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長篇小說)《楊榮春雪》第七部(132)農(nóng)村振興</p><p class="ql-block">文/賈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邊村子也都知道了關(guān)于玉雕生意和大餅生意,都能養(yǎng)家致富。</p><p class="ql-block">有的村子里的人們就開始效仿,最成功的就是劉勞莊的劉瞎娃。</p><p class="ql-block">劉瞎娃是家里窮,他不甘人后。他通過別人認(rèn)識了楊芬榮,讓其介紹給余志彪夫婦跟著學(xué)河南大餅。</p><p class="ql-block">劉瞎娃三十五六歲,家里窮的快揭不開鍋了,兩三個孩子在家等著吃喝,但是老實巴交的媳婦,只能在家里老老實實的下地干活,指望土地每年見點糧食買點錢,補貼家用。對于爭勝好強的劉瞎娃來說,那是不行的。</p><p class="ql-block">劉瞎娃的姐嫁到了老石營。他通過他姐知道了做河南大餅還有做玉雕生意可以養(yǎng)家糊口。</p><p class="ql-block">他來到姐家,又找到楊芬榮家。</p><p class="ql-block">楊芬榮有段時間替余志彪找小工,說是余志彪夫婦在湖北武漢門面生意挺忙。需要一個小工。也就是打雜的。剛好劉瞎娃來到,楊芬榮把他介紹了去。</p><p class="ql-block">說直白一點,做河南大餅需要傳承。也就是說需要:傳幫帶。師傅傳授技藝,幫著指導(dǎo)技術(shù),帶著一起扶持走穩(wěn)這個行業(yè)。這就是傳幫帶的過程。</p><p class="ql-block">劉瞎娃人不懶,改特別的勤快。他到了湖北武漢余志彪那里,看到活兒就干。從不閑著。余志彪夫婦把河南大餅做完,他趕快把屋子收拾趕緊。余志彪夫婦把河南大餅買完,趕緊就把操作間收拾干凈。</p><p class="ql-block">做河南大餅算是早餐部分,他們需要起早。每天早上四五點都要起床,不分春夏秋冬,天天如此。往往意志不堅決的人,輕易干不了這一行。</p><p class="ql-block">做餅需要發(fā)面醒面,需要掌握面的醒發(fā)程度。做餅需要電餅鐺,面餅入鍋,溫度大小需要掌握。和面的稀稠需要比例。</p><p class="ql-block">買餅需要了解價格,以及價格的合理程度。還有餅子成品的大小,干凈衛(wèi)生。店面的格局,以及操作人員的干凈衛(wèi)生程度。</p><p class="ql-block">以上等等都需要了解和懂得才行。</p><p class="ql-block">余志彪夫婦是多年的河南大餅師傅。他們家和楊芬榮家是親戚關(guān)系,所以余志彪傳授劉瞎娃河南大餅的技藝非常用心。</p><p class="ql-block">和面需要多少水,春秋冬夏四季和面需要注意什么,水溫達到什么程度才能和面。</p><p class="ql-block">面粉需要啥樣的牌子,市場價格多少錢才可以使用。</p><p class="ql-block">面粉中加入什么調(diào)料,一樣餅子需要多大,需要多少斤兩,鍋里加多少油,油溫達到什么程度,可以放餅胚子。食鹽,調(diào)料在面里加多少。十指如何轉(zhuǎn)動才能把發(fā)面餅子包住,餡料怎么切如何炒,放什么不放什么等等一系列的工作技藝細(xì)節(jié),余志彪夫婦統(tǒng)統(tǒng)不保留的全部告訴劉瞎娃。</p><p class="ql-block">劉瞎娃很用心,有時候他還用本子偷偷的記下來。甚至中午不休息,獨自到操作間里,拿著調(diào)料一個一個一包一包的品嘗。</p><p class="ql-block">他不僅要掌握做餅子的技藝,還有了解各種調(diào)料的甜咸程度。</p><p class="ql-block">劉瞎娃是個十分講究而又用心的人,他不懂就問不會就做。他也特別的會來事。余志彪夫婦每天早上起的早,中午劉瞎娃看著門面不讓生意斷弦,讓余志彪夫婦去休息。每當(dāng)晚上收攤的時候,劉瞎娃也是這樣。一來二去,劉瞎娃也成了門店里的主將。</p><p class="ql-block">時間也過的很快。