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喀喇昆侖公路十二時辰

Max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之事,不外時與空二者交織也。行走于此極西之域,感受時間給予這片土地的磨礪與摩挲、奔波與流連、永存與消逝,對心靈之觸動,實在是無窮無盡。而奇特的是,時間并不能主宰這片土地,相反地,時間在這里時凌亂的、碎片的,并幾乎無痕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Max</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來自廣東,往西去往一個中國境內最遙遠的城市。即將登機之時,看到機票和顯示屏上打出的目的地名字:喀什,旁邊還有它的英文名“Kashigar”。那是它遠至唐代、至少早于元便已存活的老名字,據(jù)說來自于突厥語“喀什”(玉石)“噶爾”(的城鎮(zhèn)),即“玉石之城”,這座西域之心、中國最西之城,便有了時間的醇度。再看其機場的名字,名曰喀什徠寧機場,也是個來自三百年前的老地名,由平定南疆大小和卓之亂的清朝大將兆惠在喀什筑建的軍政城池,乾隆老兒欽定城名“徠寧”——寓“招徠遠方,邊疆安寧”之意。此城離清廷的政治中心首都北京,不可謂不遠矣。來喀什,圖的就是個“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僅遙遠,就連時間在此也和我們常識相左,太陽——這個宇宙間最守時的家伙,在喀什之地也總是胡攪蠻纏,該上班不起床,該下班不回家,令我們十分蒙圈。于是,旅程變得支離破碎,我們也破罐子破摔,走到哪算哪,走到幾點算幾點,幸好在這片大地上,那些高原、那些河流、那些綠洲、那些古道西風和琴弦音色,和張騫、班超、玄奘那時的情景大差不差。時間,就像那個和你玩捉迷藏的家伙,玩著玩著自己也藏不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我們把以喀什為起點直向西域邊境的時間濃縮為十二個時辰,我愿將所有時光,留給一條公路。它便是喀喇昆侖公路,別名“中巴友誼公路”,為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它全長1032公里,其中616公里在巴基斯坦境內,由中國援建。剩余416公里在中國境內,編號國道G314,起點在喀什,經(jīng)疏附、布倫口、塔什庫爾干、達布達,到達海拔5100米的紅其拉甫山口,那里也是全路的最高點。我將在路上那些支離破碎的時間和地點收集和整理了一下,分成十二份,企圖填滿這道非凡之路的尋常一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午時。正午。從喀什出發(fā),啟程向西南方向趕路,當?shù)氐臅r間有些憊怠,一日之始,從中原地區(qū)的午飯時間開啟,正是出發(fā)吉時。離開新疆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喀什的車水馬龍、人煙稠密,穿過公路兩旁油光碧翠的白楊樹群,路過克孜勒蘇紅谷冰川,跨過無數(shù)不知名泥湯小河——河水極少且渾濁,而河床卻甚是寬大宏壯的樣子,如同用一只大海碗,只盛了一筷子的湯面,河水雖涓細,其養(yǎng)分富足是毋庸置疑的。又偶然停下歇腳,在路旁杏子樹下地攤吃一把甜美綿軟的奶黃大杏。漸漸地,公路旁側山坡光禿了,植被低矮了,村莊零落了,人煙稀少了,并且,隨著國道蜿蜒,向著一座高原盤爬向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達布倫口鄉(xiāng)的蓋孜村,它因山腳的蓋孜河而得名,中有一座邊防站,所有去往塔什庫爾干的人員,均憑邊防證通過。它是帕米爾高原的入口。過了蓋孜邊檢站,國道陡峭盤曲,在無數(shù)灰黑色如刀似刃的巨大山體中穿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時。帕米爾高原。作為一個沿海地區(qū)的廣東人,來到這片號稱“萬山之祖”、“世界第三極”、匯集了昆侖山脈、喀喇昆侖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和薩雷闊勒嶺的高原,眼前景致見所未見,心中滿是震驚和難以置信。昆侖是中國傳說上古時代的神山,山上必然是有神明的;喀喇昆侖是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分水嶺,擁有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8611; 興都庫什山脈是阿富汗的昆侖山,它們的蒼涼橫亙造就了上古神話《山海經(jīng)》中的不周山,玄奘法師翻越的古代蔥嶺,如今的帕米爾高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忽然,喀喇昆侖公路上出現(xiàn)了一個騎自行車的孤獨的身影。