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尋根探親之旅(一)我的故鄉(xiāng)在遠方

羅曉軍

<p class="ql-block">  每一段尋根之旅,都是一次與祖先對話的機會,也是重新認知父輩的契機。</p><p class="ql-block"> 我來自何方?</p><p class="ql-block"> 2014年3月26日,我和姐姐妹妹及妻子一行五人,踏上了尋根探親之旅。沿父輩成長軌跡,向祖輩探尋答案。</p><p class="ql-block">  此次成行,源于父親對故鄉(xiāng)和親人深深的眷念。無論身在何方,父親心中那份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從未改變。</p> <p class="ql-block">  父親兄妹五人,大哥、二哥、大妹、小妹。兄妹年齡間隔比較大。大哥比父親大11歲,比小妹大21歲。爺爺善良開明。五個孩子,一視同仁;只要好學上進,一律大力支持。</p><p class="ql-block"> 奶奶走的早,家里給父親年幼的小妹妹請了一個奶媽。長嫂如母,父親的大嫂善良、質樸、勤儉,里里外外一肩挑。她負責照顧大家的飲食起居,并教弟妹們一些生活技能。比如放學后,弟妹們圍在灶臺前,她教大家如何炒菜做飯。父親會做飯,就是當年在這里打下的基礎。</p><p class="ql-block"> 有人說,童年的溫暖,足以治愈一生的傷痛。為了彌補缺失的母愛,父親和其大嫂、二哥一起,為兩個妹妹童年遮風避雨。無條件關愛和穩(wěn)定的情感支持,給妹妹們帶來了一個溫馨的童年時光。</p> <p class="ql-block">  父親的大哥,畢業(yè)于成都齊魯大學,他有長兄如父的擔當。每逢暑假,大伯父都回來召集各家的弟弟妹妹十幾個人,辦補習班;年年如此。補習班有一段時間,用的是綦江“紅色”資本家(解放后曾經任綦江縣副縣長)吳舉宜準備結婚用的婚房。補習班,像學校一樣,上下課打鈴,課間有休息時間。在班上,大家做學校作業(yè),復習和預習功課。梯次輔導,哥哥姐姐輔導弟弟妹妹,弟弟妹妹再輔導更小的。學風非常好。</p><p class="ql-block"> 為了讓家里的弟弟妹妹和其他的堂弟妹們,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在成都租了一套房,陸陸續(xù)續(xù)把大家接到成都上學;負責照顧生活,輔導學業(yè)。帶出去的弟妹們,貞姑、亮伯、荘姑、鹿伯、黎姑等十余人…基本上都如愿考上心儀的大學,成為建設祖國的各類人才。</p><p class="ql-block"> 父親去成都上初中之前,在東溪鎮(zhèn)家中,一直幫忙照料妹妹生活,輔導學習。去成都上學之后,寒暑假都回來干家務,有時還給妹妹補襪子、縫補衣服;帶妹妹和侄兒侄女玩,給他們講外面的世界,教授新知識,鼓勵好好學習。</p><p class="ql-block"> 廖姑回憶說:“那時候,你父親就像個小大人,我們就像跟屁蟲。他走到哪里,我們就跟到哪里。”每到過年,父親都要帶妹妹和侄兒侄女放鞭炮。一邊講放炮技巧,一邊護著他們,生怕出一丁點危險。</p><p class="ql-block">  父親和老家放假回來的進步學生,組建了“南溪學習研究會”,傳播革命思想。還教妹妹和侄兒等學唱《解放區(qū)的天》等許多革命歌曲。我大哥至今可以依然張口就來:“解放區(qū)的天,是晴朗的天?!?lt;/p> <p class="ql-block">  離家30多米,是卷洞橋,清澈的東溪河水穿橋而過。父親和堂兄、兩個妹妹、姑姑家的表妹及大哥家的侄兒侄女,常到橋下的河灘玩。水性好的父親和堂哥們在河里劈波斬浪;妹妹和侄兒侄女,在河灘撿石子,打水漂,摸魚蝦,搬螃蟹,也忙得不亦樂乎。</p><p class="ql-block"> 大家喜歡看高臺跳水,父親和堂哥經常從橋上一躍而下,博得陣陣掌聲。父親還經常在橋上,和堂兄弟們玩削甘蔗比賽游戲。將一根甘蔗直立,一刀到底,誰削的甘蔗皮長,誰贏。贏者通吃,輸者付錢。不管誰贏,妹妹們和侄兒侄女總能品嘗到獎品的甘之如飴。</p><p class="ql-block">  房子的后山上,家里有古木林和一大片果林。水果一般送人,從不主動賣。