不到一年的時間,劉瞎娃也學(xué)會了河南大餅。他離開武漢的時候,余志彪夫婦十分的舍不得他。</p><p class="ql-block">他回到家里之后,也學(xué)著余志彪夫婦那樣先在鎮(zhèn)上擺地攤做大餅生意。后來餅子生意做好做穩(wěn)定了,他又加上稀飯加上粥,在生意平穩(wěn)期的時候,他還自己學(xué)著做油條,做韭菜盒子。他的生意慢慢的好了起來。</p><p class="ql-block">劉瞎娃有三個孩子,都要上學(xué)吃飯,他只能安分的在鎮(zhèn)上擺地攤買餅子饃。</p><p class="ql-block">他在鎮(zhèn)上擺地攤幾年,孩子們都上了高中之后,他和媳婦把鎮(zhèn)中繁華地帶一大門面租下來,先是開始做餅,后來又開始試著經(jīng)營方城燴面。</p><p class="ql-block">一日夫妻兩人說起了當(dāng)初,不是楊芬榮介紹他們跟著余志彪夫婦學(xué)習(xí)做河南大餅,也不會有他們今日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于是,開著他們新買的電動三路車,來到郭莊村委會,把楊芬榮、關(guān)主任、坤娃接到鎮(zhèn)中,他們的新門店里。</p><p class="ql-block">夫妻兩人張羅了一大桌雞鴨魚肉,七個盤子八個碗的擺在關(guān)、楊面前。</p><p class="ql-block">楊芬榮看著他們夫妻二人忙活的樣子,心里十分欣慰。</p><p class="ql-block">關(guān)主任說:“看來做大餅還是很能發(fā)家致富的?!?lt;/p><p class="ql-block">“是呀,這可能是一個成本最低的扶貧項目?!?lt;/p><p class="ql-block">楊芬榮等劉瞎娃夫婦忙活完,告訴他們好好經(jīng)營生意認(rèn)真做大餅才是賴以生存的大道。</p><p class="ql-block">最后楊芬榮親手給他們剪制一副“欣欣向榮”的葵花剪紙。</p><p class="ql-block">坤娃吃完飯之后,聽說他們的新店還沒有起店名,于是揮毫波墨寫到:“夫妻餅店”四個字贈送哥哥他們。</p><p class="ql-block">夫妻兩人看到如此精致的剪紙與書畫,開心的合不攏嘴。劉瞎娃揚言:我要好好的保存,把它們裱框好,掛起來。</p><p class="ql-block">“真是好哇?!标P(guān)主任嘴角洋溢著笑容,“你們生活好了,可以帶動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我們的農(nóng)村就有了希望了?!?lt;/p><p class="ql-block">關(guān)、楊,坤娃,三人回到村部。還沒有休息下來。別村里有兩個孩子的父母找到了楊芬榮,說是要跟著學(xué)習(xí)雕刻玉器。倆孩的父母都聽說玉器很掙錢,旁敲側(cè)擊的來楊芬榮這里了解情況。楊芬榮告訴他們玉器投資大,不好學(xué)。從根本上來,第一需要有一定的繪畫技術(shù),在石頭上做雕刻還很累手指。學(xué)繪畫技術(shù)需要年月積累才行,短期內(nèi)一般不行。除非有繪畫天賦。所以來錢不快。做吃的簡單,每天都是現(xiàn)錢,塊兒八角的有現(xiàn)錢花,不需要多少文化知識就可以了。做餅買餅最大的難處,就是算賬。如果能夠突破雞毛蒜皮的白菜賬,就可以做。</p><p class="ql-block">一孩母親聽了,說回家考慮考慮。一孩母親不假思索地就堅決讓孩子去做大餅生意。做大餅的三五年內(nèi)就發(fā)財了。實現(xiàn)了小富。</p><p class="ql-block">當(dāng)初做考慮的孩子去做了雕刻,最后成了玉雕師,一月八九千塊。他到廣州,去肇慶,游新疆,去和田,北京潘家園,天津四合巷,等全國到處跑,到處做雕刻,工資從三四千到八九千,成為了金牌雕刻師,最后他結(jié)婚成家了,日子幸福,他開著車來到楊芬榮的家里感謝。楊芬榮送他一本,自己剪紙的書。以做留念。</p><p class="ql-block">楊芬榮也沒有想到自己在村里做工作室以來,幫助了這么多的貧困戶。給他們介紹工作,想辦法讓他們?nèi)绾蚊撠毭摾А?lt;/p><p class="ql-block">受到過楊芬榮幫助的人們,都不忘記她的深恩?;蛘埶页燥?,或給她們講述最初如何堅持過來,如何走向致富的道路的。