那是一個外國人面孔的壯漢,風塵仆仆地騎著一輛載著他風餐露宿的家當?shù)纳降刈孕熊?。他幾乎騎不動了,卻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他幾乎被這個陡坡?lián)舻?,而他明知前面還有成千上萬的更陡的坡在等著恐嚇他折磨他甚至弄死他,卻依舊龜速前行,他是怎么做到不放棄的?他這樣做的原因是?價值是?意義是?四野茫茫,群峰沉寂,在如此荒涼險惡的山原,我忽然明白了。人的生命狀態(tài)是千差萬別的,正如自然界的景觀也是如此,世上有江南平原的一馬平川、河網(wǎng)密布,也有帕米爾高原的壁立千仞、死亡凝視;世上有安于世道、平凡不逾矩的生活,也有無懼坎坷、孤獨前行的姿態(tài),所有這些的意義便是:存在于世上,來展示這個世界的法無定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申時,木吉鄉(xiāng)。國道兩旁,有綠洲。所謂的綠洲,就是從遠山而來的一道涓細的雪山融水,再分成更細的許多道,將寬闊的河灘河岸染出毛茸茸的一片青綠,綠茵草甸中悠閑地站著各種顏色的忙于吃草的馬,馬鬃毛和馬尾毛隨風輕擺。還有成群呆頭呆腦的或黑或白的牦牛,吃著吃著忽然愣住了,抬著頭一聲不吭發(fā)呆。最吵鬧是羊,三只羊是一個圩,大著嗓門在空闊的河谷上咩咩亂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綠洲里,是木吉鄉(xiāng)的七個泥紅色的火山口,散落在寒風獵獵的荒原上,也不知是如何形成的?;鹕娇诶镉惺裁??有的里面是一泓清水,倒影著天與殘云,有的里面是一塘子青草,有的啥都沒有,只有紅土其中。木通道口站著許多塔吉克村民,都在問騎不騎馬,他們大多不擅長講價,講兩下就將最低價亮出來了。來都來了,本著小錢玩玩的心,騎上一匹慢悠悠的走,這時才發(fā)現(xiàn),遠處是十八羅漢雪峰一字排開,人和馬在溪河、草甸、火山口、遠峰之間行走,意境如詩。相映之下,在這片天地中,依舊執(zhí)意步行溜達的人,是如此的笨拙和無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酉時。慕士塔格峰。在喀喇昆侖公路的遠端,矗立著昆侖三劍客,公格爾峰、公格爾九別峰和慕士塔格峰,這是帕米爾最俊俏也最宏偉的山峰,它們無一例外擁有圣潔如玉的冰峰、屹立大地的寬厚基座,和山腳幽藍圣湖相伴。它們是美的化身,同時光明磊落呈現(xiàn)與天地之間,讓你與神圣僅咫尺之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慕士塔格被譽為“冰川之父”,在山腳時涼風細碎,而愈靠近愈覺寒意侵人。許多柯爾克孜族村民在伺馬迎客,和木吉鄉(xiāng)相似,此情此景,不騎馬反倒成了另類。騎了一匹,由馬師牽著慢慢走上冰峰,隨著馬蹄嘚嘚,越登越高,乘客、馬、馬師一齊陷入高反,蹣跚乏力、氣喘吁吁?;仡^一望,山裙如海,牛羊細小如星,不知不覺已高處不勝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冰川者,經(jīng)年不化之冰、固步難移之川是也。冰川高懸于雪峰之上,冰川之下,有一泓深潭,盛接著融化的雪水,滿滿一潭呈淺冰藍色。我掏出一塊手帕,這是我多年來旅行的習慣,以采各地的好水洗個臉。將手帕浸入冰水,再捧起洗臉,瞬間寒徹肌膚,慕士塔格就在指間流淌,臉上摩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忽然下起了冰雨,趕緊下了山來。山下天氣晴和,慕士塔格俊朗的山形在陽光之下熠熠生輝,正坐著喘息,忽然來了一車北京游客,尖叫著奔忙著,在山腳瘋狂造型拍照。我告訴他們,上山門票和入口在那頭,他們說,照都拍好了,還上去作甚。就這么打個卡,任務達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辰時。清晨。塔什庫爾干。我愿將最甜美、最清冽的早晨,獻與帕米爾高原中心的這座石頭城。塔什庫爾干在塔吉克語中,就是“石頭之城”之意。這里真的有一座石頭城,曾是《漢書. 西域傳》中的西域三十六國之蒲犁國和《大唐西域記》中的朅盤陀國的都城,當年玄奘東歸時留駐之城,如今只剩了一堆石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塔什庫爾干位置極佳,它是群山環(huán)抱中的一片翠綠、平坦、肥沃的盆地,帕米爾高原平均海拔4500以上,唯獨這里只有3100,讓疲憊的旅行者終于可以臥下疲憊不堪的身軀,美美入睡。晨光從高峻的峰間灑下,讓殘破不堪的石頭城和城下水草豐美的金草灘沐浴在暖陽之下。在這里,你能看到原來中國的最西域也有各種繁茂的濕地植物如新疆忍冬、蘆葦、酸模草,還有隨風搖曳的白柳林——在塔莎古道上,還有一株一千五百年的東歸柳,見證了玄奘一行由此路過。