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奇葩”,不是我說的,而是他的一位最要好大學同學說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中國,我所非常佩服的叫做“甲”的有兩人,一位是霍元甲,一位是陳行甲。我更佩服陳行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陳行甲的書,我是從網上買到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多少年來,我都很少這么認真還特別執(zhí)著的看書了??搭司退粫?,醒來了接著看;手機就擱在一邊,短信、微信嘀嘀的響,任它響去,反正退休這么多年了,誰找我都不會有什么急事兒,等先看書看的眼睛累了再去處理手機上的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本叫做《在峽江的轉彎處》,我完完整整地看了兩遍,令我感動令我激動,感動的我不知掉過多少次眼淚;激動得我真想給我的好朋友都買上一本寄過去,讓朋友也看看??上也恢朗占刂罚唤o知道收件地址的寄出去兩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給其中寄書的一位好友的留言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最近在看一本書,是陳行甲著的《在峽江的轉彎處》。我覺得這本書寫得太好了,主要是陳行甲的經歷感人。我覺得這是我近年來所看到的很好的一本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也給你買了一本,商家已經寄出了,估計你后天能夠收到。收到后不要隨便放下,先看上幾頁,看幾頁以后可能就放不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的第一編就要看完了。我還會看第二遍的,爭取把陳行甲的經歷在腦海里理理清楚,我佩服他”。</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陳行甲這本“人生筆記”式的寫作,整體按時間順序寫,共“七記”(即七個章節(jié))。第一記主要講他和他的母親,從童年歲月寫起;第二記主要講他的愛人,從大學生活寫起;第三記講他從大學畢業(yè)到基層工作9年多的生活經歷;第四記講他又考上清華的學習生活;第五記講他在美國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第六記講了他在巴東任縣委書記期間的工作和生活;第七記講他辭去公職轉場公益事業(yè)幾年來的風風雨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上初中一年級的時候,剛從鄉(xiāng)下轉到鎮(zhèn)上的中學一周時間,全校作文競賽,他的作文是年級里唯一的全校一等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初中畢業(yè)時,中考成績排在全縣前列,特別是數學接近滿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高一那年,全市舉行國際和平年“環(huán)境與和平”中學生作文比賽,再一次拿到全校一等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8年考上湖北大學數學系。在湖北大學結識了在大城市長大的姑娘、他的同學、他的女朋友“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92年大學畢業(yè),“霞”去了廣東省中山市教育系統(tǒng),他回到了他老家興山縣,分配在縣燃化局下屬的礦產公司擔任安全員和統(tǒng)計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在縣礦產局一邊上班一邊備考研究生。1995年1月參加了研究生考試??荚囯m然總分高出學校錄取分數線22分,但因單科“政治”低于分數線1分,未被錄取。“霞”決定辭去廣東的高薪工作,招聘到貧困的興山縣來同他結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婚后兒子出生后因為他英語水平超人,擔任了縣外貿局副局長;后又擔任團縣委書記;28歲那年,擔任了全縣最大的鄉(xiāng)鎮(zhèn)的鎮(zhèn)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當鎮(zhèn)長兩年,經歷了第一次考研究生失敗的他,要第二次再考,這次的目標是清華大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01年他三十歲,參加全國統(tǒng)考,分數順利過線,面試獲小組第一,筆試加面試,被清華大學順利錄取,研究生讀管理專業(y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yè)回到基層一年半,參加湖北省公派出國留學生選拔考試,成績全省排第二,在出國前外語突擊培訓中,成績全省第一,比一起出國的外語副教授成績還多一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出國學習前他是興山縣縣委常委,留學回來后任宜都市市長,于2011年10月任巴東縣縣委書記。任職期間鐵腕反腐,查處87名貪腐官員和不法商人,包括多名縣級干部,他的頂頭上司也被他送進大牢?;推動巴東旅游經濟轉型;2015年6月獲“全國優(yōu)秀縣委書記”稱號;省委組織部考察時評價其“一身正氣、一身殺氣、一身朝氣”。任縣委書記五年零二個月,于2016年12月底和新任縣委書記完成交接后辭去公職,并離開巴東。決心投身公益事業(y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四〕</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總是讓人出人意料,大學畢業(yè),別的同學都留在了大城市,他的同學女朋友“霞”去了廣東,而他卻出人意料的選擇回到他那個山區(qū)老家興山縣;回到家鄉(xiāng)工作幾年出人意料的重新再去上學;她的女朋友也出人意料的辭去了廣東高薪的工作,追蹤著他也到了他們興山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當了巴東縣的縣委書記后,出人意料的實名上網回答網友的鋒利提問、出人意料的公開自己的郵箱地址;為推廣巴東,出人意料的參加三千米高空跳傘;出人意料的被評選為“全國優(yōu)秀縣委書記”;在省委書記明確要對他提拔重用并幾次談話再三挽留的情況下,他出人意料的依然選擇辭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辭職之后,全部身心的做公益,又是一個令人意外。</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五〕</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陳行甲的轉行做公益,可不是我們一般想象的,街頭上打掃打掃衛(wèi)生、撿撿廢紙煙頭、發(fā)發(fā)宣傳廣告、扶扶過街老太之類,他件件都是大手筆,都是令人意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的“聯愛工程“,以消除兒童白血病的因病致貧問題,使白血病患病兒童的醫(yī)療費用報銷比例上升到9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創(chuàng)立“”暉公益基金”,業(yè)務范圍定為貧困地區(qū)兒童青少年教育關懷。解決貧困地區(qū)孩子和城市孩子教育方面的巨大差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創(chuàng)辦“知公鳥計劃”,致力于幫助精神困惑的青少年。聯絡專業(yè)的大學、研究所、醫(yī)院,進行青少年精神困惑現象的科普;和民政部門的困境兒童救助中心合作,困境兒童提供專業(yè)的心理支持;推進對青少年精神困惑問題社會認識的提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發(fā)起“傳薪計劃”項目,在全國查找為抗疫前線犧牲的醫(yī)務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層工作者等犧牲的英雄們,為他們的未成年子女提供長期的教育關懷服務,陪伴支持他們到22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