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8日 西班牙巴塞羅那:14-18度???</p><p class="ql-block">第二站:西班牙巴塞羅那1992年奧林匹克運會會場。</p><p class="ql-block">1992年,25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辦。巴塞羅那是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的故鄉(xiāng),是素有"地中海明珠"之稱的國際旅游勝地。中國隊奪得16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第四名。最難忘的場景是伏明霞在十米跳臺的縱身一跳,背景是深邃的地中海。</p> <p class="ql-block">圣地亞哥·卡拉特拉瓦設計的通信塔</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加泰羅尼亞國家藝術博物館。</p><p class="ql-block">西班牙巴塞羅那藝術類展覽館</p><p class="ql-block">加泰羅尼亞國家藝術博物館是西班牙巴塞羅那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位于蒙特惠奇山國家宮內,建筑原為1929年世界博覽會展覽館,采用新巴洛克風格設計。該館成立于1990年,由原加泰羅尼亞藝術博物館與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合并而成,館藏近25萬件,涵蓋羅曼藝術至20世紀中葉的雕塑、繪畫、版畫等類別,其中羅馬式教堂壁畫和哥特藝術收藏為全球規(guī)模最大。</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神圣家族:西班牙圣家族大教堂。</p><p class="ql-block">圣家族大教堂是位于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巴塞羅那的一座羅馬天主教大型教堂,由西班牙建筑師安東尼奧·高迪(1852~1926年)設計。</p><p class="ql-block">圣家族大教堂是棟平面呈矩形,立面為不規(guī)則多柱形,不對稱的哥特式教堂,主體結構由5座殿堂和3座側翼殿堂組成。</p> <p class="ql-block">圣家族大教堂始建于1882年,高迪于1883年接手主持工程,融入自己的建筑設計風格、哥特式和新藝術運動的風格進行了建設。高迪將他的晚年投入了教堂的建設,直至74歲(1926年)去世時,教堂僅完工了不到四分之一。</p><p class="ql-block">20世紀50年代間的建造時斷時續(xù)。2010年,建設的進程過半,然而整個建筑過程中最大的一些挑戰(zhàn)依舊未被解決。</p><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29日,圣家族大教堂圣母樓封頂,點燈儀式在同年12月8日舉行。高塔和教堂的大部分結構預計將于2026年,高迪逝世的100周年紀念之時完工;裝飾工作預計將于2030年或2032年完工。</p><p class="ql-block">圣家族大教堂以獨特的形象成為了巴塞羅那的地標性建筑。</p><p class="ql-block">1984年,圣家族大教堂的一部分與高迪在巴塞羅那的其它六個建筑作品一起,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世界遺產。</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9日,西班牙巴塞羅那</p><p class="ql-block">第一站:安東尼奧·高迪:設計1906-1912年的米拉之家,展現(xiàn)了高迪“直線屬于人類,曲線屬于上帝”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米拉之家建于1906年至1912年間,坐落在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市區(qū)里的格拉西亞大道上。</p><p class="ql-block">米拉之家的拱頂,呈現(xiàn)拋物線或懸鏈線的形狀米拉之家是安東尼奧·高迪設計的最后一個私人住宅。</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西班牙巴塞羅那</p><p class="ql-block">巴特羅之家,建于1904年,被譽為“現(xiàn)代主義建筑的魔幻之屋”。</p><p class="ql-block">巴特羅之家(Casa Batlló),這座由西班牙建筑大師高迪設計的建筑,以其獨特的造型聞名于世。建于1904至1906年間,它不僅是建筑設計史上的經典之作,更是加泰羅尼亞現(xiàn)代主義風格的代表。這座位于巴塞羅那市的公寓共有六層,以其新藝術自然主義風格的高完成度,成為了高迪的杰作之一。2005年,巴特羅之家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參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站:西班牙巴塞羅那</p><p class="ql-block">蘭布拉大街。</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西班牙巴塞羅那</p><p class="ql-block">國王廣場,復活之門,市政廣場,阿拉貢王宮,巴塞羅那大教堂,古羅馬水渠遺址,吻墻,四只貓咖啡廳,馬丁之家,天使門大街、波蓋利亞大市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班牙巴塞羅那</p><p class="ql-block">阿拉貢王宮</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巴塞羅那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巴塞羅那哥特區(qū)的一座哥特式建筑</p><p class="ql-block">巴塞羅那大教堂,簡稱大主教堂,是巴塞羅那哥特區(qū)的一座哥特式建筑,是天主教巴塞羅那總教區(qū)的主教座堂,實際上是由康諾恩荷斯之家、德卡之家和依亞拉迪亞卡之家這三個中世紀教堂組成。</p> <p class="ql-block">四只貓咖啡廳</p><p class="ql-block">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老城區(qū),有一間傳奇的咖啡館——1897年開業(yè)的四只貓咖啡館,是加泰羅尼亞現(xiàn)代主義運動的精神中心。</p><p class="ql-block">這里是19世紀末知識分子和藝術家們的聚會中心。年輕的畢加索在這里舉辦了人生第一次畫展,門口那塊風格獨特的招牌也出自他之手。除此之外,圣地亞哥.魯希紐爾、拉蒙.卡薩斯等藝術巨匠也曾是這里的常客。伍迪·艾倫導演拍攝《午夜巴塞羅那》時也曾在此取景。</p><p class="ql-block">如今走進這間承載著百年藝術氣息的咖啡館,仿佛仍能聽見19世紀末文人雅士的低語。</p> <p class="ql-block">吻墻</p><p class="ql-block">巴塞羅那吻墻是西班牙藝術家瓊·馮庫貝爾塔創(chuàng)作的公共藝術裝置,由4000多塊印有市民接吻照片的瓷磚拼貼而成,遠觀呈現(xiàn)巨型吻的視覺效果,旨在紀念1714年巴塞羅那戰(zhàn)役300周年,現(xiàn)位于巴塞羅那老城區(qū)主教堂對面的小巷內。</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舊港,哥倫布廣場雕像。</p><p class="ql-block">西班牙巴塞羅那哥倫布紀念碑是西班牙巴塞羅那的標志性建筑,位于蘭布拉大道盡頭,為紀念哥倫布1492年發(fā)現(xiàn)新大陸而建。該紀念碑高60米,采用赭紅色大理石建造,頂部設有哥倫布全身雕像,由熔化蒙杰伊克城堡的大炮鑄鐵制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哥倫布塑像之一。 ??</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紀念碑基座環(huán)繞五位飛翔女神雕塑和八只石獅,碑身刻有哥倫布航海事跡及資助者費迪南德和伊莎貝爾的雕像。南側浮雕展示首次航行的船只名稱,東側描繪哥倫布向主教呈報航海計劃,西側則展現(xiàn)女王授予哥倫布航海授權的場景。 ??</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1900-1914年,奎爾公園。</p><p class="ql-block">奎爾公園是西班牙巴塞羅那市區(qū)市北的景區(qū),位于西班牙巴塞羅那市區(qū)市北,占地20公頃,原來是巴塞羅那富商艾烏塞比奎爾伯爵計劃建立并由高迪設計的一個社區(qū)舊址,建于1900-1914年。</p><p class="ql-block">1922年,市政府將其收購,開辟為社區(qū)公園對外開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