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美篇昵稱:一剪梅</b></p><p class="ql-block"><b>美篇號 :7171022</b></p> <h1><b> 西葡之旅的第二天(2019年1月24日)我們從馬德里到達融合了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文化的三文化的托萊多古城。</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古城建在塔霍河環(huán)抱的山上,旅游車順著山勢蜿蜒而上,透過車窗有種看電影大片的即視感。車把我們帶到一個制高點,站在那里,遠望可以看到古城的全貌:藍天、白云擁抱著她,綠樹、河水圍繞著她,西葡之旅第一次被強烈地震撼著。</b></p> <h1><b> 佇立城南的山岳上遠眺托萊多古城,矗立在古城左側(cè)的是標志性建筑大教堂,右側(cè)是規(guī)模宏偉的阿爾卡薩城堡。</b></h1> <h1><b> 古城不允許大車進入,而且所有的地方都可以步行到達,我們一路步行進了古城。古城內(nèi)不允許建新建筑,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踏入托萊多,仿若翻開一部厚重的史書,每一頁都寫滿故事,每一行都流淌著歷史的余音。這座西班牙曾經(jīng)的古都,歷經(jīng)兩千多年的歲月沉淀,散發(fā)著迷人的文化魅力,承載著不同民族與文明的交融共生。她像一個古老而神奇的傳說,始終保持著中古世紀的面貌,時空在此仿佛停滯,所以到了古城有種穿越到了兩千多年前的感覺。</b></h1> <h1><b> 在進入托萊多古城之前,車子經(jīng)過比薩格拉門。導游說它是一個中世紀城門,城門上刻有查理五世的紋章,在城墻上刻有西班牙文學大師塞萬提斯給托萊多的題詞:“西班牙之榮,西班牙城市之光”。</b></h1> <h1><b> 途經(jīng)建于十三世紀橫跨在塔霍河的圣馬丁橋,連接著古城與外界。橋頭矗立的兩座哥特風格的防衛(wèi)塔,猶如忠誠的衛(wèi)士,守護著這座古老的城市。從橋上,俯視著緩緩流淌的塔霍河水,遠眺對岸的古城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壯觀,紅褐色的建筑層層疊疊,錯落有致,依山勢鋪展,猶如托萊多層層疊疊的歷史,厚重而深沉。</b></h1> <h1><b> 穿橋而過,便進入了古城。沿著狹窄蜿蜒的小巷前行,仿佛時光倒流,撲面而來的是各種風格的歷史建筑,西班牙黃金時代的建筑都在這里得到發(fā)展,對哥特藝術(shù)和文藝復興時期藝術(shù)的發(fā)展也產(chǎn)生重大影響。托萊多還被譽為“中世紀的建筑博物館”,如今古城內(nèi)還保留著很多中世紀留下的各種風格的建筑。</b></h1> <h1><b> 走在這些風格各異的建筑中,我只能任思想的野馬馳騁在歷史的長河中,時間的刻度永遠鐫刻著那些曾經(jīng)發(fā)生的具有特殊意義的重大事件。</b></h1> <h1><b style="font-size:15px;"><i>康布隆門</i></b></h1> <h1><b> 最早由摩爾人修建的古城防的殘跡還在,恐怕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吧,斷壁殘垣記錄著托萊多古城滄桑久遠的歷史。</b></h1> <h1><b> 現(xiàn)在環(huán)繞托萊多古城墻是由阿拉伯人建造并在重陷后修復的第二道城墻。</b></h1> <h1><b> 走在小巷中,墻上的十字架,十字架上受難的耶穌,明顯是基督教文化的標志。</b></h1> <h1><br></h1> <h1><b> 跟著導游穿街走巷到了古城最著名的托萊多大教堂 (la Catedral) ,哥特藝術(shù)的頂峰之作西班牙最大的教堂之一,世界最大天主教堂之一,西班牙首席紅衣大主教的駐地。