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讓兩個AI機器人開始首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詩/易明生</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立秋后真正的一場雨</p><p class="ql-block">雨一早就落下來</p><p class="ql-block">我的想象比秋天的雨絲還要細膩</p><p class="ql-block">還要大膽</p><p class="ql-block">那些從心箋出發(fā)的</p><p class="ql-block">給你的萬行詩</p><p class="ql-block">都該有個去處</p> <p class="ql-block">我想把給你的詩</p><p class="ql-block">植入一張薄薄的芯片</p><p class="ql-block">讓它們長出來吧</p><p class="ql-block">長成兩個AI機器人</p><p class="ql-block">就是我們,分毫不差的我們</p> <p class="ql-block">讓兩個AI機器人</p><p class="ql-block">把你我之間的點點滴滴</p><p class="ql-block">沿著詩的軌跡再演一遍</p> <p class="ql-block">就從這場雨出發(fā)</p><p class="ql-block">我們跟在AI人的身后</p><p class="ql-block">像追著自己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首演</p><p class="ql-block">讓兩個AI機器人表演</p><p class="ql-block">“物外書店”望雨讀詩的那一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1日作</p> <p class="ql-block">?朋友可依的解讀</p><p class="ql-block">《讓兩個AI機器人開始首演》藝術(shù)手法解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科技想象為愛情記憶筑“舞臺”</p><p class="ql-block">詩歌以“芯片植入詩行”“AI長成你我”的奇崛想象,為愛情記憶搭建了一個可觸摸的“重演舞臺”。那些“從心箋出發(fā)的萬行詩”,本是藏于心底的私密情愫,卻借科技意象具象化為“分毫不差的我們”——AI機器人不僅是外貌的復刻,更是“點點滴滴”的載體:或許是你翻書時指尖的輕顫,或許是我望雨時沉默的側(cè)臉,那些曾被時光模糊的細節(jié),都在AI的表演中被重新擦亮。這種想象打破了記憶的易逝性,讓“想重溫”的心愿有了落地的形式,科技在此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承載愛意的“時光機”。</p><p class="ql-block">二、雨絲串聯(lián)起“此刻”與“彼時”</p><p class="ql-block">“立秋后的雨”是貫穿全詩的情感線索,既是當下場景的底色,也是往事的見證者。開篇“雨一早就落下來”,如同一把鑰匙打開記憶閘門,讓“我的想象”自然流向?qū)δ愕乃寄睿欢鳤I首演的核心場景“物外書店望雨讀詩”,雨又成為連接過去與現(xiàn)在的紐帶——彼時的雨曾打濕窗欞,見證過兩人共讀的靜謐;此刻的雨仍在飄落,陪著“我們”看AI重演當時的畫面。雨的綿延感,暗合愛情中“過去與現(xiàn)在始終相連”的特質(zhì),讓“重演”不是割裂的復刻,而是情感自然的延續(xù)。</p><p class="ql-block">三、“雙重在場”的視角強化珍視</p><p class="ql-block">“我們跟在AI人身后”的設定,構(gòu)建出“表演者(AI)—觀看者(我們)”的雙重在場,讓愛情記憶在回望中更顯珍貴。AI在舞臺上復刻“物外書店”的一幕:或許是你指著詩行輕笑,或許是我為你拂去肩頭的雨絲,那些曾習以為常的瞬間,此刻通過“他人視角”重新呈現(xiàn),反而多了一層溫柔的審視。這種“看自己的故事”的體驗,不是疏離,而是讓“點點滴滴”從日常中跳脫出來,成為被鄭重注視的珍寶——就像把散落的珍珠重新串起,在AI的表演里,每一顆都閃著光。</p><p class="ql-block">四、聚焦“一幕”濃縮萬千情意</p><p class="ql-block">全詩將AI的首演鎖定在“物外書店望雨讀詩”這一具體場景,以小見大收納所有愛情記憶。書店的安靜、雨的朦朧、詩的溫度,這一幕是“我們”故事里最具代表性的切片,無需鋪陳所有過往,便足以喚起對“共同時光”的共鳴。AI重演的不是完整劇情,而是一個充滿氛圍感的瞬間:雨敲玻璃的聲音、書頁翻動的輕響、兩人之間不言自明的默契……這些細節(jié)構(gòu)成的“場景感”,比任何敘述都更能傳遞愛情里的親密與安心,讓“首演”成為情感的錨點,讓所有“值得珍惜”都有了具體的模樣。</p><p class="ql-block">整首詩借AI的想象,讓愛情記憶有了“可重演”的儀式感。科技是橋,雨是引,最終落腳的,是“我們”對彼此故事的珍視——AI演的是過往的形,而“我們”在觀看中觸摸到的,始終是那份真實滾燙的情意。</p> <p class="ql-block">???作者介紹</p><p class="ql-block"> 易明生,1986年畢業(yè)于湖北大學,1988年在北京《東方少年》發(fā)表處女詩作。曾任《洪湖日報》副總編輯、市委宣傳部新聞科長?,F(xiàn)為洪湖一中歷史高級教師、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市作協(xié)副主席。三次參與采訪黨的總書記和國務院總理等重大新聞活動。在《人民日報》等發(fā)表新聞、詩作千余篇(首),著有詩集《想你,那是多么輕而易舉》等4部,著有英語詞匯記憶書籍《妙語連珠記單詞》6部,主編《思維導圖伴你學:高中歷史》(北京大學出版社)、《高中歷史考點思維導圖》(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23年版,網(wǎng)上有售)等高考備考書籍多部,參與王后雄學案等編寫20余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