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至人無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通往心靈自由的幽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晚閑來無事,我翻開莊子的《逍遙游》,當讀到結(jié)尾那句“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時,心里忽然被觸動了。雖然只有短短十二個字,卻像鐘聲一樣回蕩在心底,讓我沉思良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莊子把“至人”排在神人和圣人之前,想必“無己”這個境界是最難達到的。這讓我聯(lián)想到《道德經(jīng)》里那句“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感覺兩家思想在“無我”這個點上殊途同歸,都為我們指明了一條通往心靈自由的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一、至人無己,超越自我的藩籬</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莊子開篇就講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大到不知道幾千里,變成鳥后叫做鵬,翅膀像垂天之云。這只大鵬鳥要借著六月的大風(fēng)才能飛往南海,看上去很自由,其實還得依靠外力。這讓我不禁思考,真正的自由究竟是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莊子看來,世俗之人往往被功名利祿、自我私欲所束縛,如同被繩索捆綁的飛鳥,看似自由,實則處處受限。而“至人無己”,不是要完全否定自己,而是打破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超越自我的局限,擺脫世俗的羈絆,達到一種無我、無私的境界。當我們不再整天想著“我我我”,內(nèi)心反而會變得更開闊、更自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讓我想到,我們何嘗不是如此?常常被功名利祿牽著鼻子走,被自己的欲望束縛。我認識幾位領(lǐng)導(dǎo),就是因為太執(zhí)著于“有己”,最后失去了自由,想想真是令人唏噓。 “至人無己”,就是要我們放下這些執(zhí)念,回歸內(nèi)心的本真。當我們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而是以一種無私、無我的態(tài)度去面對世界時,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自由的真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二、無私無我,兩部經(jīng)典的共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道德經(jīng)》第七章說:“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碧斓刂阅荛L久,正是因為不為自己而生。圣人效法天地,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得到推崇;將自身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和莊子的“至人無己”真是異曲同工。在《逍遙游》中,至人一旦擺脫自我的束縛,沒有欲念,無所牽掛,心中“無己”,自然就能進入逍遙自在的境界?!兜赖陆?jīng)》中的圣人以其無私的行為,最終成就了自身的長久。這種無私,并非是完全舍棄自我,而是在關(guān)注他人、關(guān)注整體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自我價值的升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這樣的人還真不少。比如那些默默奉獻的教師,他們不計較個人得失,卻在學(xué)生成長中找到了人生價值。還有我做志愿者時認識的馮海河、馬昕等人,他們幫助別人不圖回報,以無私無我踐行著“至人無己”的理念,在奉獻中找到了真正的自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三、清醒豁達,不被名利所迷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追求“至人無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它可以像燈塔一樣指引我們前行的路。在這個紛繁復(fù)雜的世界里,我們需要時常提醒自己: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別被它們迷惑了雙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我們面對名利的誘惑時,不妨想一想莊子筆下的大鵬,就算它能扶搖直上九萬里,還得依靠大風(fēng)。真正的自由,其實是內(nèi)心的寧靜與自在。當我們?yōu)榈檬罆r,不妨學(xué)學(xué)《道德經(jīng)》的智慧,試著放下自我,用更寬廣的胸懷去接納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至人無己”,是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是心靈的自由之歌。 讀完《逍遙游》和《道德經(jīng)》,我越發(fā)覺得“無我”不是消極逃避,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人生智慧。唯有放下自我的執(zhí)念,以無私的胸懷去擁抱世界,我們才能真正像鯤鵬那樣,逍遙于天地之間,找到那片屬于心靈的自由天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