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北美大陸的群峰之間,藏著一片承載著冰雪傳奇的土地——奧林匹克谷。這里曾是1960年第八屆冬奧會的舞臺,一場改寫奧運歷史的盛會在此綻放,而穿谷而過的瓦舍舒溪,則以潺潺流水見證了這段輝煌與歲月的沉淀。</p><p class="ql-block"> 1960年的冬天,當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這片此前連行政編制都沒有的山谷時,它正以開拓者的姿態(tài)書寫著奧運史上的多個“首次”。這是冬奧會首次踏上北美土地,高海拔的地理特質讓這里的雪質格外優(yōu)良,1889米的海拔高度為冰雪運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運動員集中打造的奧林匹克村首次在此亮相,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冰雪健兒有了溫暖的“家”;更具時代意義的是,計算機首次被引入比賽成績統(tǒng)計,用科技的精度為賽事保駕護航;而女子速滑項目的首次列入,更是讓女性運動員在冬奧舞臺上綻放出別樣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當圣火熄滅、人群散去,這片見證了榮耀的土地被正式命名為“奧林匹克谷”,成為鐫刻在時光里的紀念。當年的奧運村遺址并未被歲月掩埋,而是在后人的巧思中煥發(fā)新生——如今這里已變身熱鬧的滑雪度假村,木質建筑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谷間,冬日里是滑雪愛好者的樂園,纜車穿梭于雪坡之上,歡聲笑語與風雪聲交織;夏日則化作避暑勝地,翠綠的草甸取代了皚皚白雪,昔日的賽場成了徒步者的天堂,攀巖者樂園。周邊的商業(yè)區(qū)里,冬奧元素隨處可見,老照片、紀念徽章、復古雪橇擺件,紀念雕像,都在訴說著半個多世紀前的冰雪故事。</p><p class="ql-block"> 奧林匹克谷所在的山谷被命名為“奧林匹克峽谷”,以壯麗的地質景觀和獨特的巖石特征而聞名。其中尤以形成于一億年前侏羅紀—白堊紀時期,因火山巖冷卻結晶而成,又經億萬年風化造成的圓形巨石(圓頂巖)稱奇(可關注我篇尾的鏈接,對此有專門描述)。而瓦舍舒溪便是這條峽谷中一個靈動的存在。溪水發(fā)源于高山融雪,自峽谷深處蜿蜒而下,像一條靈動的的絲帶串聯(lián)起谷中的四季。時值盛夏,溪水雖不豐,但是清澈見底,陽光透過茂密的云杉松林灑在水面上,碎成一片晃動的光斑,偶爾有瀑布掛在溪邊,成了游人駐足留影的好去處,</p><p class="ql-block"> 沿著瓦舍舒溪漫步,腳下是盤根錯節(jié)的樹根與粗糙的礫石,路阻且長,但擋不住人們探索的腳步。耳邊是流水與林風的合奏,目光所及是奧林匹克谷的輪廓。遠處的山巒上,依稀能看到當年冬奧賽場的輪廓,上山索道在山林間留下優(yōu)美的弧線;近處的溪水邊,時見被水流打磨光滑的大小卵石,或許它們也曾見證過運動員們訓練時的汗水與堅持。</p> <p class="ql-block"> “ 1960年冬季奧運會之家”的醒目銘牌,標志著這里是1960年那屆舉世囑目的冬奧會的舉辦地。</p><p class="ql-block"> 第八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于1960年2月18日至2月28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斯闊谷舉行,共有?665名運動員?參賽,其中女運動員144人,男運動員521人。 ??</p><p class="ql-block"> 本屆冬奧會是首次在海拔較高的地區(qū)(1889米)舉辦的冬奧會,首次設立奧林匹克村(運動員住宿區(qū)),并首次使用計算機輔助比賽成績統(tǒng)計。 ?? </p><p class="ql-block"> 本屆大會共設有4項運動、8個大項、27個單項比賽。在這屆比賽中,冬季兩項(包括越野滑雪和射擊兩項)第一次成為冬奧會的正式比賽項目,本屆只有男子20公里個人賽,來自瑞典的運動員萊斯坦德(Klas Lestander)獲得這個項目的第一枚奧運金牌。在這屆奧運會上,女子速滑也第一次成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因為設備問題,取消了雪橇項目。