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稱:黎明之前</p><p class="ql-block">美篇號:10976157</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貝殼博物館的展館面積2500平方米,收藏了來自全球90余個國家,覆蓋五大洲四大洋及南北兩極的8000余種、1萬余枚貝殼標本,按照軟體動物門五大綱、240個科系統(tǒng)陳列,構(gòu)建起完整的貝類研究體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進入貝殼博物館,我們就進入了一個奇幻的貝殼世界,我們就覺得眼睛不夠用了,四周到處都是吸引我們眼球的精彩世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博物館內(nèi)用上億枚貝殼打造了六條玻璃棧道,游客透過玻璃棧道可以看到腳下貝殼閃爍微光,讓人感覺仿佛置身深海;游客還可通過掃碼,獲取貝殼的學名、分布海域及生態(tài)故事等信息,實現(xiàn)“一鍵科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些是來自菲律賓的“蜘蛛螺”,它是鳳螺科蜘蛛螺屬的一種大型腹足動物,在菲律賓海域較為常見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蜘蛛螺一般體長10-20厘米左右,殼面呈黃白色或灰褐色,雜有褐色斑點和花紋。其顯著特征是外唇有六個中空的邊緣指狀結(jié)構(gòu),形似蜘蛛。雌雄異體,雄性體型較大,最前面的兩個指狀突起短且向后突出;雌性體型較小,最前面的兩個指狀突起長且向前突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只由越南漁民在越南芽莊附近水域3-5米水下采集的變異的蜘蛛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化的千足蜘蛛螺,這是非常罕見的一種變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水字螺”其最顯著的特征是從殼口向外伸出6支強大的棘狀突起,形似漢字“水”而得名。水字螺廣泛分布于熱帶太平洋諸島及印度洋的東北部,包括日本、中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家沿海。在中國,主要分布于海南島、臺灣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海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水字螺在生長的過程中若受到干擾就會出現(xiàn)畸形,棘狀突起的數(shù)量就不再是六個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只漂亮的海螺叫“布蘭納姆旋螺”,產(chǎn)自墨西哥灣東部,是漁民用拖網(wǎng)在140米深泥濘的砂質(zhì)海底捕撈到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是“郁金香旋螺”,估計是它外形酷似郁金香而得名的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黃金寶螺”從名字就知道它一定品質(zhì)不凡,它的樣子憨態(tài)可掬,給人的感覺好像是水中大熊貓一般的高貴,顏色搭配也非常好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是墨西哥出產(chǎn)的寶螺科里最大的螺:大鹿斑寶螺,它是當?shù)貪O民用龍蝦誘撲籠采自礁質(zhì)海底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只“紅牡丹寶螺”標本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漁民用拖網(wǎng)捕在莫桑比克海域撈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產(chǎn)于我國寶島臺灣省龜山島海域的“高腰翁戎螺”是原始腹足目翁戎螺科臍翁戎螺屬的一種貝類 。這個展品是當?shù)貪O民用流刺網(wǎng)采自水深120-180米的巖質(zhì)海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腰翁戎螺的貝殼為鐘螺形,塔螺高,螺底棱角明顯,各螺層平坦或凸圓。殼身一端有一長裂口,為水流進入鰓腔以及排泄的出口,體層上有裂紋帶,上有一連串新月形斑紋。螺軸有珍珠光澤,光滑微彎。所有螺層上螺肋扁平,與細密生長紋交錯,殼表為乳白色,有粉紅或深紅色條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要分布于日本中部沿岸,中國臺灣基隆市、宜蘭縣蘇澳鎮(zhèn)、龜山島等地。在部分沿海地區(qū),這類稀有貝類常被視為海洋饋贈的“珍品”,象征著海洋的神秘與富饒,高腰翁戎螺也因稀缺性而被賦予一定的文化象征,代表著獨特與珍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只“黑口鵪螺”是潛水員在日本沖繩附近潛至水下10-60米的細沙質(zhì)海底得到的,它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鵪螺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只像“牛腱子”的螺叫“大象寬口渦螺”,它來自塞內(nèi)加爾,是潛水員在水下15米水深的海綿從中的巖石縫隙之中得到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些“大西洋法螺”是墨西哥當?shù)貪O民潛水到水深10-20米的沙質(zhì)海底得到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只“<span style="font-size:18px;">刺球骨螺</span>”是商業(yè)潛水員巴拿馬珍珠群島的十米水深的巖礁質(zhì)海底得到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只“大千手螺”是用纏網(wǎng)采集與菲律賓棉蘭老島100-150米水深的海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千手螺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的海域,它的貝殼大而重,螺塔低,體層膨大,肩部有棱角。每層螺層上有3條縱脹肋,其間有1-2枚瘤狀縱肋。縱脹肋和前水管溝上均有皺邊的短棘,纖細的螺棘布滿殼身。外唇邊呈鋸齒狀,近下端處有一強齒。螺軸光滑,殼表白色,有褐色脊紋和斑塊,螺軸粉紅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紅棗芋螺”體長近8.5厘米,據(jù)介紹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只芋螺,它是在菲律賓峨蘭哥島附近水深20米的沙質(zhì)海底采集到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只像菊花一樣的叫“儲水海菊哈”,是潛水員采自菲律賓10-15米深的海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種白色的奇奇怪怪的家伙是“美國海菊蛤”,它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40多米深的海底礁石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種長得像南瓜的是來自歐洲的“英吉利海膽”。主要分布于西歐沿海地區(qū),包括葡萄牙、西班牙、法國、比利時、荷蘭、丹麥、挪威、冰島、瑞典、英國和愛爾蘭等國家的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200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兩只渾身雪白的就是“扁船蛸”,又稱作“紙鸚鵡螺”,它是船蛸科船蛸屬的一種軟體動物 。它是我國漁民在我國東海用漁船拖網(wǎng)在水下150米出捕獲的。2014年扁船蛸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些貝殼就是著名的“鸚鵡螺”,如果你讀過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的經(jīng)典作品《海底兩萬里》,那你一定對尼摩船長的那艘性能優(yōu)異的潛艇印象深刻吧,這艘潛艇的名字就叫“鸚鵡螺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鸚鵡螺僅分布于東經(jīng)90°至175°,北緯30°至南緯30°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qū),棲息在珊瑚礁系統(tǒng)中,棲息深度從海水表面到約500米深的海洋中不等,最佳棲息范圍為150米至300米之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鸚鵡螺科所有物種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附錄Ⅱ,鸚鵡螺也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定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些海膽的名字叫“鴨嘴角頭帕海膽”,它們是采集自菲律賓基霍爾島附近,用纏網(wǎng)在150-300深的水下得到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優(yōu)雅海扇蛤”有著十分漂亮的形態(tài)和非常好聽的名字,這些標本是新西蘭漁民用拖網(wǎng)采集于100米深的水下捕獲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看下面這些貝殼,仿佛進入了一個色香味美的烘培店,擺在你面前的仿佛是誘人的“曲奇餅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了貝殼博物館讓我們大開眼界,在這里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豐富的海洋世界,僅僅貝殼類其品種多的就讓人感覺眼花撩亂,品種多的讓人目不暇接。我們平時只關(guān)注了大海的蔚藍,卻很少了解這蔚藍之下多姿多彩的奇幻世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其絕大部分都是海洋,讓我們多多了解這個與我們相依相伴卻又十分陌生的海洋世界吧!希望有機會再來仔細看看這奇妙的海底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