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從此重相憶</span></p><p class="ql-block"> ——在畢業(yè)三十周年師生座談會上的發(fā)言</p><p class="ql-block"> 岱下風云誰最憶,長宵把酒共唏噓。</p><p class="ql-block"> 嗔惜發(fā)落一頭亮,笑指牙松幾粒無。</p><p class="ql-block"> 何懼身寬紋皺細,休言膝軟腹腰粗。</p><p class="ql-block"> 杯杯斟滿杯杯盡,卅載還來話往初。</p><p class="ql-block"> 首先,用一首七律記敘一下昨天的晚宴。</p><p class="ql-block"> 重回校園、重逢故人,可以說是心潮澎湃、感慨萬千。</p><p class="ql-block">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我的工作經(jīng)歷可以概括為“下過井、上過樓、入過村、進過城”。</p><p class="ql-block"> 所謂“下過井”,就是干過五年專業(yè),畢業(yè)之初從事礦井施工;所謂“上過樓”,就是先從幾百米井下上了公司辦公樓,一年半以后,又上了另一座更高的樓;所謂“入過村”和“進過城”,則是指兩段在基層和省里的掛職經(jīng)歷。</p><p class="ql-block"> 對這次聚會期盼已久,有詞為證。兩年前,我因私來過一次泰安,寫下一首《望海潮》:目游天外,岱宗極望,猶然蒼郁巍巍。胸蕩層云,心盈熱淚,依稀夢里頻歸。故地影常隨。愈行愈親近,思緒疾飛。四載廝磨,或時重聚,怎相違? 往昔總是難追。恰青春年少,志壯才微。國廟墻邊,虎山水畔,峰顛幾度余暉。事過似風吹。歷盡千般累,已卸愁眉。指日迎來卅歲,正待酒一杯。</p><p class="ql-block"> 今天機會難得,就多啰嗦幾句,可能會超過每人三分鐘的限定。說三個主題詞吧。</p><p class="ql-block"> 第一個主題詞是“感恩”:</p><p class="ql-block"> 感恩母校。我在2022年8月,寫過一篇文章——《母校,永遠的精神鄉(xiāng)愁》,說母?!斑@里駐留著自己青春的章篇”,“這里給予了自己成熟的歷練”,“這里砥礪了自己人生的起點”,“這里勾連著自己對同學的依戀”;還說“母校,已經(jīng)成為生命的印記,她像一處溫馨的港灣,在人生的每個拐角,都為自己閃爍著航燈一盞;母校,已經(jīng)成為美麗的記憶,她有母親般的溫暖,是前行路上的力量源泉,也成了我們永遠的掛牽?!?lt;/p><p class="ql-block"> 感恩老師。師恩難忘。前幾天,我翻出了畢業(yè)紀念冊,很慶幸自己還算個有心人,在上面記下了30多位老師的名字。更有七位老師給我寫下了鼓勵的話語,至今仍然鞭策激勵著我。</p><p class="ql-block"> 感恩生活。生活很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教育我們成長,而生活的歷程,則更像一部由自己書寫的書。五年前,我開始寫一些詩詞,也陸續(xù)寫過一些聊可稱作散文的東西,算是一個業(yè)余寫作者吧。自己寫作的主要目的是記錄生活。有一次在新書發(fā)布會上發(fā)言,當談及這個話題的時候,我說了這樣一句話:除了文字,我不知道自己還能給這個世界留下點什么。</p><p class="ql-block"> 第二個主題詞是感嘆:</p><p class="ql-block">人到中年,常常感嘆韶華易逝、物是人非。走在校園里,我們的這種感受應該是一致的。</p><p class="ql-block"> 物還“是”。教學樓、宿舍樓、禮堂、圖書館等等都還在,還殘留那么一點熟悉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其實物已“非”。它們已都沉淀了歲月的痕跡,而且,校園整體面貌變化也蠻大的;</p><p class="ql-block"> 最嘆人已“非”。當生活走過歲月,當日子在時光中老去,自己已不可逆轉(zhuǎn)地越來越“油膩”,事實上也確實沒活成自己當年希望成為的模樣。大家也都“非”得很嚴重,舉幾個例子吧:有誰能猜得到王新宇教授當年的志向是“總經(jīng)理”?呂家偉總經(jīng)理的志向是“縱橫天下”,閆令飛書記的志向是“為人民服務”,夏德明班長的志向是“政府首腦”,姜曉同學的志向是“精忠報國”,剛剛離開我們的鮑學彬老總的“愛好”居然是“弄弄文字”……我已不記得當年的志向?qū)懙檬鞘裁戳?。基本能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趙宇主任算一個,他的志向是“當一名警官”;王賢鋒先生也算一個,志向是“讀書、賺money”,他已經(jīng)在漂亮國賺了幾十年的美元了;三十年未曾謀面的湯建輝同學,當“商人”的志向應該實現(xiàn)了吧?對了,還有杜秀麗書記也很成功,她的志向是“做自己的主人”……</p><p class="ql-block"> 最慰人還“是”。蠻欣賞一句話——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令人欣慰的是,盡管幾十年過去了,老師和同學們?nèi)匀皇鞘煜さ臉幼?。至少,幾十年風風雨雨走過來,我們都懂的——心安之處,便是吾鄉(xiāng)。</p><p class="ql-block"> 第三個主題詞是“感望”:</p><p class="ql-block"> “且以喜樂,且以永日”,惟愿一切更美好。我想,今后自己生活的法則大概就是持平常心、做本分事、成自在人了。</p><p class="ql-block"> 三十年前,我們就說“今日樂相樂,別后莫相忘”,我們做到了。這次短暫的重逢之后,對大多數(shù)同學來講,將是又一次較長時間的別離。這次發(fā)言,如果起個題目的話,我想就是“從此重相憶”。</p><p class="ql-block"> 雖然說“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但“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愿我們永遠心存美好、精致生活,共同期待——再過三十年,我們重相會!</p><p class="ql-block"> 謝謝大家。</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