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真沒想到,第二次與伊斯坦布爾見面,她竟然還是如此的陽光燦爛。</p><p class="ql-block"> 清晨吃早餐時, 還沒想到這酒店位于美麗的馬爾馬拉海邊。坐在餐廳平臺,陽光、碧海以及一片美景,讓人心曠神怡。</p><p class="ql-block"> 此時的伊斯坦布爾,極象一位熱情洋溢的美麗姑娘,在格外耀眼的陽光下,落落大方的展示著自己驕人的風(fēng)姿。</p><p class="ql-block"> 與其相比,倫敦則有點象一位懷春而不能稱心如意的少婦一樣,時常打不起精神而愁眉不展……</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乘車出游,穆先生開始履行職責(zé)。他告訴我們,伊斯坦布爾歷史悠久,古跡甚多,有“世界露天博物館”之稱。話音未落, 一座古堡式的建筑閃現(xiàn)于眼前,他連忙介紹道, 這是伊斯坦布爾最早的皇宮,而現(xiàn)在則是伊斯坦布爾大學(xué)的校園。</p> <p class="ql-block">(“總統(tǒng)”酒店位于馬爾馬拉海邊,風(fēng)光秀麗。)</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爾大學(xué)校園原為奧斯曼帝國的貝亞澤特宮,1845年帝國進行教育改革,將皇宮改成一所現(xiàn)代高等教育機構(gòu)。)</p><p class="ql-block"> 穆先生還告訴我們,伊斯坦布爾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長達3000多年,曾是三個帝國的首都。其中古羅馬帝國有70年,拜占廷帝國長達1060年,而奧斯曼帝國則為623年……</p><p class="ql-block"> 來到托普卡帕皇宮,這里是奧斯曼帝國近400年來的權(quán)力中心,曾有25位蘇丹在此居住。與六年前一樣,皇宮的大門依然高聳,兩邊的尖塔也依然挺拔,宮殿的外圍,也仍然由荷槍實彈的土耳其士兵守衛(wèi) ……</p><p class="ql-block"> 進了宮門,右邊即皇宮頗具規(guī)模的廚房,現(xiàn)已改為瓷器陳列館,其中來自中國的精美瓷器包括元青花占據(jù)了大半……過了宮門前的旗桿石,即為皇宮的會見廳,后邊是后花園。這里草木蔥籠,花團錦簇,不失為皇宮的一個亮點………</p><p class="ql-block"> 循著一陣如泣如訴的誦經(jīng)聲,來到珍寶陳列館。此處所陳列的都是世上罕見的珍品,其中“制勺者鉆石”、“托普卡帕匕首”最為著名。而土耳其人認為最為珍貴的,是先知穆罕默德的牙齒、胡子以及足印。 此時, 一位身著白袍的阿訇正在格外賣力地念誦著經(jīng)文……</p> <p class="ql-block">(從1465至1853年,托普卡帕皇宮一直是奧斯曼帝國蘇丹的官邸及主要住地,1924年改為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托普卡帕皇宮與伊斯坦布爾其他歷史地區(qū)于1985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被譽為“奧斯曼帝國時期皇宮的表率”。)</p><p class="ql-block"> 此時跟著穆先生繞過議事大廳進入內(nèi)宮,才知道太監(jiān)并不是中國的“專利”,其外面即是太監(jiān)的住地。據(jù)他介紹,當(dāng)初皇宮專門從非洲挑選黑人來此,經(jīng)過“斷子絕孫” 的手術(shù),便永久在此服務(wù)。只是感到這里的蠟像有些滑稽,因為眼前的太監(jiān)們一個個都是一副陽剛之氣十足且歡天喜地的模樣……</p><p class="ql-block"> 再走進去,即是宮女的住地。穆先生告訴我們,這些宮女從各地挑選而來,來時的年齡一般在十五、六歲。經(jīng)過各種培訓(xùn)之后,由皇太后親自考察,再選擇稱心如意的為蘇丹服務(wù)。眼前的房子看上去不大,但每間房子竟住10多個人,看樣子這碗飯也不太好吃……</p><p class="ql-block"> 在穆先生的帶領(lǐng)下,來到內(nèi)宮的客廳。蘇丹的寶座象中國一樣,為至高無上的黃色,旁邊一側(cè)則是皇太后及后妃的座位。還有蘇丹的臥室、 餐廳,以及現(xiàn)在看上去都很有檔次的浴室。