</p><p class="ql-block">村子里通過關(guān)主任的領(lǐng)導(dǎo)和楊芬榮的介紹,使得部分或者個人先走向了脫貧致富份道路上。還有一部分沒有得到脫貧致富的怎么辦呢?這是擺在關(guān)主任他們面前的問題。</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村子里已經(jīng)有了兩個工作室,即非遺傳承工作室和針織縫紉加工工作室。</p><p class="ql-block">非遺傳承工作室包括書法,剪紙,雕刻等。</p><p class="ql-block">針織縫紉加工工作室包括針織,縫紉,剪裁等。</p><p class="ql-block">但是光有這些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在傳統(tǒng)非遺的基礎(chǔ)上再挖掘更多更大的有潛在能力發(fā)展致富的非遺傳承的東西。比如戲曲,民間樂器,篾匠,木工,都可以帶動農(nóng)村發(fā)展。</p><p class="ql-block">關(guān)主任還注意到農(nóng)村的園子地里種植的蔬菜瓜果之類的東西。她考慮很久,把這個致富想法說了出來。村部里有幾人持不同意見。原因是,瓜果的售賣容易過期。也就是說瓜果蔬菜的銷售期不成,過了季節(jié)之后賣不出去的瓜果蔬菜就等于保費了,一文不值。老百姓需要的是現(xiàn)錢,而不是瓜果蔬菜的地產(chǎn)物。</p><p class="ql-block">其中坤娃說,可以種植樹木。原因是,縣城周邊麻莊村民有人種植廣玉蘭,前幾年銷量特別的好。有幾個村子效仿也得到了致富成效。</p><p class="ql-block">種植樹木周期慢,但是很有保障。這個小富方法可以教給我們的村民們。關(guān)主任很贊成這樣的思路與致富方法。</p><p class="ql-block">坤娃還說,周家店的周家街,街邊幾十戶人家都在經(jīng)營木頭家具和棺材鋪子。</p><p class="ql-block">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結(jié)婚的彩禮要求不斷的提高,男女雙方家里都需要木制家具,如椅子桌子茶幾等等木制用品。雖然人死適應(yīng)火化,但是骨灰還是要灑在棺材里,所以做棺材的能工巧匠還是需要的。這樣農(nóng)村里的那些篾匠木工就有活干了,他們有了工作有了錢,生活怎么還能向著苦呢?</p><p class="ql-block">關(guān)主任在近期的村部會議中,聽了大家不少民情民生意見和建議。表示對一些能夠帶動農(nóng)村振興的項目還是挺感興趣的。會議期間大家各抒己見,其中有多個成員提出了一個迫在眉睫的事。那就是關(guān)主任下轄的六個村子里,沒有一家像樣的超市。人們買東西很不方便。不是到遠(yuǎn)處的鎮(zhèn)上買,就是要跑十幾里地到葉灣超市去買。</p><p class="ql-block">開超市是個大事。但是要想惠民,只能是在村民合作的基礎(chǔ)上惠民。比如說,村部出場地,農(nóng)眾出一部分資金,村里出一部分資金,形成民政合作又分成的基礎(chǔ),這樣才能惠濟到民眾。</p><p class="ql-block">關(guān)主任說了自己的想法,大家各抒己見最后達成共識,一直認(rèn)為民政合作為基礎(chǔ)才能發(fā)展致富農(nóng)村。</p><p class="ql-block">這樣的好方法最后得到了推廣。</p><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多方面的努力與合作,村里最終在六個村子中間選擇了一個交通便利的位置。那就是小老石營村中間賈家路口蓋起了鐵皮房子,支營起來了一個“惠民大超市”。</p><p class="ql-block">超市里掛著楊芬榮的剪紙,坤娃的吉祥書法語。</p><p class="ql-block">真是:剪紙書法和餅技,村里惠民無懶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