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廣州土生土長的我,感覺自己就是在濕熱、悶熱和燥熱的環(huán)境考驗中走過來的:春天是濕熱的、夏天是悶熱的、秋天是燥熱的。今年夏天全國多地出現(xiàn)了40度的高溫天氣后,“熱”成為了困擾人們生活的“頭號敵人”。反觀我們廣州人,面對悶熱,淡定得如同在熬制一鍋老火靚湯,因為高溫下的這碗湯,不僅是物理降溫,更是心理安撫。</p> <p class="ql-block">受周邊臺風的影響,這幾天暴雨連連,整座城就像浸了水的炭火,一直被悶在潮濕的空氣里,空氣濕度高達95%以上,那種黏在皮膚上的潮熱,不躲進空調(diào)房“抽濕”一下,汗水會止不住地流淌。</p><p class="ql-block">羊城的熱,讓初來乍到的北方人最是頭疼。他們說,廣州好是好,就是天氣受不了,動不動就汗流浹背,身上的衣服總貼在脊背上。還有那些個頭超大的蚊子,喜歡在耳畔嗡個不停,被蚊子叮咬過,皮膚就會隆起紅包、奇癢難忍。</p><p class="ql-block">多年前我舅母第一次來廣州探親,就拍死過一只大蚊子,她竟鄭重其事地把死蚊子裝進信封,寄回北京給親友“見識”,笑稱這就是傳說中廣州的蚊子。蚊子對我們這些本地人而言,早就見怪不怪了,被叮咬過抹抹清涼油就好了,這或許是常年浸在這濕熱的空氣里,皮膚本身就可以“以毒攻毒”的緣故了。</p> <p class="ql-block">清晨,城市的美容師就開始工作了,露水還掛在樹梢,他們額角已滲出汗珠。晨運的老人會在七點左右結(jié)束運動,連賣包點的推車都會在暑氣蒸騰前打道回府??蛇€有更多的人,卻是怎么也躲不開正午的熱浪。送水師傅扛著桶裝水上樓時,汗水像雨滴;快遞小哥用穿得嚴實來抵御暴雨或烈日,內(nèi)里卻早已濕透;建筑工人更是頂著烈日,全天候作業(yè)。</p><p class="ql-block">廣州的熱,讓穿衣打扮都成了學問。戶外是背心短褲與拖鞋的天下,輕便、透氣,還能隨時應對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馬路上穿著清涼的年輕女子,大多不施脂粉,以健康的膚色示人。寫字樓的白領們,則是襯衫西褲的打扮,椅背上還搭著一件外套,因為冷氣夠勁。這一熱一冷的穿戴,藏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藏著隨遇而安的生存智慧。</p> <p class="ql-block">老式?jīng)霾桎伒臓t子上不停地煲著古方?jīng)霾瑁习逑駛€老中醫(yī)般“望聞問切”一番后,才推薦客人喝哪種涼茶;新式?jīng)霾璧陝t以各式新潮冷飲吸引著年輕人。街角賣西瓜的小販,把西瓜堆成一座小山,手起刀落的“咔嚓”聲,讓空氣都彌漫著瓜香,引得路人駐足不前。</p><p class="ql-block">不管多熱,廣州人的“食為先”最熱,“熱”在用餐要等位,“熱”在酒樓有鑊氣。茶樓里的冷氣都開得很足,足得要披件外衣才不會“饑寒交迫”。</p><p class="ql-block">工作日的早茶時段,是退休老人的陣地,他們慢悠悠地用開水涮洗了碗勺筷等餐具后,把“一盅兩件”的傳統(tǒng)搭配擺在桌上,茶香氤氳間,餐廳的蝦餃、燒賣、鳳爪、腸粉和叉燒包等包點的熱氣,混著涼爽的空調(diào)風裊裊升起,茶客們品著香茶,能海闊天空地從早晨聊到正午。午間的茶市更熱鬧,生意人嘗著點心談合作,親戚們圍著圓桌嘮家常,窗外的陽光把玻璃烤得發(fā)燙,怎一個熱字了得!可窗內(nèi)的茶香又把午間熏得怡人,這就是廣州人愜意的夏天。</p> <p class="ql-block">此時,我會想起小時候的夏天,冰室是我最向往的地方。那時家里沒有冰箱,甚至沒有保溫壺,想吃冰棒要在烈日下穿過馬路,走到解放北路臨街的那間“冰室”。記憶中,那里制作的雪糕香滑、涼粉爽滑和糖水綿滑。父親總是在星期天的午后,牽著我的小手去冰室,讓我過足雪糕癮之后,還會多買一根紅豆冰棒,讓我攥在手里一路走一路吮。炙熱的陽光下,冰棒融化得很快,冰涼的甜水順著我的指縫流到手腕,我邊舔小手邊對父親說:“長大了我要去賣冰棒,天天吃個夠?!备赣H笑著摸了一下我的頭:“沒出息的小丫頭?!?lt;/p><p class="ql-block">如今街頭的冰室早就變成了便利店,冷藏柜里的雪糕琳瑯滿目,家里的冰箱也塞滿甜筒、冰淇淋雪糕,想吃多少就有多少,可總感覺缺少了點什么?也許是少了兒時那份攥著冰棒奔跑的雀躍,也許是少了父親牽著我,穿過柏油馬路的溫度,也許是少了回憶中親人的音容笑貌。</p> <p class="ql-block">人們熱到極致時,總會想起秋冬的好,那秋風的干爽,那冬陽的晴暖,都成了人們暑氣里的念想??墒牵魶]有經(jīng)歷這刻骨銘心的熱,怎會向往那秋風送爽、暖陽傾灑的秋冬?若沒有淋過盛夏的驟雨,怎會珍惜午后的晴空?就像人生總要熬過那些難捱的時刻,才懂得珍惜順風順水的甘甜。</p><p class="ql-block">傍晚時分,家家戶戶的空調(diào)主機輪番震動,嗡嗡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樓下孩子們追逐的笑鬧聲,在夜幕下回蕩,我仿佛看到幾十年前的父親,坐在象崗山的大榕樹下,輕搖著大蒲扇,給鄰居的一眾孩子講神話故事,我也在其中聽得津津有味,全然忘了炎熱的天氣和嗡嗡叫的蚊子。這熱辣辣的夏日啊,藏著多少鮮活的回憶,還有多少兒時那愛入骨髓的冰棒味道。</p> <p class="ql-block">文章寫到這里,廣州的酷暑終于被連日的暴雨,沖刷得無影無蹤。但我知道,廣州悶熱的夏季還遠遠沒有結(jié)束,臺風過后,又是新一輪的酷暑。怎一個熱字了得?珠江兩岸乘涼的、賞夜景的和看熱鬧的人群,依舊是熙熙攘攘;綜合商廈閑逛的、嘆空調(diào)的和尋美食的人流,依舊是摩肩接踵。還有大街小巷吆喝的生意人、跳廣場舞的中老年人,構(gòu)成了一幅幅鮮活的廣州夏日市井圖。</p><p class="ql-block">這大概就是廣州人,不慌不忙地與“熱”為伍的生存智慧了。這熱里,有氣候的脾性,有生計的奔波,有煙火的滋味,更有藏在汗水里的,對未來好日子的熱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