盡管布置得富麗堂皇,但與中國的故宮相比,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p><p class="ql-block"> 游覽當(dāng)中,穆先生此說值得深思:最早的皇宮服務(wù)人員僅400多人,后期則膨脹到7000多人,其中光做飯的就多達300人。那廚房頂上一 排排巨大的煙囪,就能讓人想象得到當(dāng)時宮內(nèi)之人是如何的食不厭精 ……</p> <p class="ql-block">(皇宮內(nèi)帶著一排大煙囪的廚房,令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托普卡帕皇宮的外觀,感覺總象是一處地主莊園。)</p> <p class="ql-block">(其內(nèi)部裝飾還是富麗堂皇,且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p><p class="ql-block"> 漫步蘇丹艾哈邁德廣場,燦爛陽光下藍色的清真寺與圣索 菲亞大教堂遙遙相對,在人們的眼中營造出一種非凡的氣勢,也展示著伊斯坦布爾厚重歷史的風(fēng)云變幻……</p><p class="ql-block"> 盡管是舊地重游,目睹直徑達28米的圓穹頂,還是感到格外震撼。圓穹頂?shù)乃谋?,鑲嵌著兩萬多塊主要是藍色瓷磚拼成的色彩斑斕圖案。地面則鋪著紅色的地毯,可同時容納3500人作禮拜。然而大廳除了阿訇的誦經(jīng)臺外,再無別的任何裝置。只有一扇非同凡響的大門,在執(zhí)著地朝著圣城麥加方向 ……</p><p class="ql-block"> 據(jù)穆先生介紹,藍寺是世界唯一的建有六座宣禮塔的清真寺。據(jù)說在1609年,當(dāng)時的奧斯曼帝國蘇丹年僅13 歲,因年少不知天高地厚,指令大臣必須修建一座黃金清真寺,而當(dāng)時的國力絕對無法完成。然而皇命誰也不敢違抗,經(jīng)過苦思冥想之后便建造了這座擁有六塔的清真寺,因為土耳其語中的“六”與“黃金”極其相似。到1616 年藍寺建成,奧斯曼蘇丹親自視察也曾為此責(zé)問過大臣,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p> <p class="ql-block">(建造于十七世紀初的藍色清真寺,曾被譽為“世界十大奇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因為清真寺內(nèi)裝飾的藍白兩色的瓷磚會呈現(xiàn)夢幻的藍色光影,被廣泛稱為藍色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圣索菲亞大教堂的外觀為紅色,伊斯坦布爾人也稱其為“紅寺”,是世界規(guī)模第三的基督教堂。大教堂建成于公元537年,由于伊斯坦布爾地處歐亞大陸的交通要沖,戰(zhàn)亂不斷,天災(zāi)人禍,大教堂也橫遭噩運。近1500年以來曾三次為大火焚毀,四次遭遇地震而嚴重損壞……</p><p class="ql-block"> 圣索菲亞大教堂建筑風(fēng)格為典型的古羅馬圓穹頂,一度曾改為清真寺,在圓堡旁邊新建四座宣禮塔。與藍色清真寺比較, 圣索菲亞大教堂的氣勢更加宏偉,其穹頂高達54.8米,四壁的基督教繪畫精美華麗,能給人以印象深刻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325年的圣索菲亞大教堂起初是拜占廷帝國的基督教堂,537年重建以后則為東正教核心教堂,1453年奧斯曼帝國曾改成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時過境遷,今日的索菲亞大教堂則改成兼具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元素的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如此林林總總,此時心頭突然泛起一句成語: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03年10月3日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p><p class="ql-block"> —摘自拙作《歐亞大陸匆匆行》(2003年9—10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