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民電影院</p>
<p class="ql-block">我家住在慶春路,人民電影院是我小辰光最愛去的地方。每次走到電影院前的小廣場,心里就特別激動,那種熱鬧和親切的感覺,至今都還記得。電影院門口兩邊的墻上,掛著中國十大影星的照片和即將上映的電影海報,每到晚上,這里總是擠滿了來看電影的人。在五、六十年代,看電影對我們來說是一件非??鞓返氖?,那種期待和興奮,現(xiàn)在想來,依舊讓人嘴角上揚。</p> <p class="ql-block">城站</p>
<p class="ql-block">城站火車站前,人來人往,三輪車??吭谡厩埃路饡r間在這里稍作停留。我總喜歡站在站前,看著人們帶著期待和不舍匆匆而過。那些建筑、那些車輪聲,都像是老杭州的低語,講述著一段段舊時光?;疖囌镜奈蓓斢新N角,磚石結(jié)構(gòu)的墻壁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痕跡。這里沒有現(xiàn)代車站的冷峻與高效,只有一種溫潤的舊日氣息,讓人不自覺地放緩腳步,去聆聽那些被時光掩埋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菜市橋</p>
<p class="ql-block">菜市橋的街道上,黑白的色調(diào)仿佛是歲月的濾鏡,騎自行車的人們穿梭其中,商店的招牌靜靜佇立,行人和車流交織,卻并不喧囂。這座橋下的生活節(jié)奏,總是那么從容,仿佛時光從未急促過。我常常覺得,這樣的街道,才是杭州最真實的樣子。沒有游客的喧囂,也沒有商業(yè)化的浮華,只有人們?nèi)諒?fù)一日的平凡生活,在這里緩緩流淌。</p> <p class="ql-block">慶春路道口</p>
<p class="ql-block">慶春路道口的街道熱鬧非凡,汽車和摩托車在暖色調(diào)的畫面中穿行,行人不緊不慢地過馬路。高樓與路燈的剪影,讓人仿佛嗅到了舊日的煙火氣。這里,是老杭州最真實的生活寫照。街道兩旁的小店,門口擺著老舊的桌椅,老板坐在門口曬太陽,偶爾抬頭看看來往的車輛。這樣的場景,總讓我想起小時候,家門口那條巷子,也是這般熱鬧卻不失溫情。</p> <p class="ql-block">鼓樓</p>
<p class="ql-block">鼓樓前,街道上有行人和自行車緩緩經(jīng)過,一位身穿制服的人員在指揮交通。鼓樓靜靜矗立,像是一個見證者,看著這座城市的變化,也守護著那份熟悉的味道。我總在想,鼓樓是不是也有記憶?它看過多少代人的成長,聽過多少次清晨的吆喝與夜晚的歸途?它就像一位沉默的老人,守著這座城市的根,也守著我們心中最柔軟的那一角。</p> <p class="ql-block">拱宸橋</p>
<p class="ql-block">拱宸橋橫跨運河,橋上有行人來往,河中幾艘船只靜靜停泊,還有兩人在劃船。沿河的房屋與遠(yuǎn)處的煙囪,勾勒出一幅寧靜而生動的畫面。橋上的腳步聲、船槳的水聲,都在訴說著老杭州的故事。我常常站在橋上,望著河水緩緩流淌,仿佛能看見過去的影子在水中浮現(xiàn)。那些年,人們在這里洗衣、挑水、乘涼,如今雖然少了煙火氣,但那份寧靜依舊,仿佛時間從未真正離開過。</p> <p class="ql-block">我小辰光</p>
