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游覽合肥“古逍遙津”

英旋

<p class="ql-block"><b>  逍遙津公園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qū)壽春路16號,又名“竇家池”、“豆葉池”、“斗鴨池”,古為淝水上的津渡。公園南大門是一座高近10米,三開間,牌樓式仿古大門。大門匾額“古逍遙津”四個大字,為清代狀元陸潤癢手書。</b></p> <p class="ql-block"><b>  古逍遙津,是三國時期的古戰(zhàn)場。公元215年,曹操大將張遼以800守軍在此擊退孫權10萬大軍,留下“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公園平面呈扇形,全園由水系自然分為東園、西園。占地面積31.3公頃,其中水面11.2公頃。園內(nèi)有湖,湖中有島,島上有亭。園內(nèi)由渡津橋、北津橋、南津橋、飛騎橋貫通景區(qū)各景點。園區(qū)內(nèi)遺存有張遼衣冠冢等古跡。明清時期,園區(qū)被分割為幾處私家園林,1952年被辟為人民公園,2021年7月,提升改造后的古逍遙津公園煥新迎客。</b></p> <p class="ql-block"><b>  教弩臺,也稱為“曹操點將臺”,位于合肥淮河路步行街東段北側。據(jù)稱三國時期,曹操派大將張遼筑此高臺,教練強弩兵將,“以御孫權棹船”,因而得名?,F(xiàn)存遺址面積達3800平方米,有古屋上井、聽松閣等景點。因教弩臺周遭廣種松柏,綠蔭蔽日,“教弩松蔭”被列入古“廬陽八景”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明教寺,是在教弩臺遺址上修建的,原名“明教院”、“鐵佛寺”、“明教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年間,為明朝院式建筑,屬禪宗五家之一的臨濟宗,迄今已有1700余年歷史。見證了南朝至民國時期中國江淮佛教文化的發(fā)展變化。</b></p> <p class="ql-block"><b>  古屋上井,因井口高于教弩臺下民房屋脊而得名。相傳該井乃是當年魏軍為汲水所鑿,在西晉得到整修,井欄周圍現(xiàn)在尚有“泰始四年殿中司馬夏侯勝造”隸書12字,可見此井至少已有1700多年歷史。</b></p> <p class="ql-block"><b>  井口石欄拙樸古老,尤其是井欄口遺留下的20多道由汲水繩索長期拉磨形成的繩溝,正是歷史的見證。</b></p> <p class="ql-block"><b>  教弩梵鐘,現(xiàn)已列入新“合肥十景”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進入園區(qū),行走在逍遙大道上,迎面一座“威震逍遙津”的雕塑傲然矗立。曹操的大將張遼,騎馬勒韁威猛無比?;竺骁澘讨鴱堖|的生平事跡。</b></p> <p class="ql-block"><b>  距塑像不遠處,有一座造型別致的建筑,名為“記憶長廊”。墻上是一組組三國古戰(zhàn)場的雕塑,墻上欄板是一幅幅三國典故的繪畫,長廊內(nèi)則是以“千年文脈,逍遙古韻”為主題的展覽圖文,為公園平添了幾分三國氣息。</b></p> <p class="ql-block"><b>  飛騎橋,得名于三國時期孫權與張遼交戰(zhàn)的歷史典故,公元215年孫權在逍遙津之戰(zhàn)中,策馬越橋脫險的傳說,有詩為證:“退后著鞭馳駿騎,逍遙津上玉飛龍”。明代《三國演義》第六十七回亦有相關情節(jié)的描述。</b></p> <p class="ql-block"><b>  現(xiàn)飛騎橋實體建筑位于公園西北區(qū)域,橋梁橫跨河道,寬約8米,橋欄采用仿漢白玉石雕工藝,欄板浮雕呈現(xiàn)三國時期戰(zhàn)斗場景。</b></p> <p class="ql-block"><b>  飛騎橋原址位于逍遙津正南,教弩臺之東,現(xiàn)淮河路步行街飛騎橋巷。該巷全長50米,巷口立有典故石碑。</b></p> <p class="ql-block"><b>  “逍遙津公園紀”青銅鼎,鑄于2021年,記述著逍遙津的前世今生。</b></p> <p class="ql-block"><b>  逍遙閣,逍遙津公園的標志性建筑,建于2002年,仿漢代建筑風格,明三層暗五層,高22米。二層窗外有橫梁式回廊環(huán)繞,二層檐下懸“吳魏遺蹤”匾額,頂層檐下分別懸掛“閣湖秋月”、“豆葉古池”等匾額。登上頂層,可俯瞰合肥城市全景。</b></p> <p class="ql-block"><b>  逍遙閣畔渡津橋,建于2002年,為九孔石拱橋,建造精致,全長71米,是公園內(nèi)的主要景點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逍遙湖中,有三個島嶼,最大的島上建有“逍遙墅”,重檐翹角,上覆黃琉璃瓦,端莊大氣。</b></p> <p class="ql-block"><b>  蘧莊,“蘧”通“蕖”,荷花別稱,寓意出淤泥而不染。位于逍遙津公園內(nèi),由戲臺、觀禮區(qū)及配套房屋組成,總建筑面積1272.9平方米。