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生態(tài)留村</p><p class="ql-block"> 文/佳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座落在太行深處,距離縣城東北13千米的干石山區(qū)的平順縣中五鄉(xiāng)井留村,全村290戶,1132口人,分居在4個自然莊上,有黨員36名,7個黨小組,全村總面積5700畝,其中耕地只有1002畝,人均不足0.9畝,其余全是干石山坡。一個金、木、水、火、土五行俱缺的干石山區(qū),這里既無地上資源,又無地下寶藏,自然事件十分惡劣,被人們稱之為:“山是和尚頭,下雨洪水流,糧田無保障,群眾苦憂愁”。往事不堪回首,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十年九旱,資源匱乏,素以貧窮著稱的留村。曾流傳著一首民謠:"干石禿嶺水土流,村窮人窮難糊口,閨女寡婦外村嫁,留下光棍守坑頭,背井離鄉(xiāng)千里走,留村實在難存留"。這就是當時留村連人都留不住的真實寫照。</p><p class="ql-block"> 60年代初,整合調(diào)整后的留村黨支部,認真聯(lián)系留村的實際,對照本縣和外地的一些先進經(jīng)驗,分析比較,切磋琢磨,一致認為,留村人多地少,山大坡廣,單靠人均9分薄地難以致富,惟一的出路就是“開山興林,發(fā)展林果”。于是,黨支部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針對留村的情況制定發(fā)展林業(yè)生產(chǎn)的總體規(guī)劃:高山遠山松柏林,低山溝凹五果園,背坡核桃地埂化,陽坡花椒連成片。他們廣泛發(fā)動群眾,采取林業(yè)專業(yè)隊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辦法,在坡頂上播油松,在山坡上種花椒,在溝凹里植果樹,在地埂上栽核桃,在河邊上插楊柳,櫛風沐雨十多載,硬是在高山遠山造淞 柏林2400畝,低山溝凹發(fā)展梨果園200余畝,陰坡地埂栽植核桃、柿子等經(jīng)濟樹1.3萬株,用雙手在干石區(qū)繪出了一幅綠色圖畫,千百年來,被貧窮折磨的留村人,透過這巍峨綿延的綠色屏障,看到了留村的希望所在。</p><p class="ql-block"> 陰坡綠化了,剩下的是"光有骨頭沒有肉"的1700畝干旱陽坡,這在70年代還是個沒人敢于涉足的禁區(qū)。是進是退?經(jīng)過反復討論,留村黨支部作出了向陽坡進軍的決定。1972年春他們造反耐旱性較強的松柏、山杏、山桃、刺槐、花椒等數(shù)十種樹苗,東一片,西一塊地在土層瘠薄的陽坡上試驗,大膽探索陽坡綠化的路子,支部書記桑林虎,帶領大伙三易寒暑,幾經(jīng)曲折從反復實踐中,終于闖出了一條"開山造田,蓄水保土,種植花椒"的陽坡綠化新路子,并創(chuàng)造了花椒樹臥苗栽植新辦法。黨支部以8名老黨員為骨干,組織了一支"老愚公綠化專業(yè)隊"。他們夏頂酷日,冬冒嚴寒,艱苦創(chuàng)業(yè),堅持常年開荒造地,到現(xiàn)在共投工6.35萬余個,硬是用拳頭大的石頭壘起5000余條高1米,總長600多千米石岸,墊成5000余塊總面積1160余畝的花椒梯田,栽植花椒樹12萬株,使昔日巖石裸露的干旱陽坡披上了綠裝,老黨員谷永林一人就劈山造田80余畝,植下花椒樹1.6萬余株。</p><p class="ql-block"> 留村黨支部帶領群眾堅持30年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5900多畝干石山,97%山的宜林面積已經(jīng)綠化,共營造松柏林3000畝,發(fā)展梨果園300畝,人均達到2畝用材林,1畝花椒坡、150株經(jīng)濟樹,林果業(yè)已成了留村的一大經(jīng)濟支柱。留村不但植樹不占田,而且治山還增加了100多畝地,1000多畝山地也建成了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田,同1984年前相比,糧食總產(chǎn)量翻了兩番,集體積累增長了6倍,人均純收入翻了5番。當今昔的留村,"高山遠山松柏山,低山溝凹花果園,背坡核桃地埂化,陽坡花椒連成片,層層梯田繞山轉(zhuǎn),清清泉水引上山"。