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i>大巴扎?</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為期十二天的土耳其藍色之旅即將結(jié)束。應廣大團友之請,導游決定帶著游客逛逛伊斯坦布爾的大巴扎(Grand Bazaar),順便帶點伴手禮回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巴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封閉式市場之一,位于伊斯坦布爾老城區(qū),是當?shù)貥O具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地標和旅游打卡地。始建于1455年,由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建造,最初是為了服務周邊的清真寺和皇宮,后逐步擴建,至今已有近600年歷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導游在大門口稍稍介紹,市場占地約30萬平方米,擁有61條街道,4400多家商鋪,迷宮般的布局充滿異域風情。叮囑千萬不要忘記了這個入口。我們一小時后在這里集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們兩個老人穿市場而過,除了糖果等甜品,感覺好像在義烏小商品市場,沒有一點購買欲望。倒是送外賣的小哥引起夫人的興趣。只見他手托一盤子,盤中十來杯紅茶穿梭在商鋪之間,身手敏捷,健步如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攔住他,用英語說a cup of tea (一杯茶)。他擺了擺左手,笑著離開。后來我發(fā)現(xiàn)許多店主手持玻璃茶杯,很愜意地邊喝茶邊聊天。應該是他們叫的外賣,我們沒法享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實我們對土耳其紅茶并不感到稀奇在酒店的自助餐廳幾乎每天都能喝到。老婆是看上了那款玻璃杯盞,小巧玲瓏,方便帶在車上使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離開大巴扎,經(jīng)過一棟白色建筑,導游告訴我們這是市政廳。不是門前立著一桿土耳其國旗,我們根本想像不到這么平凡的建筑能是政府所在地。這不,我們的鄉(xiāng)政府也比它氣派很多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i>錫爾凱吉火車站</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錫爾凱吉車站由普魯士建筑師奧古斯特·雅斯蒙德設計,于1888年始建,1890年正式投入使用,曾是東方快車的終點站,1977年5月19日最后一列巴黎至伊斯坦布爾列車到站后,直通東方快車完全退出歷史舞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火車站融合了法國新藝術(shù)派元素和土耳其建筑風格,有拜占庭教堂、奧斯曼蘇丹宮殿、塞爾柱拱形窗戶、西方大教堂彩色玻璃等各種來自東西方的建筑元素,車站大門左右長條的紅磚和彩色玻璃極具魅力,候車大廳既有伊斯蘭風格,也有新藝術(shù)派痕跡,窗戶玻璃色彩斑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們來時趕巧車站鐵路博物館閉館,只能在候車室和鐵路站臺上走走停停,看看拍拍。車站還在正常使用,是伊斯坦布爾兩個主要火車站之一,主要承擔城際和通勤鐵路運輸任務,因此游玩時必須注意自身安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站內(nèi)設有東方快車餐廳,作為東方快車的終點站,這里曾是上流階層人士聚集的場所,見證了無數(shù)的歷史事件和故事。英國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曾在這個車站下車,入住佩拉宮酒店,并寫下了《東方快車謀殺案》,后成為同名電影的取景地,使得該車站更是聲名大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車站對面建有地鐵,錫爾凱吉站已成為市民懷舊和休閑度假勝地。當然也成了觀光客必須打卡的網(wǎng)紅景點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獨立大街</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獨立大街是伊斯坦布爾步行街(Istiklal Avenue)位于伊斯坦布爾歐洲一側(cè)的貝伊奧盧區(qū),起始于塔克西姆廣場,延伸至加拉塔區(qū)的杜乃爾附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初是拜占庭和奧斯曼時期的重要街道,被稱為“grand rue de Pera”,19世紀末20世紀初成為歐洲使館、豪宅和劇院聚集地,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后更名為“獨立大街”,象征著獨立自由,表現(xiàn)出面向現(xiàn)代化的決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街道全長約1.4公里,街道兩旁建筑風格多樣,保留了新古典主義、哥特式和裝飾藝術(shù)風格等痕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標志性的鮮紅色懷舊有軌電車從街道中間穿過,是伊斯坦布爾獨特的城市景觀,也是游客們喜愛的體驗項目之一。但我們已沒有過多的時間去感受那份溫馨和浪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獨立大道還是購物天堂,云集眾多知名品牌,從國際奢侈品牌到本土特色小店應有盡有。珠寶店、樂器店、書店等,以及當?shù)氐钠じ镏破返?、地毯店比比皆是。對于囊中羞澀的老人來說只能看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圣安東尼教堂</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一個街口一張古老的鐵藝石門吸引了我們的眼光,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圣安東尼教堂。在95%的國民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清真寺隨處可見,天主教堂卻是我們頭次邂逅。于是,我們步入教堂大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教堂里只有一位當?shù)厝嗽诙Y拜,十分寧靜。我們輕手輕腳步入大禮拜堂,坐在最后一排長櫈上坐下,仔細打量堂內(nèi)裝飾。高高的穹頂上繪著圣母像,四周的窗戶裝著色彩斑斕的玻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見朝拜者起身走向殿堂前方,我們也輕輕起來跟上,邊走邊慢慢欣賞著墻上的油畫和雕塑。</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教堂內(nèi)有 雕塑家Luigi Bresciani 所做的鍍金木雕圣安東尼像,還有眾多描繪圣經(jīng)故事和宗教人物的壁畫,雖然我不懂宗教,但人物形象刻畫細膩,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時金色的陽光透過精美的彩色玻璃窗,照在教堂地面和墻壁上形成五光十色的光影,美輪美奐。夫人重新坐在椅子上,仰望穹頂,沐浴著夕陽,我按下快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我們再次走上獨立大道,回到塔克西姆廣場,夕陽已漸漸西沉,在廣場上投下行色匆匆的行人身影。西北角的塔克西姆清真寺清晰可見,兩座宣禮塔直插云天,藍色的寺廟圓頂清輝映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廣場南端的共和國紀念碑被鐵欄圍住,正在維修。此碑1928年由意大利雕塑家皮埃特羅·卡諾尼卡設計,為紀念土耳其共和國成立五周年設立。高11米,底座采用多種大理石,浮雕展現(xiàn)了土耳其獨立戰(zhàn)爭等場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碑前塑有土耳其國父是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Mustafa Kemal Atatürk)與他的戰(zhàn)友們并肩同行的群雕。他們充滿信心,日夜矗立在獨立大道前,注視著土耳其與全人類一道發(fā)展和進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穿越塔克西姆廣場,我們來到一家上海人開的中餐館。老板熱情周到,把我們安排在二樓入席。兩張大圓桌大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中國胃還是喜愛中國菜。明天就要離開土耳其,飛往生我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大家都無比激動,巳無心享用這頓豐盛的最后的晚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