門額、楹聯(lián)均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狀元陸潤癢手筆。</b></p> <p class="ql-block"><b>  蘧莊曾是清代文化名流雅聚場所。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著名外交家龔心釗為了供其父龔照瑗養(yǎng)老,購置此處,改作“蘧莊”,取自其父龔照瑗的字“仰蘧”,“蘧”即是他仰慕的歸隱不仕的春秋名士蘧瑗,又為荷花別稱,表明其高潔正直的心志。</b></p> <p class="ql-block"><b>  蘧莊即成,龔心釗恭請其廷試主考官陸潤癢題寫齋名,并書“豆隱大千界,池環(huán)小五洲”為聯(lián)懸于蘧莊之門。</b></p> <p class="ql-block"><b>  十竹齋,原是明末清初安徽休寧人胡正言的宅第名。胡正言愛竹(嘗種翠筠十余竿,昕夕博古,對此自娛),因號十竹齋主人。明末崇禎年間,胡正言曾官居書舍人,后棄官隱居,以制筆、篆印為業(yè),亦出版他種圖集。魯迅對十竹齋水印木刻非常欣賞和重視,曾于1934年親與鄭振鐸先生組織重鐫《十竹齋箋譜》,由于當時經(jīng)濟拮據(jù),長達7年才印制成功。重鐫《十竹齋箋譜》得到中外藝術家高度評價。</b></p> <p class="ql-block"><b>  三國合肥歷史文化館,是安徽省首個數(shù)字化三國文化沉浸式體驗館,展示面積約1355平方米,于2022年10月1日正式開館。</b></p> <p class="ql-block"><b>  文化館以“穿越古戰(zhàn)場,逍遙游三國”為主題,設“逐鹿·江淮”、“威震·逍遙津”、“三國·合肥”三大展區(qū)。通過全息攝影、VR技術及聲光電設備,立體呈現(xiàn)三國時期合肥歷史風貌與逍遙津戰(zhàn)役場景。</b></p> <p class="ql-block"><b>  桃園三結義,園內(nèi)有一處桃園,籍此再現(xiàn)當年“桃園三結義”的場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隔日三人便來到一個桃園,舉酒結義,拜告天地,對天盟誓,結為兄弟。在此后的三十多年中,三人風雨同舟,肝膽相照,最終開創(chuàng)了蜀漢基業(yè)。</b></p> <p class="ql-block"><b>  歷史上,桃園三結義的確切地點有多種說法。比較傳統(tǒng)認可的地點是河北省涿州市(古稱涿縣),涿州(古涿郡)作為劉備和張飛的故鄉(xiāng),其歷史記載與小說情節(jié)高度吻合。現(xiàn)涿州存有隋代“敕建三義宮”,張飛故里忠義店(原名“桃莊”)的清代“張桓侯古井”以及涿州出土的漢代文物等可為佐證。另有傳說為山東平原縣、河南南陽、湖北荊州等,雖有一些記載,但缺乏早期實物及系統(tǒng)性史料支撐。</b></p> <p class="ql-block"><b>  張遼衣冠冢墓區(qū)門闕,及墓區(qū)內(nèi)的石獸建于2002年。</b></p> <p class="ql-block"><b>  文遠亭,即張遼亭。張遼(169~222年),字文遠。亭內(nèi)立“魏故晉陽侯張遼之墓”碑,碑后鐫刻張遼生平。</b></p> <p class="ql-block"><b>  穿過“張遼墓”石坊,就是張遼衣冠冢,綠樹環(huán)繞,青草萋萋。</b></p> <p class="ql-block"><b>  藏幽園,占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由上海上房園藝有限公司,依托原有徽派園林布局改建提升并投入運營。</b></p> <p class="ql-block"><b>  藏幽園內(nèi)盡顯春韻、夏語、秋色、冬藏四季中別具一格的園林風貌。</b></p> <p class="ql-block"><b>  溪水繞藏幽,清風注框景。全園以漏窗、圓門、旱溪、回廊、植物分隔成不同院落空間,目前園內(nèi)以蒼松、翠柏、榔榆、紫藤、雀梅、紅楓盆景佳品為主,總計300余盆。</b></p> <p class="ql-block"><b>  “藏幽茶舍”就坐落于山水庭園之中,游客品茗、話友、沉思、靜心的好去處。</b></p> <p class="ql-block"><b>  逍遙津公園,水系發(fā)達,小品眾多,一步一景,曲徑通幽,景色宜人。</b></p> <p class="ql-block"><b>  園內(nèi)樓臺亭榭,多有分布,亭與亭之間,外形不同,風格各異,如“快活林”、“牡丹亭”、“豆葉亭”、“雙鶴亭”等等,不僅給游客提供了眾多的休憩場所,也把公園點綴得更具特色。</b></p> <p class="ql-block"><b>  游覽“古逍遙津”公園,腳下是三國故地,遙想當年,放眼當下,一股豪氣油然而生。古人創(chuàng)造了不朽的典故,今人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歷史!中華精神唯有不斷傳承與賡續(xù),才能不負歷史,再鑄輝煌!</b></p><p class="ql-block"><b> 本文圖片拍攝于2025年5月15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