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董雞(學(xué)名:Gallicrex cinerea)為秧雞科董雞屬的鳥類。雄性成鳥:繁殖期雄鳥前額有一長形的紅色額甲,向后上方一直伸到頭頂,末端游離呈尖形。頭、頸、上背灰黑色,頭側(cè)、后頸較淺淡;下背、肩、翅上覆羽,三級飛羽黑褐色,向后漸顯褐色,各羽具寬闊的灰色至棕黃色羽緣,形成寬的羽斑紋;尾羽黑褐色,羽緣淺淡。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黑褐色,第1枚初級飛羽外翈除末端外均具白色,翼緣亦白;翅上覆羽及內(nèi)側(cè)飛羽橄欖黑褐色,具寬的棕色羽緣。下體灰黑色,羽端蒼白色,形成狹小的弧狀紋;腹部中央色較淺,滿布以蒼白色橫斑紋;尾下覆羽棕黃色,具黑褐色橫斑;翅下覆羽和腋羽黑褐色,羽端灰白色。</b></p> <p class="ql-block"><b>雌性成鳥:額甲較小,不向上突起,呈黃褐色。上體橄欖灰黑色,具寬的棕褐色羽緣形成斑紋;尾羽暗褐色。飛羽暗褐色,第1枚初級飛羽外翈和翅緣白色。頭側(cè)和頸側(cè)棕黃色,頦、喉及腹中央黃白色,下體余部土黃色,具黑褐色波狀細(xì)紋。幼鳥:與成鳥相似,頭側(cè)淡棕,雜以黑羽,頦、喉白色,雜以灰黑色羽。虹膜紅色(雄性)或淡褐色(雌性);嘴黃綠色,額甲紅色(雄性)或黃褐色(雌性),腳和趾黃綠色。棲息于水稻田、池塘、蘆葦沼澤、湖邊草叢和富有水生植物的淺水渠中。在中國安徽和江蘇,董雞初遷來時棲息在水草叢中或水邊農(nóng)田中,當(dāng)早稻秧苗長高以后,就遷到秧田中。</b></p> <p class="ql-block"><b>雜食性,主要吃種子和綠色植物的嫩枝、水稻,也吃蠕蟲和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及其幼蟲以及蚱蜢等。在蘇北于6-7月剖驗(yàn)11個雄性董雞的胃,其中植物性食物有眼子菜葉、莎草種子、麥粒、稻谷、荸薺種子及稗粒,動物性食物有鞘翅目的夜行蟲、象鼻蟲、龍虱幼蟲、步行蟲,鱗翅目的螟蛾及螟蛾蛹,直翅目的稻蝗、螻蛄,纓尾目的稻薊馬,半翅目的稻椿象,膜翅目的黃峰,雙翅目的蠅類以及蜘蛛、水螺和砂礫,特別愛吃龍虱幼蟲,曾在1只雄鳥胃中取出8條較大的龍虱幼蟲,因此董雞對農(nóng)業(yè)有益。列入《世界自然保護(hù)聯(lián)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yè)局2000年8月1日發(fā)布的《國家保護(hù)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jīng)濟(jì)、科學(xué)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