教堂始建于1227年,歷經(jīng)多年才修建完成,融合了穆德哈爾等多種風格。哥特式建筑的尖頂直插云霄,如虔誠的信徒向蒼穹祈禱;穆德哈爾風格的裝飾細膩精美,訴說著摩爾人的獨特審美。</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離開大教堂,我們前往了猶太街區(qū),這里有特蘭西托猶太教堂和圣瑪利亞拉布蘭卡猶太教堂。</b></p> <h1><b> 托萊多不愧是建筑博物館,各種風格的建筑很多而且保存完好,什么哥特式、穆迪哈爾式、巴洛克式和新古典式的各類教堂、寺院、修道院、王宮、城墻、博物館等,難怪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遺產(chǎn)城市。</b></h1> <h1><b> 小城用石頭鋪成的路面,經(jīng)過千年歲月的打磨,都變得光滑發(fā)亮。樓距非常狹窄,擋住了毒辣辣的太陽,只在巷口或者樓頂灑下一片燦爛的陽光。走在古城的小路上,你完全不會被曬到,卻可以享受晴朗、干爽的天氣給你的舒適體感,和藍天下的小城融為一體。</b></h1> <h1><b> 托萊多還有個霸氣的別稱,叫作“兵刃之都”。所以無論你走到托萊多的哪條街道,都能看到店鋪里陳列著托萊多鋼劍。托萊多自古以精湛的金屬鍛造技藝聞名,尤其是制劍的工藝,堪稱世界頂級。在中世紀,托萊多的工人就能打造最鋒利的劍刃和最堅固的甲胄。1961年在電影《埃爾.西德》( El Cid ,主演:查爾頓·赫斯頓)上映后廣受推崇。近年來,托萊多鋼劍因《權(quán)力的游戲》等影視劇再次受到追捧,成為許多游客必買的紀念品。</b></h1><h1><br></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為因如此,街上有很多手拿寶劍做出各種姿勢的行為藝人,也許是緣分使然兩次經(jīng)過藝人前,藝人主動把寶劍授予我,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城區(qū)道窄坡斜,街道縱橫交織,密如蛛網(wǎng),我和同伴以大教堂為坐標,找不到方向的時候抬頭看看大教堂,小城不大,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又回到了原點。很多事情莫不如此,比如人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歷史學家胡里奧.卡洛.巴羅哈說:"托萊多是西班牙的一筆奢華財富"。托萊多不僅是一座歷史名城,還曾是許多著名文學家的靈感源泉 ,其中就有塞萬提斯。在托萊多,塞萬提斯的印記無處不在。城墻上刻著他對這座城市的贊譽 ,街道則以他的名字命名,街頭聳立著他的青銅雕塑,還有那隨處可見的 “堂吉訶德路標”。托萊多是《堂吉訶德》中描繪的那個充滿冒險與奇幻世界的重要一站。</b></p> <h1><b> 游程將盡,游興未盡,很有再來的沖動,世界那么大,不知此生能否再見!回首這座被塔霍河溫柔環(huán)抱的石頭城,像一本被時光摩挲得發(fā)亮的羊皮古卷,每一道墻縫里都藏著密碼——伊斯蘭尖拱的弧線還未褪盡,哥特式玫瑰窗已在高處綻放,羅馬人的基石上又疊著文藝復興的浮雕。暮色中的托萊多像一塊被歲月反復雕琢的寶石,每一面都閃爍著不同文明的光澤。原來真正的永恒,從不是固守一方天地,而是讓所有相遇都成為彼此的一部分,在時光里慢慢生長,生生不息。</b></h1><h1><b> 不管能否再見,行走中在這個擁有古老歷史和交融文化的古城,她已經(jīng)讓你的靈魂和古樸的磚石融一體,感受到的是歷史的浩瀚和永恒。</b></h1><h1><b> 不管能否再見,夢回中古的時候,讓我在夢中憑吊這埋藏了無數(shù)秘密、孕育了絕美藝術(shù)的千年古城吧!</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