</p> <p class="ql-block"> 西部州耐力跑起點標志</p><p class="ql-block"> 繼戈迪·安斯利1974年開創(chuàng)先例后,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跑者迎接挑戰(zhàn),徒步完成歷史悠久的西部州際步道從布索瓦谷到奧本的那段崎嶇的100英里路程。</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個傳奇:雪鞋湯普森,人們這是樣評價他:</p><p class="ql-block"> 在峰頂稍作停留,然后像天使的翅膀般緩緩下落到下方的山谷中,這位強大的存在在疾風飛雪中滑行。在茫茫白色之中,一抹微光格外醒目,穿越令人頭腦發(fā)暈的風雪;它是連接東西方的紐帶,郵件總能準時送達。</p><p class="ql-block"> 阿吉安特—一個傳奇—一個人,山脈環(huán)繞;不要忘記,西安耶拉維京人。</p><p class="ql-block"> 斯諾斯萊德·湯普森是挪威人,他背著郵件翻越海拔7500英尺的山口,穿越暴風雪,風速高達每小時80英里,積雪深達50英尺。從1856年到1876年,他每月至少兩次執(zhí)行這樣的任務,無論天氣如何,他使用自制的10英尺長、25磅重的橡木雪橇(被稱為雪鞋),將郵件從加利福尼亞州普萊瑟維爾運至內華達州熱那亞。他還攜帶一根長六英尺的桿子,像走鋼絲的雜技演員一樣用它保持平衡,而他的郵件包裹往往重達100磅。在漫長的冬季月份里,湯普森長達20年之久,是加州與大西洋各州之間的唯一交通線,他還因多次在內華達山脈進行驚險救援而備受贊譽。他常被視為美國越野滑雪運動的先驅,極大地激發(fā)了全國上下對這一新興運動的興趣。</p> <p class="ql-block"> 曾經的奧林匹克村,現經改造,變成了冬季滑雪愛好者的樂園、夏季避暑者的勝地。</p> <p class="ql-block">周邊供游客入住的小木屋,</p> <p class="ql-block"> 我們入住的小木屋,周邊樹林環(huán)繞,環(huán)境幽靜。內部生活用品一應俱全,包括常用調味品。但所有食材需自行準備。房東租客各守規(guī)矩,自始至終,房東沒有露個面,我們憑約定密碼進入住舍。離開時,清潔廚具,清理垃圾并投放到戶外垃圾桶。</p> <p class="ql-block"> 瓦舍舒溪是奧林匹克峽谷的一條溪流,發(fā)端于高山雪域,蜿蜒而下流入太浩湖。因山勢險峻,道路崎嶇,溪流飛瀑,風景原始而粗曠,深得徒步登山愛好者的青睞。</p> <p class="ql-block"> 這些大小不一的鵝卵石,在溪流常年沖擊下,少了棱角,多了圓滑。</p> <p class="ql-block"> 溪水穿行在巖縫間潺潺而下,游客爬行在巨石上緩緩向上,人與自然,按各自的軌跡,自由發(fā)揮,默契相融于山水之間。</p> <p class="ql-block"> 這潭溪底的巖石本身自帶濾鏡,而在陽光、水的作用下,更顯得色彩斑斕。</p> <p class="ql-block"> 山風挾帶著松香輕拂臉頰,流瀑伴隨著音樂鳴響耳畔,心湖漾起詩意滿溢胸臆。</p> <p class="ql-block"> 山上的樹木不算茂盛,看起來毫無章法,茁壯的松杉間或一棵枯萎的樹木,而地上時見朽木橫陳。然唯其如此,方顯自然,也就是沒有任何人為干擾的原生態(tài)。</p> <p class="ql-block"> 由于道路的崎嶇,體力的因素,并要趕時間去迎接挑戰(zhàn)攀巖的同行小勇士們,我們爬到半山就返回了,也許最美的風景就在前方。但我們已很滿足了。</p> <p class="ql-block"> 雖是夏天, 山上仍可見各種野花點綴其間。這種花有一個好聽的叫粉花繡線菊。</p> <p class="ql-block"> 回程途中遇到這塊天然巨石像極一把巨大的椅子。</p> <p class="ql-block"> 也許這不是一把最舒服的椅子,但一定是一把最牢靠椅子。</p> <p class="ql-block"> 從1960年的冬奧盛會到如今的四季風光,奧林匹克谷以“奧林匹克”之名延續(xù)著運動的激情與夢想,而瓦舍舒溪則以永恒的流水滋養(yǎng)著這片土地的靈秀與詩意。當陽光再次灑滿峽谷,溪水依舊潺潺流淌,它們共同訴說著一個關于榮耀、傳承與自然之美的故事,等待著每一個走進這里的人,去聆聽,去感受。</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esu599g" target="_blank">加州太浩湖攪勝之,? 帕利賽德斯塔霍滑雪場</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