class="ql-block"> 28: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復(fù)制在四十歲的時候一切的人事物。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無敵。 孔老夫子已經(jīng)達到了。三大責(zé)任狀態(tài),五十知天命,他才知道,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命,都是天使,只要找到了道,和德,和一連上了,去全心全意為別人,此生必將光明,夫子一生就是這么做的,所以他是萬世師表。</p><p class="ql-block">本次會議主要圍繞《論語》的學(xué)習(xí)和解讀進行,主講人尹迦瑋老師詳細解讀了《論語》中的“為政以德”一章,并通過實例和故事闡述了其含義。同時,馮春海秘書長對誦讀為政篇難以掌握的,容易讀錯的字重點做了示范,總結(jié)了學(xué)而第一篇和為政第二篇的成語并進行了解析。</p><p class="ql-block"> 在會議結(jié)束時,尹老師分享了自己學(xué)習(xí)《論語》的感受,強調(diào)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并鼓勵大家將所學(xué)的智慧傳播到生活中。</p><p class="ql-block"> 課程結(jié)束后,部分學(xué)員進行了分享,談了各自的學(xué)習(xí)心得和感悟。下面我就尹老師課程做一個綜合整理……不妥之處敬請老師,學(xué)長們提出寶貴意見建議,并斧正指導(dǎo)……</p> <p class="ql-block">馮秘書長總結(jié)的學(xué)而第一,為政第二的成語!</p> <p class="ql-block">因為記得太快,字跡有點潦草,不對不妥的地方敬請老師們斧正指導(dǎo)!</p> <p class="ql-block">公冶長第五成語集</p><p class="ql-block">1. 縲紲</p><p class="ql-block">2. 陷于縲紲</p><p class="ql-block">3. 縲紲之厄</p><p class="ql-block">4. 縲紲之憂</p><p class="ql-block">5. 縲紲之苦</p><p class="ql-block">6. 瑚璉之器</p><p class="ql-block">7. 乘桴浮海</p><p class="ql-block">8. 千乘之國</p><p class="ql-block">9. 百乘之家</p><p class="ql-block">10. 聞一知十</p><p class="ql-block">11. 聞一知二</p><p class="ql-block">12. 朽木不雕</p><p class="ql-block">13. 朽木難雕</p><p class="ql-block">14. 木朽不雕</p><p class="ql-block">15. 朽木不可雕</p><p class="ql-block">16. 朽木糞墻</p><p class="ql-block">17. 朽木糞土</p><p class="ql-block">18. 聽其言而觀其行</p><p class="ql-block">19. 聽其言觀其行</p><p class="ql-block">20. 無欲則剛</p><p class="ql-block">21. 敏而好學(xué)</p><p class="ql-block">22. 不恥下問</p><p class="ql-block">23. 善與人交</p><p class="ql-block">24. 三仕三已</p><p class="ql-block">25. 喜怒不形于色</p><p class="ql-block">26. 喜慍不形于色</p><p class="ql-block">27. 三思而行</p><p class="ql-block">28. 三思而后行</p><p class="ql-block">29. 愚不可及</p><p class="ql-block">30. 斐然成章</p><p class="ql-block">31. 不念舊惡</p><p class="ql-block">32. 尾生抱柱(微生高的故事)</p><p class="ql-block">33. 安老懷少</p><p class="ql-block">34. 計過自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