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泰岱青松,華岳摩嶺,黃山云海,匡廬瀑布”,古人將這四處景觀并稱為中華大地上的山川絕勝,可見廬山瀑布自古以來都是大有名氣的。</p> <p class="ql-block">去廬山前,專門看了一些資料,知道秀峰瀑布并不在廬山牯嶺鎮(zhèn)上,而是在廬山南側秀峰景區(qū),位于廬山市白鹿鎮(zhèn)。所以在九江站一下火車,便打一出租直奔秀峰景區(qū),40分鐘就到了秀峰景區(qū)門口。就在去景區(qū)的公路上,在司機師傅的指點下,遠遠地就看到了秀峰瀑布高高地掛在山上。</p> <p class="ql-block">秀峰景區(qū)門口看到的秀峰瀑布。廬山平地拔高1400米,周圍又有大江大湖,濕潤氣流在前進中受到高山阻擋,極易興云成雨。據(jù)統(tǒng)計,廬山年平均降雨量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達168天,終使廬山擁有中國最秀麗的急流與最壯觀的瀑布。有人做過統(tǒng)計,廬山有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由三疊泉瀑布、秀峰瀑布、石門澗瀑布、黃龍?zhí)镀俨嫉冉M成的廬山瀑布群最為著名。由于廬山特殊的地質(zhì)結構,廬山瀑布的源頭大都在800——900米高處,然后垂直落下50一150米左右成湖成潭。</p> <p class="ql-block">毫不夸張地說,中國人認識廬山,了解廬山,并大多能到廬山旅游,皆因瀑布而起。這功勞應歸功于李白,正是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使幾乎所有中國人從孩提時代就知道了廬山?!疽粯豆浮坎恢缽氖裁磿r候起,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成了一樁公案。集中在二點,一是李白什么時間寫的《望廬山瀑布》,二是李白詩中的“廬山瀑布”到底是哪個瀑布。</p> <p class="ql-block">先說李白什么時間寫的《望廬山瀑布》。一說為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李白二十五歲。是年春,李白自三峽入巴東;經(jīng)荊門、江陵,夏游江夏、洞庭;秋抵潯陽、廬山,并在廬山寫下了《望廬山瀑布?二首》、《望廬山五老峰》等詩篇。此說見《李白年譜及著作編年》(北京詩雅風社?雍冠生)及詹锳《李白詩文系年》。</p> <p class="ql-block">一說為唐天寶十五年(756),李白五十六歲。當年是安祿山叛亂的第二年六月,李白從安徽宣城來到長江邊上的廬山,一直呆到了這一年的年底,才奉永王李璘之召下山。此次李白在廬山待了春夏秋三季,一共寫了24首詩。此說多見于互聯(lián)網(wǎng)及各類自媒體。</p> <p class="ql-block">秀峰景區(qū)大門</p><p class="ql-block">早就聽說“廬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數(shù)秀峰”,果不其然,一進景區(qū)大門,直觀就感覺到了秀峰的“秀”與“美”。只見秀峰寺內(nèi)古木參天,滿眼蒼翠,風景優(yōu)美,古跡繁多。這里隨處可見李白的標志,有李白的坐雕像,有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詩墻,就連秀峰景區(qū)標志牌上也印上了李白的詩句。</p> <p class="ql-block">隨處可見的李白標示</p><p class="ql-block">由于時間關系,我在門口拍了幾張照片后,便按指示牌的導引,乘坐纜車上山。秀峰索道全長大約1.5千米,上下站高差400米左右,半程大約25分鐘。在索道上拍照瀑布更有味道,剛開始時是仰拍,中間和瀑布平行是平拍,快到上站時是俯拍;大約在索道立柱第九和第十之間,拍出的瀑布最佳,有機會你也可以去試一下,一定能拍出不同凡響的秀峰瀑布。</p> <p class="ql-block">索道上拍攝的秀峰瀑布</p><p class="ql-block">出索道站有指引牌,繼續(xù)向上是文殊塔、黃巖寺等景點,向前可到瀑布源頭。我怕時間不夠只好舍棄,掉頭向下直奔秀峰瀑布觀景臺。沿途只聽瀑布響聲越來越大,很快到達九天池觀景臺。此處觀瀑比想象的要震撼太多了,但見水霧繚繞中,瀑布轟隆作響,一條白色銀鏈仿佛是從天而降的銀河從高空直瀉入潭。