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暑氣蒸騰的假日里,我們帶著兩個外孫,把旅途的起點定在了重慶,開啟了一場充滿山城特色與人文底蘊的旅行。從洪崖洞的璀璨夜景到李子壩輕軌穿樓的奇妙,從紅巖村、白公館、渣滓洞承載的歷史記憶到磁器口古鎮(zhèn)的煙火氣息,再探訪豐都鬼城的神秘,一路前往三峽之巔俯瞰壯闊與白帝城的詩意,最后乘游輪順流而下在三峽大壩感受人類與自然的交響,最終抵達宜昌,在博物館里觸摸時光留下的印記。這趟旅程,串聯(lián)起的不僅是山水與古跡,更滿是祖孫同行的溫馨與探索世界的驚喜。</p> <p class="ql-block">8月4日,從滕州東站坐G109次列車于11:58至徐州,轉乘G315于19:07到重慶北站,入住解放碑附近的伊貝酒店,于21:00游洪崖洞。</p><p class="ql-block">去洪崖洞,不用刻意找入口,跟著人聲和香味走就對了。踩著青石板往上走,每層都有不同的人間:或許是三樓茶館飄出的茉莉香,或許是八樓小吃攤的麻辣味,抬頭是亮如星子的燈籠,低頭是腳下流淌的嘉陵江。從十一樓走出去是馬路,從一樓邁出去還是馬路。洪崖洞用吊腳樓的筋骨,撐著重慶人“爬坡上坎”的日常,也撐著游人眼里最亮的星。</p> <p class="ql-block">8月5日,早餐吃過麻辣鮮香的重慶小面后,開始游覽解放碑。</p><p class="ql-block">站在解放碑下,仰頭望向那承載著歷史厚重感的碑身,思緒瞬間被拉回到往昔歲月。這座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而建的豐碑,靜靜佇立,見證了重慶的風雨滄桑,也見證了無數(shù)的榮耀與輝煌 ,是重慶人民堅韌不拔精神的象征。在它周圍,現(xiàn)代都市的繁華撲面而來。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玻璃幕墻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光芒,巨型LED屏幕播放著絢麗多彩的廣告,讓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游完解放碑,在臨江門站乘坐軌道交通2號線(往魚洞方向)至李子壩。從李子壩站2號出入口出站,沿著上坡步行約700米即達觀景臺,在此處俯拍輕軌穿樓。站在李子壩觀景臺,等著那列銀灰色的輕軌從居民樓里“鉆”出來的瞬間,心像被輕輕攥了一下——明明是鋼筋鐵骨的龐然大物,卻像游魚般靈巧地穿過樓宇,轟隆聲混著人群的驚嘆,在江風里炸開。</p><p class="ql-block">你很難不被這種“魔幻”打動。左邊是輕軌軌道貼著居民樓的墻身蜿蜒,右邊是嘉陵江的碧波悠悠淌過,頭頂是老重慶的黃桷樹垂著枝葉,腳下是層層疊疊的步道和老房子。風里飄著附近火鍋店的香氣,列車一趟趟來,人群一次次舉起手機,卻沒人覺得重復。因為這哪里是看輕軌穿樓,分明是在看一座城市如何把陡峭的山坡、湍急的江流、擁擠的生活,都釀成了獨一份的浪漫。離開時回頭望,那棟樓還立在山坳里,像個藏著秘密的老人,等著下一列輕軌,把故事講給更多人聽。</p> <p class="ql-block">紅巖革命紀念館,是矗立在重慶嘉陵江畔的一座精神燈塔,承載著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p><p class="ql-block">踏入館內(nèi),時光仿佛被拉回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展廳里,泛黃的電報、磨損的公文包、簡陋的印刷機,每一件文物都帶著歲月的刻痕,訴說著共產(chǎn)黨人在白色恐怖下的堅守。</p><p class="ql-block">在紅巖紀念館,看著我那十一歲的外孫仰著頭,眼神亮晶晶地盯著展柜里的舊物,他或許還不能完全讀懂那段歷史的沉重,但當他寫下自己的參觀感想的時候,你會忽然明白:傳承從不是刻意的灌輸,那些先輩用熱血寫就的忠誠、堅韌與擔當,像一粒種子,落在孩子心里,或許此刻只是一點朦朧的觸動,卻終會在未來的某一天,長成支撐他們前行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白公館:銘記歷史,砥礪前行!</p><p class="ql-block">懷著無比崇敬與沉重的心情,踏入了位于重慶歌樂山麓的白公館。這座曾經(jīng)的“香山別墅”,如今已成為承載著革命歷史記憶的圣地,每一塊磚石、每一寸土地,都在無聲訴說著那段血與火交織的歲月。</p><p class="ql-block">白公館最初是四川軍閥白駒為自己修建的郊外別墅,1939年,軍統(tǒng)特務頭子戴笠用30兩黃金將其買下,改造成了迫害革命者的殘酷監(jiān)獄,從此,這里便成為了令人膽寒的“人間魔窟”。