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來到吐魯番,我本人很想去吐魯番高昌故城走一走,因高昌故城既是中國古代城市營建史上的典型代表,于1961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又是世界古代城市遺址中難得的人類文化遺存,并于2014年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的組成部分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p><p class="ql-block">不過,真要去現(xiàn)場恐怕會大失所望。曾經(jīng)繁華的都市早已是一片廢墟,滿目蒼涼。說真的,想游高昌故城,不如就到吐魯番博物館,至少還有文物、圖片及文字的詳細(xì)介紹,收獲會更大。</p> <p class="ql-block">不要小瞧吐魯番博物館,它可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國家一級博物館,</span>新疆第二大博物館,上海市很多區(qū)的博物館還夠不上這一級別呢。其藏品包括石器、陶器、絲織品、文書、古尸等20637件/套,珍貴文物892件/套,以絲綢之路文明和多元文化交融為主要特色。</p> <p class="ql-block">吐魯番博物館整體呈<span style="font-size:18px;">半圓形,頂部巧妙傾斜,從空中望去,宛如新月般靜臥于大地之上。外墻涂上</span>了當(dāng)?shù)靥赜械耐咙S色,給人以滄桑穩(wěn)重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入館即直奔巨犀化石陳列廳,去觀賞<span style="font-size:18px;">鎮(zhèn)館之寶——</span>吐魯番美麗巨犀化石。</p> <p class="ql-block">這具天山巨犀化石是1993年蘭新鐵路復(fù)線修筑過程中在吐魯番東部的飛躍火車站發(fā)現(xiàn)的,是陸地上曾經(jīng)生存過的最大的哺乳動物,更<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我國發(fā)現(xiàn)的唯一完整的巨犀骨架,其價值不言而喻。</span>它生活在距今2400萬年前的漸新世,體長約9米,體重約30噸。后因氣候變化,<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終美麗巨犀在漸新世末期絕滅。</span></p> <p class="ql-block">廳內(nèi)還有坦氏板齒象化石,主要分布在亞洲,與現(xiàn)代大象相近,它們生活在大約1600萬年前的中新世中期。</p> <p class="ql-block">吐魯番博物館有三個展陳最為精彩。</p><p class="ql-block">一是主題為“絲路明珠”的吐魯番通史展陳,它以時間為脈絡(luò),分為遠(yuǎn)古石器時代、先秦時期、兩漢時期、魏晉至隋朝時期、唐朝時期、五代宋元明時期和清朝時期7個單元,向觀眾展示吐魯番燦爛悠久的歷史,體現(xiàn)了吐魯番作為古代四大文化的交匯點、古代絲綢之路樞紐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絲路明珠吐魯番——通史陳列”展出文物近300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8件。所展出的文物主要有以紅色彩陶和素陶為代表的,有著明顯地方特征的早期文化遺存;大量的絲織品是絲綢之路上的典型文物,有錦、絹、紗等各類品種,十六國時期的共命鳥紋刺繡、唐代的花鳥紋錦等都是稀世之寶;舉世聞名的吐魯番出土文書有契約、籍帳、官府文書、私人信札等,是研究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的重要資料。</p> <p class="ql-block">吐魯番彩陶,西周~漢代(公元前1046~公元220年)。</p> <p class="ql-block">水波紋裁絨毯,西周。</p> <p class="ql-block">麻布褲子,漢。</p> <p class="ql-block">彩繪武士俑,高昌郡時期(公元327~460年)。</p> <p class="ql-block">彩繪泥塑馬,高昌郡時期。</p> <p class="ql-block">三足刻畫彩陶盆,晉~唐(公元266~907年)。</p> <p class="ql-block">彩繪武士俑、騎馬俑、男立俑及儀仗俑,唐代(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鎮(zhèn)墓獸,唐代。</p><p class="ql-block">辟邪神獸來自中原墓葬文化,也是中原漢文化在此傳播的重要物證。</p> <p class="ql-block">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這件辟邪神獸高70厘米?;㈩^,豹身,狐尾,在青灰色身體上有彩繪褐、藍(lán)色圈點紋。