有二道販子要批發(fā),自己(重慶話:各人)摘,自己稱,錢放桌子上即可。掛果時節(jié),父親經常帶妹妹和侄兒侄女,去采摘新鮮的李子、桃子、桔子、蘋果和廣柑吃,水果管夠。然后,去古木林捉迷藏和老鷹捉小雞。</p> <p class="ql-block">  大伯父講過一個父親差一點成為成都十二橋烈士的故事。在成都上學期間,作為進步學生,父親積極參加共產黨領導的學生運動。在敵人對學校的一次大逮捕中,父親因為回家取東西,躲脫了敵人的突然圍捕。此次被捕的共產黨員、進步學生,和在近年大逮捕中被抓的共產黨員、民主黨派成員、革命青年及其他愛國志士,在一二·七大屠殺中,即1949年12月7日夜間,在四川成都十二橋,被保密局特務頭子毛人鳳親自下令,全部秘密槍決。</p><p class="ql-block"> 爺爺很喜歡父親。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皇帝寵長子,百姓寵幺兒”。父親50年參軍時,要一路走到綦江集合。爺爺不敢送,躲在窗前,目送父親漸漸遠去的背影,止不住地流淚。此后一連幾天,一句話都不說。</p><p class="ql-block"> 父親臨出發(fā)前,其大妹妹送了一條厚圍巾;小妹妹則把自己最心愛的紅領巾贈給哥哥。父親回贈給其大妹妹一支英雄牌鋼筆,給小妹妹買了新書包和文具盒。依依惜別。</p><p class="ql-block"> 父親抗美援朝回國后,1957年回家探親。返程前專門去照相館,和老家的親人們合影留念??上В」霉蒙蠈W的江津師范學校,突然有活動,父親和全家最寵愛的小妹妹的合影,就這樣遺憾地、永遠地擦肩而過了。</p><p class="ql-block">   1996年夏天,在姐姐的陪同下,父母踏上回老家之旅。在看望完重慶的堂姐、堂弟,準備去綦江時,父親很激動,“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不料,姐姐單位有急事,只能提前結束回老家行程,下次再來。離開重慶時,父親依依不舍地望著通往綦江的路,20分鐘一言不發(fā),才含著熱淚離去。</p> <p class="ql-block">  父親的籍貫,是重慶綦江東溪鎮(zhèn)。我們先到重慶。</p><p class="ql-block"> 忠叔叔不顧年事已高,執(zhí)意帶我們坐軌道交通,看山城美景。并帶我們去南岸莊姑姑家相聚。荘姑姑還是父親在復旦大學重慶分校的校友。忠叔叔和莊姑姑,給我們講述老家東溪故事。</p><p class="ql-block"> 解放前,東溪陳羅夏三大家族中,陳家的谷子、羅家的頂子、夏家的房子路人皆知。羅家的羅振聲曾與周恩來、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一起出國深造,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羅振聲的生平業(yè)績載入了《黃埔將帥錄》。<span style="font-size:18px;">著名的《國民革命歌》“打倒列強,打倒列強……”,</span>其詞作者就是黃埔軍校二期的羅振聲。</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他們的回憶下,不斷修改、補充羅氏家譜。聽他們回憶和父親一起度過的童年和少年時代,親情和幸福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 他們召集重慶的親戚和我們歡聚一堂。</p><p class="ql-block"> 繆姐、姐夫和繆哥等親人專門設宴熱情款待。繆姐還專門到火車站接送我們。</p><p class="ql-block"> 忠叔的兒子開車帶我們看山城夜景,游覽重慶著名景點。</p><p class="ql-block"> 在白公館、渣滓洞,《紅巖》里江姐、小蘿卜頭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在磁器口、解放碑、洪崖洞、朝天門,大美重慶,讓我們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  我們的目的地,是東溪鎮(zhèn)。