<p class="ql-block">我小辰光,家住在青年路大鐘對面,對面有家天津味真館,每到晚快邊兒,店旁邊會停上好幾部三輪車,踏兒哥們邊歇力邊等生意,三五個人夜飯吃飽聚攏后就開始吹腮兒。嘴巧好討生意做,他們嘴巴功夫個個厲害,有人會口技、有人會唱戲文、更多的是會說大頭天話,還互相別苗頭。弄得來我們格批豆兒鬼屋里不蹲,辰光一到就圍牢三輪車聽他們嚼舌頭?,F(xiàn)在回想起來,他們說的都是老杭州民間文化精華,但那時我年紀(jì)小聽不懂。</p>
<p class="ql-block">讀中學(xué)時,一個夏天的晚上,踏兒哥們在燈光球場前排隊停車,三三兩兩地歇在自己的車子上。老楊師傅挑頭說:“從太平洋電影院到斜對面的天香樓,不準(zhǔn)過橋,走不走得過去”?大家還在冥思苦想中,楊師傅熬不牢就一古腦兒說出來的:“中間是隔了條浣紗河,源起自涌金門的水城門,流經(jīng)延齡橋、小木橋、開元橋、泗水芳橋、井亭橋、洪福橋、鞔鼓橋、平海橋后向西經(jīng)龍翔橋、小車橋而流入湖墅河為終點。不過橋是真當(dāng)繞不過去的”。我也清楚記得,從前浣紗河的水清澈明亮、潺潺流動、河道彎彎曲曲,是市中心的一道風(fēng)景。文革期間浣紗河被填改為防空洞,也就是葛毛的浣沙路了。老楊說完橋后,一面孔格神氣活絡(luò)現(xiàn)。老包師傅看不落去,說:“不要抖五抖六的,你們說不說得出杭州含十二生肖的路名”?大家想的吃力活煞,實在是說不全。老包有滴兒海馬兮兮了,極粒谷落地一一道來:“六和塔玉鼠、牛坊嶺、獅虎橋、玉兔路、龍翔路、白花蛇散巷、馬市街、羊血弄、猴市街、金雞嶺、狗兒山、殺豬弄”。聽得我們眼烏珠都有點兒定起,兩個字“服貼”。讀過高中的陳師傅從車子站了起來說:“實格種小兒科的東西就鮮龍活跳、極叫皇天的,來點有文化,杭州十大名菜是啥西?一個不好少的噢”。大家調(diào)頭翻身的數(shù),總歸說不全。老陳裝深沉了:“舌尖文化你們是吃不落的,坦悠悠地告訴大家,西湖醋魚 、東坡肉 、一品南乳肉、叫化童雞 、清蒸鰣魚 、龍井蝦仁、魚頭豆腐 、太和鴨子 、文龍醬鴨 、西湖莼菜湯 ,這是最正宗的”。踏兒哥們都有點兒釘頭碰鐵頭、互不賣帳的。小黃不服氣了:“我也讀過幾天書的,你不要樂亂三千、精頭怪腦的。有書為證,因杭州話說起來比較急促,加上“兒”字可以起到緩讀作用,便于聽識,格你倒想想看,杭州話里三個字中間加兒的食物名,說十個,一個也不能少”。有點兒難度,眾人好不容易說了幾個,就再也想不出來的。我在一邊搜腸刮肚也想出了兩個,喉嚨咣響直叫:“蓋兒頭、門兒布”。小黃烏珠朝我一瞪:“豆兒鬼,格兩樣?xùn)|西好食饑的?”接著小眼睛瞇起有趣得瑟的說:“本人公布答案,筒兒骨、瓢兒菜、烤兒鲞、筒兒面、片兒川、棒兒糖、棗兒瓜、芡兒粉、賤兒飯、嬰兒糕”。這幫踏兒哥們相互對嫖誰也不服誰,爭得來極叫皇天、死去活來??彀胍谷鼤r,又聚在一起老酒彌彌,一天就快樂過光的。從他們身上,我領(lǐng)悟到了杭腔杭調(diào)的市井俚語竟深藏著文縐縐的內(nèi)涵,也透出工人師傅們的靈光、風(fēng)趣、幽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