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雅典一定不能放過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打車來到博物館門口時,望著這座建于19世紀(jì)的建筑,好奇和期待令我們加快了入館的腳步。</p><p class="ql-block">這座博物館是始建于1866年,直到1889年才完工,它不僅是希臘最大的博物館,更是連接現(xiàn)代與古希臘輝煌文明的橋梁。</p><p class="ql-block">這座博物館見證了無數(shù)考古發(fā)現(xiàn)的誕生,也守護著古希臘各個時期的文化與藝術(shù)成就,尤其是邁錫尼文明的珍貴遺物。</p> <p class="ql-block">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藏品近2萬件,共有兩層展廳,按歷史時期和文明脈絡(luò)分區(qū):一層集中展示史前至古典時期文物,包括克里特文明、邁錫尼文明的陶器、青銅器和黃金寶藏;二層則以古典時期雕塑為主,從古風(fēng)時期的僵硬造型到古典盛期的自然動態(tài),清晰呈現(xiàn)希臘雕塑藝術(shù)的演變。</p><p class="ql-block">館內(nèi)提供多語言語音導(dǎo)覽(含中文),租金6歐元,也可預(yù)約專業(yè)講解員(需提前3天通過官網(wǎng)預(yù)約)。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閉館,門票15歐元,歐盟成員國公民及18歲以下游客免費。館內(nèi)允許拍照(禁用閃光燈),禁止攜帶食物和大型背包,入口處有寄存柜可供使用。</p> <p class="ql-block">因為前兩天在邁錫尼上了一堂希臘青銅器時代的歷史課,當(dāng)時就被掃盲了。那里的博物館中為數(shù)不多的藏品已經(jīng)令人心頭一震,得知大量的相關(guān)物品都在雅典考古博物館,所以無論如何也要來看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邁錫尼文明的黃金寶藏,的確是博物館中最震撼的發(fā)現(xiàn)之一。1876年,海因里?!な┤R曼在邁錫尼的“墳?zāi)谷”中發(fā)掘出大量黃金飾品,震驚了整個世界。這些墓葬中埋葬著男性、女性和嬰兒,他們仰臥著,仿佛只是沉睡。從陶器的風(fēng)格可以判斷,這些墓葬的年代跨越了公元前16世紀(jì)到15世紀(jì)。而那些金銀首飾、青銅器、進口的琥珀和天青石制品,無不顯示著墓主人生前的顯赫地位。荷馬筆下的“黃金豐富的邁錫尼”,果然名不虛傳。</p> <p class="ql-block">這些文物不僅展現(xiàn)了邁錫尼人的工藝水平,也讓人想象他們?nèi)粘I钪械奈淦髋c裝飾品。</p> <p class="ql-block">展柜里,一組組的古代文物靜靜陳列著。金質(zhì)的花朵狀裝飾、長條形金飾和小金飾件在燈光下閃爍著柔和的光芒,下方是一排排青銅箭頭和刀具整齊排列。</p><p class="ql-block">“花朵狀金飾”實為當(dāng)時的發(fā)冠或衣飾組件,花瓣邊緣有細(xì)密的錘揲紋路,模擬自然界的花瓣褶皺。這種工藝需將金箔加熱至特定溫度后反復(fù)捶打塑形,反映出邁錫尼人對黃金延展性的精準(zhǔn)掌控。</p> <p class="ql-block">金飾的大量存在,說明當(dāng)時的冶煉技術(shù),特別是煉金術(shù)的能力是不一般的。</p> <p class="ql-block">除了黃金制品和金屬武器,還有石器、骨器和玉器。每一件都標(biāo)注著詳細(xì)的說明,它們講述著幾千年前的故事。這些工具和飾品,是古代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也是他們生活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展柜中還有陶器、金屬器皿、武器和裝飾品,每一件都帶著歷史的痕跡。凝神靜氣地想象著它們曾屬于某個戰(zhàn)士、祭司或普通百姓,承載著他們的信仰、生活和夢想。