</p><p class="ql-block"> 東溪古鎮(zhèn)原名萬壽場,位于重慶市綦江區(qū)南部,距重慶主城約50分鐘車程。</p><p class="ql-block">  唐武德二年(619年)設丹溪縣,距今已延續(xù)1300余年。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屬“夜郞古國”。</p><p class="ql-block"> 因“紫氣東來,溪水長流”而得名;素有“黃葛樹下的重慶老家”之美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重慶市十大名鎮(zhèn)之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p><p class="ql-block"> 古鎮(zhèn)依巖靠水,因地就勢而建,聚散錯落有致,現存5000余棵黃葛樹組成西南最大古樹群;以及明清時期穿逗結構吊腳樓建筑群;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景觀,</p><p class="ql-block"> 它被譽為“川黔古道上的第一山水古鎮(zhèn)”。</p><p class="ql-block"> 也是《傻兒師長》、《鄉(xiāng)里人家》、《失孤》等影視作品取景地和美術學院長期寫生基地。</p> <p class="ql-block">  綦江小姑姑的女兒,是一名英語老師。血脈相連,讓第一次相見的我們,一見如故,特別投緣。</p><p class="ql-block"> 她讓女兒開車帶我們來到東溪鎮(zhèn)祖屋。祖屋小壘座落在觀音巖山麓,東邊是雙橋壩、竹林堂,西邊是丁家灣。</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祖屋,尋覓爺爺奶奶及子女孫輩生活的蹤跡。</p><p class="ql-block"> 聽廖姑姑回憶,過了橋,進入下場囗;直往前就是萬壽宮門前的那個大垻子(即廣場,就是老百姓趕集的地方)。萬壽宮的后面,座落很多的茶館。解放前,爺爺每天早飯后,去茶館并處理相關事務、從家到茶館又從茶館回家,兩點一線,無論寒暑從不間斷。</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祖墳前虔誠祭拜。希望爺爺奶奶和祖先們,在天堂安好,并福澤子孫后代。</p><p class="ql-block"> 晚上我們住堂哥、表哥表弟家,受到他們熱情款待。席間,我們分享信息,互訴衷腸。</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們給小姑姑掃墓。和綦江親人們游覽農博園后,開啟尋根探親第二段旅程。</p> <p class="ql-block">  江河有源頭,樹木有根系。尋根問祖,是對祖先的敬仰,是對生命的敬畏。</p><p class="ql-block"> 我們這次?通過走訪長輩、實地探訪、查尋祖籍、記錄家譜;探尋家族根源,分享家族記憶。</p><p class="ql-block"> 我們了解到父親原籍是江西泰和,在其高祖父時經商入川,辦過東源冶金公司等實業(yè)。其曾祖父、祖父、父親曾經以經商和辦書院等為生。泰和羅家哪一支,不詳。</p><p class="ql-block"> 我們大費周折地查到了,老家留下的羅氏家譜字輩詩四十個字“清孝宗克若,子廣大仰庭,良仕承先德,才華本有自,詩書啟宏業(yè),榮茂振意興,文章鄉(xiāng)邦國,理學兆繼昌?!?lt;/p><p class="ql-block"> 網上搜了一下,只有一個羅家“良仕承先德,才華本有自”的字輩詩相近,但前后接不上。</p><p class="ql-block"> 家譜如何往上鏈接?尋根,依然還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借用屈原《離騷》中一句話作為結尾吧:</p><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p> (文章中除自拍照片外,其他圖片均來自網絡,在此一并向原作者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