在這里,高原中稀薄卻永恒的溫柔,令這里萬事萬物,包括人,忘卻了時間。作為經(jīng)越帕米爾高原的必由之路,這里的溫柔撫慰了長途跋涉的中原人、西域人、古印度人(當然也包含了巴基斯坦犍陀羅)、安息人(波斯),吐火羅人(阿富汗)甚至來自大秦(古羅馬)的人。公元643年(唐貞觀十七年),玄奘法師一行,沿印度河河谷,至阿富汗北部的迦畢試國,而后穿過帕米爾高原的瓦罕走廊,到達朅盤陀國國都,也就是這座石頭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非常好奇,玄奘他老人家是如何知道這條山路的,他又沒有導航?他是如何曉得翻越帕米爾高原的?在古代,如果要從中國的長安,去到古印度、古波斯,應從何道?大家一定會異口同聲回答:絲綢之路!但是,絲綢之路又從何而來?太復雜,不清楚。但有一點是清楚的:帕米爾高原是南線絲綢之路(有分南北絲路兩個方向)的必經(jīng)之路,因為這座高原是受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南北擠壓,它的山谷們都是東西走向的,和絲路的方向高度一致!同時,帕米爾高原是三大河流阿姆河、印度河、葉爾羌河(也就是后來的塔里木河)源頭,這些溝谷們大多有雪山河流奔騰流經(jīng),這樣就有了水和綠洲!而雪峰上經(jīng)年累月的冰川下推蠶食,使得尖V型河谷變成U型平坦的通道方便大隊人馬通行!然后,就如同魯迅先生說的,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路。而玄奘當然不是第一個走過帕米爾的,公元前六世紀誕生的佛教,就是自印度河河谷,越過蔥嶺(帕米爾高原古名稱)的溝溝壑壑,傳入西域,進而傳入中原的。而玄奘的前輩,東晉高僧法顯、北魏名僧宋云和惠生,無不取道蔥嶺西行求法、東歸弘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在塔什庫爾干的街頭,身旁會響起著名歌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旋律,而塔吉克族人民會在這首歌里翩翩起舞。這片土地,就是這首民歌的誕生之地?;▋簽槭裁催@樣紅?大概是因為這里擁有著帕米爾亙古永存的溫柔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巳時。紅其拉甫(這甫不讀pu,讀fu。它得名于紅其拉甫河)。從喀什到塔什庫爾干,一道G314喀喇昆侖公路,已經(jīng)走了300公里。還有120公里。這120公里,必須走完,終點就是公路的最高點、也是公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終點:紅其拉甫。來得了這里的人,幾乎沒人不走完它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塔什庫爾干城出來,一路向西,這條公路是完美的,看不盡的壁立千仞,四野蒼茫,路上經(jīng)過幾個小土堆,乃是曾經(jīng)的古驛站遺址,目力所及,人類千百年的活動,無法改變帕米爾高原分毫,人類曾經(jīng)以為了不起的建構,只是高原里滄海之一粟,隨時間流逝,最后變成一個個土堆石堆。在漫長的公路旅途中,我如饑似渴地盯著車窗外,看那人類無法改變、也無需改變的景觀,對于一個廣東人而言,這太精彩太震撼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度一直在爬升,車流越來越擁擠,大家都去往一個地方,說實在對旅游而言,紅其拉甫絕對不是一個好的景點,太遠、太累、高反太折磨人,同時又特別擁擠,但是,沒人掉頭,沒人放棄。這就像一次朝圣,一定擁擠、一定疲累,但朝圣的意義就在于歷經(jīng)困難的到達和致敬。還有十公里。遠處是雪峰的冰川沖襲下來的一片蔥綠的高原臺地,開闊而平緩,無數(shù)只黑不溜秋的牦牛星羅其中,就連牦牛這樣的龐然動物,在這片臺地都小成了黑芝麻。我要告訴我的故鄉(xiāng),這里很遠。我也要告訴這里,你知道我的故鄉(xiāng)有多遠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臺地的正上方,有一道正方形的大理石巨門。巨門上有一行金色大字:“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面五星紅旗迎著高原的風獵獵飛揚。巨門之外,是巴基斯坦克什米爾。這里就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國境口岸,紅其拉甫國門。作為一個廣東人,去到一個如此遙遠的地方,如夢,見證祖國的遼遠,自豪。國土從何而來?從古而來。