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晨的雨將寶雞南站籠在朦朧的水汽里,動車停穩(wěn)時,兒子趴在車窗上數(shù)著站臺立柱上的鳳鳥紋飾,那些青銅器上的圖騰在雨霧中若隱若現(xiàn),仿佛下一秒就會振翅飛去。我們撐傘走過站前廣場,雨水在青石板上敲出細(xì)碎的聲響,像極了古編鐘被輕輕叩動的余韻。</p><p class="ql-block"> 中國青銅器博物院的輪廓在雨幕中漸漸清晰。推門而入的瞬間,潮濕的空氣里似乎還飄著三千年前的銅銹味。西周早期的青銅大鼎靜靜佇立,雨水從展館的玻璃穹頂滑落,在它的表面蜿蜒出縱橫交錯的紋路。我們湊近展柜,呼吸在玻璃上凝成白霧,兒子突然指著"何尊"底部那方銘文說:"這里寫著'宅茲中國'。"他的手指在空間劃出稚嫩的軌跡,而我看見的卻是千年文明的傳承脈絡(luò)。</p><p class="ql-block"> 雨停時,陽光突然刺破云層,從穹頂?shù)耐腹饪仔鄙湎聛?。青銅器的投影在展柜上拉長,錯落成一幅古老的祭祀圖景。兒子追著光影奔跑,他的笑聲在偌大的展廳里回蕩,驚飛了棲在檐角的白鴿。</p><p class="ql-block"> 陳倉老街的石板路還濕漉漉地泛著光,空氣中彌漫著豆花的醇香。我們在"老字號"店前駐足,戴瓜皮帽的老漢正用骨鏟從陶甕里舀出黃豆。熱氣騰騰的豆花泡饃端上來時,白色的豆花像云朵浮在清湯上,饃塊吸飽了湯汁,軟糯中帶著韌勁。兒子學(xué)著鄰桌老伯的樣子,用筷子夾起一撮辣椒油,小心翼翼地滴入碗中,瞬間,整碗食物便有了生動的氣色。</p><p class="ql-block"> 午后的陽光曬得人渾身懶洋洋,我們沿著渭河走向石鼓園。蘇軾題詩的石碑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廊橋的雕花欄桿在地面投下繁復(fù)的陰影。突然,一陣清音破空而來,是群眾藝術(shù)館里傳出的古琴聲。我們循聲而去,一位銀發(fā)老者正在表演秦腔,他臉上每一道皺紋里都藏著西府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科技館的VR展廳里,虛擬的青銅器在他眼前旋轉(zhuǎn)、分解,那些古老的紋樣以數(shù)字的方式重新組合。我站在一旁,看著屏幕映亮的小臉,恍惚間分不清他眼中閃爍的是現(xiàn)代科技的光,還是青銅器上神秘紋樣的反光。</p><p class="ql-block"> 返程的動車穿過秦嶺北麓的果園時,西沉的夕陽將一切染成金色。獼猴桃藤架下,果農(nóng)們正在采摘;遠(yuǎn)處的農(nóng)舍升起裊裊炊煙,與青銅器博物院屋頂?shù)娘w檐戧角在暮色中遙遙相對。兒子靠著車窗睡著了,手中還攥著在陳倉老街買的青銅器造型橡皮擦。那些斑駁的紋路硌在他掌心,在三千年歷史的重量與當(dāng)下時刻的安詳中,我們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p>