</p><p class="ql-block">走進白公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許建業(yè)烈士的雕像,他目光堅毅,仿佛在訴說著對革命理想的忠誠與執(zhí)著。沿著臺階而上,便能看到一棟兩層的樓房,這里便是當年關押革命志士的牢房。走進牢房,狹小昏暗的空間、冰冷的鐵窗和簡陋的設施,讓人難以想象先烈們是如何在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中堅守信念。在白公館的展覽室里,陳列著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和資料。從這些展品中,了解到了當年地下黨組織在極端危險的環(huán)境下,如何秘密開展工作;也看到了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和威逼利誘,革命志士們展現(xiàn)出的鋼鐵意志和崇高氣節(jié)。其中,小蘿卜頭的故事讓人尤為動容。他八個月就隨父母被關進監(jiān)獄,在獄中度過了短暫的一生。惡劣的環(huán)境讓他營養(yǎng)不良,頭大身小,但他卻在艱難中堅持學習,利用自己年幼不被敵人注意的便利,為獄中的黨組織傳遞重要信息,成為了年齡最小的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白公館的地牢和刑訊室更是讓人觸目驚心。地牢陰暗潮濕,空間狹小,幾乎不見天日。而刑訊室內(nèi)擺放著各種殘酷的刑具,老虎凳、竹簽子、電刑椅等,每一件都仿佛在訴說著敵人的殘暴和革命者所遭受的苦難。然而,正是在這樣的絕境中,革命先烈們依然堅守著對黨的忠誠和對共產(chǎn)主義的信仰,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贊歌。</p> <p class="ql-block">渣滓洞:銘記歷史,傳承精神。</p><p class="ql-block">渣滓洞,原本是一座普通的小煤窯,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43年,軍統(tǒng)特務霸占此地,將其改造成了陰森恐怖的看守所,從此成為了關押和迫害革命者的人間地獄。有外院和內(nèi)院之分。</p><p class="ql-block">外院:由辦公室和刑訊室組成。一進入外院,便能看到各種令人毛骨悚然的刑具,老虎凳、竹簽、皮鞭、電刑椅等,每一件都沾滿了革命先烈的鮮血。墻上“長官看不到、想不到、聽不到、做不到的,我們要替長官看到、想到、聽到、做到”的標語,盡顯特務們的忠誠與殘忍。</p><p class="ql-block">內(nèi)院:有一放風壩,一樓一底16間房間為男牢,2間平房為女牢。內(nèi)院的墻上,寫著“認明此時與此地,切莫執(zhí)迷”“青春一去不復還,細細想想”等標語,敵人試圖用這些話語瓦解革命者的意志,但堅定的革命志士們從未屈服。渣滓洞曾關押過眾多革命者和進步人士,如江竹筠、許建業(yè)、何雪松等 。在極其惡劣的環(huán)境下,他們遭受著嚴刑拷打和非人的待遇,但始終堅守信仰,寧死不屈。1949年11月27日,重慶解放前夕,國民黨特務策劃了震驚中外的“11·27”大屠殺,300余位革命志士慘遭殺害,僅有15人脫險 。</p><p class="ql-block">如今,渣滓洞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和學生前來參觀學習,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巖精神。它提醒著我們,要銘記歷史,珍惜當下的和平生活,將革命先烈們的精神永遠傳承下去,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p> <p class="ql-block">來重慶一定不能錯過磁器口。磁器口古鎮(zhèn)的歷史可追溯至宋代,至今已有約1000年的歷史。它最初因盛產(chǎn)和轉運瓷器而得名,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成為嘉陵江邊重要的水陸碼頭和商貿(mào)重鎮(zhèn)。如今,古鎮(zhèn)雖歷經(jīng)千年變遷,仍保留著大量明清時期的建筑風貌和巴渝民俗文化,是重慶歷史文化的重要縮影。</p><p class="ql-block">踏入磁器口古鎮(zhèn),巴渝大地的煙火氣息撲面而來。沿著青石板路緩緩前行,街道兩旁,古色古香的建筑鱗次櫛比,飛檐翹角、雕梁畫棟,無不展現(xiàn)著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p><p class="ql-block">磁器口的美食更是讓人垂涎欲滴,陳麻花的香甜酥脆,剛出鍋的麻花散發(fā)著誘人的香氣,咬上一口,“嘎嘣”作響 。