在九天池前駐足,更能體會李白筆下的詩意:“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p><p class="ql-block">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抬頭望,但見金色的陽光灑在香爐峰上時,山間的嵐氣真的會呈現(xiàn)出一種漂亮的紫色,正所謂:“氣籠其上,則氤氳若香煙。”雄偉的香爐峰,猶如一座擎天而立的香爐,在陽光下騰起陣陣霧嵐,化作紫色的煙霧;白色的瀑布就像一條掛在山澗的長河,從山頂上飛流而下,象極了從九天之上傾落人間的銀河。</p> <p class="ql-block">九天池觀景臺</p><p class="ql-block">從九天池沿步道下行,一路上都是瀑布的水聲,一回首便見瀑布,似乎瀑布在陪著我下山。我邊走邊拍照,很快就到了瀑布之水注入的龍?zhí)丁5娞端纳畋叹G,宛如一顆巨大的翡翠鑲嵌在山谷之中;四周山峰環(huán)繞,綠樹成蔭,陽光灑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最奇的是潭壁上刻有字體各異、或大或小的石刻,那個“龍”字尤其引人注目;人們都在尋找、辯認各種石刻,這里儼然成了學習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陪我一路下山的秀峰瀑布。</p> <p class="ql-block">終于看到龍?zhí)度病?lt;/p> <p class="ql-block">龍?zhí)恫糠质?lt;/p><p class="ql-block">龍?zhí)兑粋?,便見漱玉亭。漱玉亭由宋代僧人若遇建造,因瀑布沖擊潭水如玉飛濺而得名;蘇軾將漱玉亭列為廬山“二勝絕”之一;因南宋詩人楊萬里作《漱玉亭》詩而使該亭名聲大振。漱玉亭飛檐翹角,古樸典雅。人在亭中,清風拂面;瀑布飛流而下,沖擊在巖石上濺起層層水花,發(fā)出清脆悅耳的聲響,如同玉石相互撞擊,“漱玉” 之名恰如其分,真是個欣賞美景,感受自然,修身養(yǎng)性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漱玉亭</p><p class="ql-block">沿觀瀑路一路下行,在“普同塔”到“月印龍?zhí)丁痹铝灵T之間的步道崖壁上,石刻隨處可見。據(jù)說秀峰寺各處分布著144處從唐至清歷代石刻,米芾顏真卿黃庭堅蘇東坡等文人大家都在此留下過真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觀瀑路入口。</p> <p class="ql-block"> 月印龍?zhí)对铝灵T。</p> <p class="ql-block">途中所見部分石刻</p><p class="ql-block">從道路右側的“第一山”山門進入,便是秀峰寺舊址了。進門可見一建筑內(nèi)保存一幅鐵線觀音像,上半身為唐朝吳道子所繪,下半身為元朝畫師江月境所畫;再往里走是兩棵樹齡逾900年的羅漢松,有北宋書法家黃庭堅題寫的聰明泉,往上走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璟讀書臺,米芾書寫康熙臨摩的書法石刻,以及專門存放各類碑刻的文化長廊,其中就有顏真卿的“大唐中興頌”、黃庭堅的“七佛偈”、王守仁的“記功碑”、米芾的“第一山”和康熙的“秀峰寺”等。秀峰的文化底蘊果然深厚,真是一個峰秀、瀑美、潭碧、寺古的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我們發(fā)現(xiàn)李白從25歲到56歲,一生中曾經(jīng)五次登臨廬山。上述二次正好是第一次和第五次,一個是痛飲狂歌、扁舟破浪的年輕人,一個是亂世之秋、垂垂暮年的老人。從年齡及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環(huán)境、心情等,自古以來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第一說即725年更為可信。</p> <p class="ql-block">再說李白詩中的瀑布到底是哪個瀑布。一說是“秀峰瀑布”。?秀峰瀑布的發(fā)現(xiàn)時間無記載,人們推測至少可以追溯到東晉時期?,那時廬山已成為旅游勝地,并有瀑布的記錄。據(jù)《廬山志》載,南唐元宗李璟年少時曾在此筑臺讀書。即帝位后,為紀念這段經(jīng)歷,在此營建寺廟,取“開國先兆”之意,故名開先寺,瀑布也稱“開先瀑布”;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南巡途經(jīng)廬山,御筆親書“秀峰寺”賜給住持釋超淵,遂改名為秀峰寺,瀑布也改名為秀峰瀑布。</p> <p class="ql-block">一說是“三疊泉瀑布”。