</p> <p class="ql-block">在珠寶展區(qū),一排排陳列柜中擺放著項鏈、耳環(huán)、手鐲等飾品,材質(zhì)多樣,色彩斑斕。這些珠寶不僅美麗,也反映了古代社會的審美與工藝。</p> <p class="ql-block">在古典晚期的展廳中,有許多雕塑作品。這一時期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更加現(xiàn)實,人物的表情和動作更加自然。這一時期有許多偉大的雕塑家,如普拉克西特萊斯和萊西波斯,都在這一時期活躍。他們的作品不僅展現(xiàn)了神祇的莊嚴(yán),也描繪了人類的情感與生活。</p> <p class="ql-block">這一尊“少年騎手”(Jockey of Artemision)是公元前140年左右的青銅群像,1928 年同船被打撈上岸。</p><p class="ql-block">在一匹奔馬有一位非洲面容的少年騎在奔騰的馬背上,因此常被用來證明古希臘與北非之間的交流。</p><p class="ql-block">少年臉上帶著緊張與痛苦的表情,左手握著韁繩,右手舉著鞭子,仿佛正要沖過終點。這尊雕像被稱為“Artemision Jockey”,從沉船中被打撈出來后修復(fù)完整。它讓我仿佛聽到了馬蹄聲,感受到了古代競技場上的激情。</p> <p class="ql-block">一座被稱為“告別碑”的墳?zāi)辜o(jì)念碑。它描繪了一位身著“希頓”長袍(古希臘貴族女性標(biāo)準(zhǔn)服飾)的女人,右手輕抬作告別狀,正與一位腰間佩劍站立的親人告別,另一側(cè)站著一個陷入沉思的人。三個人的眼神交流刻畫的生動傳神。這座紀(jì)念碑建于公元前350-325年,原本還有山形墻和基座,如今只剩下這感人的一幕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尊青銅雕像是鎮(zhèn)館之寶。它描繪的是一位神祇,可能是宙斯或波塞冬,但因為手中的物品已經(jīng)遺失,無法確定身份。(手拿著霹靂的是宙斯,拿著三叉戟的是波塞冬。)</p><p class="ql-block">雕像的肌肉線條流暢,姿態(tài)生動,是早期古典時期雕塑藝術(shù)的杰作。它讓人感受到古希臘藝術(shù)家對人體結(jié)構(gòu)的深刻理解與表現(xiàn)力。</p> <p class="ql-block">珀爾修斯斬女妖美杜莎,1901年發(fā)現(xiàn)于安提凱特拉島( Antikythera )的古船殘骸中,約為公元前340﹣前330年,珀爾修斯手中的美杜莎的頭顱已經(jīng)遺失。</p><p class="ql-block">不過我們會找到美杜莎的頭顱的。</p> <p class="ql-block">不服氣,比比身材吧!</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館的另一側(cè),有一尊狄俄尼索斯的雕像。他是酒神,也是戲劇、豐收與歡樂的象征。這尊雕像展現(xiàn)了他的優(yōu)雅與神秘,站在他身旁,仿佛能聞到葡萄的香氣,聽到狂歡的歌聲。</p> <p class="ql-block">一幅浮雕描繪了狄奧尼索斯手持酒杯的形象,展現(xiàn)了古希臘人對酒神的崇拜。浮雕風(fēng)格古樸,卻充滿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展廳深處,一組組的石雕作品,描繪了不同的場景。這些雕刻細(xì)節(jié)豐富,人物表情生動,圓潤的肌膚似乎也有了溫度。</p> <p class="ql-block">這一組雕像是阿芙羅狄蒂、潘和愛洛斯的故事。阿芙羅狄蒂試圖躲避潘的追求,而愛洛斯則在一旁幫助她。這組雕像生動地展現(xiàn)了古希臘神話中的幽默與戲劇性。</p> <p class="ql-block">這是正義女神忒彌斯,她身穿華麗的長袍,緊閉著雙眼,神情莊重。她是羅馬神話中“蒙眼朱斯提提亞(Justitia)的前身,但其“蒙眼”的形象更突出“無視身份、地位,只憑事實與法律裁決”的寓意,也是無論貧賤,一視同仁的公平理念。