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當指尖觸碰到韓寶花老師即將出版的《駝羔節(jié)》攝影集樣稿時,仿佛觸到了阿拉善大漠最溫熱的脈搏。作為阿拉善攝影協(xié)會與旅游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她用十九部作品為家鄉(xiāng)立傳,從胡楊的千年風骨到駱駝的踏沙足跡,早已在光影里刻下阿拉善的魂魄。而這部作為第二十部的《駝羔節(jié)》,更像一次深情的聚焦——讓我們在駝羔的萌動與節(jié)日的歡騰里,看見這片土地最鮮活的生命密碼與文化基因。</p><p class="ql-block"> 一、鏡頭下的生命詩:駝羔是大地的信使</p><p class="ql-block"> 翻開攝影集,最先撞入眼簾的,是那些毛茸茸的駝羔。韓寶花老師的鏡頭像有魔法,總能捕捉到最動人的瞬間:一只剛降生的駝羔還站不穩(wěn),前腿微微打顫,卻倔強地昂著頭,絨毛上還沾著沙粒,陽光透過稀疏的云層,在它身上投下細碎的光斑;另一只則蜷縮在母駝腹下,小腦袋蹭著母親的脖頸,母駝低頭輕舔它的脊背,眼神里的溫柔能融化大漠的風沙。這些畫面沒有刻意的構(gòu)圖,卻充滿了自然的張力——荒蕪大漠的背景下,新生的駝羔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奏響生命最本真的樂章。</p><p class="ql-block"> 想起韓老師過往作品里的駱駝:那些在沙海里跋涉的成年駝,蹄子深陷沙中卻步步沉穩(wěn),鬃毛在風中飛揚,透著“沙漠之舟”的堅毅。而《駝羔節(jié)》里的駝羔,是這份堅毅的延續(xù),卻多了幾分柔軟。韓老師曾說:“每只駝羔落地,都是大漠在說‘希望’?!彼溺R頭沒有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駝羔第一次嘗試站立時的搖晃,第一次跟著母駝行走時的趔趄,甚至打哈欠時露出的粉嫩舌頭——這些細碎的瞬間,讓“生命”二字變得可觸可感。在她的鏡頭里,駝羔不是簡單的拍攝對象,而是大地的信使,帶著阿拉善的生機與韌性,向每個觀者奔來。</p><p class="ql-block"> 二、節(jié)日里的文化根:光影中的傳承與熱愛</p><p class="ql-block"> 駝羔節(jié)不只是駝羔的慶典,更是蒙古族文化的縮影。韓寶花老師的鏡頭,像一把精準的刻刀,將節(jié)日里的文化肌理細細雕琢。照片里,身著傳統(tǒng)服飾的牧民們圍坐在一起,老人手里拿著哈達,正為新出生的駝羔祈福,皺紋里盛著歲月的智慧;年輕人則跳起歡快的舞蹈,長袍的衣角在沙地上劃出優(yōu)美的弧線,銀飾碰撞的清脆聲響仿佛能穿透紙頁;孩子們追著駝羔奔跑,笑聲與駝羔的咩咩聲交織,像一首輕快的歌謠。</p><p class="ql-block"> 韓老師對民俗的捕捉,向來帶著對文化的敬畏。她拍儀式上的每一個動作:牧民如何將鮮奶涂抹在駝羔的額頭,如何用紅布系住駝羔的脖頸,這些代代相傳的細節(jié),在她的鏡頭里被鄭重記錄。她曾在采訪中說:“駝羔節(jié)的每一個儀式,都藏著祖先對自然的感恩?!贝_實,在這些照片里,我們能看到牧民對駝羔的珍視——駱駝是他們在大漠中生存的伙伴,而駝羔的降生,意味著族群與自然的共生將延續(xù)。韓老師的鏡頭沒有停留在表面的熱鬧,而是深入到文化的內(nèi)核:她拍老人講述駝羔節(jié)來歷的專注,拍年輕人學習傳統(tǒng)儀式時的認真,這些畫面讓“傳承”二字有了具體的模樣。比起她之前作品中對胡楊、沙漠等自然景觀的宏大呈現(xiàn),《駝羔節(jié)》更像一場文化的“顯微觀察”,讓我們看見阿拉善文化最細微也最堅韌的根須。</p><p class="ql-block"> 三、從十九到二十:一份堅守,一種生長</p><p class="ql-block"> 捧著《駝羔節(jié)》,再回望韓寶花老師的十九部過往作品,忽然讀懂了這份創(chuàng)作的重量。從《胡楊頌》里三千年不倒的生命傳奇,到《中國駱駝之鄉(xiāng)》里人與駝的相依相伴;從《我的家園》里阿拉善的山河全貌,到記錄航天元素與大漠交融的時代印記——她的鏡頭始終追隨著家鄉(xiāng)的脈搏,像一位虔誠的記錄者,把阿拉善的每一面都鄭重存檔。而《駝羔節(jié)》,是這份堅守的新起點。</p><p class="ql-block"> 如果說前十九部作品是阿拉善的“全景圖”,那么《駝羔節(jié)》就是“特寫鏡頭”。它不再追求宏大敘事,而是聚焦于一個節(jié)日、一群生命,卻因此更有力量。韓老師的攝影,從來不是簡單的“拍照”,而是“對話”——與胡楊對話,聽懂歲月的低語;與駱駝對話,觸摸堅韌的靈魂;如今與駝羔節(jié)對話,感受文化的溫度。這種對話在十九部作品里不斷生長:從最初記錄“是什么”,到后來探尋“為什么”,再到《駝羔節(jié)》里傳遞“有多愛”。這份生長,藏著她對攝影藝術(shù)的精進,更藏著對家鄉(xiāng)數(shù)十年不變的深情。</p><p class="ql-block"> 合上攝影集,窗外的風仿佛帶著阿拉善的沙礫氣息。韓寶花老師用二十部作品告訴我們:真正的熱愛,是年復一年的凝視;真正的傳承,是用鏡頭把瞬間變成永恒。《駝羔節(jié)》里的每一張照片,都是她寫給家鄉(xiāng)的情書,字里行間是駝羔的萌動,是節(jié)日的歡騰,更是阿拉善大地生生不息的心跳。這樣的作品,值得我們反復品讀——因為在光影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節(jié)日,更是一個民族對土地的眷戀,一位攝影家對家園的赤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