此說同樣多見于互聯(lián)網(wǎng)及各類自媒體,比如有自媒體說“古人稱匡廬瀑布,首推三疊,更被譽為廬山第一奇觀,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就是以此作詩”。實際上 “三疊泉瀑布”發(fā)現(xiàn)于宋紹熙二年(1191),是被一樵者偶然發(fā)現(xiàn)。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開發(fā),2001年11月經(jīng)國家林業(yè)局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據(jù)此,李白并沒有見過三疊泉瀑布。由此可見,李白所寫的瀑布自然是秀峰瀑布?!拘惴迤俨肌?lt;/p> <h3>從上到下:第一山門、聰明泉、文化長廊、讀書臺</h3></br><h3>【三疊泉】<br></br></h3></br><h3>三疊泉瀑布位于廬山東南,被譽為 “廬山第一奇觀”。它從大月山流出,經(jīng)過五老峰,由北崖懸口落下注入一級盤石,又飛瀉到二級盤石,再噴灑至三級盤石,形成三疊,故稱“三疊泉”。</h3></br> <p class="ql-block">三疊泉全貌</p><p class="ql-block">我是早上7點半從牯嶺正街乘坐觀光車,30分鐘后到三疊泉站。下車后可以選擇步行或乘坐景區(qū)小火車前往景區(qū)。我看時間剛過八點,加之山間樹木蔥蘢,鳥鳴蟲叫,空氣新鮮,決定步行到三疊泉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去三疊泉路上,有樹木蔥蘢有溪水相,一個半小時后,到達三疊泉景區(qū)。首先是一段下山路,大部分是臺階,聽工作人員介紹,大約有1300級臺階;如果原路返回,就要攀爬大約2600級臺階了!一路上,有蔥郁樹林和潺潺溪流相伴,有清脆鳥鳴和山間清風相隨。這段路程雖然有點長且臺階陡峭,但風景絕佳。</p> <p class="ql-block">下山到三疊泉的路大部分是這種徒峭的臺階,</p><p class="ql-block">當你聽到越來越響亮的水聲轟鳴時,那就是三疊泉瀑布到了。首先看到的是一疊,但見瀑布如銀河倒掛,飛瀉而下;水繼而下行,二疊、三疊依次展現(xiàn),瀑布層層疊疊,氣勢磅礴,水花四濺,水霧彌漫,猶如玉龍飛舞。三疊泉的每一疊都展現(xiàn)出獨特的魅力:首疊直瀉而下,源自20余米高的峭壁之巔,其勢如虹;二三疊則曲折蜿蜒,直撲潭心。仔細觀看,一疊似飄雪拖練,二疊如碎玉摧冰,三疊則如玉龍走潭。三疊相加,落差長達155米,但見飛瀑沖破青天,凌空飛下,雷聲轟鳴,令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三疊壯觀,在瀑布最下方有專門的觀景臺,這里是觀賞三疊泉全景最佳位置。站在觀景臺上,可以感受瀑布帶來的巨大震撼,可以欣賞瀑布飛霧形成的美麗彩虹,可以感嘆大自然的力量和杰作。向上仰觀,但見拋珠滾玉的三疊泉宛如白鷺千片,上下爭飛;又如百幅冰綃,抖騰長空;萬斛明珠,九天飛灑。經(jīng)陽光折射,五光十色,瑰麗奪目,恰似銀河九天飛來。旁有“觀瀑亭”,可見瀑布水擊三疊,可聽響聲吼若轟雷;可觀瀑布噴晶拋珠,水灑濺玉。無論仰看俯視,景色蔚為壯觀,真乃“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也。</p> <p class="ql-block">觀瀑亭上觀三疊</p><p class="ql-block">返程,需原路返回,再爬1300級上山的臺階。雖無去時的體力和興趣,但多了觀賞三疊泉后的新鮮和滿足。中途多休息了幾次,還是順利地回到了景區(qū)大門,在這里不敢再逞能,買了景區(qū)小火車返回到觀光車站點。要問我感覺怎么樣,套用現(xiàn)在流行的說法:這一天,累,并快樂著!</p> <p class="ql-block"> 壯哉三疊泉</p><p class="ql-block">在廬山瀑布中,以秀美出名的瀑布當然是秀峰瀑布;以壯觀出名的瀑布當屬三疊泉瀑布。秀峰及三疊,是廬山瀑布中最具代表性的兩個瀑布。如果你追求的是輕松愜意的游覽體驗,或者對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有深厚的情感共鳴,那么秀峰瀑布將是您的首選;如果你要尋找攀登的樂趣,或者對氣勢磅礴的瀑布情有獨鐘,那么三疊泉瀑布將是你的不二之選。</p><p class="ql-block">當然,無論你最后選擇哪個瀑布,相信你都能領略到廬山獨特的瀑布風光以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或許正是廬山旅行的獨有之處。(本篇部分照片來自網(wǎng)絡,特此致謝)(感謝閱讀,未完待續(x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