人們都譽稱它是"平順的綠寶石"、"太行山上的綠明珠"。</p><p class="ql-block"> 如今,今非昔比的留村,作為遠近聞名的全省的林業(yè)先進單位,凡到過留村的人,都會被那里滿目翠綠,生機盎然的興旺景象所吸引。更令人感觸的是,留村黨支部帶領留村人30多年如一日,以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愚公移山精神,熱忱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帶領群眾綠化荒山,建設山區(qū),首創(chuàng)了“全國陽坡綠化”的成功經(jīng)驗,把一個昔日貧窮落后的窮山村,初步建成了“林茂糧豐,各業(yè)興旺”的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連續(xù)6年被省、市、縣委組織部門評為先進黨支部。1989年被長治市委樹為“全市十面紅旗黨組織”之一,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光榮稱號。陽坡綠化——成為全國的典型。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采風歸來“話”留村</p><p class="ql-block"> “桃花花你就紅來,杏花花你就白,翻山越嶺我尋你來,呀得呦呦喂……”山崖上,花海茫茫處, 誰的歌聲高亢嘹亮,著實撩人心懷。 </p><p class="ql-block"> 俯瞰山下, 一孔孔的窯洞層層疊疊,掩映在漫山遍野的桃花杏花叢中,有著水粉畫一樣的美,艷而不俗。</p><p class="ql-block"> 家家戶戶十分勤快的農(nóng)人,歡笑著,忙乎著,階前廊下、窯腦場院,他們將采來的山貨涼透曬干。金針、地皮、黨參、連翹,藥材野菜應有盡有。紅果變成干鮮山楂片,柿子制成一串串柿餅。房前屋后,人們把砍下的柴禾碼放得整整齊齊,大山環(huán)抱的村莊,生長炊煙的地方,有著生生不息的根的繁衍。天資聰慧的山里娃從打這里走出,便長了本領,有了出息。 他們和作家桑田一樣,念念不忘家鄉(xiāng)故里, 每每在大山需要的時候,懷揣一顆赤子之心返回。</p><p class="ql-block"> 外來賓客的頻頻光顧,不僅是奔著山村的景致,扶貧攻堅打造出一個響當當?shù)摹熬G色太行明珠”生態(tài)留村—— 有滋有味的故事在此生長,在此傳揚……</p><p class="ql-block"> 是的,留村故事多,遠古的傳說耐人尋味,戰(zhàn)天斗地的新故事更是演繹不斷。一個人才輩出,花果飄香的新留村能讓人留住美好,留住記憶,一個充滿詩意的山鄉(xiāng)。走過路過,映入眼簾的都會是好景致。詩人火鳳凰的一首詩,是在村外的小路上即興而作,拍下的那張《溫馨一家》圖片,在攝影家群里大受贊譽。</p><p class="ql-block"> “ 有誰見過/一棵五尺高的小樹上/竟然筑有五個不大不小的鳥巢/驚訝之余 我不禁脫口而出/“金、木、水、火、土——”/正好象征著留村的農(nóng)林牧副漁/(哇塞,到底是詩人,這景致讓你說出來就是不一樣呦)/來留村采風的詩人作家嘖嘖夸口/跟著帶路的村人往前走/ </p><p class="ql-block"> 一路參觀 邊走邊拍/ 生態(tài)園林村的老街、古廟、石墻土窯/農(nóng)舍新居、劇院、學校 / 背靠大山的桃園和杏林/蔥蘢馥郁的一草一木躍入眼簾 / 道道皆是美景/</p><p class="ql-block"> 一棵樹 / 長在村頭路旁的崖上 手搭涼棚/ 眺望遠方的游子歸來/</p><p class="ql-block"> 一棵樹 / 以其“安居樂業(yè)”的姿態(tài)/</p><p class="ql-block">引體向上 迎來送往/</p><p class="ql-block"> 有誰見過這樣的樹呢/ 它對鄉(xiāng)土不離不棄 堅定不移!/無論酷暑嚴寒 不管風吹雨打/把“根”深深地扎深扎牢 / 他守在“桃花紅杏花白”的/——家鄉(xiāng)/守在桑氏爺爺奶奶的土窯洞前/</p><p class="ql-block"> 一棵樹 并不偉岸/ 卻叫人眼前一亮/它喚起鄉(xiāng)愁 留住記憶/婀娜地舒展著 像撐開的五指/ 花一樣地綻放著/ 樹上那五個可愛的鳥巢 / 昭示著留村人/家家戶戶和諧、美滿/蒸蒸日上的好光景——”</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從一棵樹的崖下走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村頭,奶奶廟前的香火十分的火旺,難怪這里的孩童一個個精靈可愛,活潑有加。