</p><p class="ql-block">走到古鎮(zhèn)盡頭,便是磁器口碼頭,嘉陵江奔騰不息地流淌著 。望著滔滔江水,仿佛看到了當年這里舟楫往來、商賈云集的熱鬧景象,也感受到了歷史的滄桑變遷 。</p><p class="ql-block">磁器口古鎮(zhèn),它不僅是一個旅游勝地,更是一部生動的歷史書,讓人在游覽中感受歷史的韻味,品味巴渝文化的獨特魅力,留下一段難忘的回憶。</p><p class="ql-block">(鐘家大院,因在修繕中未能參觀。)</p> <p class="ql-block">重慶實在太熱,不想再去拓延市外的景區(qū),便決定搭“【2025孚泰】詩情三峽重慶至宜昌”三日游。</p><p class="ql-block">8月6日</p><p class="ql-block">10:10旅行社把我們送到朝天門碼頭集結,11:40乘大巴出發(fā)前往豐都鬼城。游覽后繼續(xù)前行,于21:00入住奉節(jié)夔門大酒店。</p><p class="ql-block">豐都鬼城:穿越千年的神秘之旅</p><p class="ql-block">豐都鬼城位于長江北岸,是擁有近2000年歷史的文化勝地,承載著深厚的鬼文化底蘊,是集道、儒、佛于一體的民俗文化藝術寶庫。</p><p class="ql-block">我們是坐攬車上去的。下來攬車,前行幾步便看到左右兩個殿宇:左側藥王殿(供奉著孫思邈和張仲景)、右側財神殿(供奉著比干和趙公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三座并列的石拱橋橫跨在血河池上,這便是奈何橋。這座橋是善惡的檢驗關口,好人,放行,壞人打入池中受苦?,F(xiàn)在,豐都鬼城的奈何橋更多是作為歷史文化景觀供人觀賞,不再允許游客直接在橋面行走了。不過這樣也好,既能保護這座明代古橋的建筑結構,也讓大家能更從容地駐足端詳,反而多了幾分隔著時空品讀民俗文化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三十三重天:在寥陽殿西側,是33級陡峭的石階,每登上一級石階代表登上一重天,一口氣登完寓意“一步登天”,我們和孫兒們一口氣登頂。</p> <p class="ql-block">玉皇殿:登上三十三重天即可到達,是鬼城的重要建筑之一。殿前有石碑兩面,左邊是海瑞為母親祝壽所寫壽字,右邊為“唯善呈和”組字,由著名書法家李半黎先生于1987年創(chuàng)作,四個字共用一個“口”字,構思巧妙。 殿中彩塑的玉皇大帝坐像高齊屋梁,莊重威嚴。后排右側塑孫臏,左側塑玉皇娘娘。</p> <p class="ql-block">鬼門關:從玉皇殿出來經(jīng)過一段山徑便來到鬼門關,這里是傳說亡魂到地府報到的關口,只有持有路引者才能通行。鬼門關的大門兩旁是李白的詩“下笑世上事,沉魂北羅豐”,意思是一百年之后你我都會來此報道。走進鬼門關,一種莫名的緊張感涌上心頭,仿佛真的踏入了陰間世界。兩邊的小鬼雕塑呲牙咧嘴,面目猙獰,讓人毛骨悚然,似乎在警示著人們生前要多行善事。</p> <p class="ql-block">黃泉路:過了鬼門關就進入黃泉路,這里陳列了歷代與豐都鬼城相關的碑文。黃泉路的傳說里,總少不了彼岸花的影子,那花開不見葉,葉生不見花,像極了陰陽兩隔的執(zhí)念。其實哪有真的黃泉,不過是人們把生死的悵惘,都寄托給了這朵倔強的花。它開得越艷,越像在說:有些告別,是為了讓思念更刻骨。</p> <p class="ql-block">望鄉(xiāng)臺:始建于西晉,傳說人死后第七天來到這里,最后看一眼家鄉(xiāng),不管舍與不舍都沒有辦法回頭了。這不僅是一個景點,更是人們對生死離別情感的寄托。</p> <p class="ql-block">天子殿:鬼城的中心,也是氣勢最為恢宏的建筑,有1600年歷史,是通往地府的最后關卡。門前有一塊石名曰考罪石,據(jù)說每個人到這都得站三秒,站得穩(wěn)就能通過,站不穩(wěn)就打入地府。</p><p class="ql-block">殿內(nèi)供奉著陰天子,兩側站立著四大判官,六案功曹……每一個神像都刻畫得栩栩如生,仿佛他們真實存在于另一個世界。在這里,人們對善惡有報的觀念有了更直觀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這座鬼城不僅僅是一個旅游景點,更是一部生動的歷史文化教科書。它以獨特的鬼文化形式,將道家、儒家、佛家的思想融合在一起,通過建筑、雕塑、傳說等多種方式,向人們傳達著善惡有報、勸人向善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8月7日</p><p class="ql-block">7:20出發(fā),40分鐘車程到三峽之顛景區(qū),坐景交車到赤甲廣場。