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丹東市,古稱安東,是遼寧省轄地級市,是我國最大的邊境城市,與朝鮮半島有300公里的邊境線,它與朝鮮的新義州隔江相望,是連接朝鮮半島與我國及歐亞大陸的主要陸路通道,是我國萬里長城的最東端起點和我國萬里海疆的最北端起點。</p> <p class="ql-block">岀站就看到了車站廣場大型毛主席雕像,這座雕像是1971年7月1日敬立。</p> <p class="ql-block">站前廣場還有一處G331國道0公里起點標志,國道是指具有全國性政治、經(jīng)濟意義的主要干線公路,構成國家公路網(wǎng)的核心框架。國道的編號體系采用字母G+三位數(shù)字:?放射線國道?G1XX,?南北縱線國道?G2XX,?東西橫線國道?G3XX。國道G331起點為遼寧省丹東市丹東站,終點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哈巴河縣阿黑吐別克口岸。是我國一條重要的邊境國道,橫跨東北、華北、西北地區(qū),途經(jīng)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甘肅、新疆6省區(qū),全長約9333公里,被譽為“最美邊境公路”。</p> <p class="ql-block">我首先去了鴨綠江斷橋參觀,鴨綠江斷橋是鴨綠江上第一座橋,它建成于1911年,由日本朝鮮總督府鐵道局所建。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被美國空軍炸斷。</p> <p class="ql-block">鴨綠江斷橋為12孔可開閉式鐵路橋,橋長944.2米,戰(zhàn)后我國一側所剩四孔殘橋一直保留,被習慣上稱為“斷橋”,朝方一側則把所屬六孔和我國剩余兩孔殘橋拆除,僅存橋墩。 </p> <p class="ql-block">鴨綠江斷橋在抗美援朝時期承擔著志愿軍過江、軍需物資供應和后方支援前線的運輸任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重要歷史見證,它先后入選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國家重點建設紅色旅游景區(qū)。</span>2000年10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為鴨綠江斷橋題寫了橋名。</p> <p class="ql-block">鴨綠江,是我國和朝鮮之間的界河,它發(fā)源于吉林省長白山南麓,全長795公里,在遼寧東港附近流入黃海北部的西朝鮮灣。</p> <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19日,志愿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先于大部隊從鴨綠江斷橋跨過鴨綠江。副司令員洪學智,第40軍120師、119師,第39軍第115師、116師,炮兵第1師,緊隨其后的第50軍、第66軍也是從這過江入朝。這一真實歷史橋頭群雕《為了和平》予以展現(xiàn)。</p> <p class="ql-block">在斷橋旁邊還有另一座橋,它建成于1943年,是日本侵略者修建,全長940.8米,其中我方橋長569.9米。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它也經(jīng)歷過轟炸,盡管它的軀體上留下了無數(shù)道彈孔,卻依然屹立于鴨綠江上,被譽為“摧不毀、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成為中朝兩國人民聯(lián)手抗擊侵略者、保家衛(wèi)國的勝利豐碑。1990年10月25日,中朝兩國政府協(xié)議決定將此橋命名為“中朝友誼橋”(朝方一端為“朝中友誼橋”),以此來紀念中朝兩國人民用生命和鮮血凝成的戰(zhàn)斗友誼。</p> <p class="ql-block">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它是全國僅有的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運動歷史的專題紀念館,始建于1958年,由郭沫若題寫了館名。紀念館在丹東市英華山上,登上山首先看到的是紀念塔,塔高53米,象征1953年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簽字,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取得偉大勝利,紀念塔正面是鄧小平題寫的“抗美援朝紀念塔”七個鎏金大字,背面是記載志愿軍英雄業(yè)績的塔文。</p> <p class="ql-block">走進館內參觀,分為序廳、抗美援朝戰(zhàn)爭廳、抗美援朝運動廳、中朝人民友誼廳、中國人民志愿軍英烈廳、紀念廳6個部分,有許多歷史圖片和珍貴文物,讓我們再次了解抗美援朝戰(zhàn)爭,緬懷先烈,重溫歷史。</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戰(zhàn)爭是保衛(wèi)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zhàn),在交戰(zhàn)雙方武器裝備水平對比極為懸殊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同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zhàn)取得勝利,創(chuàng)造了以弱勝強的范例。</p> <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40軍第118師在朝鮮溫井西北兩水洞地區(qū),遭遇并成功殲滅南朝鮮軍第6師一部。此戰(zhàn)是志愿軍赴朝后的首戰(zhàn)。1951年,經(jīng)黨中央和毛主席批準,10月25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紀念日。</p> <p class="ql-block">中國人民志愿軍共290多萬人先后入朝輪換作戰(zhàn),從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確認抗美援朝烈士共有197653名。我們緬懷英烈,永遠銘記英烈的英雄事跡,發(fā)揚英烈的英雄精神。</p> <p class="ql-block">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yè)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這種精神永遠是我國人民的寶貴財富,在新時代繼續(xù)鼓舞著我們?yōu)閷崿F(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p> <p class="ql-block">早晨來到虎山長城景區(qū),來的早還未到開門時間,就在景區(qū)門口轉轉,看到了國道G228起點標志。G228國道是我國又一條南北交通大動脈,起于遼寧丹東,止于廣西東興。線路全長6916.056公里,一路沿東部海岸線前行,將東部沿海城市串聯(lián)起來,是東部濱海最美公路。</p> <p class="ql-block">虎山長城是我國明長城東端起點,它大約始建于公元1469年。20世紀90年代初,經(jīng)羅哲文等一大批長城專家學者實地考察認定為萬里長城東端起點,這一發(fā)現(xiàn)使我國萬里長城延長了1000多公里,使教科書中的傳統(tǒng)說法得以改寫。(原來說是山海關)</p> <p class="ql-block">虎山長城,位于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虎山鎮(zhèn)虎山村,全長約1250米。它是明朝時任遼東副總兵的韓斌督建的,當時是用來防御建州女真人侵擾。2013年虎山長城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歸入第五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長城。</p> <p class="ql-block">虎山長城中段很陡峭,爬的很吃力,堅持爬上山頂,為自己點贊!山頂敵樓是虎山長城的制高點,在這里可以盡情飽覽虎山長城全景和鴨綠江兩岸風光?;⑸介L城東、南緊靠鴨綠江,隔江與朝鮮的于赤島和古城義州相望。</p> <p class="ql-block">下城墻不遠處就是“一步跨”,它是我國距朝鮮水陸最近的地方之一,是中朝水路邊界最窄的水道,因最近處一步就能跨到朝鮮而得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