他們,是鄉(xiāng)村的未來, 是祖輩的希望。在留村,尊師重教,薪火傳承——“為孩子的成功奠定基礎, 為教師的發(fā)展搭建平臺”,僅是看看校園墻外的標語,你就知道這里的鄉(xiāng)村教育生機勃勃。</p><p class="ql-block"> 踏著大寫的“生態(tài)園林”鄉(xiāng)間致富路,游走在還保留著原始舊貌沉淀與現(xiàn)代文明交錯碰撞的新留村,你會有更多的驚喜和驚訝。一個小村,能吸引十六位國家領導人相繼走進這里參觀與指導,臨別還每人栽種下一棵紀念樹,可想而知,這里不僅僅是地靈人杰的風水寶地,更是蘊含豐富,極富深度開發(fā)與盡心打造的物華天寶之地。綿延不絕的大山,層層梯田環(huán)繞,經(jīng)濟林漫山遍野,蒼松翠柏是天然的綠色屏障。詩畫長廊風景宜人的留村,留住了多少人的匆匆步履。</p><p class="ql-block"> 新一代黨支部信心百倍,新一屆村委立下軍令狀,勞動致富,科學育林—— 山鄉(xiāng)里的花椒披上了大紅袍 ,大搖大擺地“嫁”出山莊。走南闖北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堂而皇之躋身于大都市的超市貨架。吃苦耐勞,白手起家的留村人, 最懂得艱苦奮斗自強不息,頑強拼搏自力更生的道理。目前,這里已經(jīng)走出一條綠色生態(tài)平衡,文明和諧共進的經(jīng)濟發(fā)展之路?!吧鷳B(tài)新農(nóng)村” 、“文明示范村”、 “紅旗黨支部”,年年評先進得榮譽,司空見慣。</p><p class="ql-block"> 放下桂冠,邁步從頭。 留村人勝不驕,敗不餒。埋頭苦干,實干巧干,前輩勞模榜樣,后生不負眾望。一個全村老百姓的“領頭羊”立志要讓農(nóng)民經(jīng)濟收入翻一番,叫現(xiàn)在的村子變個樣?!疤烊患儍羲笔侨祟愘囈陨娴氖滓镔|(zhì)資源,打造綠水青山,促進鄉(xiāng)村文化旅游,一直是留村人的夙愿和目標。</p><p class="ql-block"> 如今,“綠色生態(tài)鄉(xiāng)村”吸引廣大城市人紛至沓來,“歡樂田園居,美麗鄉(xiāng)村游”已納入留村又一個“十年遠景規(guī)劃“的夢想藍圖。 </p> <p class="ql-block"> ?。?)留村有個“辣”支書</p><p class="ql-block"> 早起一睜眼,習慣了摸手機,好在今晨刷抖音,一個鄉(xiāng)村黨支部書記的視頻一下子吸引了我的關注。</p><p class="ql-block"> 前幾年去過一次留村采風,說起來,那天是留村的廟會,記得那是一個“桃花紅杏花白”的時節(jié),我們在村委會與桑秋景見了一面,許多人還與其拍照留念。第一印象中,熱情潑辣、豪爽率真的她,就是一個肩扛鐵鍬,身穿迷彩,臂戴紅袖章的山鄉(xiāng)護林員。哪里曉得,風風火火的她,還是一個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辦公室里“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田間地頭撂下耙子拿鋤頭的“一人多能”的勞動者。</p><p class="ql-block"> 這些年,互聯(lián)網(wǎng)盛行的時代,她又迷上了拍抖音。老百姓喜歡和她在一起,說這個書記沒架子,是咱自己人。和她在一起,不光是勞動干活兒輕松,就是茶余飯后閑嘮嗑,也是快樂無比。有人就經(jīng)常逗她誰說,她不只是會唱戲說快板,大隊里鄉(xiāng)民間的事情忙起來那也是利利索索的一陣風。 </p><p class="ql-block"> 彎彎曲曲的鄉(xiāng)村大道,一路向前的農(nóng)用三輪車上,一個壯如漢子的婦女,開懷唱著“咱兩個在學校,整整三年……”高亢嘹亮的豫劇唱腔,回蕩在山谷溝壑。她就是平順留村的村黨支部副書記。一個和嫁到朝陽溝里的銀環(huán)一樣“決心在農(nóng)村干它一百年……”</p><p class="ql-block"> 自幼喜歡唱唱跳跳的她說的一句口頭禪就是“我要唱戲就唱朝陽溝”可見,她是多么的愛農(nóng)村,愛這里的山山水水。