從赤甲廣場向上步行,腳下是長江水的千年濤聲,抬眼是赤甲山的巍峨剪影。沿著蜿蜒的山路向上,每一步都在靠近天空,也在靠近一段關于險峻與壯闊的傳說。</p><p class="ql-block">風在這里變得更有力量,吹散了城市的喧囂,只留下山風與草木的私語。當腳步終于踏上三峽之巔,眼前的景象會瞬間攫住所有目光——長江如一條碧綠的綢帶,在群山間蜿蜒舒展,遠處的夔門像被巨斧劈開的天門,將山河的磅礴與蒼茫鋪陳到極致。</p><p class="ql-block">這一路,是從塵世到云端的奔赴,是讓目光與心,都被自然的偉力徹底震撼的旅程。站在這里,才懂何為“會當凌絕頂”,何為三峽的魂。</p> <p class="ql-block">三峽之巔的五個維度分別是物理形態(tài)的最高處、景觀形態(tài)的最美處、文化層面的至善處、精神層面的至上處、綠色發(fā)展的至臻處。</p><p class="ql-block"> 物理形態(tài)的最高處:三峽之巔位于重慶奉節(jié)縣赤甲山,海拔1388米,是長江三峽物理形態(tài)的最高點,可俯瞰瞿塘峽全景,能給人帶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體驗。</p><p class="ql-block">?景觀形態(tài)的最美處:夔門是三峽的標志,“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此處環(huán)山皆秀,勝跡處處,長江如玉帶蜿蜒,兩岸斷崖壁立,云霧繚繞,展現(xiàn)出三峽“險、峻、雄、奇”的絕美風貌。</p><p class="ql-block">?文化層面的至善處:以夔龍傳說、巴人來歷、三國歷史等為文化背景,奉節(jié)作為古夔州所在地,承載著2300年的詩城文化,李白、杜甫等眾多詩人在此留下上萬首詩,是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至善之地。</p><p class="ql-block">?精神層面的至上處:從峽江纖夫到三峽移民,奉節(jié)人民不屈不撓、勇于拼搏、積極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一直延續(xù),體現(xiàn)了“山高人為峰”的氣魄和果敢,是精神層面的至上境界。</p><p class="ql-block">?綠色發(fā)展的至臻處:奉節(jié)處于渝東北生態(tài)涵養(yǎng)發(fā)展區(qū),三峽之巔踐行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理念,做到發(fā)展與保護相統(tǒng)一,走出一條經(jīng)濟發(fā)展與生態(tài)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綠色發(fā)展之路。</p> <p class="ql-block">9:20赤甲廣場集合乘車,經(jīng)40分鐘的車程便到白帝城。</p><p class="ql-block">白帝城的歷史可追溯到西漢末年,公孫述割據(jù)蜀地,自封“白帝”,修筑子陽城并改名“白帝城” 。</p><p class="ql-block">白帝城位于長江三峽的西端起點,重慶奉節(jié)縣境內(nèi),雄踞于白帝山巔,俯控著長江三峽最為險峻的瞿塘峽入口,是扼守長江咽喉的“夔門鎖鑰”,戰(zhàn)略位置極其重要 。三國時期,劉備在夷陵之戰(zhàn)慘敗后,退守于此,病危之際上演了著名的“白帝城托孤”,將后主劉禪與蜀漢江山托付給諸葛亮,成為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節(jié)點 。</p><p class="ql-block">這座古城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詩詞的匯聚地。李白在此寫下“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輕快與豪邁;杜甫登臨感懷,發(fā)出“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悲鳴 。眾多文人墨客的詩篇,使白帝城超越了單純的軍事堡壘,升華為中國詩歌史上的璀璨地標 。</p><p class="ql-block">從游客中心進入景區(qū),走過新修的風雨廊橋到達忠義廣場。碩大的廣場在香樟、銀杏等名貴樹木的掩映環(huán)抱下,顯得莊重而古樸 。廣場中央是手握羽扇,衣襟飄拂,神情肅穆的諸葛亮銅像。