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芷江,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受降地

陳木強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正式受降地,是中華民族洗刷百年屈辱、取得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歷史圣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21日,侵華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奉岡村寧次之命,飛抵芷江請降。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主持受降事宜。</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受降紀念坊</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為紀念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國民政府在受降地建“受降紀念坊”一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芷江受降紀念坊為中國唯一的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建筑物,建于1946年2月。紀念坊正南北向,四柱三拱門,青磚砌就,水泥粉刷,嵌沅州石。坊面刻有蔣中正、李宗仁、于右任、孫科、何應欽、白崇禧等人的題詞、對聯(lián)。紀念坊背中有“芷江受降紀念坊記”206字銘文,被譽為“中國凱旋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紀念坊周圍展出了最新發(fā)掘,首次面世的芷江受降(1945年)報刊史料。</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受降紀念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5年受降舊址隨受降紀念坊一同修復開放。1995年,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五十周年,新建了紀念抗戰(zhàn)勝利展覽館,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1997年12月18日,芷江正式成立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受降紀念館。2014年,紀念館面向全國征集抗戰(zhàn)文物,并于4月18日重新開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芷江抗戰(zhàn)受降紀念館門前的石碑上刻著“讓和平永奠”的碑文。</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陳列主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紀念館陳列主題為《勝利的見證》,以抗戰(zhàn)勝利芷江受降為主線,以弘揚中華民族偉大抗戰(zhàn)精神為靈魂,分“正義的勝利”、“歷史選擇芷江受降”、“芷江受降”、“全國各地受降”、“彪炳青史的受降城”5個部分。陳列館新采用科技手段,通過場景復原、歷史的畫面、歷史的影像等全面客觀反映芷江受降歷史,充分展示了芷江受降在中國人民奪取抗日戰(zhàn)爭偉大勝利中的特殊歷史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幅畫是孫浩的油畫《飛虎隊在芷江》,展現(xiàn)的是二戰(zhàn)時期美國飛虎隊在湖南芷江機場與中國軍民互動的歷史場景,還原了當時中美聯(lián)合抗日、飛虎隊在芷江執(zhí)行任務與當?shù)剀娒窆蔡幍臍v史片段。芷江機場是抗戰(zhàn)時期中美空軍重要基地,因陳納德將軍率飛虎隊進駐而馳名,也見證了1945年芷江抗戰(zhàn)受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芷江受降紀念館內的這個場景,還原了日本投降代表乘車前往受降地的歷史情境。插著白旗的美式吉普車,背景中帶有日本標志的飛機以及列隊的軍人,生動再現(xiàn)了1945年日本投降代表前來洽降的重要時刻,銘記著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輝煌歷史 。</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受降舊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span style="font-size:20px;">原系中美空軍混合大隊第14中隊的營房,建于1938年,是橫條狀黑魚鱗板雙層木結構平房。建筑占地面積1071.63平方米,由受降堂、國民政府陸軍總司令部、何應欽將軍辦公室舊址三棟魚鱗板雙層木結構平房組成,室內桌、椅、沙發(fā)均屬國家一、二級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國戰(zhàn)區(qū)受降典禮會場舊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是見證中國抗戰(zhàn)勝利偉大時刻的重要歷史場所,其為一棟黑色木質結構平房, 古樸莊重,會場外墻上 “和平”“永奠 ”字樣,彰顯著對戰(zhàn)爭終結的欣慰和對和平的祈愿。會場內部按照當年受降場景復原陳列。受降代表席、投降代表席標識清晰,當年日本投降代表今井武夫等人,便是在此處向中國人民低下了頭,交出了象征侵華日軍兵力部署的地圖等,標志著中國抗日戰(zhàn)爭迎來偉大勝利 ,也讓這里成為銘記歷史、彰顯民族尊嚴的永恒坐標。</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國陸軍總司令部舊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里曾是抗日戰(zhàn)爭后期,中國陸軍的神經中樞,見證了諸多重要軍事決策的制定與發(fā)布。舊址為一座古樸的木質結構建筑,灰瓦覆頂,莊重肅穆。1945 年,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移駐于此,隨后,這里成為了接受侵華日軍投降的籌備地,在抗戰(zhàn)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芷江部署各地受降</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芷江受降后,國民黨政府先后在16個地區(qū)舉 行受降儀式。為了捍衛(wèi)受降權利,解放區(qū)軍民展開自主受降。到1945年底,侵華日軍被全部解除武裝。中國人民贏得了百余年來抵御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偉大勝利。</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北平受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鄭州受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蚌埠受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北越受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湖南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芷江縣七里橋村和平園“太和塔”塔內,于2015年8月21日正式對外開放。面對民族危亡,三湘兒女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鐵骨錚錚、視死如歸,在正面戰(zhàn)場展開了六次浴血會戰(zhàn),在敵后戰(zhàn)場開展抗日游擊戰(zhàn)爭,建立抗日民主根據(jù)地,筑起共御外辱的血肉長城。</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人民的勝利”雕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座位于芷江湖南抗戰(zhàn)紀念館前的雕塑,主題為“人民的勝利” 。雕塑分為主體與背景兩部分,主體雕塑是“戰(zhàn)士懷抱小孩”的圓雕像,基座正面刻著毛澤東題詞“勝利” 。戰(zhàn)士右手持槍、左手抱小孩,從戰(zhàn)火硝煙中走來,腳下是戰(zhàn)爭后的斷壁殘垣與侵略者留下的廢墟,展現(xiàn)出勝利者昂首挺胸的姿態(tài)。背景雕塑是懸空背景浮雕環(huán)形墻,展現(xiàn)出湖南人民在抗戰(zhàn)中英勇抗敵的畫面。</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芷江龍津風雨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span style="font-size:20px;">是橫跨?水河的全木石古橋,抗戰(zhàn)時期作為芷江機場的陸運“血管”,承擔彈藥、兵員輸送重任。日軍27次轟炸未毀其墩,因獨特木石結構分散沖擊,更因民眾冒死搶修:彈坑夜鋪門板、斷梁晨架新木,創(chuàng)下炸后12小時必通的奇跡,護住“抗戰(zhàn)生命線”,被譽為炸不垮的民族脊梁,橋身彈痕至今猶存。</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芷江和平廣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緊鄰抗戰(zhàn)勝利受降紀念館,以震撼符號銘記歷史:中心矗立青銅巨“V”勝利雕塑(高10米),地面鑲嵌2600塊彈殼地磚(踏響如硝煙回響),側立和平鐘亭供人鳴鐘宣誓。其“V”形布局直指受降會場,象征1945年8月21日于此終結烽火,鑄就“從勝利到和平”的永恒圖騰,為全民銘記歷史、珍視和平的核心圣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芷江,這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城,馳名中外的和平名城,獨具魅力的特色侗城,區(qū)位優(yōu)越的美麗邊城,人見人愛的幸福小城,古韻與新貌交融,和平底蘊與煙火溫情共生,確實值得奔赴探尋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芷江,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受降地”,是對這座湘西小城最準確、最崇高的歷史定位。它承載著中華民族浴血奮戰(zhàn)十四年最終贏得勝利的榮光,銘刻著近代中國命運轉折的偉大瞬間,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銘記于心的歷史圣地。參觀芷江,就是去觸摸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感受勝利的尊嚴與和平的珍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譴責侵略者的殘暴,強調牢記歷史經驗和教訓,不是要延續(xù)仇恨,而是要喚起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共同珍愛和平、維護和平,讓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讓世界各國人民永享和平安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