</p><p class="ql-block"> 難怪十里八鄉(xiāng)的老百姓都紛紛傳言,嘖嘖羨慕。留村有個“辣”書記,十里八鄉(xiāng)很出名。會說快板唱大戲,黃河臺上飆英語。潑潑辣辣有本事,她的名叫桑秋景,不但天天拍抖音,還跟群眾演戲劇。留村是“全國文明村”,“先進黨支部”。作為留村人,她很自豪。群眾無不驕傲的說,辣書記的“辣”,辣在敢吼真話,不含糊。鐵婆姨的“鐵”,鐵在扎根太行,意志堅。一雙有力的大手,壘過600里石岸,種過滿坡的花椒樹。土生土長的70后,50多歲的人了,她干勁沖天,一股腦兒的心思就是宣傳家鄉(xiāng)風貌,呼喚出去的山里娃回鄉(xiāng)參與建設新農(nóng)村,時時刻刻尋思著力所能及做好事,努力奉獻一個共產(chǎn)黨員精神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門前山洼下,片片蘋果園,快來快來數(shù)一數(shù),二四六七八。哎呀呀,哎呀呀,真呀真多呀,數(shù)不清多少蘋果園……她把幼兒園孩子《數(shù)鴨子》的兒歌,改編成了《蘋果園》,一邊玩泥巴,一邊和鄉(xiāng)鄰好友唱起這節(jié)奏歡快的兒歌,整個一個十足可愛的老頑童。</p><p class="ql-block"> 平日里拍抖音,她演豬八戒相親、唐僧取經(jīng),一當進入角色,全身心投入,演啥像啥。葡萄架下,綠茵叢中,幽默的牌局,叫人忍俊不禁。“哥哥,哎!你來啦?妹妹?哦!出牌吧,二毛戰(zhàn)地,出吧出吧!單三兒,不過、不過,對七、對八,不要、不要,對勾,不出、不出!45678,你難受不難受?跟我,78910勾,你上頭不上頭?我炸!贏啦? 叫你再出? 你要是能贏我妹你帶走! 哼,走著瞧,你這個大舅子今天當定了……”炎炎夏日爽歪歪,留村的老百姓就是在這樣的樂樂呵呵中盡享著那份愜意的涼爽和快慰。</p><p class="ql-block"> “小青,你怎廋了嘞?”</p><p class="ql-block"> “姐姐,你怎么黑啦呀?”</p><p class="ql-block"> “這幾天,西湖有些曬人,咱們一起去留村躲躲吧!”</p><p class="ql-block"> “好呀,好呀,咱們快快去往留村……”</p><p class="ql-block"> 撥開云霧,眺望遠方,白娘子和小青在空中九萬里就看到了平順留村這顆“太行綠明珠”,她們要飛往那里消夏避暑。</p><p class="ql-block"> “說留村,道留村,竹板一打唱留村。留村故事多,且聽說端詳。陽坡石頭縫,里面蹦綠裝。全國頭一份,十六位領導種樹扎了根。六零年代桑林虎,改革林山掄大鎬。帶著愚公啃荒坡,六百里石岸創(chuàng)奇跡。三十年鑿 穿窮命脈, 荒山禿嶺變糧倉。獎狀糊滿村委墻,六連冠中組部金匾掛胸膛,全國先進黨支部——看今朝,柏戴綠帽,溝洼花果飄飄香,背坡地核桃踮腳望,陽坡花椒翻紅浪。梯田纏繞像龍盤,清泉蹦跳上山崗。說不夸平順“綠寶石”,“太行明珠”在留村……</p><p class="ql-block"> 老百姓常說,一個好婆的,賽過三個好騾的。桑秋景就是平順留村的“宣傳大使”。有時候,她即興表演的效果更勝一籌。隨手霖起一個掃把就能當吉他,什么盆盆罐罐、木棍兒、農(nóng)具,鍋碗笊籬都能拿來一試。小曲兒一出口,山風兒都跟著走?!笆钦l送你來到我身邊……”她演的玉兔精,也很乖巧。</p><p class="ql-block"> 留住記憶,記住鄉(xiāng)愁。在她的心里,就是要留得住婆姨,留得住兒童,留得住那些曾經(jīng)走出大山學知識長本領的返鄉(xiāng)游子。常言道,家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要想留得住村里的人,還能讓外面的人走進這大山里來路尋寶、旅游觀光,那就得上下一條心的想辦法,出奇跡啦。怎么樣讓大家伙有圓夢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具體踐行的實業(yè),依據(jù)天然的綠色屏障,的確是該做做大文章的時候啦。你想,鄉(xiāng)村里窯洞老屋,有家鄉(xiāng)父老,有童年難忘的記憶,親情、愛情、友情,濃濃的鄉(xiāng)情,以及這漫山遍野的松柏長青,再加上經(jīng)濟林里的瓜果飄香,那才是留住“才子”、“佳人”的關鍵所在。 </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就跟著書記匍匐前進,埋伏在村口草叢里的那個婦女實在是憋得忍不住了?!