瞪大的眼睛,張大的嘴內(nèi)露出大而尖的牙齒,頭頂及肩部插有板翼,顯得兇猛威武。</p> <p class="ql-block">吐峪溝第44窟復(fù)原場景,唐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吐峪溝第44窟是該石窟群中保存最完想、色彩最鮮艷、造型最優(yōu)美的洞窟。其頂部為蓮花造型藻井,四角繪有四大天王像,四壁為一佛兩菩薩講經(jīng)圖,中間為佛本生故事壁畫,反映了中原佛教藝術(shù)與西域文化的融合。</span></p> <p class="ql-block">第二個精彩的展陳則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絲綢之路上交河故城與高昌故城展陳,著重</span>介紹了高昌和交河這兩個吐魯番歷史上最重要的城池。?</p><p class="ql-block">其中,高昌故城是位于中國新疆吐魯番市的一處重要歷史遺址,始建于公元前1世紀(jì),曾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和西域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中心,歷經(jīng)高昌壁、高昌郡、高昌國等多個時期,于14世紀(jì)廢棄,現(xiàn)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p> <p class="ql-block">高昌故城?作為絲綢之路上延續(xù)1400余年的重要樞紐,其歷史典故以軍事要塞起源、玄奘西行駐留、多元商貿(mào)融合最具代表性。?</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8年,漢元帝設(shè)立高昌壁作為屯田軍事要塞,因駐守士卒來自敦煌高昌里得名,寓意“地勢高敞,人庶昌盛”。??</p> <p class="ql-block">公元630年玄奘西行至高昌,麹文泰率眾持燭列隊相迎,強(qiáng)留其講經(jīng)一月,并與唐朝結(jié)為“兄弟之國”。??</p><p class="ql-block">玄奘返程時專程繞道踐諾,發(fā)現(xiàn)高昌已亡國,此事成為《大唐西域記》重要記載。??</p> <p class="ql-block">公元640年唐滅麴氏高昌設(shè)西州,成為絲綢之路貿(mào)易中心。??</p><p class="ql-block">高昌城東北“薩依布隆故城”遺址為古代“末胡營”,出土文書顯示此地集中管理昭武九姓商隊,設(shè)有專門管理機(jī)構(gòu)。??5世紀(jì)文書記載索保等官吏負(fù)責(zé)商稅征收,印證胡商在此長期定居經(jīng)營。??</p> <p class="ql-block">9世紀(jì)中葉,漠北回鶻人西遷高昌,建立高昌<span style="font-size:18px;">回鶻政權(quán),奉行“漢化”、“胡化”并蓄,促進(jìn)與中原和西方的商貿(mào)興旺。后于</span>14世紀(jì)末,高昌城毀于戰(zhàn)火。??</p> <p class="ql-block">高昌故城,繁忙的絲綢之路樞紐。</p> <p class="ql-block">彩繪泥馬俑。</p> <p class="ql-block">伏羲女媧絹畫,<span style="font-size:18px;">國級一家文物,展現(xiàn)中原和西域文化交融。</span></p><p class="ql-block">唐西州時期,出土于吐魯番阿斯塔納古墓,為吐魯番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p> <p class="ql-block">整幅畫面以白、紅、黃、黑四色描繪。伏羲是三皇五帝之首,中華的人文始祖;女媧是造人之神,華夏的孕育之母。代表了陰陽相對、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吐魯番出土的文書舉世聞名,這是</span>卜天壽《論語·鄭玄注》抄本,1969年出土于阿斯塔那古墓363號墓,為“唐景龍四年(公元710年)西州高昌縣寧昌鄉(xiāng)厚風(fēng)里義年”僅12歲的學(xué)生卜天壽書寫,為現(xiàn)存最早《論語》寫本之一。??</p><p class="ql-block">從文獻(xiàn)學(xué)的角度看,《論語·鄭玄注》在唐以后就失傳了。但本世紀(jì)以來在敦煌、吐魯番等地出土了不少《論語鄭玄注》的殘本,而卜天壽的這個抄本是這些殘本中保存較好且最長的卷子,為古代民間書法藝術(shù)以及儒家經(jīng)典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現(xiàn)已列入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p> <p class="ql-block">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畫,石窟修建于南北朝后期的麴氏高昌時期(公元501~640年)。