高大的銅像突出展現(xiàn)了其忠貞堅定、沉著智慧、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崇高人格品質(zhì)。</p> <p class="ql-block">以銅像為起點向右前方拾級而上便到了白帝廟,并依次參觀托孤堂、蜀漢堂、明良殿、文臣武將廳、武侯祠、碑林等景點。</p> <p class="ql-block">白帝廟內(nèi)有兩塊較為著名的石碑,一曰“鳳凰碑”、一曰“竹葉碑”。</p><p class="ql-block">鳳凰碑又稱“三王碑”,用細膩線條刻畫了鳳凰、牡丹、梧桐,分別代表“鳥中之王”“花中之王”“樹中之王”。此碑為明末清初作品,距今有三百多年歷史,碑刻技藝精湛,整體構思巧妙。</p><p class="ql-block">“竹葉碑”又名“丹青正氣圖”,遠看是三枝翠竹,細看卻是一首五言詩“不謝東篁意,丹青獨自名,莫嫌孤葉淡,經(jīng)久不凋零”(詩作者是清朝曾崇德 )。作者借此贊揚三國時劉備三兄弟的業(yè)績,碑上還有一首七言詩及作者小序,藝術構思獨特。</p> <p class="ql-block">觀星亭位于武侯祠前,相傳諸葛亮率軍入川時,曾在此夜觀星象,“觀星亭”由此得名 。上層6根木柱代表天、地和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底層12根木柱表示一年的十二個月,12根柱子,有粗有細,區(qū)分12個月中的大月小月,體現(xiàn)了古代人們對天文和時間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站在赤甲觀景臺,眼前展開的正是第五套人民幣十元背面的壯美畫卷,瞿塘峽的雄偉險峻讓人震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敬畏 。</p> <p class="ql-block">13:00搭乘長江孚泰2號船從奉節(jié)港出發(fā)前往宜昌,期間,在16:20下大船上小船游神女溪15公里。</p><p class="ql-block">神女溪位于重慶最東的縣巫山縣境內(nèi),零三年之前是個小水溝,三峽大壩建成后水位升高了75米,便成了一景點。17:50下小船上大船繼續(xù)前行至宜昌太平溪港。</p> <p class="ql-block">游巫山神女溪,聽地道巫山曲。</p> <p class="ql-block">8月8日</p><p class="ql-block">早7:00下船乘坐宜昌的大巴車于7:30前往三峽大壩景區(qū),于10:45登上三峽豪華游輪見證國之重器——三峽大壩垂直升船機。</p><p class="ql-block">三峽垂直升船機,堪稱大壩的“超級電梯”,是世界規(guī)模最大、技術最復雜的升船機,它最大提升高度113米,今天提升了85米。</p> <p class="ql-block">從三峽觀光游輪下來,先前坐的大巴車把我們一眾游客從秭歸送到宜昌游客中心,我們祖孫四人打車到宜昌東站附近的預訂酒店休息,晚餐后步行到酒店附近的宜昌350Km時光道觀光。</p> <p class="ql-block">8月9日,參觀宜昌博物館。</p><p class="ql-block">博物館里,歷史展廳總令人著迷,它就像一個個時光膠囊,總能讓人一頭扎進去就忘了時間。那些帶著歲月包漿的文物,哪怕是一塊不起眼的陶片、一枚生銹的錢幣,都藏著千百年前的故事——或許是某個工匠的巧思,或許是一場市集的喧囂,又或是一段王朝的興衰。</p><p class="ql-block">站在“巴楚夷陵”展廳精美的青銅器、漆器、陶器前,看到了巴文化的質(zhì)樸與楚文化的浪漫相互交融,逐漸形成獨特的巴楚夷陵文化。</p><p class="ql-block">出土于秭歸縣東門頭新石器時代城背溪文化遺址內(nèi)的“太陽人”卻蘊藏著遠古時期人們對太陽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這次暑假帶外孫們的重慶、三峽、宜昌之旅,堪稱一趟“立體式”的成長體驗,既有歷史的厚重、自然的壯闊,也有城市的煙火與時代的印記,一路走下來,祖孫四人都收獲滿滿:難忘城市煙火與歷史記憶交織的重慶、自然奇景與人文傳說碰撞的三峽沿線、工程奇跡與文明脈絡串聯(lián)的三峽大壩的垂直升船閘、一眼千年讀懂峽江的宜昌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整趟旅程從城市到山水,從歷史到當下,從傳說到現(xiàn)實,既有讓孩子們驚嘆的奇觀,也有值得細細品味的精神養(yǎng)分,想必會成為他們成長中一段難忘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3日于海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