斑@都在這里趴了倆小時了,你要ze(做)甚嘞?”</p><p class="ql-block"> “噓! 扶了扶望遠鏡的桑秋景神秘兮兮地湊近她的耳朵跟兒說到,栓柱家的孩子畢業(yè)回來了,咱們爭取把他給拿下”</p><p class="ql-block"> “啊???”同伴驚訝之余似乎有點明白了。待那小子走近,她倆一“撲”而上……接著就是一頂特制的小花轎子,把個回鄉(xiāng)探親的大學生,紅紅火火的抬回了村莊……桑秋景一陣爽朗的哈哈大笑,想必,大伙已知道,桑書記是又給村里“拿下”一個才子大學生。</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來,苦口婆心的“說教”,想方設法的“拿下”,投其所好的“留住”。這是桑書記為留村興村富民,留住人才,拓展經(jīng)濟發(fā)展的特殊手段和基本策略。在大山里摸爬滾打多年,土生土長的桑秋景,熟悉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說干就干,雷厲風行的她,跑上跑下,跑來跑外,籌資金、上項目,她和村委一班人沒少出力。待人熱情、真誠,遇事親歷親為的她,真正做到了與群眾“打成一片、攣成一蛋”。不僅多才多藝,她還足智多謀。經(jīng)常自編自演文藝節(jié)目,和鄉(xiāng)民一起,在她們精心打造的名副其實的“花果山”上,一邊摘蟠桃,一邊演節(jié)目,《西游記》、《西廂記》、《朝陽溝》、《包龍圖》、就連白娘子和小青,她們都能演得惟妙惟肖,以假亂真。本著一個宣傳留村,拓展農(nóng)林。她“忙中閑”、“玩中樂”,一個村支書,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扶貧濟困,樂于助人。憑著一腔熱血,撲下身子甩開膀子來實干,她贏得了大家的尊重、信賴和認可。</p><p class="ql-block"> 活兒不離手,曲不離口。多年來,一邊走路一邊唱,一邊干活一邊樂的習慣,是桑秋景書記的獨門絕技。在鄉(xiāng)村,她工作如魚得水,生活無憂無慮,她是留村的“義務宣傳員”,更是村民們由衷愛戴的“快樂天使”。</p><p class="ql-block"> 老百姓喜歡她“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tài)度,喜歡她說實話辦實事的操守。大伙兒說她是一個有才的人,更是一個有趣的人,和她在一起,天天樂悠悠。桑書記愛唱歌,還自編自演快板書。黃瓜、茄子、豆角,蘋果、桃子、玉米,所有的農(nóng)作物在她的手里,都能隨時隨地的變成一支即興演唱的“麥克風”。不乏幽默風趣的她,無論是在干活、巡山的路上,還是和群眾茶余飯后的悠閑嘮嗑,只要有她在,開心歡樂無處不在。</p><p class="ql-block"> 炎炎夏日好去處,平順留村綠明珠。中考、高考結束了,放暑假的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都回來了,家家戶戶屋頂上,裊裊的炊煙纏纏綿綿地繚繞著,向遠方延伸……寂靜的鄉(xiāng)村,又添了幾分溫馨和熱鬧。</p><p class="ql-block"> 留村人的生活,充滿陽光;留村人的日子,幸福甜蜜。 你聽,美麗寂靜的大山里,回蕩著一首十分懷舊又好聽的歌謠:“你拍一我拍一,一個小孩穿花衣……”這,是孩子們的游戲,也是桑秋景和鄉(xiāng)親們的游戲。 </p><p class="ql-block"> 你拍一 我拍一,一群人有著一條心;</p><p class="ql-block"> 你拍二 我拍二,溝上溝下全是綠;</p><p class="ql-block"> 你拍三 我拍三,山里山外花果香;</p><p class="ql-block"> 你拍四 我拍四,全國文明村傳佳譽;</p><p class="ql-block"> 你拍五 我拍五,幸福生活幸福舞;</p><p class="ql-block"> 你拍六 我拍六,勞模精神爭上游;</p><p class="ql-block"> 你拍七 我拍七,陽坡綠化是傳奇;</p><p class="ql-block"> 你拍八 我拍八,我為留村吹喇叭;</p><p class="ql-block"> 你拍九 我拍九,果甜香飄百姓口;</p><p class="ql-block"> 你拍十 我拍十,平順留村歡迎你——</p><p class="ql-block"> 正如桑秋景所說,山綠水秀不是喊出來的,是一鎬一鍬干出來! 