她是秩序與正義的象征,古希臘人對法律與道德是十分重視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根雕刻精美的柱礎(chǔ)上面裝飾著龍形圖案,展廳里的每一件文物,都見證著古代建筑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邁錫尼文明(約公元前1600年-前1100年)是古希臘青銅時代的重要文明,其宗教體系對后來的古希臘神話有深遠影響。邁錫尼人崇拜的宙斯、赫拉、波塞冬等神祇,在后世希臘神話中逐漸形成了明確的職能分工,這些職能也可追溯至邁錫尼時期的信仰基礎(chǔ):</p><p class="ql-block"> 宙斯(Zeus)作為最高天神,被認(rèn)為是天空、雷電、風(fēng)暴的主宰,同時也是眾神之王,掌管宇宙秩序、命運和人間王權(quán),象征著權(quán)威與統(tǒng)治力。</p><p class="ql-block">?赫拉(Hera)作為天后,與婚姻、家庭、生育密切相關(guān),被視為婚姻的保護者,同時也與王權(quán)的合法性存在聯(lián)系。</p><p class="ql-block">?波塞冬(Poseidon)主要掌管海洋、地震和馬匹。在邁錫尼時代,海洋對愛琴海文明的貿(mào)易和生存至關(guān)重要,波塞冬因此被視為強大的自然力量象征,地震被認(rèn)為是他的怒火所致,而馬匹則與貴族權(quán)力和軍事活動相關(guān)。</p><p class="ql-block"> 這些神祇的職能在邁錫尼時期可能已具雛形,經(jīng)過后續(xù)的發(fā)展,在古希臘神話中變得更加系統(tǒng)化和人格化。</p><p class="ql-block">終于在博物館里想起小時候看的《希臘神話》中的神(人)物關(guān)系啦!原來他們起源與邁錫尼??!</p> <p class="ql-block">在雕塑區(qū)逗留的時間有點長了。</p> <p class="ql-block">邁錫尼的藝術(shù)風(fēng)格以對稱、狩獵與戰(zhàn)爭場景為主,陶器和壁畫展現(xiàn)了他們的生活與信仰,不得不說三千多年前古希臘的工藝品雕刻精細(xì),制作水平高超。</p> <p class="ql-block">陶陶罐罐的東西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雖然生活的地域不同,人類的前進腳步似乎同步。</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40年對應(yīng)中國的西漢時期,具體是漢武帝劉徹在位初期(漢武帝在位時間為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p><p class="ql-block">在中國的博物館中,說起著名的漢代文物,長信宮燈、金縷玉衣、馬踏飛燕等等都是耳熟能詳?shù)模涔に囁骄烤?,和在這里看到的工藝品沒有伯仲之分,在交通尚不發(fā)達的3000多年前,這種工藝方面的交流是怎么完成的?難道東西方的工匠們是同時上了天網(wǎng)課?</p><p class="ql-block">不過,古希臘雕塑追求“人體比例和諧”,漢代“馬踏飛燕”以力學(xué)平衡展現(xiàn)動態(tài)美,兩者都體現(xiàn)了對“自然規(guī)律”的探索,這種共性或許源于人類對“完美形態(tài)”的共通追求。</p> <p class="ql-block">站在展柜前,看著牛頭雕像、陶器和金面具,心中充滿敬意。這些文物是古希臘文明的見證,也是人類歷史的瑰寶。仿佛能聽到時光的低語,感受到那些曾經(jīng)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最后在馬賽克展區(qū)找到“美杜莎頭顱”,發(fā)現(xiàn)其蛇發(fā)纏繞的紋路與邁錫尼金飾的曲線驚人相似——原來從青銅時代到羅馬時期,這個“凝視即石化”的符號,早已成為希臘藝術(shù)的隱秘基因。</p> <p class="ql-block">用兩個小時,觀看世界十大頂級博物館之一的雅典考古博物館,這個與盧浮宮、大英博物館等知名博物館同屬一個梯隊的考古博物館,真不是三兩個小時能看明白的。</p><p class="ql-block">不過在希臘雅典能有這樣一場文化體驗,的確是一件幸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