</p> <p class="ql-block">柏孜克里克石窟第27號洞口壁畫——蒙古女供養(yǎng)人像。</p><p class="ql-block">20世紀(jì)初,<span style="font-size:18px;">柏孜克里克石窟屢遭俄、德、英、日等國的盜竊破壞,其中90%的壁畫被偷盜出國,流失海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嗚呼,何時才能收回流失的國寶!?。?lt;/span></p> <p class="ql-block">第三個精彩的展陳主題為“沉睡千年”,即吐魯番出土干尸及其隨葬遺物展,只能用震撼來形容,有忌諱者請略過。</p><p class="ql-block">世界上唯有埃及、新疆兩個地方出土干尸,本人曾于2016年在埃及博物館見過木乃伊,雖保存完整但需依賴人工防腐技術(shù)。而吐魯番博物館展陳的出土干尸,因極端干燥氣候而自然脫水形成,未作人工處理,故更適合用作科學(xué)研究。</p> <p class="ql-block">吐魯番博物館的“沉睡千年”展堪稱是中國之最,這里展出了從春秋戰(zhàn)國直到明清時期的薩滿巫師等11具干尸,包括世界最早剖腹產(chǎn)手術(shù)案例的唐代干尸。</p><p class="ql-block">來這兒參觀的人絕對是“英雄”,膽識過人。以至于展廳入口處明確寫有提示:膽小者、兒童、年長者以及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者慎入。</p> <p class="ql-block">雖然能近距離看到干尸的展覽不太尋常,且會“嚇退”不少觀展人,但沉睡的“他們”對于認(rèn)識古代吐魯番居民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及文化娛樂等有著很大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莊園生活圖,出土于阿斯塔408號墓。</p><p class="ql-block">畫面分三大部分,中間是墓主人家庭,一夫、一妻、一妾坐于案前;右邊繪有井字形田地、藤蔓狀葡萄;左邊繪出墓主人騎馬、狩獵、推磨日常生活場景。一派豐衣足食的富裕人家畫面,生活氣息濃郁,<span style="font-size:18px;">堪稱珍寶。</span></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早的假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代吐魯番先民很久以前就使用</span>假肢,距今約有2200年歷史,是目前世界上出土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的一具,非常具有研究價值。</p> <p class="ql-block">鎮(zhèn)館之寶是出土于吐魯番洋海古墓的薩滿巫師干尸,距今已有2500多年,是吐魯番博物館收藏的一具保存完好的干尸。</p> <p class="ql-block">薩滿巫師干尸側(cè)身屈肢,衣著考究,隨葬品有皮簍、箜篌、銅鈴、銅斧、大麻等當(dāng)時的“奢侈品”。</p><p class="ql-block">薩滿巫師通常也是氏族與部落的領(lǐng)袖人物,他們往往在氏族中充當(dāng)祭司長、醫(yī)師、預(yù)言家、神的代言人等角色,是氏族與部落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阿斯塔納墓出土的一對干尸夫婦,經(jīng)考證為高昌王國侍衛(wèi)軍首腦人物張遁及夫人,辭世于558年。能保存至今,相當(dāng)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吐魯番博物館豐富的館藏能讓我們深入了解吐魯番的歷史文化,感受絲綢之路的魅力,真的很值得一去哎!</p> <p class="ql-block">說完了吐魯番的“游”,順便談?wù)勍卖敺摹笆场焙汀八蕖薄?lt;/p><p class="ql-block">憑心而論,旅行社安排總體不錯。比如這家“巴依先生主題新疆菜”,無論是味道、環(huán)境還是就餐體驗,都算上佳。</p> <p class="ql-block">環(huán)境典雅,服務(wù)周到;</p> <p class="ql-block">菜品豐盛,口味適合;</p> <p class="ql-block">特別欣賞墻上的幾幅3D沙畫,看得出水準(zhǔn)較高。</p> <p class="ql-block">西域風(fēng)情濃郁,讓我忍不住拍照收藏。</p> <p class="ql-block">結(jié)束吐魯番的游覽后,我們將于今晚搭乘火車前往和田,火車上又無法洗澡,渾身汗流浹背,怎么辦哎?</p><p class="ql-block">別慌,旅行社的“貼心”安排來了,特地找家酒店開個鐘點房,讓我們洗澡后“氣定神閑”地上車睡覺,“養(yǎng)精蓄銳”迎接明天的和田之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