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紅腹錦雞為中國特產(chǎn)鳥類,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肅、陜西、四川、貴州、云南、湖北、湖南、廣西等地。棲息于海拔500—2500米的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林緣疏林灌叢地帶,也出現(xiàn)于巖石陡坡的矮樹叢和竹叢地帶,冬季也常到林緣草坡、耕地活動和覓食。</p><p class="ql-block"> 該鳥類性格機警,膽怯怕人,常以野豌豆、野櫻桃、青蒿等植物的葉、芽、花、果實和種子為食。</p><p class="ql-block"> 繁殖期4—6月,一雄多雌制,巢筑于濃密灌叢下,每窩產(chǎn)卵5—9枚,人工養(yǎng)殖下可產(chǎn)12至16枚卵,產(chǎn)卵孵化大約需要21至28天。卵的顏色有白殼和褐殼兩種,但多為褐殼。常見疾病有蛔蟲病、賴?yán){蟲病、骨軟癥、白痢。</p> <p class="ql-block"> 紅腹錦雞為中型雞類,體長59~110厘米,尾特長,約38~42厘米,雌雄羽色差異顯著。額、頭頂金黃色,并延伸成絲狀羽冠披覆于后頸上;臉、頦及喉銹紅色;后頸圍以橙棕色扇狀羽,形成披肩狀、覆蓋于肩胛部;上背濃綠,羽緣絨黑;下背、腰及較短的尾上覆羽金黃色;腰以后的兩側(cè),羽端轉(zhuǎn)為深紅;尾羽呈黑褐色,滿布桔黃色點斑;腹部赤紅色。雌鳥體形較小,胸棕黃。</p> <p class="ql-block"> 紅腹錦雞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p><p class="ql-block">在2019年,紅腹錦雞被《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 (IUCN) 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評估等級為無危(LC)。</p> <p class="ql-block"> 雌性紅腹錦雞,雌鳥體重較雄鳥輕,體重550~670克,體長590~700毫米。嘴峰與雄性相仿,約20~25毫米,但翅膀稍短,約177~188毫米。尾羽明顯短于雄性,約306~415毫米。跗蹠較短,約65~80毫米。頭頂棕黃色而具黑褐色橫斑;臉棕黃而綴黑色;耳羽暗銀灰色,背棕黃至棕紅色,具粗的黑褐色橫斑;腰及尾上覆羽棕黃色,密布黑褐色蟲蠹狀斑。</p> <p class="ql-block">與英鵡同框</p> <p class="ql-block">雌雄同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