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到蘭州榆中縣興隆山旅游,河谷攀登東山的一座握橋橋頭,隴上書壇泰斗,與北京孫墨佛(103歲)、上海蘇局仙(110歲)、東北游壽(101歲)同為全國書法界屈指可數(shù)的老壽星的顧子惠先生(1904年11月16日一2005年5月24日)題寫的“興龍山”三個繁體字映入眼簾。而在攀登西山棲云山起步處,是趙樸初題寫的遒勁有力的“興隆山”。</p><p class="ql-block">究竟是興隆山還是興龍山?劉伯溫斬龍脈的故事或許藏著答案。</p> <p class="ql-block">興隆山有“隴上名勝”之稱,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早在西周時已成為道人鑿洞修行之地。</p> <p class="ql-block">興隆山,作為西北地區(qū)與崆峒山齊名的道教名山,距離甘肅省會蘭州不足五十公里。它屬于祁連山東延的余脈,被東北向的興隆峽河一分為二,形成了東山和西山。東山即興隆山,最高峰為九子坪;西山是棲云山,最高峰為羊寨北,兩座山峰的最高峰均在三千米以上。興隆峽河蜿蜒穿過兩山之間,造就了“春華、夏幽、秋艷、冬寒”的四季美景,無論何時前來,都能領略到它獨特的秀麗風光(載自《蘭州晨報》首席記者、著名文史學者王文元《隴史薈》</p><p class="ql-block">先看一組興隆山風光圖片</p> (重陽節(jié)登山留念) <p class="ql-block">(公元1227年的盛夏,興隆山的油松已長得郁郁蔥蔥,成吉思汗卻在攻打西夏重鎮(zhèn)靈州的時候,染上了熱病。他被護送回興隆山的行營時,已虛弱得無法跨上戰(zhàn)馬。帳外的蟬鳴聒噪了整月,他躺在鋪著狼皮的臥榻上,聽著遠處傳來的戰(zhàn)報,偶爾會望向窗外那片他曾贊嘆過的云海。彌留之際,他手指西方,留下“秘不發(fā)喪,攻克興慶(西夏都城)后屠城三日”的遺命,隨后便永遠閉上了眼睛。這位一生征戰(zhàn)的英雄,最終將生命的終點留在了這片讓他心生眷戀的土地)</p> (興隆山秋景) <p class="ql-block">(興隆山初雪,攝于2023年11月19日)</p> <p class="ql-block">(馬銜山)</p> (興隆山的松樹) <p class="ql-block">接下來,聽一段關于興隆山風水寶地的傳說。</p> <p class="ql-block">相傳,在明初洪武年間,榆中縣蒲家莊蒲陰陽,為了奪取江山,主宰天下,到全國各地察訪風水寶地,曾汲取江南,踏遍西北,見很多地方雖然能取得江山社稷,但不能持久鞏固,所以不停的選又不斷的放棄。而這個蒲陰陽又是何方人物呢?據(jù)有關資料記載:蒲陰陽是在金代和元代時身世顯赫的女真族世家蒲察氏的后代。其祖先先后出了五六個國公、將軍之類的大官,其中以金代的燕國公蒲察俊最有名。其后,朱元璋坐天下,蒲察氏改為蒲氏,不斷的沒落,此后連個小官都沒有,只出了一個精通地理勘察風水的先生,便是這位蒲陰陽了。而這位蒲陰陽也的確是個可歌可泣的人才。不過,空有老子強硬,后代卻有爛泥扶不上墻的悲劇。</p><p class="ql-block">當蒲陰陽踏遍四周都為找到“風水寶地”時,便訪到了榆中縣。一日凌晨,他突然看見西面的興隆山谷騰空而起,不禁大驚失色,以他作為陰陽家的眼光看,此地必出帝王!尤其是仙人峰背靠起伏的興隆山,面對高聳的棲云峰,內含騰飛之勢,外有登天之舉,谷中清流沿著山際涓涓而去,宛如玉帶,三山低頭,五峰朝供,此處作為墓地,必可取得江山并保住千秋萬代。</p><p class="ql-block">于是蒲陰陽當即進山,在興隆山中盤盤桓數(shù)日,最終在龍脈出沒的地方為自己選中了塊風水寶地。此地是仙人峰的坐南朝北方向,并在其懷中埋下一枚麻錢以作為標記。心想,將來帝王必出自蒲家。</p> <p class="ql-block">一日,蒲陰陽掐指一算,自己的大限已到。而他自己又不太放心,于是回到家中讓自己略懂風水的兒子四處查找墓地,讓兒子在選中的地方將一根穿著紅線的繡花針插進去。</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兒子選好地方以后,父子倆去查看,兒子順著紅線刨開黑土,發(fā)現(xiàn)繡花針穿過麻錢的方孔,蒲陰陽十分高興。回到家中,吩咐兒子說:爹的大限已到,也沒給你留下什么財產(chǎn),不過,爹死后,要午時起靈,未時下葬,我死后不能給我掛一針一線,你若見到蛇打鼓、馬搖鈴、驢騎人,就把我埋在我們選擇的地方,并且在我死后一百日那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太祖朱元璋必定在金柱前洗漱。