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5日早離開渾源縣前往第4站云崗石窟</p> <p class="ql-block">北魏與云岡石窟的開鑿</p><p class="ql-block">開鑿背景: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將都城遷至平城(今大同),武州山成為交通要道。北魏太武帝曾實(shí)行廢佛滅法政策,文成帝拓跋浚即位后,支持沙門統(tǒng)曇曜主持復(fù)法大業(yè)。</p><p class="ql-block">開鑿時(shí)間:公元460年,曇曜在武州山選定位置,鑿山開壁,開啟了云岡石窟的建造,從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續(xù)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高大雄偉雕塑的線條簡潔流暢,卻及具張力,將莊嚴(yán)與慈悲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令人不禁心生敬畏! 云岡石窟,中國歷史文明的展現(xiàn)!</p> <p class="ql-block">第6窟完成于太和十八年,遷都洛陽之前。第6窟樓閣東西兩壁繪有十八羅漢形象,每壁九身,手執(zhí)不同法器,立于云海之間,是清初重建閣樓時(shí)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第15窟四壁齊聳,千佛排列,直達(dá)窟頂,俗稱萬佛洞。</p> <p class="ql-block">第19窟主佛像結(jié)跏趺坐,佛像耳輪齊肩,下頜崩毀,著袒右肩袈裟,輕薄貼體,衣紋簡潔明快。佛像右手舉胸施無畏印,左手掌心向上握法衣于膝上,以表達(dá)佛法的無畏與傳承。</p> <p class="ql-block">第20窟是云岡石窟最具代表性的曠世佳作,將拓跋鮮卑的剽悍與強(qiáng)大、粗獷與豪放、寬宏與睿智的民族精神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出神入化,給人以心靈的震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