張騫鑿空西域,班超經(jīng)營西域,玄奘跋涉西域,唐代聯(lián)歡西域,清代捍衛(wèi)西域,沒有一寸國土是無緣無故,沒有一里山河不苦心孤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戌時。歸途。延喀喇昆侖公路G314返回喀什。時近傍晚,艷陽高照。歸途中驚聞,白沙湖邊布倫口鄉(xiāng)發(fā)生連續(xù)泥石流和塌方,道路中斷。一路上看到整裝代發(fā)的挖掘機、吊機、泥土重載車嚴陣以待,前路未卜,內心恐慌。途中路過喀喇庫勒湖,與喀喇昆侖山一樣,“喀喇”來自突厥語,黑色的意思。湖水深藍,在三大雪峰的映襯之下,呈深邃浩瀚之美,但歸途緊切,無心欣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亥時。白沙湖。前方二十公里就是塌方之處,車流在這里完全停下,無法前行,四野一片寂靜。白沙湖如同一面淺藍色的鏡子,與天接邊,因湖邊的山坡被高原的烈風所切割、磨碎,形成一面面白色沙山,白沙與藍湖共舞,讓冷峻的高原擁有了柔曼的姿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時近晚上十點,天色依舊倔強地明亮著。白沙湖邊有處小觀景臺,同時也是公路的服務區(qū),堵車的人扶老攜幼地上了觀景臺,望著浩渺的白沙湖,贊嘆著,沉醉著,泡上了桶面。這大概是他們吃過的坐擁最豪華景觀的一桶泡面了。忽然,車流開始移動,乘客們便倉皇地捧起泡面、揮舞著手里的馕,追趕著自家的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子時。夜半三更。車流的尾燈延綿數(shù)十公里在山間盤旋,形成夜色中的一道紅色長龍。終于到達了泥石流塌方的地方。不是一處,是很多處,現(xiàn)場一片狼藉,山上的泥石如浪濤一樣奔涌下來,將路面淹沒,不能幸免的還有幾臺大型拖掛貨車,被淹了一半車身,動彈不得。幸好是大貨車,倘若是小汽車,沒頂之災,不堪設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丑時。緩慢通行,時斷時續(xù)。高原的凌晨,氣溫驟降,寒風如刀。這道喀喇昆侖公路,是世界公路史上的悲歌和奇跡,它穿越了四道世界級山脈,地質構造極其復雜,自然災害如地震、雪崩、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極為頻繁,數(shù)百位中國公路人長眠于此,在喀什擁有一座喀喇昆侖烈士陵園,就是紀念這些獻身高原的公路英雄。不親身行走此路,是很難有所體會的。夜里所經(jīng)過的塌方路段,被譽為“餅干山”,山體幾乎60度緊靠公路,地質結構肉眼所見的極其不穩(wěn)定,要我看,簡直就是“麥片山”。一到夏季有突發(fā)性降雨、高溫冰川融雪卷帶等因素作用,泥石流便應聲而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寅時。終于通過塌方路段,到達蓋孜邊檢站。旅客們都拖著疲憊的身軀從車上下來,在路邊吃口熱乎的,驚魂甫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卯時。在凌晨時間,到達喀什。曾經(jīng),玄奘法師始于長安,終于長安,如今我們是始于喀什,而終于喀什。短短一段四百公里的公路,閱盡漫長時光和浩瀚風景。在這片西域土地上,不僅有維吾爾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的人民,還有河南人、陜西人、四川人、湖北人、廣東人......在喀什古城對面的摩天輪(外號“帕米爾之眼”)下,推著嬰兒車散步的媽咪和外婆,就是四川人。在塔什庫爾干,我還遇到了我的粵西大區(qū)老鄉(xiāng),來自廣東省茂名市信宜縣的搞餐廳的女老板,她用粵語告訴我,這里人很好??κ彩兄行?,矗立著廣東援建的醫(yī)院和學校,在伽師縣街頭,豎著“感謝佛山對口幫扶”的標牌,這一切,令曾經(jīng)無比遙遠的西域,變得親近無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西域都護府首任都護大將鄭吉——“漢之號令班西域矣,始自張騫而成于鄭吉“(《漢書》),到“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西漢大將陳湯,到“國弱無外交,使弱交不成”的東漢班超,直到近代下放新疆的林則徐林公,平亂克敵的左宗棠左公,無數(shù)人杰為民族大業(yè),國土長治盡心竭慮,如此,才有了今日之帕米爾一路坦途,喀什往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黎明抵達,時間正好,再過一會,早上新打的馕就該出爐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08.07</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