</p><p class="ql-block">那時候,你朝著東方連射三箭,必將取代朱元璋成就帝王大業(yè)。</p><p class="ql-block">蒲陰陽的兒子半信半疑,不幾天,蒲陰陽死后,兒子便按其遺囑,不給死去的爹爹穿一針一線,而他的妻子為了遮羞,硬是給老人穿上了一件褲頭。</p> <p class="ql-block">兒子便讓村里人將靈柩抬到墓穴等待時機時。沒料到老天連續(xù)下了七七四十九天陰雨。這天天剛放晴,山后一個陰陽在谷中歇息,無意中將陰陽扇鼓壓在一條蛇上,棺材抬進興隆峽谷時,蒲陰陽的兒子碰巧看見這條蛇用尾巴敲打著這面鼓玩,他大為震驚,漸漸深入幽谷,一群商人趕馬走來,脖脛里的銅鈴鐺響成一片,在山谷里回蕩無窮。</p><p class="ql-block">蒲陰陽的兒子更加驚奇,又想著爹說的驢騎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走了半晌,并不見此怪事,蒲陰陽的兒子內心犯起了嘀咕,驢怎么會騎人呢?突然峽谷烏云四起下起瓢潑大雨,一農(nóng)夫的驢恰巧產(chǎn)下一小驢駒子,農(nóng)夫怕小驢駒子被雨淋壞了,索性背在肩上下山,蒲陰陽的兒子一見大喜過望,立即就讓父老鄉(xiāng)親把蒲陰陽葬在這塊選好的風水寶地!</p><p class="ql-block">安葬好蒲陰陽后,兒子便再沒有回家,按照爹的遺囑,開始晝夜不間斷地為爹守墳。但是在這深山老林中守一百天墳也不是件容易事。天一黑,周圍的山就像一塊黑布蒙在眼上。</p><p class="ql-block">周圍狐鳴狼叫,而且時有怪獸出沒,加之陰雨不斷,好不容易守到第九十九天。這天紅日剛出東方,他的妻子送來飯,見他住的窩棚里雨水還在滴落,心疼地說:“你整天守在這里,讓我天天走幾十里路送飯,我走路不要緊,就是天天擔心你會不會被狼叼走,怕你生病沒人照顧,你看看,你都熬成什么樣了!”他的妻子邊說邊抹著眼淚,又接著說:“現(xiàn)在只差一天了,俗話說‘有個九十九,沒個一百一’,你就照爹說的,照日頭射上一箭我們回家吧!”</p><p class="ql-block">蒲陰陽的兒子聽了妻子的話,心想只差一日,也無大礙,便心急火燎張弓搭箭朝著東方連射去三支金翎箭,正好射在南京紫禁城里金鑾殿的金柱子上。據(jù)說剛起床的朱元璋走到宮柱背后,突然天崩地裂三聲巨響,第三支箭恰好射在金龍柱上,再差一步朱元璋必死無疑!朱元璋大驚失色,急忙找來軍師劉伯溫,劉伯溫掐指一算,連呼“不好”,西北要出帝王。</p> <p class="ql-block">(圖為西山~棲云山初冬景色)</p> <p class="ql-block">劉伯溫手執(zhí)朱元璋御賜上方寶劍,帶著三千人馬,日夜兼程到西北察訪龍脈,每到一處,將有龍脈的地方挖開口子斬斷脈氣。最后劉伯溫一直尋到蘭州榆中興隆山,見兩峰系馬銜山支脈,如龍飛躍,前有鳳凰嶺如同屏風立于峽口,藏精聚氣,一派帝王之象。</p><p class="ql-block">能掐會算的劉伯溫深知,蘭州歷史上曾出過黃金,故又有“金城”之名。古代風水堪輿理論,將山與水形成的格局,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分為五類,以論地之吉兇。劉伯溫斷定蘭州為一大都會,皋蘭山坐南朝北,開八扇威屏,如大將屯軍,黃河水自西而東,環(huán)繞而去,其形如玉帶纏腰,水口緊鎖,明堂開闊。</p><p class="ql-block">太祖為秦嶺山脈,千里來龍,千里結作,少祖為黃土高原第一峰馬銜山,主峰海拔3700米,其勢峻險,方圓數(shù)百里,終年積雪,雄踞隴右。其脈向東北而出,結興隆山陰宅穴場,能產(chǎn)王侯將相、真龍?zhí)熳樱试弧芭d龍”,其脈向西北而去,結皋蘭山蘭州省城,與黃河水組成“金城”格局,故曰“金城”,能興國立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劉伯溫帶幾百號人鑿挖興隆山山石,取出棲云山半山的蠟燭(兩錠黃金),確定蘭州的黃金在興隆山。進一步確定西北的龍脈便在此處,隨后開始斬龍、伏龍。起初命人挖仙人峰左腿,可奇怪的是,白天挖的大坑在夜間又會長平,一連挖了十幾天還是原來的模樣。</p><p class="ql-block">有一天晚上收工后,有個老士兵的煙袋掉在了挖取出來的土地上,走到中途又返回去尋找。