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名:范若蘭<br>美篇號:12061896<br>拍攝日期:2025年4月24日<br> <p class="ql-block">拉巴特是摩洛哥首都,是全國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拉巴特城始建于12世紀的穆瓦希德王朝,1912年摩洛哥成為法國的“保護國”后,法國人將摩洛哥首都從馬拉喀什遷到拉巴特,從此這里一直是摩洛哥的首都。</p> 拉巴特瀕臨大西洋,湛藍的大海、高聳的燈塔、岸邊的遍地黃花,為拉巴特帶來自然之美。 而作為首都,拉巴特還有兩個標志性建筑,即哈桑塔和穆罕默德五世陵墓,前者代表了摩洛哥的輝煌過去,后者象征著現(xiàn)代摩洛哥的獨立與尊嚴。 <p class="ql-block">哈桑塔建于1195年,穆瓦希德王朝時期,偉大的蘇丹雅庫布·曼蘇爾(Yacoub Al Mansour)雄心勃勃,希望通過建造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來展示摩洛哥的力量,彰顯伊斯蘭在世界上的地位。根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的設(shè)計圖紙,這座清真寺占地25000平方米,有19個殿堂和480根柱子,宣禮塔高達80米,將是世界第一??上У氖?,隨著曼蘇爾蘇丹于1199年去世,這座清真寺就此停工,建造了一半的清真寺的木頭后來被拆下來造了艦船,其余的建筑漸漸荒廢。1755年的一場大地震將其徹底毀壞,現(xiàn)在僅剩312根大石柱,仍可想象其昔日的雄偉。</p> 但建了一半的哈桑塔卻在地震中幸存下來,哈桑塔保存基本完好,單邊長16米,高44米,四周雕刻著精致的花紋,體現(xiàn)了阿拉伯風格的裝飾藝術(shù)和摩爾特有的建筑風格。 <p class="ql-block">哈桑塔代表了摩洛哥曾經(jīng)輝煌的歷史,因此在1956年摩洛哥獨立時,國王穆罕默德五世就是站在這座塔上,宣布摩洛哥國家獨立。哈桑塔見證了這個古老國家的新生,也成為了摩洛哥民族獨立和自由的新紀念碑。</p> 在哈桑塔對面,是現(xiàn)代摩洛哥國父穆罕默德五世的陵墓,亦稱國父陵。穆罕默德五世于1961年去世,1962年開始修建王陵,地址就選在哈桑塔旁邊,喻示著宣布摩洛哥獨立的國王守護著哈桑塔,而哈桑塔則見證著他一生最偉大的成就。 國父陵院門兩旁,有身著紅色軍裝、身披寬大的白色斗篷的士兵把守,他們手持步槍,騎著駿馬,英武之氣逼人。 走近國父陵,這幢四方形建筑為現(xiàn)代阿拉維王朝建筑風格,歷時9年才建成,通體由白色大理石建造。 陵墓的四個入口都有身穿紅色軍裝、高大英俊的衛(wèi)兵把守,游客爭相與他們合影。 陵墓外面一圈回廊,優(yōu)美的圓拱門,簡潔大方的精致花紋。屋頂為綠瓦屋頂,呈金字塔形,整個建筑莊嚴雄偉,是摩洛哥現(xiàn)代建筑的杰出代表。 進入陵墓內(nèi)部,墻壁裝飾著各種精致的圖案,地板為花崗巖,屋頂由桃花心木精心雕刻而成,上面包有金葉,并飾以彩繪玻璃。璀璨的吊燈將墓室照耀得金碧輝煌。穆罕默德五世石棺位于正中的天井之中,拋光的深色大塊花崗巖使得石棺好像漂浮在綠色的水面上。墓室內(nèi)還有國父兩個兒子的靈柩,即哈桑二世及阿卜杜拉親王墓。 <p class="ql-block">國父陵的附屬建筑包括一座博物館,展示著17世紀以來摩洛哥王朝的歷史。博物館石墻綠瓦,圖案精美,古樸而典雅。小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到此地參觀學習,接受愛國主義教育。</p> <p class="ql-block">哈桑塔邊上,墻壁布滿建造哈桑清真寺時留下洞眼,透著歷史的滄桑;椰子樹在風中勁舞,透著生命的韌勁;市民們坐在道旁,享受著安寧的生活。我們雖因摩洛哥國王有外事活動而不能外觀王宮,但參觀了拉巴特的這兩個標志性建筑,也算沒有遺憾。</p> 主要資料來源:<br>1、 百度百科。<br>2、 鄧嘉等著:《北非花園:摩洛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br> 感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