咱留村人用勤勞的雙手把家園扮靚,這滿眼的青綠,就是最美最美的景色。 </p><p class="ql-block"> 一身迷彩服,一個紅袖章, 膽識過人,一身干練的農(nóng)家女,正以自己強有力的肩膀,扛起一副具有雙重責任的重擔。農(nóng)耕犁地的田野間,森林防火的第一線, 桑秋景書記率先垂范,步步領先, 憑著一腔熱血,愣是把一個傳統(tǒng)而古老、偏僻又貧瘠的村莊,搞得熱熱鬧鬧紅紅火火。因為她身上有著紀蘭的英姿,紀蘭的精神。 那股子不服輸?shù)臐姖娎崩钡年J勁,風風火火的干勁,昭示著留村人——積極向上,力爭上游的頑強與剛毅。相信:留村的明天一定會更美更好,更輝煌……</p><p class="ql-block">2025-08-08</p> <p class="ql-block">◎ 那天,我從一棵樹的崖下走過……</p><p class="ql-block">文/佳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誰見過 </p><p class="ql-block">一棵五尺高的小樹上</p><p class="ql-block">筑有五個鳥巢</p><p class="ql-block">驚訝之余 我不禁脫口而出</p><p class="ql-block">“金、木、水、火、土——”</p><p class="ql-block">正好象征著留村的農(nóng)林牧副漁</p><p class="ql-block">來留村采風的詩人作家不少</p><p class="ql-block">跟著帶路的村人往前參觀 </p><p class="ql-block">邊走邊拍 </p><p class="ql-block">生態(tài)園林村的老街、古廟、</p><p class="ql-block">農(nóng)舍、劇院、小學校 </p><p class="ql-block">背靠大山的桃園和杏林</p><p class="ql-block">蔥蘢馥郁的一草一木躍入眼簾 </p><p class="ql-block">道道皆是——風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棵樹 </p><p class="ql-block">長在村頭路旁的崖上 手搭涼棚 </p><p class="ql-block">眺望遠方的游子歸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棵樹 </p><p class="ql-block">以其“安居樂業(yè)”的姿態(tài)</p><p class="ql-block">引體向上 迎來送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誰見過這樣的樹呢 </p><p class="ql-block">它對鄉(xiāng)土不離不棄 堅定不移!</p><p class="ql-block">無論酷暑嚴寒 不管風吹雨打</p><p class="ql-block">把“根”深深地扎深扎牢 </p><p class="ql-block">他守在“桃花紅杏花白”的</p><p class="ql-block">——家鄉(xiāng)</p><p class="ql-block">守在桑氏爺爺奶奶的土窯洞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棵樹 并不偉岸 </p><p class="ql-block">卻叫人眼前一亮</p><p class="ql-block">它喚起鄉(xiāng)愁 留住記憶</p><p class="ql-block">婀娜地舒展著 像撐開的五指 </p><p class="ql-block">花一樣地綻放著 </p><p class="ql-block">樹上那五個可愛的鳥巢 </p><p class="ql-block">昭示著留村人</p><p class="ql-block">家家戶戶和諧、美滿</p><p class="ql-block">蒸蒸日上的好光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7-04-05采風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