聽見挖開的壑口里,有人喊叫說:“快點長!快點長!老士兵把這件事告訴了督工的官兵,官兵又稟報給了劉伯溫,劉伯溫便下令輪班斬挖,晝夜不停。</p><p class="ql-block">又挖了三天三夜,挖出個蘆草根,士兵們將其斬為兩段,蘆葦中不斷涌出鮮血,一直流到興隆山峽河邊,離峽水河邊一指寬的地方有個牛蹄窩,血流到蹄窩中剛滿就凝固住不流了。劉伯溫上前一看,暗暗自喜:“真好,真好,若蘆葦中的鮮血流到峽谷的河水里,便可借助‘青龍’,東山再起?!?lt;/p><p class="ql-block">有位當?shù)乩先酥v了蒲陰陽兒子守父親墳的事兒,劉伯溫聽后更是大吃一驚:“就因為少守了一天的緣故,不然他就成就帝王了。劉伯溫還聽到蒲陰陽臨終前囑咐兒女不要給他穿一針一線,可是兒媳婦不忍心,給穿了一條褲頭。劉伯溫聽后暗暗竊喜,如若沒有給穿那件褲頭,他定能乘馬飛騰,助兒子成事,給蒲家流下千古美名。</p> (蘭州皋蘭山) <p class="ql-block">興隆山蒲家墳劉伯溫斬龍脈的故事,給原本就神秘莫測的興隆山又蒙上一層讓人難以琢磨的薄紗。</p><p class="ql-block">真是霧里看花水中月,讓人越發(fā)的想要去靠近這個避暑的勝地。</p>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7日,興隆山區(qū)一場刷新記錄的暴雨引發(fā)的洪水,造成10人死亡、33人失蹤的重大災害,令人痛心。黨和國家領導人做了批示,8月8日晚央視新聞聯(lián)播頭條做了報道。</p><p class="ql-block"> 連線最新動態(tài):</p><p class="ql-block">時間線:強降雨始于7日晚,8日凌晨興隆山區(qū)域降雨量達140.7毫米,8日2時啟動洪水防御Ⅲ級應急響應,18時升級為Ⅰ級響應。 </p><p class="ql-block">傷亡數(shù)據(jù):截至9日12時,災害已致15人遇難、28人失聯(lián)、15人受傷,緊急轉移安置9828人。 </p><p class="ql-block">基礎設施損毀:道路、供電、通信大面積中斷,114個基站受損,1.2萬人飲水受影響,2540余間房屋被毀,3620畝農(nóng)田被淹。</p><p class="ql-block">救援行動 </p><p class="ql-block">力量投入:2700余名救援人員、717名消防員、7頭搜救犬、16艘舟艇參與搜救,累計救出443名被困群眾。 </p><p class="ql-block">難點與措施:受災區(qū)域海拔高、地形復雜,救援人員通過無人機偵察、大型機械清障、徒步深入災區(qū)等方式推進,搶通主干道并恢復局部供電。</p><p class="ql-block">災后安置 </p><p class="ql-block">轉移安置:設置14個集中安置點,征用54家酒店,調配帳篷、棉被等物資3000余套,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p><p class="ql-block">醫(yī)療支持:37輛救護車、200余名醫(yī)護人員趕赴一線,儲備734張床位救治傷員。</p><p class="ql-block">極端降雨特點 ~雨量破紀錄:興隆山站累計降雨220.2毫米,突破歷史極值,3小時最大降水量達93.4毫米。 </p><p class="ql-block">破壞性成因:強降雨集中在黃土高原區(qū)域,土質疏松加劇泥石流和山體滑坡風險。</p><p class="ql-block">社會影響與后續(xù) </p><p class="ql-block">經(jīng)濟損失:景區(qū)標志性建筑興隆山握橋被沖毀,多輛汽車、房屋被泥石流卷走,部分村莊幾乎被夷為平地。 </p><p class="ql-block">國家支援:國家發(fā)改委緊急撥款1億元用于災后應急恢復,重點搶修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p><p class="ql-block">這場洪水還沖毀了興隆山的握橋,但愿災后重建工作能夠得到重視,讓這座橋重續(xù)興隆山歷史的厚重記憶。</p> <p class="ql-block">(以上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視頻截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